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殘寇

龍騰世紀 第二百零七章 登台拜將 上 文 / 豬太帥

    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輕易改弦易轍,就好比本來是個以水煮魚出名的餐館,因為大廚退休,二廚手藝不行燒壞了菜就請個洋廚子。

    鍋還是那個鍋,菜還是那些菜,就是顧客都是同樣一群人,但貿然換了手藝,風格口味大變,別說是超過原有水準了,就是想要保住招牌都難。

    周曉峰沒想要因為滿清這壞廚子就照搬列強的經驗,參照下還行,要是生搬硬套別人的『先進經驗』甚至是學習壞榜樣,那更是要壞菜。

    太平天國就是一個教訓,推倒三教另起爐灶,最後弄得自己人都不信,弄一套虛無的信仰,最後無法實現的結果就是啥信仰都要被拋棄,人心動搖,道德體系崩潰

    英美等國制度優勝之處也就是議會政治、三權分立,允許不同政見,而中國的政治制度到了明代中後期也是比較成熟的,君主、內閣、都察院甚至是宦官都是相互制衡的力量,只是各方權重需要調整罷了。

    周曉峰設計的這套制度師法前朝,卻又不是照搬明制,就像現在頒布的文官制度,就是以大明官制為框架,參照了部分西方經驗。

    就好像,本色水煮魚雖好,加點橄欖油和味精也不是不可以,放多放少看各人口味了。

    新鮮出爐的大楚政權班底包括了宗人府、三公、中書省、內閣、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國子監、六科、五寺和太醫院等部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為現在實際控制的地盤也就南洋幾座島,暫時也沒法設立地方機構了。

    宗人府基本上就是為安置周家幾位長輩設立的,周文山老族長自然當仁不讓的大宗正,誰讓他在周氏一族輩分最高,年紀最大,威信最高呢,最關鍵的,這位可是周曉峰自個的八代親祖宗。

    其他還有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等職位,基本上也都是文字輩和成字輩的長輩,現在也沒多少宗族事務,跟供著泥菩薩沒多大區別,也就是養老的。

    明朝中樞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等榮譽xing職位,為皇帝的輔佐官,職位崇高,但無定員,無專責,實際上是虛銜。明中期以後,三公三孤成為了給大臣加官或贈官(生而授為加,死而授為贈)的手段。

    現在這楚王朝新立,文武百官中還沒有能擔當得起這個職位的,官職是設立了,不過高位空懸,等同是掛在驢子頭前面的一捆青草,就是個念想。

    而實際的政府高層是內閣,周曉峰的這個內閣綜合了明朝的中書省與內閣,類似於政治局常委會了。

    明朝的內閣制為明成祖朱棣所確立,原乃是皇帝咨政機構,後來權力逐漸增大,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有中極殿大學士、建極殿士、武英殿士、東閣大學士等職位。

    而中書省在明初設立,後來明太祖朱元璋罷中省之權於六部。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

    中書省原來有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參知政事、郎中、員外郎、都事、參議等各種職務,現在合併了內閣和中書省之後,新的內閣制不再設立各殿閣大學士,而是恢復了左右丞相等職務,相當於中書省改了內閣的名,實際上就是首相負責制。

    潘仕成和周義成為左右丞相,名義上是潘仕成為政府首腦,其實潘仕成早就擺正了自個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他要做的就是保證周曉峰的後勤,而不是和周義成這位副相爭權。

    至於以胡以晃為平章政事,張亮基為左丞,胡林翼為右丞,郭嵩燾為參知政事,實際上這個內閣能到任的也就三個人,把胡以晃推上位,那是要安太平軍降將和降兵之心。

    內閣以下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負責各項政務,其中吏部職權最重,為六部之首,梁廷柟梁老夫子德高望重,教書育人一輩子,所謂人老成精,識人多眼光也毒,察人品xing才能很準的。而同為大儒的陳澧則勉為其難擔任了首任禮部尚書,他原本是想要呆在家裡繼續著書立說的。

    新設的都察院和大理寺則是與原來明代的那個大相逕庭了,等級與內閣同級,而且是duli系統,都察院相當於最高檢察院,大理寺則相當於最高法院,還是能和內閣分庭抗禮的那種。

    雖然現在這種司法duli的觀念還不為大家所接受,但是至少有了一顆種子,以後可以發芽生根,等到接受這種新觀念的人越來越多,那種又是選手又是裁判的情況大概就會慢慢消失,最後不會再出現了,關鍵在於想做還是不想做,而不是神馬國情啊特殊性這些亂七八糟的借口

    明朝的官制其實比起啥公務員制度可要清楚明白多了,滿世界打聽打聽,中國老百姓有多大比例的人知道公務猿都有多少級別?

    周曉峰以前以為那些公務員至少都有五六十級的,後來求助度娘,結果搜索一說是二十七級,又有一說是十五級,最終還是沒搞明白那一套就不是屁民需要瞭解的啊。

    九品正從十八級一出來,至少是清楚明白,一目瞭然

    「王上,神廟那邊已經準備好了。」

    周博和周達兩人是老臣子了,這些天一直很少露面,不過今天他們被封為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倒是都到場受封了,退朝後也留了下來。

    「周老,這去神廟要幹什麼,要祭神嗎?」

    左宗棠雖然參與了官制制定,最後拍板的還是周曉峰,他對自己的具體安排還是很好奇的,就是不讓他留下來,估計也要問個明白的。

    那個深藏山中的巫族神廟,前些天大家都是過去瀏覽過一番的,那是祭祀戰神蚩尤的處所,算得上是這座島上最古老的建築了。

    「明天文武百官都要上山,到時候你不就知道啦?」

    跟周曉峰廝混得久了,左宗棠也算是摸透這位老闆的脾氣了,常常會有些驚人之舉,想要從他嘴裡打聽出秘密那是休想,除非是喝酒把他灌醉了,或者賭棋輸了,否則很難讓他開口。至於比試身手這種事那是粗人幹的事。

    今天也算是被周曉峰吊足了口味,老左的耐心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文武分流,各司其責,他別說是自己會安排什麼官職了,就是武官制度具體如何都不清楚。

    「大不了,今天陪你下五局不,三局?!」

    這個時代娛樂活動實在不多,就是身體好,也不能整天造人玩不是?周曉峰平時有空時候下棋的興趣頗大,水平卻是不高。要陪著一個臭棋簍子下棋,對於左宗棠這樣的高手來說確實是一種折磨。

    話說,還真沒有幾個人陪周曉峰下棋了,不是沒人會下棋,而是棋術出色心態又好的沒有幾個,潘仕成下得就不錯,可他那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樣子還老是讓棋,可就沒多大意思了。

    高處不勝寒吶!

    ar_left15fred">趕快看看作者的推薦作品

    ()v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