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是中歐的古地名,位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中西部地區,是歷史上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吉普賽人的聚居地。其面積約52,065平方公里。三十年戰爭過後,波希米亞一直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但仍然保持為一個獨立的王國,擁有自己的政府。直至1743年,波希米亞成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下的一個行省。
而那位被腓特烈大帝諷刺為歐洲三條襯裙之一的瑪麗婭·特蕾莎女王擁有三頂王冠,其中之一便是波西米亞女王的王冠。
在腓特烈大帝宣誓出征之時,奧地利人也迅速的做出了反應,他們與土耳其人達成協議並向英國、法國、俄國提出照會,申請各國對普魯士出兵。
正如威廉所說,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她的眼中只有黑海出海口,而且普魯士與她的丈夫彼得三世曾經有過和平協議,因此他拒絕了奧地利人的提議。
法國的路易十六在國內此起彼伏的改革聲中焦頭爛額,國庫的空虛使得他根本沒有精力來對付普魯士。
英國的喬治三世,他的大部分精力被國內的政治力量牽制,加上英國和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的友好關係,英國是不可能幫助奧地利人的。
在這樣情況上,雖說普魯士和奧地利內部都有人反對此時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因為歐洲各大國的力量紛紛被牽制,不少人也認為,此時正是普魯士和奧地利決一雌雄的最佳時刻。誰勝了誰就能稱霸德意志,乃至問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寶座。
普魯士軍兵分兩路,一隻三萬人的部隊由亨利親王率領,由西裡西亞南下,進攻波希米亞。主力八萬人由腓特烈大帝親自率領,在薩克森一線尋找戰機。
約瑟夫二世得知普魯士人出兵後,立即命令奧地利軍隊總司令弗朗茨·莫裡茨·馮·拉西元帥指揮易北軍團在薩克森和奧地利的邊界擋住腓特烈,而拉西元帥的軍隊有七萬人。另外由恩斯特·吉迪恩·馮·勞東元帥指揮第二軍團開往波西米亞擋住亨利親王,第二軍團有兩萬人。
弗朗茨·莫裡茨·馮·拉西元帥參加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七年戰爭中為利奧波德·約瑟夫·道恩元帥的參謀長,與恩斯特·吉迪恩·馮·勞東同為元帥的左右手。
可以說拉西元帥和勞東元帥是此時奧地利的鎮國雙臂,也是腓特烈大帝與亨利親王的老對手。至於巴伐利亞方面軍則是由約瑟夫二世的弟弟托斯卡納大公利奧波德二世率領。
1778年六月,拉西元帥指揮的易北軍團在奧地利邊界的一處丘陵地帶突然遭遇腓特烈的主力大軍,雙方立刻擺開警戒陣勢,同時派出斥候刺探地方情報。
對面的奧軍做出守衛的姿態,奧軍將四百多門大炮集中在左翼一處小高地上設立的炮兵陣地上,大約有一萬多的騎兵護衛著這些大炮。而中路和右翼則是傳統的線列步兵,後方大約有四千多的胸甲騎兵和一萬人左右的預備隊。
普魯士全軍有五百四十六門大炮,兩萬三千的騎兵其中一萬是胸甲騎兵,以及四萬五千的線列步兵。
腓特烈決定命令讓斐迪南親王率領一萬騎兵和兩萬的步兵東渡易北河,從北面進逼奧地利軍團,兩路都以奧地利軍團為目標,實施鉗形攻擊,爾後切斷奧軍的後路,並把它合圍並殲滅在此地區。
為了執行這一計劃,斐迪南親王率領軍隊悄悄地向易北河方向轉移。六月六日,普軍擊潰了守衛易北河的零散奧軍,上游架起了浮橋,渡到了易北河南岸。而在此期間腓特烈大帝命令部隊與奧軍進行小規模的接觸戰,用以迷惑奧軍,而大部隊則是用鏟子,用手邊的一切工具來挖掘威廉教給他的一種叫戰壕的東西。對面的拉西元帥在接到易北河失守的消息後立刻明白了腓特烈大帝的用意,他立刻下令全軍準備決戰。
當第二天凌晨,腓特烈發現對面的奧地利人不再被動的防守而是全軍出動了,腓特烈明白敵人已經上鉤了,腓特烈深信就算是在奧軍的猛攻中,他也可以堅持到斐迪南的軍隊抵達戰場。
腓特烈命令普魯士軍隊進入一線陣地,普魯士的陣地上被挖成了一個大大的回字形戰壕,為了適應這個時代落後的燧發槍,戰壕挖的十分寬,為的就是能夠容納三排人能夠前後交替射擊,而深度則是到胸前以便依托戰壕射擊。
但是在對面的奧地利人看來卻是十分的怪異,只見對面的普魯士人好像兔子一樣,只露出了一個大大的腦袋和脖子,別的都看不到更別談瞄準了。
拉西元帥果斷下令炮兵開火,聽到拉西元帥的命令,四百門大炮轟隆隆的奏起了協奏曲,只是怪異的是炮兵的準頭十分的差勁。其實也不能怪炮兵的準頭差勁,那個時代的各國用火器可沒有膛線什麼的,再加上戰壕雖寬,可是瞄準很苦難,前後都是土地殺傷不了多少敵人啊。
拉西聽到匯報後,覺得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於是他命令將大炮抵近射擊,以增加殺傷。但是就在他下令的時候回字形戰壕中間陣地上的普魯士大炮開火了,普魯士的大炮可沒有那樣的顧慮,就在雙方大炮發威的時候,雙方的士兵夜進入了射程。以當時的火槍來看射程在300米左右,但是奧地利人愣住了,普魯士人在戰壕後面,他們不好瞄準啊。
相反的是對普魯士來說,奧地利人簡直就是最好的靶子,一輪齊射依托著戰壕比他們站著射擊時可精準多了。
拉西元帥一見如此暴跳如雷,他命令奧地利的騎兵做好準備,從左翼切入戰場,把那些普魯士地老鼠趕出來,同時命令預備隊投入戰場。
腓特烈大帝見狀果斷下令,讓騎兵從右翼對奧地利騎兵發起反衝鋒,並且命令炮兵不用管對方的騎兵,盡全力轟擊步兵,在強大火力的轟擊下,奧地利人的陣線出現了鬆動。
就在這時斐迪南親王的援軍抵達了戰場,那一萬騎兵任由戰馬馳騁,揮舞著馬刀砍向奧地利後方預備隊,而奧地利的左翼雙方騎兵們糾纏不休奧地利人根本回救不了。
當腓特烈看見斐迪南的軍隊進入戰場時果斷命令全軍發動反擊,普魯士人從一個個戰壕裡爬了出來向奧地利人發起了衝鋒,在普軍前後夾擊的攻擊下,首先是一個步兵連支撐不住開始潰散,接著潰散猶如恐慌一樣擴撒至全軍,奧地利人開始了大潰逃,但是前後都有普魯士的軍隊,奧地利人跑不了了。
此戰奧地利人死傷八千餘人,有四萬人被俘,易北軍團指揮官拉西元帥僅僅帶著一萬多人的殘兵敗將撤退到了奧地利境內。
而反觀普魯士一方死傷三千餘人,就取得了輝煌勝績。腓特烈大帝雄心勃勃的望著南方,那裡有維也納,那裡也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