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187 文 / 秋李子

    這話裡帶有抱怨,曼娘抬眼望去,見是通政使的夫人,這是陳銘遠的頂頭上司,況且臉上又帶了些酡紅,看來是酒喝多了才忍不住抱怨,不由淺淺一笑:「阿弟也大了,我又嫁出來這麼些年,他現在心裡想的什麼,別說我,只怕連家父都不大清楚。」

    曼娘避重就輕,通政使夫人不由在心裡歎氣,自己女兒上回在徐家的賞花宴上見了眼徐明楠就念念不忘,論起兩家門戶,也是相當,若別人家,也會托人去打聽個信,但徐家早已放出這樣風聲,也只有迂迴抱怨幾句,天下可還能去哪裡尋一個徐明楠這樣英俊有才又家世出眾的男子?

    旁邊已有人笑著道:「才想起來,徐家二老太爺,也曾任左通政,這回陳三爺也任這職,叔祖和侄孫女婿同任一官,也是不多見的。」話題已然換掉,曼娘也就順著話題說幾句,絃歌她們的詩社這些日子也有些許小名氣,也有人問起絃歌的婚事,畢竟絃歌過了年就十五,到明年底就滿孝,之前說好,到時定親預備婚事,十七歲出嫁正好。

    絃歌婚事,自然是陳大太太和陳銘眉做主,這些人想問的,也不外就是陳家想給絃歌尋個什麼樣的夫婿,還有那遮掩著不好說出口的,絃歌備的嫁妝有多少?畢竟成家之後,也要穿衣吃飯,這些話曼娘當然不能交底,只說陳銘眉早已有備下。

    遮遮掩掩,各自打聽,座中已有人回憶起當初陳銘眉出閣時候的情形來,當日陳銘眉出閣,也是十里紅妝,男俊女俏,好一對佳偶,現在陳銘眉守寡,不免也有人替她感傷幾句,掉兩滴淚。

    應酬了好大一會兒,雖已是八月底,曼娘卻覺得後背心都已經有汗出來,果然自家已許多日子沒開宴席,連這樣的應酬都覺得有些累。和鎮國公世子夫人說了會兒她家的菊花,答應等九月初去她家赴賞菊品蟹宴,鎮國公世子夫人又笑著道:「到時可要把你家睞姐兒帶去,這孩子,怎麼就那麼精靈?我前兒看我閨女抄回來的她們社內的詩,睞姐兒做的,真是透著一股靈氣,我還和我婆婆說,姑婆要曉得睞姐兒這樣聰慧靈秀,不曉得有多歡喜。」

    衝著自己女兒來的人看來也不少,曼娘笑著謙遜幾句,等過了年,睞姐兒就十歲了,這個年紀已然不小,此時冷眼相看人家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鎮國公府的那幾個年歲相當的孩子,不是輩分對不上,就是曼娘覺得嬌養了些,深宅大院長大的孩子,能不嬌養的又有幾個?也不是人人都似九阿公一3gnovel.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樣,捨得自己親孫子年紀不大就出去遊歷。

    女兒的婚事這樣看來還真是有些難辦,天下哪有這麼十全十美的人等在哪裡呢?看著坐在陳大太太身邊,在那應對得體的睞姐兒,曼娘心裡是既歡喜又惆悵,這個給自己帶來無盡歡喜的女兒,也要操心她的歸宿。

    滿月酒辦完,曼娘又從陳二奶奶手裡把這家裡的事接過來,兩人已經配合默契,不需要多說什麼就曉得該怎麼交接更改。陳四爺謀外放也有了消息,揚州通判缺員,陳四爺就補了這個職位。

    揚州是不輸給京城的花花世界,更何況江南女兒溫柔似水,消息傳出後,韓家更加急躁,韓氏在韓家已有一個多月,歷來女兒歸寧也有住這麼久的,但那多是娘家太遠,難得歸寧一趟才住這麼長日子,韓陳兩家,也就隔了兩條街的路程,哪有這麼長住的?

    任命下來的第二日,韓大爺就在衙門那裡截住陳四爺,請他到自家一敘。韓大爺的來意陳四爺是明白的,略微推辭之後也就跟他去了韓家。

    丫鬟進來報說陳四爺不回來用晚飯時,曼娘正在和陳二奶奶算這些有意打聽絃歌的人家裡面,有哪幾家可以和陳大太太陳銘眉商量,聽到丫鬟說陳四爺被韓家請去,陳二奶奶的眉不由微微一皺:「這事我們在旁邊瞧著,也巴望他們夫妻早日和好,眼看著兩個侄兒日日長大,這夫妻不和,外人倒罷了,他們弟兄們瞧在眼裡,總是不好。」

    曼娘應了聲就對陳二奶奶道:「我瞧著這朱家還不錯,朱五爺和你三弟也是交好的,這來說的是朱大爺的二兒子,那孩子以前我去朱家赴宴時也見過,也很聰明,只是朱老爺官位不顯,現在還在史部郎中上,他都快六十了,仕途只怕也就這樣了。」

    陳二奶奶拿過另一個帖子:「其實吳家這個也不錯,只是年歲稍微大些,都十八了,真成事的話,只怕一滿孝就要嫁過去。」曼娘把桌上這些帖子都收攏起來:「不管怎麼說,我們說了都不算,還要婆婆和大姐姐定奪,還是先去婆婆那邊吧。」

    陳二奶奶也跟著起身,做長輩的,對晚輩的婚事是最為操心也是最喜歡指點的,聽了曼娘和陳二奶奶的話,也和陳銘眉在那商量起來,陳銘眉拿起朱家的那個帖子:「要論舊誼,朱家是「第五文學」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最好的,不過朱大奶奶我聽過,似乎身子有些不大好,我這話不是抱怨的話,當日我若出嫁後,能有個婆婆在上面教導,這彎路也要少走一些。」

    朱大奶奶的身子,曼娘皺眉細想一下,聽說是六年前生孩子的時候胎兒太大,生了三天兩夜,險些一屍兩命,最後還是從太醫院請來一個婦科聖手,才算救回來,但從此就纏綿病榻,比起陳銘眉當日的身子還要差許多,陳銘眉當日嫁過去時,曾太太已經去世,沒了婆婆,很多事沒有經過,又是閨中嬌養的女兒,遇到曾家那群如狼似虎的族人,應付不來也是情有可原。

    陳大太太也很滿意朱大爺的那個二兒子,聽陳銘眉這樣說就拍拍女兒的手:「你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雖沒吃過婆婆的苦頭,可見姐妹們吃過的。況且絃歌那孩子和你不一樣,有主見人聰明,照我說,就這最好,既有舊誼,朱家也是落根在京城的,吳家那孩子,雖說讀書很好,可畢竟不是落根在京城,到時……」

    覺得在這時候說這話不吉利,陳大太太頓了頓才道:「曼娘,你和朱家很熟,不如哪日就請朱太太帶了她孫兒過來我們這邊敘敘。」說著陳大太太皺眉,要找個什麼理由呢?陳二奶奶已經笑了:「這個時節,正是品蟹的時節,不如就備桌品蟹宴?再說婆婆您和朱太太,也是好些年的交情了,這送過去,她自然明白。」

    陳大太太點頭:「這主意好,就這樣辦。說起來,振哥兒也快十歲了,也該給他尋房親事了,怎麼說,他也是我的長孫。」陳大太太對陳二爺這邊,素來都是淡淡的,此時這樣說,陳二奶奶只覺得有熱氣衝向自己的眼,差點落淚下來,忙笑道:「媳婦心裡想著,振哥兒現在還是讀書要緊,這婚事晚一些定下也沒關係。」

    陳大太太難得拍拍陳二奶奶的手:「讀書雖要緊,這婚事也是要緊的事,先冷眼相看著,有那合適的,對方也覺有意,也就去遣媒說和,把這事定下。」陳二奶奶此時滿心喜悅,笑著應是。

    「第五文學」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正在滿室和樂融融的時候,丫鬟進來報陳四爺回來了,還說他要見陳大太太,想來也是為的韓氏的事,雖陳大太太放出話來,再也不管,但陳四爺也要知會陳大太太一聲。陳大太太讓人把陳四爺叫進來,想著他們母子只怕要說些私房話,曼娘她們也就起身離開。

    剛走到院子門口,就見陳四爺急匆匆進來,見了姐姐和嫂子們,陳四爺停下腳步問候了,這才往裡面去,陳銘眉不由歎氣,曼娘明白她的心情,但這種事情,外人真是不好多說的,剛準備走過去,就見趙氏抱了孩子裊裊婷婷來了。

    見她們眾人站在這裡,趙氏不由笑著問道:「什麼時候我有這麼大面子,要姐姐和嫂子們都在這迎?」曼娘沒有接她的玩笑話,只是把孩子接過來:「九侄兒發燒好些了?」趙氏的眉皺起:「燒是不燒了,可還是沒多少精神,我本不想帶他出門,可太醫說了,讓他穿戴好了,抱出來走走也好。」

    曼娘低頭看著懷裡的孩子,這孩子也快兩歲了,可還不大會走路,逗著他說話他也只是會說幾個單字,這孩子,養的實在太過精細了,才看起來比同樣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小那麼多,別的不說,慎哥兒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滿地跑跳,能說好些話了。

    不過怎麼養孩子,趙氏也有她自己的主意,曼娘她們也不好多說,各自接過來抱抱,也就把孩子還給趙氏,趙氏是個聰明人,曉得她們站在這裡,肯定是有原因的,也不再提要進去的話,只和她們站著說笑。

    過了一盞茶的時候,陳四爺從裡面走出,瞧著有些心事重重,看見她們站在路邊,面上有驚詫之色:「姐姐,你們是特地等在這的?」陳銘眉白他一眼沒有說話,陳四爺也就作個揖離開,等陳四爺離開後,趙氏才道:「瞧這樣子,只怕四嫂又要被接回來,我要是她,怎麼好意思回來?早自請下堂了。」

    眾人也曉得趙氏的脾氣,曼娘只道:「五嬸子你不是要帶九侄兒去見婆婆嘛,再站一會兒,腿都麻了。」趙氏哎呀一聲,也就抱著孩子往陳大太太房裡去。夫妻若此,真是難免一聲歎息,曼娘和陳銘眉她們又說幾句話,也就各自分開。

    陳四爺在離開京城頭一日,韓家把韓氏送回來,陳大太太看著韓氏只是不停歎氣,沒有說一個字。作者有話要說:說親嫁女兒什麼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