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各國歷代國君依靠這種「以優制優」的策略稱雄一方。舒榒駑襻但是千年之中各國也不可能沒有逆君威者,當年西上國衛國師姜風痕作亂,此舉一時天下嘩然,當時西上國國君雷霆大怒,速令百餘名修行者追至西上國邊界戰至三日割首回朝。那一役,被載入史冊,以正皇皇巨威,也給各國輔佐者一句綸音佛語:犯王者,殺!戮!!誅!!!
自此以後,四國再無亂者。然而天下也從來不會一成不變,人的欲wang也從來不會僅限於鷦鷯一枝。千年以後的洪荒,總有某人的欲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千年後的東神國貌似物阜民安,海不揚波的樣子。實則國運昌盛的背後有一種逆天的想法在等待時機實施。
是夜,東神國國主寢宮。一中年男子一襲華麗的寢衣佇立在千尺之高的闌幹上。此時月上中天,危樓風細,偶爾能輕瞥到這雕欄玉砌上的縵紗輕舞婆娑。
在這美輪美奐的樓台是什麼時候都不會不會有闌珊之意的,至於紅燭何時會殘,自會有貌美的續上。很多時候藉著月色看人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不論是男人或女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今日這月下男子如此昂首闌干的身影已是三十年有餘,而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佇倚在千尺之樓上的人,東神國只此一人,也必須一人在上。這就是東神國國君——東方通善。
東方通善在位而今十二年。從父王手中接過東神國王權時他十九歲還不到。但是那個時候他已是名揚天下的修行者——他與他的弟弟東方通天以及二十名修行者帶兵一夜之間滅了北仡國的十八個附屬國。
那一戰,使他聲名大振,天下駭然。代價則是兄弟倆所帶二十名修行者僅生還一人,那就是當今東神國「通神師」武天道。也就是這一戰讓東神國破了先例——自古四國皆是一王一師(即是一個國君,只能挑選一個當時國內法術、修為最好的輔佐者),那一戰後,東神國卻變作了「一王雙師」。「王」無疑是東方通善,而「雙師」則是東方通善的弟弟東方通天與武天道。
其實這是國之大忌,一種制衡策略一旦打亂,後果不言而喻。若一王二師成鼎足之勢,國勢將衰,恐王權旁落,東神千年基業就此也毀於一旦。也就在那時,另外三國國君各自心中打著算盤:千年「鐵律」一破,你東神國滅國之日不遠了,得早作打算,一占東神!
當時提出這一「一王雙師」的想法的人就是現在的東神國君東方通善,當時的情況也不得不這樣做。
那時東方通善凱旋歸闕時,其父王已是行將就木。在得知兩個王兒如此驍勇善戰時,老國主也犯難了:王位如何相傳才可以免生「相煎太急」的人世慘劇呢?可恨時不我待,不能有些時日以待優劣啊!
就在老國主沉吟不決時,聽聞二王兒東方通天曾在這一戰中下令屠殺過一個附屬國的的城池。若不是大王兒東方通善竭力相阻,那個附屬國也恐將遭滅頂之災。這一震驚朝野的消息,使老國主勃然大怒。一向以仁義治國的老國主殫精竭力以保「文明大邦」的偉譽,而今卻讓自己的王兒做出如此「蠻如禽shou」的行為,這讓老國主情何以堪吶!老國主因此氣的只剩游絲之氣,欲貶二王子東方通神為庶民。而大臣們此時也一邊倒的站向大王子東方通善這一邊,譽其神武,贊其仁義。
此時的袞袞諸公皆舉東方通善為東神國國主繼承人,全然不惜東方通天的生死。
大殿之上,年僅十八的二王子東方通天面跪在父王腳下,冷峻的臉上隱隱不服之氣。他的哥哥東方通善與武天道站在他的兩旁,極力勸阻老國主三思。
見勸阻無效後,東方通善與武天道便跪下來求情。也道出了其中「屠城」的些許原委。
那一戰實為慘烈。當兩位王子領二十位修行者以及數千士兵攻下北仡國的十七個附屬國後,士兵傷亡不大,修行者無一傷亡。但他們想趁著勢如破竹的氣勢竭力攻下第十八個附屬國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那個附屬國似全民皆兵,雖攻入城內,卻似進了煉獄。時不時的會發現身邊的人倏然不見了,去找時卻只發現平民百姓蜷縮在家中,瑟瑟顫顫的望著突然闖入的東神國的士兵或修行者。這一切貌似正常反應,士兵與修行者也就出外尋找。
到後來,形式越來越詭異,東神國的修行者越來越少,士兵已死大半。這可惹怒了血氣方剛的二王子東方通天,他越發的覺得藏在家裡的平民百姓有貓膩,於是責令修行者與士兵進屋搜查。果不其然,東方通神在一間屋子裡查到一顆修行者的首級——一個貌似老實人的大個子北仡人將頭藏在他蜷縮的身後,瑟瑟發抖。
一怒之下,東方通神劍戮一家,為那日夜相伴三年有餘的修行者報仇。後來士兵們見此情況,以為所有北仡人都善偽裝,都會出其不意的傷人——不殺他,便死己的恐懼換做亂殺無辜。一時間屍山陡立,血海湧現,可憐一座城池生還者無幾,那還是大王子東方通善和武天道擒了這座城的統帥後,急忙與東方通天會合時發現並阻止的。不然殺紅了眼的東方通天及手下會嗜血而死。
「求父王開恩,王弟尚且年幼,由於當時環境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並非本意。如若這樣被貶,他不服氣事小,一旦天下修行者得知此事後恐怕以後不能盡忠職守,而是擔心盡忠職守後會不會被貶。如此下去的話,會打消很多人盡忠報國的積極性與熱忱。懇求父王不以一眚掩大德,貶了王弟而寒了忠義之心。
至於我東神國「文明大邦」的偉譽靠的不僅僅是軍事,而是您一直堅持的文修武偃,文教武德。王兒知道,今時這一戰,並非父王本意,實則這北仡國屢屢兵犯我邊疆,使我百姓不得安生。如今一役,可保我邊疆十年內幾無兵燹。也算是安民而揚國威,功德一件。如此一來,王弟功過兼有,不賞不罰貌似公平,望父王天鑒」大王子東方通善一番肺腑之言後,老國主漸覺欣慰,深感此子若繼承王位,仁能服眾,義能睦親,武能勝任,這三點俱優而於一身,當是不辱使命。
那日,憑著游絲之氣,老國主念出了新國君的名字——東方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