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李揚傳

龍騰世紀 第二百九十八章 恩惠 文 / 李家郎君

    對於吉溫之言,李揚一笑而過,自己現在只是個閒官,自不會去動這些術有專長的活計,再說這也是吉法佐的依靠,那更是不能偷師了,於是笑笑揮手止了吉溫的好意,說道:「吉法佐,不必了。本官只要案子破了就可,至於細節還是請寫於限敕牒上,請使君看過,發往刑部為好。此事已了,那本官午後整隊便是要回沙州了。你等要盡心盡力守好責土,疏理政務,安慰百姓,已報聖上之恩情。」

    「是,司馬說的極是。我等謹記於心。」趙奉璋奉一干官佐吏員躬身回道。

    帶著巧姑押了慕容曦皓以帛抵銅的一車帛物,一行人回了縣治。於二堂之內趙奉璋提筆,在落下之前問道:「司馬,你看下官將此事寫為押官與奴兒單處論事,因事暴起被殺這樣可好?這樣可含糊些,對押官的聲譽也好。其它之事可詳盡。」

    「也好,就依你之言吧。本官不過是個看官,凡事都由你在決斷。」李揚這話也不算推托,因六典裡明確寫著各官的職責,不能胡亂插手。

    趙奉璋哦了一聲,落筆數行,將所發生之事盡數寫清,又是細看了一番,將於李揚說道:「司馬請予以斧正。」

    「不必了,寫好便封上吧。」李揚不能違制,雖是到時自己能看,卻不是現在,輕輕的擺手拒絕道。

    打了火漆封好,將錄事喚進,趙奉璋吩咐道:「你現在快馬趕往沙州,將此公文送於州府。」說完打發了下去,又拱手與李揚,「上佐,事情已了,敢問司馬對下官的評定。」

    這是要自己表態了,李揚將昨日與今明之事想過,覺得這趙縣令著實不失為一員幹吏,於是笑笑拱手道:「奉璋言過了。你之表現本官是看在眼裡的,本官心慰。」

    趙奉璋大喜,聽李揚稱了自己的字,便知這司馬是看重了自己,急拱手言道:「謝司馬高看下官。下官定再接再厲,不負皇恩。」

    「好!」李揚讚道,「趙壽昌有此心,那本官便拭目以待了。」

    已近午時,趙奉璋為李揚做了家宴,席間喚出三子來拜,李揚自是誇獎了幾句,又與其十歲的長子指點了一下學中的不惑之處,倒是相樂融融。

    午後,李揚整軍扶押棺木而行,右押官不免有些唏冀,扶棺而落淚小聲道:「你我自夥伴而來,又各升了伙長,又雙雙試武舉授了隊正,累功進旅師,又各遷校尉。此次出征蒙軍使看重各任了左右押官。殺敵衝陣每每遇險,你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可是為何睡了一覺就去了呢?三郎,三郎!真是痛死我也。」

    「左押官已去,你等節哀!」薛嵩過去輕拍其肩勸道。

    「薛判官,你不懂得,我與三郎自小玩大,一同從軍,一同為官,曾發了誓言,不求同年生,但願同年死。如今獨留了我一人,這可讓我如何去面對他家中的娘子,又如何去啟齒!三郎呀三郎,你真是個糊塗鬼!」右押官又是哭起。

    李揚打馬而過,皺眉而道:「行軍不得喧嘩!你且放心,本官心中有算,不會虧待他家中之人的。」

    「謝總管!」右押官其實也無非是想讓上官表個態而已,見目的達到,便將淚擦乾,拍了拍棺木喃道,「你可是聽到了,總管替你想著了,你安心的去吧!」

    一路無話,行進沙州豆盧軍營,將軍務移交,由著軍中錄事參軍事書錄備案、整理功過,李揚帶著薛嵩回轉州府。見了程刺使拜道:「下官不辱使命將賊寇殺退,特回交令!」

    程刺史君早已知曉,便笑著說道:「子仁,可是大勝而歸呀!我軍死傷不過二百,卻是剿滅千餘,俘近四百眾,自本官任這軍使以來,當是頭一件大功勞。不ri,子仁定將陞遷,到時可與本官一杯水酒即可。」

    「使君過譽了,下官出力不大,不過是帶隊而已,全憑將士用命、捨死忘死的拚殺才至的結果。當中左押官出力為甚,請使君明查!」李揚想到已死的押官,這心裡也是暗中淒淒。

    程刺使聽罷,看了一眼李揚又看了一眼其身後站著的薛嵩,歎道:「子仁之心,本官知道。要說功勞,還是薛義士為大,左押官為佐。」

    「使君,人已死,就莫要計較這些了。薛義士也是能懂的。」李揚於路上已經與薛嵩說過,薛嵩自是無所謂,反正自己又不是沒當過官,上上下下的來往反覆了幾次,早已這心淡了。

    程刺使點頭,指了座位說道:「子仁與薛義士還是請坐下喫茶,來人,上茶。」

    等坐下後,程刺使又道,「押官之事,本官已是看了牒的,大體也是知道了。這般處置也好,不然這豆盧軍的臉面可就丟盡了,這趙奉璋此人還是有些才能,不若等上二、三年再加以磨練,送於吏部提拔提拔,可為我大唐的能吏。」

    李揚點頭稱是:「趙壽昌才能與人品俱是上佳,使君僅憑一書便能識人,真是當世的伯樂。下官佩服。」

    「呵呵,子仁,你也學了這一調子,這可是不好,做官要務實,要實事,這才是正道。」程刺史笑著說道,哪裡有一絲的不悅之意。

    李揚知道好話誰都愛聽,這程刺史也不外乎,但還是裝著惶恐的樣子站起躬身道:「謝使君指教,下官自銘記在心。」

    「坐下說」程刺史滿意李揚的態度,又道,「此次出兵,發壽昌行事,子仁也是勞累了,本官體恤眾將士,特放幾日假來休整,子仁也在其列。也罷,州府正好有些上報的露布、文牒需去長安,子仁可否走上一趟?」

    李揚知道這又是程刺史變相的與自己好,但心裡卻越是有些不解,也不知道這程刺史如此的拉攏自己,莫非是懷有私心。但不敢相問,只得憋在心間,留著日後再知。聽程刺史如此說,心裡不禁又想到了長安裡的二位佳人,便心裡火熱了起來,站起應承道:「下官願意!」

    「那好,今日已晚,明日當番時,本官讓人送到你處。好了,你定是諸多勞累,餘下之事便莫要管了,快回去休息。至於押官那邊,本官會安頓的,你就放心了。哦,還有薛義士,你此次出力最大,如不嫌棄,不妨先於豆盧軍中做個三營的統制如何,等兵部的批符下來,再加行賞。」

    李揚大喜,與面無表情的薛嵩齊聲謝道:「多謝使君提攜!」

    「去吧,明日可去軍中報到!好好做事,不能辱沒了平陽郡公的威名。」當帶著不惑的心情李揚被程刺史直送出州府頭門外時,程刺史於薛嵩交待。

    薛嵩愣了一下,疑惑的看了程剌一眼。程刺史笑笑又道:「如是薛大將軍還在世上,他也會認不出當年那個差些餓死的女人了。而如今我又見著了郡公之後,理應是報那一袋軍糧的恩情。薛公子,你可是明白了。」

    原來如此,怕是祖爺任瓜州長史時做下的惠事。薛嵩心裡想,但搖了搖頭道:「使君莫要如此,人數自有天命而定,祖父不過是心懷仁慈罷了。」

    「呵呵,薛公子可是不知,那一袋軍糧可是救活了我一家的性命,如是母親餓死,也不會產下我兄長,事後也不會有力氣逃難自洮州尋到了家父,更不會日後有了我!薛公子,受人恩惠,理應當永記!這遲來之禮請替我向郡公捎去。」程刺史後退一步長輯到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