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雷走了,張四方也沒有留下來的理由,該匯報的事情他也匯報了,最後剩下一件事,就是那些俘虜的處理方式。
「漢人送給法蘭西僱傭軍,交給石安火去調教,不就沒有俘虜了?」冉閔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張四方,「跟了我這麼久,怎麼還這麼愚鈍,這些事情也需要我教你麼?」
「沒有俘虜。」張四方本能的吐了吐舌頭,也就是在冉閔面前,他才會偶爾做出這種孩子氣的動作。誰不知道城南駐軍至少有一千五百人被俘虜,其中漢人的數量不過百多兩百人,剩下的幾乎都是羯人,而冉閔剛剛所謂的「除開漢人之外沒有俘虜」,等於就是要張四方回去馬上砍了那些羯人的腦袋!
這個時候張四方可不敢再開口問話了,只能是點點頭,「得令!城南駐軍負隅頑抗,被我軍全殲,只剩下漢人俘虜,被派送至法蘭西僱傭軍,將功贖罪!」
這次冉閔才滿意的點頭,「就是這樣嘛!那些法蘭西僱傭軍裡的胡人也太多了,不過不用急,多打仗,然後再補充,也就能慢慢的扭轉過來!」
老天!
聽著冉閔說話,張四方心中又是一陣震撼:法蘭西僱傭軍的士兵數量已經達到近萬人,按照冉閔的說法,既然要補充漢人進行慢慢扭轉,豈不是說至少有五千以上的僱傭軍,將會在將來的戰爭當中「犧牲」?
這種事情張四方自然更不能開口去問,再次向冉閔敬禮之後離開。
攻克常山城、覆滅了城南城南駐軍、公審了常山城裡的胡人、分了常山的土地。等到常山這裡塵埃落定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四月底。
因為冉閔一開始制定的方針就是不准走漏一絲一毫的消息,所以到現在,趙國朝廷仍舊不知道,常山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冉魏帝國的版圖,而在另外一個城市,長樂,也在發生著跟常山類似的事情。
長樂那邊是石塗在負責,從上谷郡調動兵力進攻長樂,跟冉閔從北平調動兵力進攻常山,兩支隊伍的行進路線剛好交叉成個「x」型,一開始大家不明白冉閔這樣做的理由,事實上冉閔是希望通過長途行軍,讓隊伍之間配合的更熟悉,結果證明,冉閔這個打算是很正確的。
石塗攻下長樂也不帶費力,長樂郡更靠近襄國,所以區域內只有一半的人口需要遷徙,大量的流動人口讓長樂的城防管理變得極其鬆散,而膽子極大的石塗竟然帶著五百多精銳士兵混進了遷移的民眾當中,一進入長樂成之後就按計劃發動,幾乎是一個時辰的功夫,就將整個長樂城控制在手中。
剩下的事情就是解決駐軍,交給撼山軍去完成,而封鎖消息的任務交給射日旅。在進攻駐軍營地的時候,撼山軍按照石塗的命令,壓根沒有節約震天雷,造成的戰果非常輝煌,那發出巨響和火光的震天雷,將趙軍一頭就打蒙了,從來沒有見識過熱兵器的戰馬根本無法控制,光是因為戰馬發狂而摔死、踩死的趙軍不計其數。
從數量上來說,長樂軍營的士兵數量是常山兩倍,然而解決五千駐軍,石塗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赤膊上陣的石塗,率領著手下僅僅只用了兩個時辰的功夫,竟然就將五千趙軍給啃了下來,這其中泰半都是震天雷的功勞。
震天雷這種新式武器總算是經過了實戰檢驗,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石塗在長樂城戰役結束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漁陽城那邊去了命令——全力生產震天雷,並且每半個月向前線軍隊配送!
時光進入四月份,漁陽城裡的貿易變得越來越繁榮。因為跟拓跋和宇文部的協議存在,代國和宇文部落也越來越倚重漁陽城這個貿易城市,大量的關外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入漁陽城,而在貿易當中有最大發言權的慕容秋一和姜波指明要求兩個鮮卑部族提供大量的硝石、硫磺等物資,用來換取漁陽城出產的物資。
按照慕容秋一的打算,北平城靠近大海,等到時局穩定下來之後,就應該征發民夫,去海邊生產海鹽。
鹽,無論在中國歷史上哪個時代,都是國家專項經營的,這一點慕容秋一未必知道,但是冉閔心中卻很清楚,所以當初慕容秋一提出這個建議時,冉閔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下來。現在漁陽城跟塞外民族交易的鹽主要還是岩鹽,生產岩鹽的成本不僅僅高,而且技術過程複雜,雖說口感比海鹽要好上一些,但是對於塞外草原上的那些人來說,便宜量大才是硬道理。
按照現在漁陽城每天入帳的軍需物資,要大量生產震天雷並不是問題。
實際上現在冉閔軍隊裡使用的震天雷還是第三代產品,按照冉閔的思路,最新一代的震天雷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的階段。
這種採用模具鑄造預制破片的震天雷已經非常接近後世的單兵手雷,只是引火方式與內部裝藥不同,畢竟現在冉閔可沒有能力讓屬下去生產什麼黃色炸藥之類的化工產品,黑火藥仍舊是唯一的選擇,所以在爆炸威力上,若是同樣體積的震天雷跟後世的手雷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不過質量差距冉閔可以用數量來補充。
新一代的震天雷被分成了大、中、小三個檔次,最大的震天雷除非是想冉閔、石塗這種臂力超強的人之外,普通人是無法使用的,就算是冉閔、石塗想要用,也別想用推鉛球的方式將其丟出去。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為了讓這種單個重量超過十斤的震天雷能夠有用武之地,冉閔提出了鏈球的解決辦法。
別看在後世,鏈球算是運動會上難度比較高的一項,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冉閔僅僅是一說,周圍的人頓時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事實上鏈球這項體育運動的原型,就是馬背上民族的一種攻擊方式,類似於拋石!
而姜波和克林斯曼更是合作,將這種十斤重的震天雷進行了二次開發,用一根特製的繩子作為引火裝置,以保證震天雷在甩出去之前,絕對不會爆炸。甚至於姜波將這種特別方式使用的震天雷改了個名字,叫「連山響」。連山響雖然是震天雷當中威力最大的一種,可也不是普通士兵可以隨便使用了,冉閔按照後世兵種區別的方式,專門劃出了身高體重臂力符合要求的兩千士兵,專門訓練使用連山響,以保證安全性。
這個全新的兵種被冉閔命名為「連山軍」,他們的裝備幾乎都是火器,算是這個時代最具有科技特色兵種,若是從作用來說,可以算是後世的炮兵了!
可惜在常山和長樂這兩處戰場上,連山軍都沒有出現,他們現在還在上谷附近的山坳裡訓練裡。
中檔重量等到手雷,份量也有五斤,主要是給騎兵使用的,而且一個騎兵最多也就只能攜帶兩顆五斤的震天雷。
最輕的震天雷重量只有半斤多,普通步卒皆可以裝備,正常臂力的士兵完全可以安全的將其丟出二十步之外,也只有這種最小重量的震天雷才能在軍隊中普及。然而最終的成本核算下來,這種最輕的震天雷,反而是成本最高的,別的不說,光是那層單薄的鐵殼鑄件,就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嘗試之後,才最終確定下來的,而現在的鑄造水平來說,厚的鑄鐵往往比薄的更容易。
事實上震天雷還有很多變種,比如用在床弩上的,用在城牆上充當礌石的,甚至於姜波還研發出可以用簡單的拋石機拋射的,重型投石機投射的各種震天雷。只是現在除了床弩使用的那種以外,都還在測試過程當中。
如此大規模的生產,需要的原料也是海量的。
最讓慕容秋一心疼的不是硝石、硫磺,畢竟這兩樣東西除了用來製造火藥之外並沒有別的用處,可是震天的外殼,卻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生鐵,這也是慕容秋一最心疼的!別忘了這還是個冷兵器時代,在正經軍人眼中,身上的盔甲、手中的利刃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