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男人混蛋不是罪

龍騰世紀 【229】開機儀式 文 / 橘林

    林飛、塚龍和陳怡霖走出房間,刃心也回來了,手裡握著從剛才那房間找回來的內存卡。

    「下一步,我們去哪?」感覺到整個劇組的人都有危險,刃心不禁問道。

    林飛拿出手機看看時間,距離開機儀式開始只有不到十五分鐘了,於是說道:「走,去徐導房間看看!」

    「好!」眾人一齊答應,朝著徐錚的房間走去。

    進來徐錚的房間,沒想到所有的人都在這裡,正在研究著一會儀式上要說什麼話,怎麼做,還來了個主持人,是香港的名嘴大牙。

    徐錚向大牙介紹了林飛四人,大牙很幽默的跟四人打了招呼。

    林飛四人也很禮貌的和大牙打過招呼,然後開始觀察房間內的動靜。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的事情造成了陰影,塚龍挨著吊簾看了一遍,卻不見一個人影。

    「怎麼了?你們找什麼呢?」陳可心看著大家,奇怪的問道。

    「沒有,看看有什麼好藏身的地方!」塚龍摸摸腦袋,憨笑著說道。

    陳可心一愣,跟著大家呵呵的笑了起來。

    林飛看到大家平安無事,便問徐錚:「徐導,你們一直都在這房間裡嗎?」

    「嗯?」徐錚一愣,「是啊,我們一來就全都在這裡商量今天的儀式內容啊!」

    「哦!」林飛撓撓頭,這麼多人在場,又不好意思問徐錚有沒有人來勾引他,不過既然徐錚這麼說了,那估計是沒有了。

    開機儀式開始後,林飛一行人依次進入會場,並站上了舞台。

    大牙不愧是香港第一快嘴,名嘴,說話滴水不漏,字字珠璣,比那個好喉嚨要強多了。

    「下面,我們請徐錚導演為我們說幾句!」大牙終於介紹完了本片的內容和主創人員以及演職人員,把話筒交給了徐錚。

    徐錚握著話筒,有些感慨的說道:「自從上部電影成功以後,我一直在一個怪圈裡循環,今天我決定拍這部電影,其實就是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件,只有觀眾認可的,才是好電影,而票房高的,卻不一定是最好電影!」

    「這次,感謝陳可心導演的加盟,感謝編輯大濕胸,感謝瑞絲小姐,感謝很多人,我們這麼多人的努力,才換來了今天的開機儀式。香港,是一個電影之都,是一個電影王國,今天到場的很多前輩,都是我等的楷模,在這裡,我向這些前輩肯賞光來參加《港囧》的開機儀式,感到衷心的感謝!」徐錚握著話筒,朝台下一鞠躬,下面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香港地區是世界第三大電影工業基地,僅次於荷裡活和寶裡活,也是僅次於荷裡活的第二大電影出口地,在這裡,我們有數十萬的電影工作者,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這次受教陳可心導演,我學會了很多,宅這裡,我再次謝謝陳可心導演!」說著,徐錚朝陳可心又是一鞠躬。

    陳可心起身連連回禮,兩人握緊了雙手,看著台下的記者,這一幕又謀殺了記者們的不少菲林。

    接著,徐錚要請陳可心給大家講幾句,作為自己人,記者也毫不吝嗇,刷刷的拍個不停。

    陳可心笑著扶了扶眼睛,說道:「能和內地最優秀的青年導演合作,我感到很欣慰,至少在這個舞台上,我從未放棄過我的夢想,那就是有一天,我們華夏人拍的電影,能不分你我,沒有港台與大陸之分。一直以來,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香港曾經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香港電影一向都較著重滿足觀眾口味的商業片,像無厘頭式喜劇同動作片所主導。香港電影有一個發展完善的「明星制度」。香港燦爛的流行電影有一班支持者,而現在香港電影亦成為文化主流,滲透在世界每個角落。」

    「我做電影工作這麼多年,看到香港電影的大起大落,為什麼我們會衰落?以為我們的題材有限,我們很應該出去走走,因為我們的演員導演接觸面窄,我們很應該和外面的世界合作,香港從未封閉過,我也從未放棄過,香港電影走到今天,和大家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要想將華語電影事業向前推動,最主要的,就是將華語世界聯繫在一起,大陸有很好的題材,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有才華的人,就像我們的徐錚導演,所以,這一次,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拍出優秀的電影,不為票房,只為提高!」

    陳可心一番話說的眾人都很激動,而林飛內心也開始對電影這個事業有所憧憬,或許這是一個投資影視業的好機會。

    香港電影經過了啟蒙時代、萌芽時代、崢嶸時代、成熟時代,到二戰勝利後七十年代李小龍帶領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出現了周潤發、周星馳、成龍等世界著名的電影人,包括吳宇森等大牌導演,但經過這個漫長的發展,步入二十一世紀後,香港電影進入了一個危機時代。

    很多香港導演再無新意,很多當年優秀的演員,年齡老矣,也開始轉戰幕後,卻並未獲得輝煌。

    合作一向是雙贏的,這次徐錚和陳可心的合作,代表了內地與香港共創電影盛事的合作,也代表了華語電影要來一個大翻身。

    港片全盛之時更曾雄霸亞洲、虎視歐美。不過,單就電影工業發展而言,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大陸、台灣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

    首先,按照荷裡活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

    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

    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

    另一方面,與好萊塢奉行專業分工、各司其職,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影人則擅長全職多能、集體創作。

    比如陳勳奇、徐克、許冠文、王晶等導演都是經常身兼監製、導演、主演、配樂、武術指導數職於一身。

    同時,香港儘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但是自麥當雄開始流行監製主導創作以來,許多大製作的香港電影都是由集體創作完成的。

    在香港,領銜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而內地則是一部戲一個檔期,進入劇組就不再簽其他片約,直到演員殺青。

    而香港的電影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但在大陸,劇本在開機前就已經敲定了,這樣給了演員很多適應的時間,也同時加快了電影電視的拍攝進程。

    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通常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

    如果是大製作,則會在武術指導這個組下面繼續啟用「子組」(第一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組武指)。

    說到香港電影的這種工業特徵的形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湧,不少新銳製片公司紛紛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壟斷地位,而邵氏經營多年的「東方好萊塢」片廠制度及風格亦由此逐漸沒落。

    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攝制再到公映收成本,電影工業流程更呈現出香港獨有的迅速、機動、靈活、即興的特徵。

    這一特徵既為香港電影走向極盛奠定基礎,又為香港電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筆。

    若檢討香港電影衰落根源,創作過於即興投機當是禍因之一。

    昔日港片興盛時,是檔期等片的盛況:香港影人多是同時身兼數組戲,只管悶頭拍就是,完全不必擔心賠本。

    即興、靈活、迅速、投機的拍攝優勢亦成為了香港電影產量劇增、質量驟降的重要禍因。

    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時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檔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賠無賺。

    明星趕檔期、編劇飛紙仔的情況只出現在少數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電影的產量也逐年縮小,由當年的年產兩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產三四時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