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順之鋼鐵世紀

97基隆之戰1 文 / 克裡斯韋伯

    基隆古稱「雞籠」。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台灣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之後,鄭氏王朝將荷蘭殖民者趕出台灣。1665年,已經將滿清趕出山海關的大順世宗皇帝遣軍渡過海峽,收復台灣。大順在收復台灣之後,由於久經戰亂之後,大陸人口稀少,加之台灣瘴氣嚴重,所以一直以來基隆都開發十分緩慢,直到十九世紀初。鑒於基隆優越的港口位置和附近有煤礦,大順才在此地建港。隨著蒸汽船在海運中使用的普遍,基隆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加煤港地位越發重要。到1885年,大順終於在基隆開始興建軍港、炮台、倉庫、修船廠、煤礦等設備,準備將這裡建成一個重要的海軍基地。但是由於,經費缺乏的緣故。到1891年,很多設施都還沒有建設完成,就連早國權自己都只是住在當地一棟荷蘭殖民者留下來的紅磚教堂中。

    1891年8月17日傍晚,馮開貴快步的向教堂大門走來,數年不見,他的臉上更多了幾分沉穩,由於在緬甸立下的大功,這些年來他官運亨通,已經爬到了正四品的高位,這次早國權來台灣,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位得力的老部下調到了自己的麾下,委以基隆港守備的要職。此時的他臉上帶了一絲焦慮的神色,顯然有什麼緊要的事情。

    「馮大人!」站在教堂門口的衛隊隊長顯然認識這位早大帥麾下的紅人,他上前行了個軍禮,問道:「有要緊事情要求見大帥嗎?」

    「嗯!替我通傳一下,有要事稟告!」

    「不必了,大帥有交代,馮大人您隨到隨見,不必通傳!」衛隊長的態度十分恭敬:「大帥這個點應該是在教堂後面花園裡散步消食,您直接過去就行了!」

    「多謝了!」馮開貴此時也不客套,逕直往花園去了。他對這裡的環境十分熟悉,拐了兩個彎便看到前面暮色裡有一個中年漢子正在漫步。趕忙快步趕了上去,躬身下拜道:「大帥,基隆守備馮開貴有軍情稟告!」

    「是開貴呀!」早國權轉過身來,臉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不必客套了,都是自己人,起來好說話!」

    「是,大帥!」馮開貴沉聲道:「卑職剛才得到電報,剛剛一條從淡水港上岸的貨輪上的船員說,他們昨天晚上在海上被一條英**艦阻截,那艘英**艦上先用旗語要求他們停船,隨即派出水兵上船檢查,水兵們發現了船上的水雷和軍火,並且宣讀了台灣和琉球附近水域是非軍事區,並禁止向基隆港運送軍火的通知。」

    「然後呢?」早國權臉上露出迷惑的神情:「那條貨船後來怎麼了,你怎麼知道這個消息的?」

    馮開貴臉上也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然後英國人就把貨輪放了,那條貨輪怕被英**艦再次發現,就從淡水港上岸了,那些水雷和軍火現在都在淡水港,可能還要十來天才能運過來。」

    「咦?這英國人是打的什麼算盤?」早國權皺起了眉頭,從英國人突然封鎖基隆港的軍火來看,應該是要進攻台灣或者阻止大順收復琉球,但這種封鎖程度也未免太應付了事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台灣不止基隆一個港口嗎?

    「大帥,不管如何,我覺得都應該加強防備,英國人這次明顯是偏袒日本人,依下官所見,應當立即讓所有炮台加強戒備,貨船趕快離開基隆港,軍艦做好隨時生火準備迎戰的準備。」

    「嗯,有備無患!」早國權點了點頭:「就按你說的辦!」

    「是!」馮開貴正準備轉身離去,突然又停住腳步:「大帥,問題是艦隊的那十幾條軍艦與我並不相屬,所以——」

    「我明白了!」早國權點了點頭:「開貴你先去忙你的事情去吧,艦隊的事情我會過問的。」

    「那卑職告辭了!」

    看著馮開貴離去的背影,早國權臉上也露出一絲憂色,作為領軍將領,最怕的就是事權不一,上下不協。但問題是現在基隆港中的十幾條軍艦不但新舊不一,連所屬都是來自南洋北洋兩大系統,之間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更是麻煩的無比。早國權雖然是朝廷欽命大臣,但對於從來碰過的海軍還是頭疼得很。

    「來人,通知海軍諸艦管帶,就說我早某人明天中午要設宴款待他們!」

    「是,大帥!」

    基隆的外洋海面上,七八條軍艦已經下錨隨著海浪輕輕的起伏著,這裡是隸屬英國皇家海軍遠東分艦隊的一支分隊,這支分艦隊的主力是由一條「納爾遜」級和一條「香農」級裝甲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中另外還有四條艘

    其他分別擔任聯絡、運煤、淺水炮艇等輔助性能的軍艦。這兩種裝甲巡洋艦的最早假想敵都是俄國人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下水的著名裝甲巡洋艦「海軍上將號」,因為俄國畢竟比較窮而且還有一支龐大的陸軍,無法象英國一樣擁有大量鐵甲艦。不過在爭霸方面俄國從來不認為自己應該落後,因此如何在比較有限的預算下實現更大的海軍戰鬥力就成為了俄國海軍面對的主要問題,19世紀的海軍界仍然認為:贏得艦隊決戰,進而把敵手壓制在港口內不得機動,才是正經的致勝之道。因此要獲得更強的戰鬥力,必須使能夠參加艦隊決戰的艦隻數量最大化,對於英國來說當然就是鐵甲成群即可,俄國人則另闢蹊徑,讓原本以速度見長的巡洋艦也披上鐵甲。當然裝甲巡洋艦的這個鐵甲薄的多,覆蓋範圍也小得多,但是巡洋艦和鐵甲艦的成本是有較大差距的,俄軍可以依靠數量對抗敵軍的質量。

    由於英國巡洋艦原先的任務是護航、偵察、通報和顯示武力,都是屬於低烈度的任務,因此同時代英國巡洋艦,在防護和火力一下子就落後於俄國裝甲巡洋艦了,由於吃水線區域沒有裝甲帶,敵人的開花彈會造成極其恐怖的殺傷效果。因為巡洋艦自身具有航海性能好,續航力較大的特點,如果俄國的裝甲巡洋艦被用於突擊遍佈世界各大洋的英國航運,則護衛航運的英國巡洋艦將無一能夠與其單獨對抗,而鐵甲艦卻無法追上。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皇家海軍對應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在火力、防護和速度上都務求至少與敵軍同類艦隻相當,甚至要求勝出,以求在商路的保衛戰中能夠一舉殲滅敵艦。而「香農」級就應運而生了,他的首艦艇於1873年被送上船台。

    「香農」級裝甲巡洋艦排水量為5670噸,為了能夠在國外的海軍站服役,香農級的吃水只有6。78米,皇家海軍的巡洋艦必須具備較淺的吃水以適應各地深淺不一的港口。她的吃水線覆蓋著一條艦身全長,高9英尺的一條鍛鐵裝甲帶,厚度在船舯部厚8-9英吋(203-228mm),到尾部減薄為6英吋(152mm),這使得她的艦體幾乎對於當時絕大部分的開花彈是免疫的。至於武備,她的主炮是woolwich10英吋15倍徑前裝線膛炮(重量18噸)mkii型。主要武器另外還有7門9英吋(228mm)14倍徑mkiv前裝線膛炮。雖然無法和主力的裝甲艦相對抗,但在遠東地區還是有足夠威力的武器。但他也有弱點,由於裝甲帶和強大火力佔用了絕大部分噸位的緣故,「香農」級裝甲巡洋艦不得不在煤倉和發動機方面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航速和運用蒸汽機的最大航程並不理想。俄國人和法國人那些在吃水線覆蓋有鍛鐵裝甲帶,航速驚人的快速戰艦對英國人維持日不落帝國的無數條航線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英國立刻做出了反應,在「香農」級下水後不久修建了她的改進型「納爾遜」級。

    而作為「香農」級的後繼型,「納爾遜」的艦體更加擴大了,達到了7400-7600噸,保留了沖角和補充動力用的風帆,他的武器和「香農」級是一樣的,但擴大的艦體容納了更先進的發動機和更大的煤倉,這樣使得「納爾遜」級別在遇到火力強於他的鐵甲艦的時候,可以憑借更快的航速脫離對手,再擔任追擊敵方破襲艦隊時,能夠追上對手,這對於一支以搜索、護航、顯示武力為主要任務的分艦隊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雖然更加先進的高速巡洋艦已經開始出現在皇家海軍的戰列中,但這些略顯過時的軍艦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東亞洋面上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傑弗遜上校站在旗艦「堅定」號的艦橋上,自豪的看著自己的艦隊和船桅上正在下帆的水手們,亞熱帶下午的灼熱陽光透過風帆的縫隙照射在他滿是皺紋和傷疤的臉上,讓這個已經在海面上漂浮了近四十年的老水手從骨子裡感覺到愜意,這讓他的臉上露出一絲和藹的笑容,這對他來說可是極為罕見的。從十四歲到船上當實習生開始,安德烈。傑弗遜已經在水面上漂浮了三十八年六個月零十七天了,在這段漫長的時間中他都在不可依賴的險惡環境裡打滾,把他和不可預知的永恆隔開的只有一塊薄薄的橡木板。公平地講,安德烈。傑弗遜上校的身上並沒有偉大將領所必須的智慧和遠見,但是他並不缺乏堅韌和勇氣,對他的水兵們嚴厲而又公正,多年的海軍生涯給了他豐富的海上經驗和對海軍條令驚人的熟悉,這一切讓他在水兵和低級軍官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這也是他能夠成為這個分隊指揮官的原因,現在在他和皇家海軍的一名將軍之間只剩下小小的一級台階了,老傑弗遜還從沒像現在那樣渴望取得晉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