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洋天下

龍騰世紀 十、托維的選擇 文 / 準噶爾刀王

    1939年3月15日,共和海軍以海峽艦隊主力組成的第3特混艦隊出現在出現在距錫蘭島東南約450海里的海面。

    最新服役的「北海號」航空艦是共和海軍1936年度開工建造的四艘「天津級」航空艦的3號艦,此級航空艦是在「江蘇級」的基礎上增強了防禦,同時增加了機庫和飛行甲板的面積,標準排水量增加到了35600噸,而且艦載機的數量也增加了一個中隊的戰鬥攻擊機,達到了126架。

    與共和國其它軍艦不同的是,這一級軍艦在設計之時,就在艦橋的頂部設計安裝了專用的雷達探測和接收天線。

    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來測定目標的無線電探測裝置,它利用無線電發射裝置定向發射出探測電磁波,然後通過天線接收物體反射的回波,從而達到發現目標並測定其方位、運動方向和速度的目的。

    很難說清究竟誰是第一部雷達的發明者,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英國、美國、德國和共和中國都開始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16年,馬可尼和富蘭克林開始研究無線電信號的反射。1917年,羅伯特·沃特森·瓦特成功設計出雷暴定位裝置,由此宣告了雷達的誕生。1924年,約翰·洛吉·貝爾德發明了機械掃瞄電視,1925年伯烈特與杜武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達,把從電離層反射回來的無線電短脈衝顯示在陰極射線管上。1931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利用拍頻原理研製雷達,開始讓發射機發射連續波,三年後改用脈衝波。1935年法國的古頓研製出用磁控管產生16厘米波長的電磁波,可以在霧天或黑夜發現其他船隻,這是人類雷達和平利用的開始。

    共和中國和德國在雷達方面的研究也基本上與各國都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共和國在早期雷達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一直是與德國的軍方進行著合作,研究經費主要來自共和軍方面的特別撥款,人員方面是以德國技術人員為主。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共和國方面已經培養出了一大批無線電方面的專業人才,目前國內有三個專門的無線電研究所,其所屬的六家無線電設備製造公司約有兩千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幾乎壟斷了國內包括收音機在內的無線電設備的生產和銷售。

    由於有軍方的資金支持,國內在雷達方面的研究雖然起步時基礎薄弱,但總算也站在了這個時代的前列。在1937年,海軍方面就開始了在軍艦上裝備雷達的試驗,在1939年初,就開始在所有的大型軍艦上大規模裝備這種無線探測裝置。儘管受時代科技水平的限制,這些使用電子管的無線電裝備無一例外都是體積龐大,操作複雜,而且極易發生故障,但總算是初步具備了在超視距的條件下發現和攻擊目標的能力。

    俄國人在中亞的慘敗使得在印度和波斯地區的英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共和軍對海峽艦隊進行加強後,位於科倫坡的英國z艦隊自然更不輕鬆。

    「將軍,從護衛號驅逐艦上發來的報告,半個小時前在馬納爾灣北部發現了敵人潛艇的蹤跡。」在科倫坡港內的君權號上,艦隊參謀長霍蘭上校向艦隊司令托維中將報告著最新收到的情報。

    「有沒有敵人主力艦隊的消息?」托維將軍正和剛從印度洋分艦隊調來的作戰處副處長米切爾中校進行談話,他稍微停了一下,這才抬起頭來問道。

    「自從三天前收到對方離開巴達維亞的情報後,再也沒有其它的消息,將軍。」

    「我倒認為敵人很有可能往我們這邊來,將軍!」米切爾中校站起身來,走到了海圖桌前,「從巴達維亞到達爾文港和到錫蘭的距離一樣遠,都是1600海里,而中國人一慣喜歡使用聲東擊西的方式。發現敵人的潛艇就是個很不好的跡象,我們應當這裡,科倫坡是個很容易受到攻擊的地點。」

    米切爾中校在戰前曾是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的二等武官,在中國呆過近四年的時間,在戰爭爆發後返回海軍部情報處工作,對於共和海軍的情況十分瞭解。東南亞戰爭前,米切爾曾經提醒海軍部要注意共和海軍對樟宜基地可能進行的突襲,但沒有受到重視,當時海軍部的高官們一直認為以共和海軍的實力,對付日本人都吃力,根本沒有可能抽出力量主動挑戰皇家海軍。

    英國海軍在東南亞的慘敗成就了米切爾的名聲,不過此人可不怎麼受皇家海軍指揮官們的待見,由於一直散佈著悲觀論調,被調往蒙巴頓勳爵指揮的印度洋分艦隊。托維中將無意中在一次聚會上發現了其才能,這才把他調到z艦隊之中,他手下的這支艦隊需要一些很瞭解共和海軍的軍官。

    「你認為他們會衝我們而來?」托維中將在海圖上比量了一下,「那麼他們現在應該到了這裡。」他的手指停在海圖上,托維的判斷相當準確,如今魏子浩的艦隊確實正處於那一片海區。

    「我認為是這樣,將軍!」米切爾肯定地說道。

    「有沒有可能對敵人進行攻擊?」托維似乎是自言自語,做為一個經歷過一戰,有著數十年航海經驗的優秀海軍指揮官,他的第一反應是如何消滅敵人。不過在分析了雙方的實力對比後,他的經驗告訴自己,如果他試圖阻止共和艦隊向錫蘭發動進攻,那麼自己手上這支英國在東方的唯一海上力量有可能會完全毀滅。

    問題是現在皇家海軍根本就經受不住任何重大的損失,他有責任使艦隊避免與敵人決戰,從而保持皇家海軍在印度洋上的「存在」,因為他的艦隊在與共和海軍的交戰中獲勝的機率實在太小。

    在這一點上,托維的判斷十分冷靜。

    「我們需要離開這個危險的地區,通知負責錫蘭防務的雷頓上將,艦隊在下午將要去阿杜港進行例行的訓練!」在判斷了形勢後,托維中將果斷地選擇了退卻,「另外通報科倫坡和亭克馬裡的護航艦隊,馬上開始組織所有的商船進行疏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