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強兵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三章 波瀾猶未息 文 / 鱸州魚

    洛陽城暗流湧動,大勝之後的虎牢關就太平多了。

    儘管損失微乎其微,但聯軍還是沒有採取果斷行動,乘勝追擊。

    袁紹等人的突然退兵,是最關鍵的因素,在摸清楚其他盟友的意圖之前,無論是自信心爆棚的公孫瓚,還是老成持重的陶謙,都不敢輕率行事。

    背後被人插刀子的經驗,公孫瓚是很豐富的。

    當年張舉、張純叛亂,勾結烏桓、鮮卑,大掠青、徐、幽、冀四州,無人可制,氣焰囂張至極。

    當時,漢廷正為了鎮壓黃巾起義和西涼叛亂而疲於奔命,根本抽不出手來,唯一的對策就是:先是傳令給正往西涼赴援的公孫瓚,令他中途折返,回援幽州;再就是派遣宗室劉虞出任幽州牧,總督戰事。

    公孫瓚千里奔波,不顧疲憊,在回返的第一時間發動了反攻。

    在相當不利的局勢下,他以寡敵眾,其中艱辛自不待言。饒是如此,公孫瓚不愧白馬將軍之名,先是在石門之戰中,擊敗了張純、丘力居、鮮卑三方聯軍,張純僅以身免,與鮮卑人一道狼狽北逃。

    然後公孫瓚繼續追擊丘力居,結果因軍情洩露,後援不濟,被丘力居反包圍在管子城。一直被圍了二百多天,才尋找到了戰機,和丘力居拼了個兩敗俱傷,令後者遠遁柳城,從而化解了這一場大危機。

    帶著一身傷口和征塵,回到了右北平,公孫瓚得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消息:就在他浴血奮戰的時候,劉虞已經和烏桓、鮮卑人展開了談判,如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鮮卑人表示,如果漢廷願意不計前嫌,他們願意把張純送回來,以示誠意。

    公孫瓚不知道和談時,劉虞的心情到底如何,和談背後有沒有什麼陰謀,他不擅長這個。

    他只知道,將士們的血不能白流,胡虜入寇的仇,也不能輕易放過,而且,自己的背後,不能暴露給無法信任之人。

    所以,在判明袁紹等人的動向前,他不打算繼續進兵。

    袁術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他的直屬部隊不在身邊,跟公孫、陶謙只是盟友,也談不上指揮調度。

    唯一的不安因素,只有王羽。

    公孫瓚很擔心,這個少年會再次不管不顧的請戰,如果真是那樣,他可就要頭疼了。他和陶謙商量了不少借口,比如要等王匡來匯合,去敖倉搬運糧草需要時間,敵情不明,不好輕進什麼的。

    結果,這些借口一個都沒用上,王羽一個字都沒提請戰的事,而是一頭扎進了白馬義從的軍營,白天晚上的都泡在那裡。

    眾人鬆了口氣之餘,也不由生出了些疑惑:這位少年英傑又要幹什麼?

    對此,不同的人,得出的是不同的結論。其中,以劉備最有危機感。

    「諸君,鵬舉他還在伯珪兄的兵營,備請他來軍議時,他說若是沒有大事,他就不過來了,讓賈先生來旁聽即可。」

    「又去了?他老是在別家的兵營泡著作甚?攻打洛陽才是當務之急啊!」袁術本就口無遮攔,此刻一著急,更是什麼都顧不得了,直接把最大的忌諱給挑明了。

    陶謙也急了,袁紹已經撕破了臉面,聯軍內訌已然呼之欲出!在這關鍵時刻,王羽也不知犯了什麼邪,不顧分寸的亂來,跑去別人的軍營拉關係,這不是明目張膽的挖牆角麼!

    王鵬舉少年心性,袁公路又是個莽撞人,這倒也罷了,劉玄德分明是個穩重君子,怎麼也不知道輕重,哪壺不開提哪壺呢?

    這要是公孫瓚一惱,聯軍可就徹底分崩離析了。

    內訌事小,葬送了大好局面是大,老陶謙憂心忡忡,卻又不得不強打精神,出來打圓場。

    「伯珪的戰法,獨出一格,威力絕倫,便是老夫,也是見而心折,若是年輕幾十歲,肯定也是不肯放過的。」先輕輕幫王羽開脫了一句,陶謙話鋒一轉道:「伯珪,敖倉的糧草何時能搬運完?」

    「呵呵,恭祖兄,別人不知某,難道你也不知?莫說瓚與鵬舉相交莫逆,知他磊落,就算不是,瓚對一心為國之人,也是敬重有加的。再說了,少年人,肯虛心求教,是好品格,瓚讚許還來不及呢,又豈有發怒阻撓之理?隨他去,隨他去。」

    公孫瓚比眾人想像的豁達得多,對王羽有些肆無忌憚的挖角之舉,他半點都沒放在心上,反而對王羽的好學上進,頗多讚譽之詞。

    「西涼兵進京的時間不長,但這份搜刮的本事卻不一般,敖倉的糧草,比想像中少得多,尚不及鵬舉前次運來的。不過現在軍中並不乏糧,也算不上什麼大事,最棘手的,還是酸棗那邊……」

    公孫瓚前一句話寬了陶謙的心,後一句話卻加重了老陶的煩惱,無法齊心合力,形勢再好,也沒法利用啊。

    「沒什麼可擔心的,南陽方面,應該很快就有捷報傳來。雖然不知比鵬舉和伯珪如何,但那孫文台也是一員猛將,當日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叛亂,無人能制,孫文台一出馬,旦夕而平,此番北上,他也是信心十足,在某帳中下過軍令狀的!」

    袁術得意洋洋的說道:「董卓的主力都集中在洛陽周邊,南線並無大將,孫文台這種猛將秉決死之心而戰,董卓焉能擋之?等南洋消息一到,確認了孫文台的位置,我等出兵西向便是,何必理會酸棗那些庸碌之輩?」

    公孫瓚與陶謙對視一眼,都是一陣振奮。

    能形成分進合擊的態勢,讓董卓顧此失彼,那酸棗方面的後援就不重要了。除非那幫人不顧顏面,徹底撕破臉攻打友軍,否則就無須多慮。

    然而,就在氣氛剛剛變得有些熱烈時,外面就傳來了一陣喧嘩聲。

    「主公,城外截獲一名哨探,自稱是南陽信使……」

    目前的局勢很複雜,聯軍前鋒不僅要籌謀進兵,還要提防西涼軍的反撲和自己人的暗算,所以,虎牢關周邊也是戒備森嚴。

    負責外圍的是王羽的河內兵,郡兵戰鬥力普通,但更熟悉地形。在關隘周邊巡視的,則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輕騎兵做這個本來就很擅長。

    一聽南陽二字,袁術當即大喜,越俎代庖的嚷嚷道:「哈,來的真是及時,快,讓他進來!」

    「……喏。」斥候愣了一下,見自家主公微微頷首,這才應喏一聲去了。

    不多時,那信使被帶上來了,一見袁術,便伏地大哭:「主公,孫將軍在梁縣大敗,全軍覆滅,生死不明!」

    在場之人無不大驚失色,袁術原本笑得正得意,結果吃了這一驚,整張臉都變得扭曲起來,哪裡又說得出話來?

    「軍情到底如何?」陶謙急問道。

    他在西涼時,跟孫堅打過交道,知道對方的勇猛,所以袁術吹噓時,他不時還會幫幾句腔。突然聽到這麼個消息,他自是震驚非常。

    全軍覆沒!

    以孫堅的本事,怎麼可能敗得如此之慘?

    「具體情況尚且不知,自離開魯陽,孫將軍一路進展極快,閻主簿供應糧草,一時難以跟上,故而遣使告孫將軍,請他放慢進兵速度稍待。誰想使者未至梁縣,就已經遇到了潰兵,皆言全軍盡墨,孫將軍中軍被擊破,生死不明……」

    「……」陶謙目瞪口呆,公孫瓚神情黯淡,寄予厚望的友軍慘敗至此,進取洛陽的希望一下子就變得渺茫了。

    難道,還是只能寄希望於別人麼?

    「報……主公,去酸棗的信使回來了!」想什麼來什麼,正茫然間,又有消息到了。

    「這麼快?」陶謙很驚訝,「是哪位諸侯有了決斷?」

    去酸棗的使者,是陶謙的幕僚。虎牢關內的幾個人之中,也就是他的立場相對中立,人緣也比較好,自然只能由他出面。

    「稟主公,酸棗諸君如今正爭執不下,全無出兵匯合之意!」

    「爭執不下?贊成出兵的是誰?」陶謙眼睛一亮。他對諸侯們的期望越來越低,到現在,能有一半諸侯的支持,他就已經喜出望外了。

    「稟主公……」信使遲疑道:「諸侯的分歧,非是出兵與否,而是如何處置洛陽來的使者……」

    「使者?這又是怎麼回事?」陶謙徹底糊塗了。

    「是這樣……」

    「等等。」公孫瓚突然出言打斷了使者,他對陶謙疑惑的目光視而不見,轉向劉備吩咐道:「玄德,你去請鵬舉過來,就說有軍情要事相商。」

    「伯珪不說,老夫幾乎忘了。」陶謙恍然,他拍拍額頭,唏噓道:「如今形勢突變,一下子變得如此複雜,正得靠鵬舉的魄力,才有撥雲見日之望啊。」

    「對,對!」袁術終於從震驚中清醒了,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他連聲附和道:「孫文台名不符實,現在,也只有鵬舉才能力挽狂瀾了,快,快去請他來!」

    「……喏!」劉備費了好大力氣,才壓抑住了心中的鬱悶。

    自己明明就是宗室,行事大有君子之風;而王羽,就算有些謀略勇力,終究不過是個豪強之子,只是膽子夠大,敢拚敢闖而已,可是境遇怎麼就差了這麼多呢?

    王羽是力挽狂瀾的希望,自己卻只能跑腿?那小子正在明目張膽的挖人牆角好不好!怎麼這一個個的,都只把他當好人呢?

    蒼天啊,你睜睜眼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