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九天十一界

《》章 節目錄 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人異脈 文 / 文一俠

    看著圖紙,蘇異話說得有些生硬:「奇怪了,這些線條是表示街道的意思嗎?在佚城應該沒有這麼多分岔的街道……」

    此刻,在蘇異的心中,已是翻起驚滔駭浪,事關南王遺寶,地階功技的藏寶圖,怎麼會是蘇家秘道?

    蘇家慘遭血洗,是南王地階功技遺寶的原因,還是雲謁子所得的地階功技《青陽破天》,或是噬水珠的原因?

    如果南王遺寶中有地階功技,而且早藏在蘇家地下秘道,蘇家歷代族長都知道秘道所在,為什麼不取來修練?還有,雲謁子處心積慮搶奪《青陽破天》,知不知道南王遺寶之事?

    有太多的疑問在蘇異心頭,令他更加懷疑冷月閣的立場。

    「少王真不知道這是哪裡?」尹月姬語氣懷疑。她心中暗想:「我特意說明這是南王的藏寶圖,又點明和蘇家主宅有關,果然見他神色異樣……嗯,蘇異必定知道這是秘道地圖。要不是蘇家內有青雲園的人,我們大可以自行查探。但那蘇家宅院被申澤等人查了個遍,也沒能發現什麼,可見秘道的入口很難查找……」

    「不知道。閣主說懷疑在蘇家,這我可糊塗了,蘇家也沒有這地方。」蘇異平靜道。

    (本章未完,轉載必不全。最近要先預付一下人品。)

    ★關於「菜品」

    根據滋補身體的功效,菜品通常劃分三品九等:常品、佳品、極品。每品分為三等,稱為下等、中等、上等。

    常品之食,專供武徒;佳品之食,專供武士;極品之食,專供武師武傑。武靈以上,可以憑自身吸收自然能量達到自給,就算要通過食用補充能量,那也是罕見的藥品,而非食物。

    下等常品之食,人人可做。中等常品食物,則要一定的廚藝水平。上等常品食物以上,關鍵的是菜譜。

    雖說佳品之食專供武士,但高級武徒也可以食用佳品食物。那些為了早些「破士」的高級武徒,更是不惜花大價錢食用佳品食物。對於食店而言,佳品菜譜便是寶物,製作之法的細節之處當然不會輕易洩漏。

    「六全佳品」之義:飲食之道講究「質、色、香、味、形、器」六全,其中質、色、香、味、形五樣體現在菜餚上,「器」樣是呈菜之皿。更深層的意義,食道六全,還關係到菜盤之外的事物,比如桌椅、侍者和食處佈局等外部環境。

    ★關於「食莊等級」

    謂稱食莊,可知如何龐大了。大陸上,餐飲行業店面的稱呼,很有講究。

    按照店面能容納人數的多少,依次稱為:莊、館、鋪。能容一千人以上稱為食莊,能容一百人以上稱為食館,能容十人以上稱為食鋪。同行經營者都很謹慎這些稱呼,以免引來非議。那些有能力接待上百人的食鋪,如果平時很少同時待客超過百人,也不謬稱為食館。

    按照主要經營區域和內容,還可細分為:茶、酒、飯、會。如果包含了其中三個方面的經營內容,才統稱為「食」。在人多聚居之地,最為常見的是茶鋪、酒鋪、飯鋪和會館。

    (能容納一萬人以上稱為「城」,文中尚未提及。)

    ★關於「外修」和「外修精髓之法」

    外修,也稱為飢渴式功力修煉,除了修煉功力,還用於對功技招式的熟悉方面。這種修煉方式,通常是把利用回功時身體對功力的飢渴來謀求功力的提升。

    這種方式雖然比較湊效,但危險度很高:一方面,如果不能及時回功,反而有損功力,或不利於後期的繼續修煉;另一方面,耗竭功力後的回功時間一般比較長,這時如果有仇家尋上門或再遇武鬥,必然難以對付。

    所以,回功時間相對很長的傑階以上者一般不使用外修方式,武師以下的那些亡命之徒,或軍士和傭兵,才比較喜歡這種修煉方式。

    外修之法的精髓是耗竭能量再回功,但不是那些傭兵們使用的方式。一般的傭兵,在任務中隨時會有危險,誰敢輕易就將一身能量消耗掉?所以說,他們使用的外修之法不利於功力長遠的提高,到了武師水平再往上就難了……

    「外修精髓之法」要求:只要每功力回滿一個時辰之後就必需消耗掉!而且還要保持至少半年的時間才能見效果。

    機理:徒階時期要築基淬體,以強壯的身軀為根基才能踏入武修的第一道門檻,但是,到了士階時期,特別是少年人,骨骼未完全發育,之前的築基也不夠牢固,得趁熱打鐵再做些鞏固,使筋骨的韌性得到加強,以後要升為武師也不用等那麼長時間。

    外修本來是以練肌肉筋骨為主——只有身體能承受得住強大的能量衝擊,才能更好吸收和提煉外部靈氣的能量。

    顛覆了傳統觀念:平時修煉的時候,武修者們大多是不斷地提煉真氣的純度,通過反覆調集真氣衝擊經脈,使軀體由內到外得到加強,但這一過程就是太緩慢了;很多人功力停在某一層級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軀體的外部條件達不到,導致內外失調。

    比如說超過了最佳年齡段的人,年復一年地調集真氣衝擊經脈,如果經脈的改變量不足以引起整個身體的外部表化,身體想要能多吸收些能量也不行,所以功力再難提升。

    每一功階都對應一些最佳功力突破的年齡階段也是類似的原因:只有身體的外部和內部條件都達到了,才有機會升級和破階,其中的一個條件受到了牽制,就會影響到功力的突破;超過了功力突破的最佳年齡段,由於長年習慣於同等強度的由內到外的修煉模式使得經脈和丹田的反應退化,修煉也變得越來越沒有效果。

    ★關於「武修築基」

    初從修習者的武徒,最在意的事情便是機體築基。武修築基階段,一則要習得堵住人體漏失-精血等機體能量的機制,即運功的法門,二則用精血化氣後形成的體內真氣能量,去疏通、修補身體的病變。

    築基和年齡階段有關。

    六週歲之前屬於幼年時期,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心智獲得能力,故以玩樂疏通心性為主,時時戒除消極因素。

    六週歲到十二週歲之間屬於童年時期,也稱為學童時期,此年齡階段以學習文化為主,而六週歲武修啟蒙之後便開始關鍵的築基之路。

    十二週歲之後,人的身體骨骼等各種機能,已適應長時間修煉,才能以武修為主。十二週歲到十八週歲,屬於少年階段,是武修築基的第二個關鍵年齡段,所謂的優異者大多是從這一階段產生並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的。

    每一個人在十八週歲之前的三個六年時段,便已遵循了萬物法則:由平等到差異的產生,再到差異的無限擴大。此後,差異更是人生軌跡的標桿。

    第一個六年,幼年時期,同為幼兒可謂生於平等,從身體機能而言,並無差異。

    第二個六年,童年時期,外部條件差異開始起作用,那些有好的家世背景的孩子,自然要比條件差的那些人得到更多的學習文化的機會。同時,先天差異也顯現出來了。那些天賦優異者,一經武修啟蒙便運功自如,武修築基效果要高於常人。從理論上說,築基效果最有效者,滿十二週歲時便可以破士,成為專職的武修者——武士。當然了,由於受到現實各種條件的約束,即便是百年一遇的武修奇才,要達到十二週歲時為武士的武修紀錄,是幾乎不可能的。

    童年築基修煉對於時間的把握大有講究。

    由於骨骼發育問題,童年每天只修煉兩個時辰即四個小時為最佳,超出或不足對於未來武修之路都不利。而每天的每次修煉以兩小時為最佳,兩次修煉的時間間隔最好是十二個小時,通常,早晚六點正是修煉的好時間。在這六年時間裡,每天都能嚴格做到這些的人並不多,並且還關係到體質和天資問題,要想達到築基時間最短、六年破士的極限紀錄,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個六年,少年時期,每天修煉時間十二個小時為最佳。由於在第二個六年的築基時間裡,不會有人達到武士階別,第三個六年裡要做的還是築基。只有非常一部分人在這段時期內升階為武士,這些人自然被稱為天才。

    在大韻國,十八歲之前成為武士者,近百萬人中才有一人。

    絕大多數人,一輩子的修煉都只停留在徒階,所以都是在築基修煉,這些人通常被認為是排除在武修大門之外的。

    因此,武修築基非常之重要!

    ★關於武修的「築基四步」

    「築基四步」為:煉肉、鍛骨、洗髓、易筋。

    徒階築基是為四步提升到可以凝結內丹(丹球)的關卡,士階使得築基四步更完善。

    想要盡早升至師階,必須完善肉、骨、筋、髓這「築基四步」,只有全面打好基礎,今後才有機會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通常所知,功力被廢是指經脈破碎,無法修復,不能運轉真氣,但果真如此,廢功者應當擁有和正常閉功時相當的實力,實際並非如此,所以,功力被廢,經脈被毀只是表象,根本之因是筋膜全毀,以致體內難以再凝聚真氣。

    功力被廢,所受的真氣蝕骨,致使筋膜破損,難以修復……世間似乎沒有修復筋膜的靈丹妙藥,倒是千草澗的純元真氣生機強大,如果依靠強者的純元真氣長時滋養或可恢復,那要散掉強者的功力,的確代價很大。如果煉肉、鍛骨和洗髓這三步的基礎都沒有丟失,一旦筋膜修復,功力就提升得快……

    肉、骨、髓三步側重防禦一道,鑄造強悍軀體,提高抗打強度,只有易筋這一步,注重韌性和靈活度。筋膜銜接骨肉,貫通骨髓,是提升功力的關鍵一步。

    ★關於武修的「先天差異」和「後天條件」

    武修築基所涉及的先天差異,和天賦、骨骼與血脈遺傳有關。一流的天賦、優質的骨骼和良好的血脈,當然更有可能造就天才。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成長潛力,一種獨特的天生執念。被稱為有天賦者在人出世之時隨機發生,不因貧賤富貴而異,不因性別強弱而異,並無規律可言。有武修天賦者不可多得,出現的幾率不過百分之一二,而這些人如果夠上進,幾乎都能在三十歲之前成為武士,就算境況較差的,也不會老死於徒階之身。

    骨骼體質,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一般都會受到出生時間、出生地點和出生者的父母屬性的影響。骨體的優劣,多少和生前出生條件有關。總的來說,那些強者的後代,骨骼體質總體上要比弱者的後代要好一些。

    血脈遺傳來自於父母,其它條件同等之下,武修強者的血脈沿續的後代,自然要比弱者的要強。所以,為了產出更強的後代,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比自己更為優秀的伴侶,而最終必然產生「門當戶對」的世俗觀念。

    先天差異不可彌補,後天差異倒能讓人可以盡力而為。

    武修築基所涉及的後天差異,與外部環境和人的勤奮有關。先天條件無太大差異者,後天條件便決定人的成才與否。奮發向上者,會收穫更多。

    外部環境方面涉及到:生活條件、武修資源與機遇等。這些可以借父輩的身份而獲得,也可以憑自身能力去爭取。就算一個人一生無望「破士」,也可以從外部環境上創造條件寄托給下一代。

    外部環境的創造,可以通過加入大家族勢力或武修宗門以獲得更多的武修資源,其後代在武修築基階段也更有把握盡早破士。生活條件方面,必須要攢取足夠的錢財去挑選上位功技,為武修升階做充分準備。

    對於絕大多數武徒來說,至少要做到的一點是,不能讓肚子挨餓。畢竟超飢餓時長之後再就餐,會影響到武修之路。

    ★關於「教育體系」

    十二週歲前孩子的文化課,也就是基礎文化教育課程,分為「文、禮、算、識」四學,正式的說法為「四學教育」。

    「文、禮、算、識」四學教育由學堂教師授課。四學教育以文為首、行教化之能,俗稱「文化教育」。

    四學授課有公學和私學兩種形式。

    公學一般由武修協會代表的官方機構承擔,那裡有很多閒得無聊的武修老者見多識廣,又精於鑽研,聘於授課再合適不過了。

    私學由一些地方勢力自行組織,被授課人員較少,更有針對性,一般會聘請經驗豐富、實力非凡的客卿來授課。有那麼些世外高人,不願進入公眾的視野,更願意選擇去做私學的教授,所以,私學的總體水平要比公學更高一籌。

    天下學院,可分三類:一流學院無國界,二流學院無州界,三流學院擁地自重。

    一流學院,生源遍佈整個大陸,不分國界,無地域歧視,故能收到最廣泛的優秀弟子,又使得各地域各國人才得到極大程度的交流,其弟子視野開闊,無狹隘觀念,最能激發潛質。

    二流學院一般只面向一國,國中各處所有學生的入學條件平等,不因身份背景而有特例。

    三流學院只注重發展本地力量,難免授人於柄,其弟子資質魚龍混雜,易生不滿,大都只能教出一般的弟子,就算偶得絕世天才,也難有成效。

    私學一脈,實則作為公學學院的縮影存於宗門族派之間。公學廣招學生,以量取勝,可擇優而錄,但教員不足,對學成弟子無太多約束,其弟子整體水平較低。私學精選徒弟,以質取勝,教員有餘,可專門培養,對學成弟子可有更大的約束,故而悉心教導,弟子整體水平較高。

    由此可見,公學想要培養出更高的人才,要看其定位高不高。就如三流學院,發展本地勢力的比例越高,可知其教學效果越低……私學一脈想要培養出傑出的弟子,須依賴教員的優勢,再者,選徒經驗和選徒範圍,故而天下私學雖多,卻易分出三六九等,實力相差懸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