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志心想,這賈明珠還真豁出去了!連老本都拿出來了,看來,給水池加蓋是下了決心,一定要做到的。趁德志還在村裡的時候,抓緊時間,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了,真是要好好把握。
賈明珠說:「我明天找師傅來加工木材,這些費用,包括買釘子的費用,我都會一一記賬,絕不出現任何紕漏。如果說項目剛開始不久,我沒經驗,經過這幾個月的磨練,我也懂得了一些,姚先生就請看好吧。」
德志聽說後,也不怎麼評論,只是淡定地說:「您肯為大家做出犧牲,是好樣的,值得大家向您學習。」
賈明珠說:「那是應該的。姚先生就看好吧。我做好後您來看吧。」
德志聯想起了在項目起初,賈明珠抵抗不了親情的壓力,平常習慣做奴隸,突然做了主人,竟然慌了手腳,糊里糊塗拿水泥票做人情,弄得差點全軍覆沒,項目差點流產,現在還好,勉強又走了一段路程,到現在又弄得不倫不類了。如果想要徹底完成項目,得到滿分,估計有些難。不過,在項目撤走之前,盡量留個好印象倒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從立項到實施,全是領導個人感情在起作用。想到那裡曾有基督徒,因為信仰遭到迫害,才決定在那實施。但是,具體位置還不對,不是在白虎坡村,而是在平陽壩,但是,平陽壩和白虎坡還隔著幾座山,想來領導也犯低級錯誤,領導即便犯錯,也不會認錯,而是要找借口,將責任推給別人,領導永遠是對的,下屬再對,也是錯的,下屬有了好方案,好點子,被領導拿走,成了領導的成績。
德志離開賈明珠家,一路走,一路想,不知道賈明珠是真是假,不管真假,看行動吧。
明天要回城一次,這裡已經安排妥當了,他們準備模板,並且給水池加蓋支模,德志可以回家看看妻子和孩子,不知道他們過得是否還習慣。德志心想,不回家看孩子,不像做父親的,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
德志跟妻子打電話,問:「你和孩子都好嗎?」
他妻子說:「就是想你,別的都好。如果你能回來就好了,還跟我在老家一樣啊,沒什麼兩樣。」
德志說:「村裡的工作安排好了我就回去。還是要捨小家為大家嘛。」
他妻子說:「小家不顧,為大家其實不合適,人都是自私的,自己的家都顧不好,怎麼會顧好別人的家呢?」
德志說:「我保留我的意見好嗎?」
德志的妻子又回答了關於兒子的一些情況,德志恨不得馬上回到縣城,看到自己的兒子。
在村裡住了一晚,德志想,快要撤項了,竟然連沿渡河是什麼樣的還沒看過,將來如果有人問:「你在哪裡做項目?」
德志回答:「白虎坡。」
人家如果喜歡追問,接下來就是:「白虎坡在哪兒?附近有什麼?」
德志想說,在沿渡河附近,可是人家根本不知道沿渡河是什麼,德志又沒去過,又怎麼會回答呢?
德志在初到巴東考察的時候,遊覽了神農溪,聽說神農溪的上游就是沿渡河。沿渡河的水流入神農溪,加上出自神農架的其它小溪,匯成一條小河,小河流淌,聚少成多,就成了著名的神農溪,到了長江,與巫峽的出口相連,神農溪看上去,就是一片汪洋了。
德志要回巴東縣城,已經走了很多次的公路了,想嘗試著走水路,那就是要到沿渡河坐船到巴東了。德志常常坐車,那車就是在沿渡河與巴東城之間來回地跑,為那些不想坐船的人,提供一個可以選擇的出行工具。
既然這樣決定,德志整理完了工作筆記,另外寫了今天的日記,讀讀專業書,按照計劃讀了幾章《聖經》,然後聽了聽收音機,就睡了。
第二天天剛濛濛亮,德志就起了床,他收拾好東西,弄點早飯吃了,然後站在門口等車,那車是去沿渡河的。
正在等車的時候,看見從公路上走過來一個人,對德志來說,身影較為熟悉,山區的早晨有些許的薄霧,加上德志的眼睛近視,不太容易看得清楚,德志猜出那人是賈明珠。
果然,他走近前來,德志一看,問:「您早啊,賈主任!」
賈明珠說:「早,姚先生!我是假主任。這麼早您要去哪兒啊?」
德志說:「您老千萬別用『您』這個字,折殺我了!」
賈明珠說:「我們習慣用『您』這個字眼兒了。希望您不要見怪。」
德志問:「這麼早,您要去幹什麼?」
賈明珠說:「我們鄉下人,早晨都起得早,還有比我更早的呢。我去找賈友牛借大鋸。」
德志問:「借大鋸幹什麼?」
賈明珠說:「把木料改一改。昨天我給您看的那些木料,準備給我和我老伴做棺材的,先拿來用,看樣子,我還能活幾年,老伴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幾年,老天可憐,別收我們走就行了;至於那些已經用了的棺材木料,以後再說。」
德志說:「您的兒子很成器的,會為您考慮,會盡孝養老的。」
賈明珠說:「別提了。我兒子在縣城裡住,要讓我們去,我們去住了一段時間,很不適應,又回來了。還是土牆房屋好,住得踏實。巴東城裡很熱鬧,人多,地方小,房子小,沒有住在鄉下自在。」
德志說:「那是。我不耽誤您了,您去忙吧,有事電話聯繫。」
賈明珠說:「好的,真對不起,我開始不瞭解您,知道您是來辦實事的,還以為是政府幹部呢,以前被騙怕了,對您有些不太禮貌,也出了一些亂子,真的不應該,讓您也擔驚受怕的。希望您留在村裡多做幾年。」
德志說:「過去的事情就算了,不要再提。關鍵是以後的幾個月裡,把所有項目都完成,盡善盡美,竭盡全力做好,為將來留在村裡繼續實施新項目做好鋪墊,也可以將其作為模範,供後來者參考。」
賈明珠說:「對,我去了,您可以坐到沿渡河的車,坐船回去,可能車快要來了。」
德志說:「好,謝謝您提醒,我再等等。您去忙吧。」
賈明珠和德志握了握手,就走了。
德志站在那裡繼續等,心想,賈明珠實際在為自己的事在忙。大水池就在房屋後面的山坡上,離他家的距離是最近的,怪不得怎麼積極呢!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是沒有道理。
德志發了一會兒呆,一輛麵包車「嘎」一聲聽在他面前,問:「去哪兒?」
德志說:「去沿渡河。」
司機說:「上車吧,我剛好去那裡接人。」
德志上了車,又看了看門,已經鎖好了,屋裡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可是如果遭了賊,也讓人感到不爽。
車啟動,沿著山體向上爬行。這裡又是一番天地,先爬坡,轉過幾座山梁之後,開始下坡,一直下坡,到了山腳,就是一條蜿蜒的小河,河床上裸露著一塊塊的石頭,還有一些細碎的鵝卵石。
河岸之上是小集鎮,有新時代的樓房,貼著瓷磚,窗子是鋼塑的或者鋁合金的,也有過去的古董式的房屋,小木屋或吊腳樓,在河邊順勢而建,經過多少年,已無從考證,但仍在發揮著作用卻是不爭的事實。
河面上如同撒了一層金子,閃閃地跳躍,發著誘人的光芒,讓人不得不想有朝一日能在河邊和親愛的人一起漫步,那多麼愜意。
德志下了車,這車到了終點站,就不再前行,如果想坐船,必須要再換乘其它車輛去碼頭。
德志看到有人上來問:「有沒有去碼頭坐船的?」
馬上有幾人響應,說:「我們去,多少錢一個人?」
那人說:「不貴,一人三元。」
有人還價,道:「二元帶不帶?」
那人說:「我們也不容易,三元是最低的了。」
還價的說:「坐船坐那麼遠才三元,你這麼一點路,還要三元?」
那人說:「那不能比的,船裝的人多,人多,錢就多,我這麵包車,怎麼能和大船比呢?好了,算了,薄利多銷,你們都上車吧,一人二元。」
德志也跟著上了車,車很快坐滿,朝碼頭方向駛去。車到山前必有路,一句話說出了山道的變幻莫測,真的,在懷疑無路可走的時候,司機總能找到一路來,對這段路,司機是很清楚的,他靠這路吃飯。走起來,車顛簸得厲害,可能考慮到這路也是暫時用一下,沒有想辦法維修。
三峽水庫的水位還要上升,到時候,這條路有可能會被水淹沒,投資維修得不償失。
路相當難走,司機要三元錢不過分,過分的是乘客,話說回來,這是做生意,如同周瑜和黃蓋的關係,無可厚非,說來說去,還是人們手裡錢不多,節約和小氣也就不難理解了。
車到了碼頭,司機收了錢,下車,船還沒來,碼頭上已經等著了一批人,零零落落地分佈在碼頭的各個角落,碼頭也是簡易的碼頭,原因也是即將被水淹沒,這個地方水比較深,是個很好的駁船的位置。青石板已磨得很光滑,被水打濕,可以看得見人影兒。
沒過多久,船來了,是機動船,鐵皮做的,一次差不多可以乘坐200人,這樣的船,不是旅遊船,功能就是方便人們出行,但所走的水道,恰恰是神農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