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91高中 文 / 秋李子

    陳銘遠的手輕輕一拍,睞姐兒就笑了,陳銘遠臉上的笑容也很濃:「是,到這個月十九,就一歲兩個月了。」九阿公話有些意味深長:「該給她添個弟弟了,阿遠,如果,你也曉得,沒有幾年是回不來的。你也捨不得妻女隨你去那麼遠。」

    陳銘遠自然明白,但想到曼娘的話,陳銘遠突然覺得,或者妻子並不介意跟自己去那麼遠的地方。但妻子不介意,自己又怎會捨得?更何況睞姐兒還那麼小,陳銘遠對九阿公點頭:「孫子曉得。」

    九阿公滿意地點頭,把睞姐兒抱給陳銘遠:「阿遠,雖然說若到那時,你可納妾去跟去服侍你,可是嫡出和庶出,特別是長子,還是有不同的。」陳銘遠心裡在告訴自己,曼娘不會像別人一樣,遇到這種時候不肯跟丈夫去。但還是道:「是,孫兒曉得,曼娘,她也曉得。」說著陳銘遠接過睞姐兒,九阿公的眼瞇一下:「你娶了個好媳婦,去吧。」

    陳銘遠抱著睞姐兒行禮退出,一直都很乖的睞姐兒突然扭動起身子來,嘴裡還哼哼唧唧的。陳銘遠正打算哄女兒,奶娘就笑著上前:「三爺,姐兒這是要尿了,姐愛乾淨,從不肯尿在身上。」說著奶娘就接過睞姐兒快走幾步往草叢去了,等了少許奶娘抱著走出來,果然睞姐兒就重新很乖地依在奶娘懷裡。

    陳銘遠讓奶娘抱著睞姐兒回去,自己又往陳大太太那去了一趟,陳大太太怎麼問,陳銘遠也就細細地答了,至於那些別的,陳銘遠當然不會和自己的娘說。

    放榜時候也飛快到了,陳銘遠不出所料,中了第十名,臀試後也中在二甲。這讓陳大太太十分歡喜,若不是陳銘遠竭力反對,她就要請戲班子來唱戲了。不過也擺了酒席,親朋好友都來賀喜,熱鬧了一天。

    等到了晚上陳銘遠才滿身酒氣地回來房裡,曼娘接了人就親自服侍他寬衣洗臉,又給他沏上濃濃的茶來。睞姐兒已經在學走路,雖然不很穩,但已經能搖搖擺擺走了,奶娘剛牽著她走過來。睞姐兒瞧見爹,嘴裡叫著就要撲過去,但還沒走過去就聞到一陣酒臭。睞姐兒嫌惡地把鼻子摀住,轉身扯住奶娘的手就蹬蹬蹬往外跑。

    曼娘不由哈哈大笑,打陳銘遠一下:「你瞧,還喝這麼多,連你閨女都嫌棄你。」陳銘遠也笑了,拉住妻子的手一拽,曼娘就被他帶著撲倒在他身上,曼娘的手捏他一下:「你啊。」陳銘遠醉眼朦朧,但聲音卻很清楚,捧起妻子的臉:「曼娘,我是又高興又……」

    從此之後,就真正入仕,仕途沉浮,不是只有四個字能說得清道得明的。曼娘的手撫上他的臉:「我知道,嫁雞隨雞,我和孩子的生死榮辱都在你的手上。是大雁總要高飛。」高飛了,就會遇到艱難遇到險阻,再不是原先那樣無憂的貴公子。

    陳銘遠的眼開始慢慢的清亮,門外已經有人問,分辨不出誰的聲音:「奶奶,要關門嗎?」曼娘不曉得自己有沒有回答,但能聽到關門聲,接著陳銘遠的唇就落到曼娘的唇上。做個閒散官員,也能保住一世富貴,可是那樣的富貴,不是陳銘遠要的,總要經風受雨,增加閱歷才能得到想要的。

    過了很久,曼娘睜開眼,屋裡屋外都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手被陳銘遠的手拽住,接著陳銘遠的聲音響起:「曼娘,隨我回家祭祖吧。」高中了總是要回一趟家鄉炫耀於鄉里,誰也不能免俗,陳家也是如此。回鄉,就能見到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曼娘輕輕應了聲,陳銘遠把妻子抱緊一些,再沒有說話。

    選了個好日子,陳銘遠就回鄉祭祖去了,上次回鄉時候還是少年,這回就已有妻女,又中了進士,陳銘遠還是十分躊躇滿志,一路抱著睞姐兒說東說西。睞姐兒已經漸漸能說一整句話了,陳銘遠說什麼,她就在那點頭,樂的陳銘遠直說自己的女兒聰明,曼娘見這對父女這樣,知道再說不下來,只有笑著搖頭。

    一路到了家鄉,先到陳家安頓下來,九阿公在家鄉的宅子一直都有人看管打掃,曼娘和陳銘遠住下後,先到族內各家拜訪。本來已病在床上的陳老夫人聽的外孫女和外孫婿都回來,還帶了自己的的曾外孫女,高興的連病都好了一大半,雖然從陳銘遠那邊論起,曼娘要改口了,但在陳老夫人心裡,曼娘還是自己那個乖巧懂事的外孫女。

    睞姐兒會說的話越來越多,見人也不認生,見了陳老夫人,讓她叫曾祖母就叫,行禮就有模有樣地跪在地上拱手。把陳老夫人樂的合不攏嘴,抱著外曾孫女就不肯撒手,強要曼娘把孩子留給自己住一晚。

    曼娘也曉得外祖母的心,況且又有奶娘丫鬟服侍,笑著應了,只是又道:「後兒要帶著睞姐兒回我娘家去,到時外祖母可要把睞姐兒還回來。」旁邊陪著的人已經笑了:「三嫂子這話錯了,你啊,該叫大祖母才是。」曼娘當然曉得,可是夫家的堂房祖母,又哪有外祖母那麼親密?

    曼娘笑著把這話混過去,陳老夫人怎麼也捨不得放開曼娘的手,孫輩也不算少,可是自己兒子和邱家那幾個都遠在京城。算來,只有曼娘是自己從小看大的。可惜曼娘雖算嫁進陳家,也是住在京城,哪像原先還能常過來看看自己?

    陳老夫人心裡想著,嘴裡就道:「我曼娘叫什麼都成。」說著喚丫鬟:「我也老糊塗了,快把我給睞姐兒預備的東西拿過來。」丫鬟忙應了,從裡面抱出一個匣子,陳老夫人把匣子整個遞給曼娘:「我當初出閣的時候,你外曾祖母給我預備了一套頭面,你娘出閣時候,我讓她帶去一對鐲,你姨母出閣時候帶走一對簪,剩下的釵給你舅母了。這些,就留給你閨女,這丫頭,我瞧著可著人疼。」

    首飾頭面不稀奇,曼娘和陳氏當年陪嫁裡面都有不少,但要的是陳老夫人這一片心,曼娘鄭重謝過,又讓春雨她們收下去。旁邊的人又笑道:「姐兒才一歲四個月呢,就連嫁妝都備下了,也不曉得誰家的哥兒這麼有福氣?」

    自然也有人再順著說幾句,曼娘也跟著說笑一會兒,見外祖母雖然面上帶笑,但精力看來有些不濟,也只有把睞姐兒留下,就再去別家坐坐。

    陳家開祠堂祭過祖,曼娘也就和陳銘遠往徐家去,見了徐老太太,自然又是一番歡喜,曼娘遠道回來,出閣的那些姐妹們也要回來看望,八小姐九小姐十小姐十二小姐十四小姐都是嫁到這附近的,也差不多同時到娘家,再加上各自生下的孩子,這家裡頓時到處鶯聲燕語是笑語歡聲。

    都是出了閣的姐妹,對外說起全是徐氏,見了面彼此都很親熱,十二小姐少了尖刻、十四小姐去了原先畏縮,再加上孩子們彼此打鬧,一時眾人都十分親熱。

    可惜熱鬧過後還是要離去,曼娘和陳銘遠在徐家住了三日,雖覺有說不完的話,也曉得要收拾行裝進京。徐老太太雖捨不得孫女,可也曉得這是人之常情,從箱子裡拿出不少東西給睞姐兒,說的理由和陳老夫人一樣,給外重孫女做嫁妝。

    曼娘收了,又答應等徐老太太明年大壽時候再回鄉賀壽這才離去,轉身見祖母依舊站在門口,一頭銀髮已經十分醒目,眼睛不由一酸就流淚下來。陳銘遠曉得妻子心情,把妻子的手握在手心:「你也不比太過憂心,說不定陛下會把我免官,到時我就帶了你,索性回家鄉來住。你看這青山綠水,房子又寬大,比在京城舒服多了。」

    曼娘不由笑了:「好,就依你,什麼都依你。」至於丈夫說回家鄉的前提,曼娘全沒在意。陳銘遠也笑了,不由看向妻子小腹,妻子一直都還沒消息,是不是自己前些日子過於忙,不夠努力的緣故?

    曼娘感到丈夫的眼變的有些火辣辣的,嗔怪地打一下他的手把睞姐兒抱過來,掀起車簾指著外面的樹木告訴女兒那是什麼。陳銘遠含笑看著這一切,想把這一幕長久地留在腦海中,好等真有那一日時,能回憶起這一幕,好解掉遠離妻女的相思之情。

    回到京城已是六月,到家那日,恰是韓氏生產,給陳家又添了個胖小子。陳大太太照例賞賜,未免要問起曼娘,畢竟兩個妯娌都添了兒子,陳二奶奶又懷了身孕已經三月有餘,按說曼娘也該再有了。

    曼娘當然曉得婆婆的心思,回來路上曼娘已覺得有些不適,不過日子淺,還是先不說出來。陳大太太見曼娘並不慌亂,也明白他們少年夫妻,這種事是急不來的,只又尋太醫開了張方子,說有助孕效果。

    曼娘接了方子卻沒有抓藥,讓春雨等人告訴陳大太太,已按方抓藥服用了。曼娘屋裡用的人,除趙媽媽外,都是曼娘從家帶來的,自然只聽從曼娘的命令。

    轉眼到了韓氏兒子滿月這日,曼娘也出來坐席,戲剛唱了幾句,上了一道鮮魚。曼娘就用手掩一下口,似被那魚的味道嗆到。陳大太太正好看見,不由看向曼娘,曼娘臉上微帶羞怯之色,對陳大太太附耳說了兩句,最後又道:「全是婆婆您心疼媳婦,不然,也沒有這麼快。」

    這真是意外之喜,陳大太太頓時喜色盈面,叮囑廚房給曼娘上些清淡的食物。秦婉柔坐在她們旁邊正好看見,若有所思看曼娘一眼,這才對曼娘道:「我有些熱,想去花園歇一會,你帶我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陳同學算我寫過的少有的對仕途很有進取心的男主了。趙同學雖然也讀書考進士,但他更多的是在家族蔭庇下進行仕途的。甚至某些方面,他還不如妻子婉璐有決斷。而陳同學是要反過來庇護住家族,所以有時需要博一下。而陳同學曾為皇子伴讀,在無嫡長的情況下,所可選擇的道路其實不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