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平時不大搭理他,如今好歹理他了,卻說了這麼一句。
劉繼宗整個人完全蔫了,滿心滿腔子的委屈和心酸,愣是一句也說不出來,只覺得胸口像堵上了一塊大石頭,悶悶的難受。
他低著頭如坐針氈一般耗了半天,還是他爹終於看不下去,開恩般的開了「金口」讓他走,二爺便魂不守舍的耷拉著頭往外走。
一出門,卻看見大嫂李氏被菊姨娘扶著喘著氣正趕過來,倒好像是專門來堵他似的。
她自己病的歪歪扭扭的,還有閒心專門逮著他辟里啪啦的說了一大通,還字正腔圓、氣勢如虹的,那會來看,怎麼也不像個有病的人了。什麼因為錦秀的事家裡花了多少多少錢,如今家裡如何如何的艱難,也沒個有良心的能幫的上忙之類的……
二爺聽著長嫂指桑罵槐,低著頭臉紅的像著了火一般。
可他手裡的錢一回到家就叫妻子給「搜了身」,如今兩袖清風,自己就是想上交點錢表表心意,也是有心無力不是?
二爺有苦說不出,他心裡憋著事,卻誰也不敢說,也不能說。
櫃上今年確實給了不少東西,除了每個人應得的那一份,讓他格外震驚的是,東家如今也不避諱著了,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另竟然外又多送了他一袋子大米,一袋子白面,另外還有半扇子豬腿肉!
那些老夥計們的眼光幾乎要把他給點著了,把他看得幾乎要落荒而逃。太尷尬了!
自己明明跟他暗示過,自己這女兒養的嬌。脾氣又倔,所以不想讓她嫁給大戶人家,只想尋個本本分分的小戶人家過日子。
可是,人家愣是一副沒聽懂的樣子。居然又當眾弄出這一出來!
他推說不要,可東家的話一句緊似一句的,好像他不要就是不給他面子似的。
過後他又被茶行裡的眾人明裡暗裡的打探了一番。都在問他究竟跟東家是什麼關係。他這些年在茶行裡一向只管埋頭做活,跟別人都不太親近,如今忽然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把他急得出了一身的汗,好說歹說的才算把好奇的眾人給打發走了。
人都走了,他就對著腳底下一大堆的年禮發呆。怎麼辦呢?這東西可是燙手的山芋,絕對不能收的!可還又還不回去……
你還別說。兔子急了也咬人。一輩子老實本分、沒主意的二爺痛苦的揪斷了自己的好幾根鬍子茬,愣是給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來。
他雇了一輛車,把這些東西直接拉到了米糧店去,賣得了一些錢,轉身就拿著這錢又進了藥材店。撿著店家推薦的好藥材買了一大包,將錢全部花的精光,這才提心吊膽的,硬著頭皮就給李茂林送回去了。
他一向不通世情,也不管這兩家店趁機坑了他多少錢了,只想著解決了這事是正經。
果然,李茂林見了他的禮物雖然臉色不好看,到底還是勉強收下了。但那鐵青的臉色讓他想想就覺得後背涼颼颼的。
不管怎麼著,自己家畢竟不欠人家人情了。二爺好歹鬆了一口氣。在縣城裡勞神費力的耗了好幾天,累得他跟大病了一場似的,精疲力盡。結果空著手回了家,就又受了自己親爹、親大哥和嫂子一肚子的氣。
他滿腹的委屈苦楚,能向誰說去?!
對著他爹和大哥,他是打死也不敢說。
對著妻子和女兒。他還是不敢說。他怕讓這兩人擔心,怕說了反而讓自己在乎的這兩個人徒增煩惱。所以他只能一個人擔著。
他心裡瓦涼瓦涼的,踉踉蹌蹌的走在回屋的路上,抬頭看看黑漆漆的陰寒的夜空,只覺得天下之大,卻連他劉繼宗的一條活路也沒有。
二奶奶見他獨自苦惱,問他也卻什麼也不說,便篤定是大房給了他氣受,更氣他分不清好歹,當即怒火中燒,又指著他罵了一頓,末了不但沒能出氣,自己還越說越氣,憋屈的頭昏腦脹的,趕緊到床上去躺了半天才算好些了。
錦華倒是想勸解他爹一番,可是,她一張嘴說她祖父和大伯的壞話,他爹就會嫌她「不孝順」,「不通情達理」,彷彿她罪大惡極一般。最後氣的劉錦華無可無不可的,便也任著他去了,心道只看他什麼時候腦袋才會開竅。
這邊二奶奶罵完了丈夫,卻又想起了侄子對自己說的話,心裡又氣起來,又從床上爬起來撩了簾子尋了女兒罵道,「肯定是你這丫頭攛掇的,讓你表哥來跟我說,叫錦年離了我去城裡讀書。是也不是?」
錦華才不怕她,把下巴一揚,「是我說的沒錯!可我這不是為了錦年好麼?讓您自己說說,錦年是跟著您讀書好些,還是到城裡頭尋個正兒八經的書館,找個有功名的先生給教導著更好一些?」
有時候母親確實太過強勢了,任何東西、任何事情都要捏在她手心裡,因為對母親懷有深深的愧疚,錦華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容忍。但是,有些道理是必須要說明白的,尤其是在錦年的事情上,決不能依著她的性子來。
二奶奶扶著裡屋的門框,啞口無言。
這樣的安排當然是有很多好處的,只是自己心裡捨不得兒子離開自己,又覺得女兒看不上自己,好像生怕錦年被自己耽誤了似的,所以心裡才不舒服。
罵了半天,錦華根本不在意,二奶奶最終覺得好沒意思,只好悻悻的摔了簾子又進了裡屋。
這也就是默認了。反正,走這一步,對錦年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元宵燈會,錦華早就計劃好了,還跟去年一樣,一家人好好的樂上一樂。過年的時候實在是看夠了大房那皮笑肉不笑的臉色,也該好好的出去鬆散鬆散透透氣去。錦年自然也是早就雀躍不已的。
然而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二爺就一點精神也打不起來,擺明了不樂意去,理由是,「大姐一家妻離子散的,我們還要樂樂呵呵去賞燈,像個什麼樣子麼?!」意思竟是全家人都不許去。
錦年和錦華聞言便都不高興了。
二奶奶更是被他這奇怪的調調給氣炸了肺,「你這是說的什麼話?人家大姐現如今也都想開了呢,只等著往牢裡邊送銀子也就是了。人又沒事,還搞得一家人如喪考妣的幹什麼?!」
二爺本口拙腮的,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來,就是死強著堅決不去。
二奶奶被他氣的不行,索性把帕子一甩,「你不去,難道我們娘幾個就啥也不做了不成?!我們娘三個自己去,我們不求你!」
二奶奶也是個有辦法的,只不過多使了幾個錢,就安排的妥妥貼貼的了。娘三個女人孩子出門,確實不方便,也不安全。二奶奶便去尋了大成嬸,不但雇了大成叔的小驢車,又邀請他們夫婦倆一同陪同著去觀燈,這樣一路安全也就無虞了。
錦華也被他爹那死腦筋氣的肝疼,轉身收拾的清清爽爽的,看也不看她爹一眼,便攜著母親和弟弟出門去也。
一家人熟門熟路的,就到了鼓樓街東頭,這裡有個上下三層樓的大茶樓,氣派十足,樓裡頭燈火通明,客似雲來,人聲鼎沸,生意很好的樣子。
來往的行人凡事坐車來的就都在此下車,再往裡頭走就只有行人熙熙攘攘,車是進不去的了。
大成叔找了人去看車,劉錦華卻扭頭去看那間燈火通明的茶樓,見那中間匾額上正正當當的三個黑漆大字:一品香。
上次來的時候她並沒有注意,這次卻忽然想起了點什麼,便朝著二奶奶看了一眼。
二奶奶見女兒神色有異,便也看過來,娘倆一對視,臉同時一沉,便都想起來了。
一品香茶樓,這是李茂林的產業啊!
因為這個插曲,滿街明亮的燈籠,璀璨的夜色,頓時黯然失色了不少。
只有錦年依然興奮的不得了,一邊指指點點的,一邊低聲跟姐姐道,「大川哥他們肯定也會來,不知道能不能見到三川?」
他這些日子被母親拘得緊,竟然有小半年的時間沒見過三川了。少年間的純真無邪的情誼,在他心裡看的很重,因此心裡頭一直悵然若失。
錦華只是牢牢握住他的手,一邊留心母親他們,生怕走丟了人,也顧不得安慰弟弟。
大成嬸子勾著曾氏的手臂,興奮的也是不得了的樣子,「二嫂,今兒我真是沾了您的光了。這麼多年了,家裡頭孩子一大堆,有老有少的,縣城都沒來過幾趟,更別提看一次燈會了!」
錦華牽著錦年的手,大成嬸子拉著曾氏,後頭還有大成叔緊緊的跟著。一群人隨著人流慢慢走著,一面四處看著,很快就融入到了喧嘩的熱鬧當中。
錦華的心被這俗世的熱鬧很快就熏得熱乎乎的,也就把心上的那點不快給放開了。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才是正理啊。
往前走了大約二里多地,錦華和錦年就已經品嚐了好幾樣的小吃。
再往前就是鼓樓橋,正是鼓樓街上人流最多的一段,只看見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擠得密不透風。
錦華有點擔心,忙拉了拉錦年的手,「錦年,咱就在這裡掉頭,前邊人太多了!」錦年卻不理,直接往前邊擠過去,一面回頭嚷道,「不行,我還沒找著三川呢,三川肯定還在橋西邊那顆大槐樹底下賣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