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伐清

正文 第十一節 攻勢(下) 文 / 灰熊貓

    攻下了邊關的白文選,派遣使者前去緬甸那邊下書,稱只要緬甸送還永歷天子,明軍就會立刻退兵。ww.vm)

    本來鄧名還以為白文選只是一介武夫,可從這個舉動看來,他卻是頗有心機。

    「白將軍這是驕敵之計吧?」兩萬明軍完成了集結,糧草也準備停當,對緬甸的進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白文選卻在這個時候派使者去八莫下書,明顯是故意示弱,讓緬甸方面生出僥倖之心。

    「正是。」白文選嘿嘿一笑。自古以來,若是兵強馬壯,就不會有什麼公平交易,如果明軍聲稱不交還天子就踏平緬甸的話,估計緬甸還會認真斟酌一番。當然,緬甸也可能會認為明軍是在虛張聲勢。不過現在明軍居然連虛張聲勢的膽量都沒有,只是可憐巴巴地說什麼用邊關交換天子,緬甸方面多半會心中大石落地,認定明軍沒有攻打的能力。

    緬甸的想法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習慣,也就是鄧名是個例外,以致清軍曾經一次次誤判明軍的實力。

    「聖上南狩三載,晉王和白將軍就沒有派人去要過嗎?」鄧名問道。

    「一開始是想派人去要的,而且晉王也把這件事交給我了,可是我正要去和緬甸說話,傳來了鄧將軍在昆明的消息,我也就退兵和晉王合兵一處回師昆明瞭。這三年來一直和吳三桂那老賊對峙,屢次提起過此事,但是始終沒有成行。」白文選認真地回答道。

    莽白篡位前,因為明軍始終不像鄧名前世那麼窘困,所以永歷的流亡朝廷在緬甸過得也還可以,首輔、閣老們在國內提心吊膽了好多年,好不容易過上了安穩日子,沒有一個願意回來的。李定國和白文選私下商議了幾次,都覺得勸說皇帝回來的可能性不大,派兵去接也沒有任何意義,不但會削弱雲南的防禦力量,還可能讓朝廷反感,認為晉王府欺凌朝廷,給流亡朝廷添麻煩。既然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最後李定國也就作罷了。

    和鄧名一向軍令通報全軍的方式不同,白文選手下的軍官們對明軍的兵力部署以及統帥的決心大都一無所知。為了保密起見,白文選派去八莫的使者還是從駐紮在最前線的軍營裡挑的,這些使者不知道後面有多少兵馬駐紮,更不知道川西和建昌的援軍已經抵達,這樣白文選就完全不必擔心軍情洩露。

    等了幾天後,緬甸派了幾個華僑把明軍三個使者的首級送回來,回書中的言辭傲慢無禮,稱明軍既然攻打緬甸的邊關開啟兵端,那緬甸就要還以顏色,用武力驅逐入侵的明軍。

    「當真不知死活。」見到三個明軍士兵的首級後,白文選一臉的殺氣:「果然是不臣之心昭然。」

    緬甸現在的東吁王朝是由莽應龍建立的,其子在征服泰國、柬埔寨後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被明軍擊敗,泰國等被征服的區域也重新獨立。只是隨後發生了遼東戰爭,明朝接受了緬甸的臣服,並承認了緬甸對八莫等地區的佔領,現在八莫等地還有大量的華僑。不過緬甸的仇敵也組織聯軍,攻破過瓦城,殺死了緬王莽應理。雖然他的兒子維持住了王朝沒有覆滅,但緬甸也早已不是什麼軍事強國。

    「沐國公說過,當初莽應理進犯時,一個滇軍把總帶著五百兵,就把兩萬緬兵打得潰不成軍;兩千官兵就能夠直搗瓦城城下。緬人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白文選沉思了片刻,下令再派十個士兵組成使者團,去向八莫遞交國書。

    前車之鑒不遠,這個使團自然也很危險,但白文選卻毫不在乎,他專門找了十個無足輕重的小兵,鄧名就知道鞏昌王完全沒有把這些人命放在心上。雖說兵法有言:「慈不掌兵」,不過鄧名感覺自己是下不了這種決心的。

    派出第二批使者團後,白文選就傳令全軍啟程,向著八莫進發。隨著明軍陸續拔營,滾滾向著緬甸腹地開去,軍隊的規模就不好隱瞞了。白文選也無意派出第三波使者,他估計在八莫守軍見到明軍第二波使者後不久,就會發現明軍大軍已經開到了城下。

    不過白文選依舊做了一些保密安排,他讓兩千人在前邊為大軍開道,沿途遇到的緬甸人一律抓起來甄別,若是華裔就會被押去後面的營地裡充當輔兵,而緬甸人則格殺勿論。沿途的緬人不是被殺就是逃散,就算他們中有人能逃回後方,他們看到的也只是兩千個明軍,而見不到高達兩萬的明軍主力。

    在第二封國書中,白文選的口氣謙卑,還為三個被殺的使者道歉,稱他們是不懂禮節自取其禍,並擺出一副討價還價的樣子,稱明軍願意考慮首先交換邊關,只要八莫的緬甸守軍願意把明軍使者護送去瓦城就可以。

    見到白文選的這封信後,八莫的緬甸守軍更是斷定明軍乃是一支實力非常有限的偏師。國書倒是被他們送去瓦城,好讓莽白君臣安心。之前明軍剛剛入侵的時候,八莫可是很緊張地向瓦城告急,要求他們迅速派援兵。而現在八莫的緬兵擔憂盡去,據送信的華裔供稱,緬兵甚至已經出城,打算在瓦城的援軍抵達前就靠自己的力量收復邊境各個關隘。

    在抵達八莫前,白文選接到前鋒的報告,緬甸守軍果然又殺光了明軍的使者團,再次派華僑給明軍這邊送首級回來。

    「八莫的總兵力有多少,他們派了多少人出城?」白文選詢問華僑。

    「八莫大概有三千緬兵,這次他們出來了兩千。」

    「哈哈,我們的先鋒就足夠了!」白文選放下心來,專心致志地指揮本部收集糧草,運輸物資。而鄧名統帥的川西軍跟在白文選的後面,利用崎嶇的山勢隱藏著大軍的行蹤和規模。

    正如白文選所料,緬甸的軍隊遭到明軍先鋒的伏擊,在麗江江邊被打得全軍覆滅。明軍先鋒派敢死隊化妝成緬甸士兵奪下了八莫的城門,一個突擊就把這座重要的據點拿下。

    等鄧名帶領川西軍隊抵達時,白文選已經完成了對八莫的甄別,城內和周圍的數萬華裔被赦免,而緬人依舊是一個不留。此戰不但全殲八莫的守軍,明軍還繳獲了一些船隻和木筏,這樣沿著麗江南下的時候,也就有了一批交通工具。

    「莽白派出了三萬大軍來增援八莫,」白文選向鄧名和狄三喜通報著最新的情報:「得知八莫落入我們手中,瓦城必定大驚。我已經打發一千老弱病殘到南面紮營去了,我一會兒也過去,在那邊的營地裡豎起我的王旗來。」

    聽說八莫失守後,緬甸就算一開始輕視明軍,現在也應該有所警惕了。白文選不想主動去攻擊緬甸的軍隊,而是希望他們前來送死——這些緬甸軍隊距離瓦城越遠,就越容易被明軍追殺得片甲不留。

    所以白文選打算把驕敵之計進行到底,要是緬甸派來使者偵探虛實的話,他們就會看到鞏昌王的帥旗下只是些衣甲不全的軟弱士兵。

    緬甸人的打算又一次被白文選料中,他們在得知八莫失守後果然派使者來斥責明軍。這些使者首先把斬殺明軍使團的責任盡數推到八莫守軍的身上,然後責問明軍為何入侵藩屬,更殘害緬甸地方。當明軍指責緬甸扣押永歷後,緬甸軍隊一口咬定這些都是謠言,是明軍劫掠瓦城周邊,導致緬甸軍隊自發地進行了對明軍的攻擊,而莽白不但把「罪魁禍首」們都保護性地軟禁起來,還給永歷的家人提供飲食,保證流亡的大明天子免受饑寒。

    白文選有意地讓緬甸人看到瓦城周圍已經燒焦了的廢墟,還有被明軍堆起來的首級,他滿意地看到緬甸的使者眼中都有憤恨之色:「你們回去告訴莽白,只要他肯老老實實地把聖上、閣老都還給我們,我們立刻就會退兵。」

    雖然白文選努力演戲,但緬甸的將領詢問過回去的使者後,依舊心存狐疑,擔心這是白文選的誘敵之計——如果明軍真像使者報告的那樣差,那他們是怎麼打下八莫的?

    正在緬軍遲疑不絕的時候,明軍再次開始南下,此時任誰都看得出來,明軍頗有兵臨瓦城,迫使莽白屈服的打算。莽白讓前線的將領一定要繼續進攻,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莽白又下令繼續向前線派去援軍。

    又有兩萬援軍抵達前線,而五萬緬甸軍隊的統帥,卻不會因為莽白的一聲鼓勵就完全消除了憂慮。經過一番認真的討論,緬甸的前敵總指揮決定從麗江的另外一岸前進,以便全面觀察明軍的實力——現在緬甸具有水師的優勢,如果發現明軍確實虛弱不堪,就可以在八莫附近渡江,把入侵者的後路完全堵住;如果發現明軍隱藏了相當強的一支部隊的話,從另外一岸前進的緬甸軍隊也能看出明軍的大概實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