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城,楊氏土司府。
儘管從明初開始,播州楊氏所世襲的職位就被稱為宣慰使,其府衙的正式名稱也叫做宣慰司,但當地人還是喜歡照著過去的說法,把它叫做土司府。
楊氏家族從唐朝末年成為播州統治者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其間土司府幾經遷徙重建,傳到楊應龍手裡的時候,已經是一座佔地百餘畝,由上百座建築物組成的龐大宮殿了。不過,瞭解播州情況的人都知道,這座美輪美奐的土司府並不是楊氏家族真正的老巢,他們的巢穴是在離播州府30里的龍巖山中一座名叫海龍囤的城堡。土司府這個地方,只是楊氏在太平時節享受榮華富貴的地方而已。
此刻,在土司府的前議事廳中,正在召開重要會議。楊應龍端坐在大殿正中的土司位上,兩邊上首的座位上,坐著他的弟弟楊兆龍、兩個兒子楊朝棟和楊可棟,再往下則是他的心腹文官和武將等,共計二十餘人。
楊應龍用目光掃視著一屋子的親信,沉聲說道:「各位都已經知道了吧,貴州巡按陳效奏報朝廷,歷數了本王的二十四項大罪,要求朝廷嚴懲,現在的朝廷也舉棋不定。大家商量一下看,我們當如何應對。」
楊兆龍問道:「兄長,我們每年給朝中重臣送去那麼多孝敬,現在遇到事情了,難道就沒人替我們說句話嗎?」
楊應龍道:「何恩這個逆賊,向朝廷舉報了本王在海龍囤屯兵之事,讓萬曆起了疑心。這種事情與尋常的事情大不相同,朝中那些重臣,也要想法子把自己摘乾淨的,誰還敢出面替我們說情?不過,有幾個朝臣在一旁敲邊鼓,述說本王的功績,讓萬曆猶豫不決,這也算是他們還有點良心了。」
楊應龍自封的大將軍張讓抱拳奏道:「千歲,現在朝廷對此事的意思是什麼?」
楊應龍其實只是一個土司而已,但他自己封自己為王,讓部屬都稱他為千歲,連他的兒子楊朝棟也被稱為「後主」,何恩等人向朝廷舉報楊應龍有謀反的意思,其實並不是空穴來風。
楊應龍道:「據京中傳來的消息,朝廷現在的考慮有三。其一,將播州改土歸流,隸屬重慶府,這是葉夢熊這個老賊出的主意。」
「改土歸流,想得美!」
「他朱家還沒得天下的時候,播州就是楊家的,憑什麼改土歸流?」
「葉夢熊這個老賊,打播州的主意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得找機會教訓教訓他!」
楊應龍話音未落,下面的親信們就鼓噪起來了,一個個激動得滿臉通紅,像是自家的娘們被葉夢熊給潛規則了一般地憤怒。
所謂改土歸流,是從明代中期就開始推行的一項政策。所謂土,就是土官,是指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官員;所謂流,則是指流官,是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官員。在明初,由於政府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能力有限,因此任命了大量的土官,代替中央政府對地方實施管轄。在這些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土官的權力十分強大,幾乎就是當地的土皇帝,把所管轄的地域經營成了一個個國中之國。
從明代中期開始,政府逐漸認識到土官制度帶來的隱患,從而開始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逐漸收回土官的權力,改派流官前去統治。一些勢力較弱的土官,無力與中央政府抗衡,只能接受這個政策,讓出權力,自己當個富家翁。但像楊應龍這種擁兵自重的土官,就沒那麼好說話了,朝廷也不敢輕易地削他們的權力,所以他們一時還未受到改土歸流政策的影響。
這一次,由於播州司的張時照、何恩、宋世臣等人向朝廷舉報了楊應龍有謀反的嫌疑,被朝廷抓住了把柄,因此以葉夢熊為首的一群官員便提出了將播州改土歸流的建議。其實,葉夢熊等人也知道,不削弱楊應龍的勢力,在播州搞改土歸流是不可能的,他們提出的這個建議,與其說是一個提案,還不如說是一個假信號,是用來試探楊應龍的反應的。
「不要吵,聽千歲接著往下說。」楊兆龍喝令道。
眾人安靜下來,楊應龍繼續說道:「這第二條,就是要本王離開播州,到重慶或者貴陽去對簿公堂。」
「千歲到重慶或者貴陽去,那豈不是羊入虎口?到時候誰是誰非,都是朝廷的人說了算,咱們可不能去。」部屬婁國嚷嚷道。
「如果本王拒絕去對簿,那就是第三條,朝廷要派兵前來進剿了。」楊應龍說道。
「進剿就進剿,跟他們拼了!」另一名大將軍何漢良狂妄地叫道,「當年蒙古兵那麼厲害,不也拿我們播州沒辦法?大明官兵那個鳥樣子,咱們播州兵以一當十都不止,只要咱們嚴守各處關隘,管保讓官兵有來無回。」
張讓道:「到時候咱們還可以調集生苗和黑腳苗的土兵來助陣,惹毛了我,我自提五千精兵,就能夠血洗重慶府。」
眾人在那叫囂武力的時候,楊朝棟站在一旁不吭聲,只在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微笑。楊應龍扭頭看了看楊朝棟,問道:「朝棟,你有何看法?」
楊朝棟道:「父王,依孩兒之見,當下我們還不到和明軍決一雌雄的時候,這個時候激怒朝廷,為時過早。」
聽到楊朝棟發話,眾親信都滯了一下,婁國小心翼翼地問道:「後主何出此言,難道後主覺得咱們播州軍打不贏明軍嗎?」
楊朝棟笑道:「婁叔,明軍疲弱日久,我播州軍士勇悍無比,若是一戰,我軍當有十成勝算。」
「那後主的意思是……」婁國詫異道。
楊朝棟道:「婁叔可知群狼噬虎的說法?這明軍雖然疲弱,但奈何其有數百萬之眾。若我軍以現在的實力與明軍開戰,我們縱然能夠戰勝一隊或者幾隊明軍,若源源不斷地增兵,我軍又當如何應對呢?」
「不管他們來多少人,我們守住各處關隘,他們豈能進得來?」張讓說道。
楊朝棟道:「我們守住關隘,自然可以擋住明軍。可是我們自己的交通也被阻斷了。屆時糧食、鹽、鐵等物無法運進來,圍困日久,我軍就不戰而潰了。」
「這……」婁國、張讓等人無語了,他們都是從短期的戰事著眼來想問題的,哪裡有楊朝棟想得那樣長遠。播州這個地方,山高林密、易守難攻,這是優勢。但與此同時,其弱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糧食不能自給,鐵、鹽等貨物需要從外界運進來。如果明軍圍而不攻,圍上十年八載,播州還真就崩潰了。
何漢良問道:「那依後主之意,我們當如何應對呢?」
楊朝棟道:「此事如此重大,豈是我一個年輕人敢妄言的?父王英明睿智,對此事必有周全考慮,我等只要照著父王的意思去做就是了。」
眾人心裡都暗罵了一聲,不過臉上誰也不敢表現出來。明明是楊應龍叫大家出主意的,轉了一圈,又說楊應龍英明睿智,不需要眾人出主意了,這不是逗大家玩嗎?
楊應龍對於楊朝棟的說辭沒有什麼異議,他點點頭道:「朝棟所言有理,咱們現在實力還不夠,在此時與朝廷撕破臉,為時尚早。今日請諸位來,主要是向諸位通報一下此事,大家心裡有個底,遇事勿慌。
我想好了,改土歸流一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們堅持住,朝廷一時半會也拿我們沒辦法,此事議上十年八載也是可能的。
對簿公堂一事,我準備允下來,不過,我只赴蜀而不赴黔。四川巡撫李尚思前幾日還行文與我,要我派播州兵協防松藩,這個時候,他是不可能與我為難的。到時候,我答應替進行尋一些大木,交些贖金,料想就可以脫身了。」
「千歲不可行險啊。」婁國道,「重慶知府鄭濂是個滑頭,聽說他與葉夢熊也有來往,萬一到時候他對千歲發難,可就麻煩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千歲不可以身犯險。」
「成大事者,豈可畏懼這小小的風險?」楊應龍道,「如果朝廷要對我不利,你們就挑動苗人起事,讓朝廷看看,離了我楊應龍,他們有何辦法平定苗疆。」
「此事包在末將身上。」張讓拍著胸脯應道,他在楊應龍手下是專門負責聯絡苗人的,當地喜歡尋釁滋事的苗人稱為生苗和黑腳苗,張讓和這些苗寨的頭人都有聯絡,隨時可以煽動他們叛亂,給明廷製造麻煩。
「至於說應對官兵進剿一事,大家也要抓緊了,各處的軍囤都要抓緊加固,多多囤積糧草,以防不測。此外,要嚴防奸細,以免官兵摸清了我們的底細。」楊應龍說道。
「說起奸細,卑職倒是想起一事。」婁國說道,「前些日子,卑職聽到好幾處的土人傳言,說山裡來了一群勘輿師,還說是在山裡找煤什麼的,不知此事是否有些蹊蹺。」
「找煤的勘輿師?」楊應龍眉頭一皺,「你有沒有見過這些人,他們是什麼來路?」
婁國搖搖頭道:「卑職也只是聽說,若非千歲今日提到嚴防奸細,卑職還真想不到這頭上去呢。」
楊朝棟道:「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婁叔,你告訴我是哪裡的土人傳的消息,我這就帶人去探個究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