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強兵

龍騰世紀 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 文 / 鱸州魚

    「我軍的優勢?子義你還沒明白嗎?除了屏蔽情報的游騎之外,我軍精銳集中一處,又是內線作戰,在調度機動方面同樣佔據的優勢,這不就是勝利的條件嗎?」

    拋出徐榮的戰例後,王羽並沒有做詳細的說明,情報戰是新概念,解釋的清楚一點更好。戰略方面,就沒必要解釋得那麼仔細了,以免限制了眾將的思維模式。

    這個時代的名將之所以有實力,有魅力,在於他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風格。這個風格有可能被人當做弱點來利用,但同樣也是他們發揮實力的方式。

    所以,自己沒必要事事都詳細解釋,點出關竅,讓各人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就是了。

    王羽用心良苦,但太史慈卻是個心裡藏不住事的傢伙,當時雖沒追問,可等到戰局出現了新的變化時,他忍不住了。於是,有了王羽上述的解釋。

    「這個俺懂。」太史慈大咧咧一揮手,直言道:「可主公您的安排就讓人看不懂了。」

    「哪裡看不懂?」

    前世的歷史上,在洛陽之戰之中,董卓就是依靠內線作戰機動力的優勢,用各個擊破的策略,解決了三面包抄上來的敵人,為遷都之舉贏得了時間。

    這個位面上,雖然因為王羽的存在,沒能達成這個目標,但徐榮先後在南線、東線獲得勝利。他超強的戰術指揮能力固然是主因,但內線作戰,機動力的優勢,同樣不能忽略。

    當日王羽的部隊從東線的滎陽,迂迴到南線的魯陽,用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而徐榮從梁縣轉移到成皋,只用了一半的時間還不到。

    所以,圍攻和被圍攻者都有各自的優劣所在。圍攻方佔據兵力上的優勢,而被圍攻方往往佔據著主動權。想分出高下,雙方終究還是要在戰略層面上做一次較量。

    若圍攻方的戰略強,被圍方就會飽受分進合擊,首尾難顧的苦頭;若反之,圍攻方就會發現,看似聲勢浩大的四面合圍,其實處處都是漏洞,因為距離太遠,所以只能看著各路友軍被人各個擊破,空有兵力上的優勢,卻發揮不出來。

    太史慈更出名的是他的勇武,但這些兵法上的常識,他當然不會不明白。

    一手牽著黃驃馬,太史慈一本正經的分析道:「敵人來自四個方向,幽州牧劉虞沒有直接出兵,只是對公孫將軍的領地展開了侵蝕,藉以分散我軍兵力,這路敵軍只能讓公孫將軍自己料理,咱們去不了,也不能去。」

    「子義最近很有進益啊,近朱者赤,古人誠不我欺也。」插話的是賈詡。

    太史慈是武將,王羽也以武將的準則來自我要求,所以行軍路上,他們都是牽著馬的。賈詡是文官,雖然沒有坐車的享受,但多少還是有些特權,他騎在一匹青花大騾子背上,把那匹健壯的騾子壓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氣。

    迅速北上,先解決劉虞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問題是,貿然進入公孫瓚的地盤,打下來的地盤和戰利品要怎麼算?

    青州軍白跑一趟?那可說不過去,雖然沒人明說,但當初田楷援青州,王羽事後可也將平原拿出來做謝禮了,這就是個默契,卻不能無視。就算王羽沒這個心思,也得防著幽州內部的誤解,再牢固的盟友關係,也不是一家人,實在大意不得。

    公孫瓚現在內憂外患,已經很窘迫了,王羽再跑到幽州去分地盤,也實在說不過去,所以,除非公孫瓚自己提出請求,否則青州軍肯定不能貿然北上。

    其實,去了也未必有用,因為幽州的局勢很麻煩,不是兩軍對陣,用勇武和刀劍說話那麼簡單,加上青州軍,也未必能加速解決問題,說不定情況反而更為複雜了。

    太史慈能說出這番話,說明他對其中玄妙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賈詡才有了那句贊語。

    「兗州的兩路諸侯,單拿出來一路,兵力都比我軍要多,又互為掎角之勢,倉促間只怕難以在任何一邊取得戰果,若是不能速勝,等援軍一到,反是我軍居於劣勢了。」

    太史慈沒理會賈詡,和老狐狸打交道,必須得有隨時被利用的覺悟,對此,太史慈有著極為深刻的教訓和慘痛的經歷。雖然仗著王羽的看重,他沒吃過什麼大虧,但出頭的櫞子先爛的道理,他還是很清楚的。

    他現在已經總結出對付老狐狸的辦法了,那就是不跟他說話,至少不要在主公面前說話,這樣可以最好的避免被對方當槍使。

    「那也不一定吧,當日曹操在谷水之畔慘敗,卻也不見哪路諸侯去救,酸棗諸公更是以此為由,就此一哄而散了。曹操、劉岱,未必就那麼齊心。」

    太史慈不理賈詡,胖子偏偏要纏上來,搞得太史慈頭大如斗,連皺眉頭。

    「軍師只見其一……嗯,這麼說吧,今時不同於往日,這一次,劉岱和曹操可不單純是為了響應袁紹,求名而來,他們是真心想滅我青州!我軍若佔了上風,他們或許不敢輕動,但現在……唉,總之,這一路要打,可是凶險得很。」

    因為要小心選擇用詞,以免給老狐狸抓到話柄,所以,太史慈這番話說的磕磕絆絆的,但意思是表達的很清楚了。

    沒錯,這一次和群雄討董不盡相同,對王羽的威脅,兗州的兩大諸侯都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就算沒有袁紹的號召,他們很可能還是會主動出兵。

    有這樣的積極性,指望著他們完全出工不出力,那是不現實的,只會因為輕敵,招致慘敗。

    曹操過河之後,沒有急著進兵,而是從容的匯合了陽平,蒼亭的袁軍,抵達樂平,與呂曠兄弟合兵一處。情報顯示,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操練士卒,演練陣型,為大戰做準備。

    形勢緊急,擔心曹操出工不出力,虛應故事,再加上劉岱的保舉,袁紹不得不給曹操一定的好處。不但釋放了質子曹丕,而且還下令給呂曠等冀州諸將,令他們服從曹操的號令。

    曹操帶過河的兵馬有接近兩萬,加上沿途匯合的袁軍,兵力達到了三萬以上!而且這支兵馬是完全聽從他的號令的,而不是洛陽之戰時,各行其是的烏合之眾。

    劉岱的兵力和曹操差不多,也是三萬左右。指揮者的水準應該有差距,但裝備卻更勝一籌。遍數大漢朝的州郡,論富庶程度和人口眾多,也只有兗州能和冀州相比了。

    劉岱雖然沒有全控兗州,但他佔據的也都是富庶之地,再加上原來的底子,建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又有何難?

    像是算好了似的,就在曹操進駐樂平的同時,劉岱也移師北上,進駐茌平。

    茌平、樂平,與王羽駐軍的博平,三地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遙遙對峙。青州軍距離兩路敵軍的距離差不多,兩路敵軍之間的距離則更近一些。可以想像,如果王羽跟其中一路敵軍纏鬥,另一路敵軍從背後襲來時,戰局會演變成怎樣的災難。

    王羽眉毛輕輕一挑,笑問道:「子義似乎另有見解?」

    「某認為,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臂!」太史慈五指併攏如刀,惡狠狠的做了個下切的手勢。

    「袁紹以為可以用偏師擋住我軍,先從容解決掉威脅其後路的張燕,咱們偏偏就不讓他如願!主公不妨傳信張燕,讓他淺戰後,向平恩方向退卻;再傳信公孫將軍,請他暫緩行程;同時,我軍在博平虛張聲勢,主力偃旗息鼓,向西進發,最後……」

    最近這段時間,大伙在冀州地勢上下的功夫都不少,太史慈不需要輿圖,就能完整的說明自己的構想。

    「出其不意,匯合三家之力,在平恩一帶,與袁紹的主力決戰!」

    太史慈越說越快,眼中像是放出光來:「以三家之力,袁紹斷無幸理,擊敗了袁紹,劉、曹自然膽寒,很可能不戰而屈之,就算他們還要頑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沒了袁紹這個主心骨,他們也不過是螂臂擋車罷了。」

    王羽點點頭,太史慈的建議,深得出奇制勝的要領。袁紹在東線構築了一條堅固的防線,又有曹、劉、張頜多方牽制,怎麼想,都是萬無一失了。

    公孫瓚那邊雖然情況緊急,但他麾下都是輕騎,機動力極高,長時間作戰耽誤不起,十天八天還是沒問題的。而袁紹得計之後,未必能想到,公孫瓚會回轉回來。

    至於張燕,他本來也不可能跟袁紹死拼到底,被攻擊後,八成是要使出拿手好戲,展開流動作戰的。王羽如果提出計劃,他八成還是會配合的。

    就這樣,當袁紹興沖沖追擊張燕的時候,突然發現陷入了三方圍攻,也只能飲恨收場了。

    換在從前,王羽可能也會這麼想,弱勢一方要翻盤,本來就是要冒風險的,穩紮穩打的戰法,只適合兵力、補給更雄厚的一方。

    「子義的想法很有道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不過……」王羽淡淡一笑,道:「太危險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