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林楓原來的招賢十題版本當中,他本有意列入試論儒家仁義與戰場詭譎的矛盾、試論佛教與道教的利弊、試論國家與個人的關係這樣的大問題,但後來考慮到這樣的問題衝擊力太大、涉及面太廣,只能在日後慎重推動。
「陛下,各位王爺,林楓之所以會擬出招賢十題,正是因為那場夢給林楓的衝擊太大了,感覺今後這幾年時間就是我們大唐最關鍵的時刻,可謂時不我待、迫在眉睫,所以才想出了這樣的激進方案,請陛下和各位王爺理解。」林楓先把招賢十題的出發點列了出來,並聲明是激進之舉。
見李璟等人點頭表示認可,林楓繼續講述開來:
「第一題,論中央政府與藩屬、外虜的關係。在微臣看來,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對外者的容情就是對自己的無情。為了廓清天下,就必須強硬起來,就必須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勢和理念。」
林楓將此條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是有原因的。南唐這幾個君主對外時向來是該硬時不硬,該軟時不軟。在能橫掃吳越時卻恪於所謂仁義停下了腳步,結果在宋兵壓境之際被吳越從後面捅了刀子,直接導致了亡國;在吞併閩、楚時,卻用人不慎,橫徵暴斂,把征服的土地當作了敵國的土地,結果為自己的後續統治留下了後患。
「這……」李璟對此有些遲疑。在歷史上,李璟一直延續其父與周邊睦鄰友好的政策,滅閩、討楚可以說都是被陳覺、魏岑一干立功心切的人給忽悠的。
「陛下!欲鯨吞天下,就不能有婦人之仁。」林楓急忙跪下,頭在地上碰得作響,「例如吳越,我皇待之十分寬容,但只怕北方來攻,他們第一個從後面夾擊啊。什麼樣的盟友最安全?能徹底控制的盟友才能讓人放心啊。」
「林愛卿,你且起來,這個容朕細想。」李璟還是猶豫不定。
「那微臣繼續陳述,第二條是論商業與農業的關係。農業向來為國之根基,須臾不可忽視,但我大唐以商富國,才致如此繁盛局面。敢問齊王,我大唐賦稅之中,農業和商業稅賦各佔幾何?」林楓轉向齊王,問道。
「約為六四,商業稅賦為六,農業為四。」李景遂日常幫李璟處理政務,對這些數據還是有概念的。
「數字是最好的證明,這正說明商稅正在成為我大唐的稅賦主要來源。農業穩則國家穩,商業興而國家興,這就需要大智慧來處理商業和農業的關係。陛下,微臣擬出此題,一是希望國家統籌考慮商業和農業發展,出台扶商政策,用商業提升支撐國力提升。同時,出台利農政策,讓天下農民從務農中得利,從而深愛這個國家,夯實國家之基。二呢,是希望招攬天下經商人才,從經濟角度穩我大唐。」
這一條,林楓是考慮到宋代的悲劇提出來的。宋朝商業高度發達,國力可謂雄厚,卻沒有轉化為國家前進的動力、強盛的助力,結果導致了一群富人守著金山銀山卻被一幫窮到極點的蠻虜圍住痛揍,實乃人間大笑話。
「愛卿思慮深遠,朕甚為贊同。這第二點,可否再細細闡釋一下?」南唐立國以來,對待商業態度十分開明,但李璟以前可從來沒有深入考慮農商之間的關係,追問道。
「是。商業者,通有無,便民生,增實力,利之可謂眾多。微臣僅舉一個例子,假如,我們大唐的商業非常發達,我們加強引導,將我們價值高、不損國力的陶瓷、茶葉之類物品賣到敵國,而將對我有利的武器、馬匹、糧食購買回來,豈不是於無形中增強我國,消弱敵國嗎?」在這裡,林楓透露了一點經濟戰的範疇。
「妙啊!簡直可謂不戰屈人之兵啊。」李景遂拍桌大喊道。
「善,林愛卿此意甚妙啊。」李璟也歎服道。
「謝陛下謬讚。在微臣看來,只要能打倒敵人的方法,都是好方法。第三題則是如何保證一場戰爭只賺不賠?」林楓繼續向下講。
「林議郎,這就說不通了吧?」李景遂率先質問道。他負責天下兵馬,最是瞭解一場戰爭的兵器、糧食、金錢的損耗。
當然可以啊。後世美國打了多少場戰爭啊,但除了越戰、阿富汗戰爭,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賠啊。關鍵是用什麼樣的思路來打啊?!林楓微笑道:
「齊王一定很心疼每一場戰爭的付出,但可能忽略了戰爭所帶來的收入。從明面上來講,我們犧牲了士兵,耗費了糧食,但是我們一旦勝利就增加了國土,增加了民眾,增收了稅賦,國力會積極變得強大。如果我們轉換一種思路,國家不出一分錢,讓士兵、富商替我們免費打仗如何?」林楓笑著問道。
「這不可能。」李景遂如同看瘋子一樣望向林楓,如果不是有前面林楓打下的良好印象,他都要直斥其荒謬啦。
「哈哈,對於士兵來說,我們以前打仗都是平時發軍晌、戰後發撫恤,如果把利益擴大一些,改變發放方式,讓他們戰後自己拿呢?比如說,每打一場勝仗,就分給一名士兵一畝地,而地在對方的疆域內,你打下來了,就是你的。打敗了,就沒有。土地可謂是每一個農民的終極追求,相信他們會考慮賭一把吧?比如說富商,將士地、礦產作為預期收益抵給他,相信他們也會十分樂意提供錢糧吧?」林楓將自己關於軍隊變革的一些思路換了一種方式說出。
「你的說法,也太……」李景遂和其他人都瞠目結舌地看著林楓。
「為什麼不敢嘗試呢?天下往來,皆為利也,我們就要用利益去驅動他們。如果創新推出這些舉措,我們恐怕將培養出天底下最瘋狂、最愛戰的士兵,我相信,到時,別說是淮河之北,天下之在,我們那裡都闖得!」林楓大聲說道。歷史上,終南唐一朝,其軍隊未能打過淮河界線。
「林愛卿,你的提議總是很驚天動地。恐怕我們得好好商量一下才行。」李璟無奈地搖頭,這林楓天馬行空的思路讓他們都有點應接不暇。
招賢十題中,因頭三個主要涉及思想認識,所以林楓用了很大的精力來解釋,再向後講解,那速度就快多了,特別是李璟他們開始習慣性地認可林楓的想法可行之後。
第四條,是向全國徵集最高產的農作物。這是林楓為了讓南唐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和兩年後的三年大旱準備的。雖然說最高產的紅薯此時還遠在美洲,但印支半島的占城稻可是就在那裡擺著呢,而這時的船隻早就可以遠航到印支半島啦。
第五條是向天下徵集高效的種植方式和農具。雖然當時農耕已經有了唐代發明的曲轅犁,但在林楓看來,這些還遠遠不夠。
第六條是向天下徵集一種可以紡織棉花的器械。從南北朝起,棉花和棉布的記載就有很多,但那時棉布還未普及開來,種植棉花的地區也僅僅局限於新疆、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區。直到宋朝末年和元朝初年,棉花的種植才開始迅速向長江中下游和陝西地區傳播。
第七條是向全國徵集省力高效的動力設施。雖然中國古代風力、畜力、水力、熱力都有所進展,但在林楓看來,都太慢。他需要找一些真正懂行的人,再用現代的動力開發思路撩撥他們一下就成了。
第八條是向全國徵集最鋒利的武器。這一條是林楓也為孫錯準備的,也是他自己這麼長時間一直在謀劃的事情。
當然,這一條遭到了李景遂、李弘冀的質疑。李弘冀的理由很簡單,天下最好的武器只會在將作監裡產生。林楓只好拿自己的官位與他打了一賭,林楓可是對自己和孫錯弄出來的最尖端武器充滿了信心。
第九條是向全國徵集海上引指航向的儀器和地圖。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憑天象、天體識別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陽辨向。這一條也是林楓為自己準備的,他準備與方家合作,將指南針、海圖先給鼓搗出來,將方家徹底拉到自己的船上來。
第十條是向全國徵集各類礦產勘察高手。這是為以後的各類礦物開發作準備。
「這十條建議,前三者徵集真正有思想、有才幹的人才,後七條都是徵集民間真正的實幹家、創新者。當然,微臣建議不局限於此,只要是對國家、社會、民眾有利的發明或創造都以接受。微臣的設想是以三個月為限,向全天下徵集,我們可以給優秀者獎官、賞金,然後將這些人集中起來,成立大唐科學院,集中研發最新、最厲害的科技。」林楓興致勃勃地作了最後總結。
「好宏大的構想!林愛卿,朕對你的腦瓜子開始好奇了,這些都是怎麼想出來的?得林楓,實乃我大唐的福運啊。」李璟不由得感歎!
李景遂也是撫掌大歎。
「好,這十題立意均是為國為民,朕基本上都允了,景遂,將招賢十題也作為辯論賽的一部分,論定後頒之全國,想來,天下英才將俱至我大唐矣。」李璟興致大發,彷彿看到了蓬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