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楊林見到來人,驚喜的說道。
很快,陳勝便已經來到楊林身側,他急忙下馬,然後恭敬的行禮,說道:「末將陳勝拜見主公。」
「陳將軍不用多禮。」楊林揮手示意道,然後他再次詢問:「可是張良先生派汝前來的?」
「正是!」陳勝不敢隱瞞,立刻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詳細告知:「稟主公,張將軍聽聞主公前來,便命人沿途打探,這才得知主公已經臨近雒陽,遂命末將迎接。」
楊林心中明瞭,他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陳勝,汝便帶路吧。」
「諾!」
隨後沛軍在陳勝的帶領下,又繼續前行了近一個時辰,這才在雒陽城北郊的一片山林地中找到了張良大軍的營寨。此時張良聽到部下匯報,已經在營外等候,見到楊林,他上前一步,笑道:「沛公,別來無恙啊。」
「張良先生牽掛了。」楊林當即下馬,同樣是面帶喜色,他又開口講道:「此次前來,張良先生可勿怪林叨擾了。」
「沛公說笑了,能夠得沛軍相助,乃是張良之福,韓國之福啊。良早有耳聞,沛公一路仁義愛民,頗得韓地百姓的誇讚。」張良也是佩服的說道,這些日子,他可是聽聞了許多關於楊林的事情,對於這個能夠仁政、德治的沛公,他終於明白自己的老師為何要讓後者找自己了。
隨後兩人又寒暄了幾句,然後眾將一同進入了營帳。張良坐在主位,楊林再次,其餘人則相互對坐。案桌上也已經備滿了酒菜,張良自己斟滿一杯,然後舉杯說道:「沛公、諸位,我等痛飲此杯。」
待眾人喝過一杯酒,這才談起了目前的局勢,張良知道楊林此來是何意,他也希望能夠得到楊林的幫助,畢竟目前的韓軍人少將稀。能戰之人又不多。反觀沛軍。有如李霸、曹參、王山等猛將,也有如韓信的謀將,又有蕭何、酈食其等謀士相輔佐,現在沛軍雖然只有區區六千人馬。但這般將才的陣容。足以支撐一支十萬的大軍。
張良羨慕不已啊。韓軍進入三川郡的這些日子,也和秦軍交戰過,有敗有勝。但每一次若不是陳勝的救援,韓軍恐怕已經覆滅。而張良現在又著急營救雒陽城內的韓王成,所以此時楊林的到來的確是一場及時雨啊。他看向楊林說道:「沛公離開了項家軍,良略有耳聞。」
「呵呵,我家主公投靠項梁本是希望一同抗秦,奈何項梁卻暗中算計,無故猜疑,我家主公離開也是迫於無奈。」蕭何立刻開口解釋道,畢竟投靠之後再離開,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會影響楊林的名聲,所以蕭何才會這般焦急。
張良揮手,再道:「沛公不用擔心,您的為人良自然清楚。只是沒有想到,項梁公會有此心計,著實令人感歎啊。」
楊林沉著而對,他望著張良,雙手抱拳說道:「孰是孰非自有後人定論,林只求早日平復天下,如此,百姓也好安居樂業。」
「好一個安居樂業,沛公,良敬您。」張良拍著案台高興的再道,「不瞞沛公,您能來韓地,良心生感激啊,故韓之地的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日飢寒交迫,生不如死,良心中羞愧,還望沛公助良一臂之力解救韓王。」
楊林聞言,沉默了片刻,他見張良雙目明澈,且真誠實意,於是,他和蕭何、酈食其等人相互對視了一眼。酈食其微微點著頭,拱手對蕭何說道:「聽聞張良先生乃師從黃石公,而我家主公也深得黃石公之讚歎,又曾書信令主公尋找先生。吾以為,黃石公的意思也是讓我家主公和先生相互照應,相輔相成。」
張良恭敬對著高空抱拳,感情至純的說道:「沒有老師的敦敦教導,就沒有良的今日,良始終不敢忘記老師的一言一行。」
「沛公,良雖然不是韓王,但良絕不會做出項梁公之行為,良願意與沛公以禮相待,平起平坐。」張良又突然看向了楊林,懇求道,「請沛公相信!」
楊林見張良已經把話說道這個份上,且方才無論是蕭何還是酈食其也都闡明了事理,他相信,以張良身為儒者的為人,同時也是相信黃石公的眼光,張良既然說出的話,就一定會言行一致。至此他也安下了心,說道:「張良先生有何事,盡情吩咐,林自然相信先生。」
「多謝沛公!」張良聲音感慨,他又繼續說道:「韓王此時被李由扣押在雒陽城內,自從得知此事後,我便和沛公麾下的陳將軍多次設法營救。李由雖然不能和王離、蒙恬以及張延等人相提並論,但我韓軍卻也戰力薄弱,多次交戰,都有損失,同樣也未救出韓王。所以,此次想請沛公一起商議救助之事。」
「現在扶蘇因為糧草短缺被困在大梁城,魏王咎戰死,項梁、田榮等人也心存芥蒂,紛紛分兵收服故土、擴充軍備。而咸陽城趙高也虎視眈眈,三川郡的壓力甚大啊,聽聞上郡等地留守的秦軍也在疾馳大梁城增援。現在確實需要想盡辦法救出韓王,否則故韓之地又會淪為秦國的郡城。」楊林分析而道。
「主公所言極是啊。」蕭何附議道:「三川郡形勢複雜,東臨大梁、西靠咸陽、北有上郡,此三地若是同時兵發三川郡,不僅僅是無法收復韓地,恐怕我等也形勢危急。」
韓信聞言輕輕點著頭,他抱拳出言問道:「敢問張良先生,雒陽城內有兵幾何?」
「沛公,這位是?」張良見發言之人眉宇正氣浩然,雖身披盔甲,卻又留露出文人氣質,於是疑惑的詢問道。
「哦,先生,此乃韓信。」楊林介紹道。
張良恍然大悟,立刻再道:「原來汝便是韓信,果然有大將風範。雒陽城內約有秦軍五千,由李由掌管。而三川郡內其他之處也有零散的秦軍護送甬道,整個郡內大約有秦軍兵力一萬五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