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強兵

龍騰世紀 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 文 / 鱸州魚

    如今臨淄被黃巾二十萬大軍圍攻,北海相孔融起兵救援,卻被打敗,眼下已經潰逃回了北海,青州的局勢一團糟,與齊國毗鄰的岳安國自然也是人心惶惶。

    有門路的,有本事的人,紛紛逃向冀州、兗州,乃至東萊等地;普通百姓沒這個本事,也只能惴惴不安的躲在城內,只有到了夜裡,才敢到城外去轉轉。

    由於大亂持續的時間很長,早在收穫時節之前,就已經鬧得很大了,所以,一直到了入冬時分,樂安國南部的莊稼還沒有收割完。

    只有博昌是個例外,博昌是青州樂安國中部的一個縣城,距離青州治所臨淄只有一百多里路,城外時不時的就能見到黃巾軍的影子。

    大亂初起時,這裡也是一夕三驚,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城中軍民卻都鬆了一口氣,一支三千多人的兵馬自北而來,駐紮在了博昌城外。

    自從這支兵馬到了後,小股的黃巾軍就再沒敢接近過這裡,因為他們是大名鼎鼎的幽州軍。

    博昌人不知道這支幽州軍為何來此,又為何駐留不去,但人們都很高興,身處亂糟糟的青州,有這麼一支兵馬在城外,自然令人非常安心。

    有人歡喜有人愁,樂安國相宋斌就很發愁。

    身為一國之相,他要考慮的事情比普通人要多得多,城外有一支兵馬護衛,固然增強了安全保障,但同時,也有可能把黃巾主力給吸引過來。

    幽州軍以騎兵為主,只有不到一千人的步卒,輕兵而來,來去自然都很便利。黃巾賊若是真的來了,追不上幽州軍,肯定要把怒氣發洩在博昌城上,到時候反倒不美。

    何況,這支兵馬的保護也不是白提供的,城內也要給他們提供補給才行,三千軍,兩千多騎兵,每日人吃馬嚼的可不是什麼小數目。

    所以,宋國相的期望正與百姓相反,巴不得趕快把這些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送走才好。

    當然,這種要求他肯定不敢主動提出。那個姓田的校尉雖然笑瞇瞇的很好說話,但那個看似慈眉善目的劉使君,卻不是什麼好相與的角色。

    在博昌按兵不動的意見,就是他提出的,他那兩個凶神惡煞的義弟本來都是主張從速進兵的,但被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說的老老實實了。

    對上這麼個人,宋斌能不打怵麼?

    不敢硬著來,但事情總要設法解決,於是,宋國相天天出城去兵營訴苦,想快點將對方禮送出境,結果他發現,這次自己錯得更厲害。

    「宋國相,備非是畏敵不前,只是賊軍勢大,備與田將軍孤軍而來,難以盡數剿滅之,若是攻擊半途而廢,激怒了賊眾,我軍固然進退自如,卻置樂安國百姓於何地?百姓何辜啊?」

    還沒等宋斌開哭,劉備就哭上了,哭的比宋斌淒慘多了,大有使聞者心酸,見者流淚的架勢。

    當然,宋斌乃是扶風宋家之後,宋家是扶風名門,與陳留曹家還有些姻親關係,他混跡官場多年,早就已經看破事故了。劉備演技再好,他也不會放在心上,但對方話裡話外的威脅,他卻不敢一笑置之。

    最近這段時間,引賊入境,然後再回頭來裝好人的招數,實在被用得太頻繁了,有點見識的人,都能看得出。

    宋斌哪裡還不知道,眼前這個慈眉善目的,做出了何等重大的威脅?

    「玄德公,玄德公,斌非是為了催促而來,只是擔心北海形勢,心憂文舉公的安危。」宋斌一邊勸解,一邊提議道:「以斌淺見,貴軍何不分兵兩路,步卒駐守博昌,以輕騎從巨澱湖和臨淄之間傳過,經壽光入北海,以解都昌之圍?」

    「這個主意不錯!」

    宋斌的提議很合張飛的心思,大老遠的來了青州,卻一直沒撈到仗打,他渾身上下都在發癢,他扯著脖子嚷嚷道:「大哥,你和二哥帶著兵卒留在這兒,某隨田將軍一同去都昌,就不用擔心陷入包圍了,黃巾賊又沒有騎兵,追不上咱們的。」

    劉備之所以按兵不動,最大的理由就是敵人太多,一旦被包圍,恐怕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要耐心等待戰機。

    「臨陣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你不明地理,亦不知前方軍情,貿然闖入,萬一被各個擊破了怎麼辦?再說,都昌城下也有幾萬兵馬,兩千輕騎孤軍深入,又能有多大作為?伯珪兄信任備穩重,這才委託備與田將軍同來,貿然行事,豈不辜負了伯珪兄的信任?」

    劉備臉色當即一沉,救北海,原本是公孫瓚意欲在青州擴大影響的軍事行動,公孫瓚決定派援兵的時候,還沒得到洛陽方面的消息。

    現在王羽已經盯上了青州,以公孫瓚的脾氣,應該是不會再來強爭,對公孫瓚來說,青州這地方本來很雞肋,他的大敵是袁紹、劉虞,擴張的方向是冀州,哪裡有多餘的精力來關注青州?

    公孫瓚之所以沒下達撤兵的命令,無非是等等看,看王羽會不會率兵入青州,如果來了,正好讓劉備、田楷助戰。

    劉備對公孫瓚的心思可謂洞若觀火,他當然不願意再次被籠罩在王羽的陰影之下,他想**完成這次救援任務,以邀名賣人情。同時,他也不想損失太多的實力。

    軍中那幾百步卒,是他這些年省吃儉用攢出來的老底子,當初勤王的時候,他就有心帶在身邊,找機會立功,但公孫瓚嫌步兵走的太慢,大手一揮就給留下了。

    結果,在虎牢關的時候,他手下只有兩個義弟,想多抓點俘虜,撿些戰利品都做不到。

    這件事讓他遺憾了很久的同時,也明確了一個道理,這年頭,有軍隊就得在身邊帶著。雖然帶著也不一定能得到機會,但不帶的話,就肯定沒機會。王羽還不是用幾百兵馬起家,然後像雪球似的,滾出來了近萬精銳?成了舉足輕重的諸侯之一?

    宋斌的提議當然不可取,幽州騎兵又不是他的嫡系,救了孔融,名聲和好處也是田楷的,自己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才不幹這種賠本買賣呢。

    反正黃巾賊也攻不下臨淄,等天再冷一點,他們也就該躲起來過冬了,那才是自己提兵東進的最佳時機。如果能抓到幾股小隊的黃巾打打就更好了,順便還能擴充一下部隊。

    張飛揪揪下巴上的虯髯,訕訕的退開,不吱聲了。跟大哥講道理,他從來也沒贏過,多說無益。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等了,」宋斌見狀,知道事不可為,只能喟然長歎道:「不知道太史壯士能不能順利到達奉高,何時能將泰山援兵早日請來啊。」

    聽到這話,劉備臉上的神情不變,但心情卻糟糕到了極點。

    這段時間,每次想到在酸棗時的經歷,他就會一陣心煩意亂,本以為對方會留在司隸,兩邊相隔數千里,一時半會碰不上了,結果,對方居然又跑回泰山,圖謀起青州來了。

    那個太史慈也很讓人惱火,自己明明把招攬的姿態做足了,他居然丟下一句話,就跑到泰山去了!很顯然,此人是沒瞧上自己,想要攀高枝兒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可能的話,劉備真心希望對方死在哪個荒山僻嶺的就最好了。

    田楷在一邊冷眼旁觀,並不插嘴。他明白劉備的心思,但卻不打算伸手幫忙,因為他從來就沒把劉備當過自己人。

    田楷是個實誠性子,喜歡以最直接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完全不受那些大大道理的迷惑,他只知道:劉備在公孫瓚這裡,是客卿的身份,吃公孫瓚的糧,花公孫瓚的錢,都用來給自己積攢實力,還經常偷偷摸摸的拉攏自己麾下的將校!

    往好聽了說,這叫一時從權;往難聽了說,這就是損公肥私,吃裡扒外!

    主公願意照顧同窗,幽州軍的損失也不大,田楷也不會過多計較,但指望他把劉備當兄弟,那就是絕對不可能了。

    那個叫太史慈的為啥不理會劉備的招攬?看那樣子還生了點悶氣?劉備自己不明白,但田楷卻一清二楚。要不是公孫瓚只信任身邊的老兄弟,看不上外來投靠的,田楷當時就會開口留人了。

    倒是可惜了一名壯士。

    不過,田楷轉念一想,卻也未必就可惜了,那人奔泰山去了,據說泰山王鵬舉看人很有眼光,那太史慈若果真是個人才,他會不會……

    各懷心事間,帳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報……」

    「何事?」田楷揚聲問道。

    「泰山出兵來援,共計馬步四千餘,前鋒已至萊蕪……」

    「來的好快!」眾人都是大吃一驚,離太史慈去泰山才幾天,大軍就已經到了青州邊境?

    「領軍者誰?」宋斌大喜,正牌的青州刺史來了!他一到,黃巾賊就算不望風而逃,也不敢繼續囂張了吧?

    「前鋒是方悅和秦校尉的騎兵,不過主將卻是個沒聽說過的人,複姓太史……」

    「太史?」劉備差點咬到舌頭。

    出兵快倒也罷了,但這太史慈從被招攬到上崗,用的時間也太短了吧?這王鵬舉是瘋了嗎?沒錯,也許這是個巧合,但太史這個形式實在很少見,天下間哪有這麼巧的事呢?(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138看書文學註冊會員推薦該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