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效忠的消息立刻在沛韓兩軍中引起軒然大波,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如今整個韓國的軍隊都在張良的掌控中。眾人議論紛紛,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原本還和楊林平起平坐的張良,為何會如此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蕭何聽到這則消息,立刻知道乃是酈食其從中遊說的結果,這讓他驚訝的同時也欣喜萬分,張良之才絕對是國之棟材,尤其輔助楊林,許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此時他也坐不住,立刻前往郡守府拜見,見到楊林內堂中,曹參等人也是匆匆趕至,他們都是會心一笑。
蕭何掃視一圈,沒有見到張良,不過也沒有質疑,他立刻上前恭賀道:「恭喜主公得一大才。」
「恭喜主公!」其餘將領也是一同道賀。
楊林揮手,露出一抹笑容,說道:「汝等也知我與張良先生素來交好,今,其效忠於我,乃是天祐我等。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面,汝等若是欺壓和不聽其號令,莫怪我以軍法處置。」此番話,無疑是給了張良極大的權利。
眾將也知道和認可張良,自然會接受,「末將不敢!」他們立刻保證道。
就在楊林和眾將吩咐時,張良已經來到了韓軍營寨,大帳內,李副將焦急的走來走去,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心中追隨的主公竟然會效忠於楊林。不是他和楊林有間隙,只是一時想不通而已,畢竟張良和楊林二人以前都是平起平坐,此時卻毫無徵兆的成為君臣。
不僅僅是李副將,韓軍中許多將領和士卒也不明白為何會是這樣。所以韓軍軍心浮動,許多人都圍在了大帳四周,希望張良能夠給出解釋。
「丞相,究竟是為什麼?難道是末將等愧對了丞相嗎?」李副將終於沒有了耐心,聲音高調的詢問道。
張良聞此。沒有回答他,而是說道:「李副將,去集結全軍,良自會解釋。」
「哎……」李副將歎口氣,然後急忙離開大帳,迅速的集結軍隊。
聽聞張良要解釋。所有的士卒都以最快的速度集結完畢,他們想知道,張良到底是如何所想,又為何要去效忠楊林,且將他們置於什麼地位。現在軍心之所以浮動,便是因為這些韓軍士卒真的不知道自己日後將何去何從了。韓王身死,丞相效忠,而他們該如何辦?
見到全軍集結完畢,張良深吸一口氣,他知道士卒們的心情,也明白自己所做出的選擇之沉重,不過。他不後悔,因為他心中的抱負還沒有實現。士卒們的表情有的憤怒,有的迷惑,有的深沉,但卻沒有一個是高興的,足見張良在他們心的影響。
望著這些人,張良也頗為感慨,不過他立刻平復了心中的情緒,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穩定軍心,於是他解釋道:「眾位都是韓國的勇士。不畏生死,為了收復故韓而和秦軍數次戰鬥。良心中有愧,不是因為良選擇效忠沛公,而是因為良未能完成心中的抱負。吾知道汝等許多人心中一直很迷惑,韓王身死。我們這樣繼續付出還有意義嗎?今天,我就告訴汝等,你們所做的事情終將銘記史冊,為後人稱讚。」
頓了頓,他又掃過眾人,繼續開口講道:「我等願意反秦,乃是為了故韓百姓,為了家中的妻兒老小。今沛公仁義愛民,所到之處皆軍民同心,良也無異於此,為故韓百姓而效忠沛公。汝等若是願意跟隨良一同,良倍感欣喜,若是不願,良也不強迫。」
話已至此,顯然是讓眾韓軍自己選擇了,張良能夠做的便是將事理講清楚,他不想讓這些一直為了韓國百姓戰鬥是勇士心寒和後悔。
眾韓軍一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張良的話他們心中也明瞭,若不是為了反秦保家,誰願意生死反抗呢?說到底,他們在外奮戰,無外乎是想自己的老娘、妻兒子女可以日後過的舒坦。
而正如張良所言,楊林的一言一行,公平公正,敢為百姓著想,都也曾讓這些士卒欽佩。此時經過上述的解釋,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張良的選擇了,此乃大義。而李副將也有些羞愧,他方纔還在大帳內氣憤不已,熟不知自己根本就不瞭解張良。
於是他上前一步,恭敬的行禮說道:「李冉願意效忠沛公,為故韓百姓奮勇殺敵。」
有了李冉的帶頭,許多猶豫不決的士卒也變得堅定起來,他們一同高聲喊道:「吾等願意效忠沛公。」
張良喜極而望,六千士卒,有近四千人振臂高呼,而另外兩千多人,他也沒有強迫,人各有志。選擇不同的路,注定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卻沒有對錯是非。他揮了揮手,努力讓自己的心情保持沉穩,說道:「良願與汝等一起為沛公大義盡心盡力。」
隨後在李副將的帶領下,進四千的人馬單獨分列出來,至於剩下的兩千韓軍,李副將也心情複雜和凝重,這些都是跟隨他共進共退,患難與共的兄弟。可今天,他們不得不分開,因為,沒有第三種選擇。
見到兩千韓軍中走出一名五百主,李副將勉強的露出一抹苦澀的笑容,說道:「你小子,好好帶兄弟反秦。」
這五百主沉重的點著頭,也是複雜的看向李冉,道:「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不是我等不願意效忠沛公,而是,我們的王是韓王,不是楊林。」
「非也。」張良突然走過來,他講道:「王是王,百姓是百姓,王是百姓之首領,但卻不是百姓之根本。良心中一直懷念韓王,但百姓卻在秦軍的摧殘下痛苦不堪,試問孰輕孰重?沛公曾曰,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輕。」
「丞相,我等只是一介匹夫,不懂深奧大道。王便是王,沒有輕與重,請丞相諒解。我等明日便會離開陽翟,為韓王收服故土。」這五百主慷概激昂又略顯悲愴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