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殘寇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三章 石相公 文 / 豬太帥

    更新時間:2013-02-07

    「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

    在歷史上石達開的評價頗高,就是他的老對手曾國藩對石達開也是又愛又恨,愛惜其才,卻恨不能為其所用。

    當年左宗棠曾評價石達開:「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

    翼王石達開乃是一代傳奇人物,也是周曉峰向來仰慕的一位悲情英雄。太平軍中,天王洪秀全愚昧,東王楊秀清剛愎,南王馮雲山是老好人,西王蕭朝貴靠著和楊秀清一起裝神弄鬼出位,而韋昌輝則貪權殘忍,殺戮太過。只有這位『石相公』為人豪爽,性情溫厚,又體恤軍民,被稱為『義王』。

    對他的今生後世,周曉峰還是頗為熟稔的。

    石達開也是廣西客家人,出身小富之家,他父母早亡,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獨自支撐家業,在耕種之餘,還經營一些小買賣,日子過得平安富足。他小時候聰明伶俐,喜歡讀書,尤其愛好兵法。等到稍稍長大之後,他經常吟誦一些豪壯的詩詞,也經常說一些建功立業的大話,只是大家都沒有把這個孩子當回事。

    石達開十二歲的時候,身材魁梧,容貌英俊,彷彿一個成年人一樣。他認為自己有的是雄才大略,慷慨豪邁,生出了經綸天下的志向。於是他四處出遊經商,行俠仗義,結納四方豪傑。回到家裡的時候,又像大人一樣為人排憂解難,接濟窮人,扶助老弱病殘。如果有人上門求助,不論是農夫商人還是乞丐和尚,他都熱情的邀請他進入自己的家門,用酒菜款待。

    就這樣,到石達開十四歲的時候,在家鄉一帶,已經小有名氣,村裡的人很敬重他,江湖豪傑也爭相傳頌他的美名,叫他「石相公」。

    石達開曾經四處拜訪名師,練習武藝,他的功夫結合了少林、武當派的精華,自己又思考研究出一套拳術,招式很多,有「弓箭袋」,「懸獅裝」,他練習的步法也很玄妙,叫做「鴛鴦連環步」。

    道光二十七年,石達開十六歲,洪秀全、馮雲山很早就聽說過他的美名,親自上門拜訪他,席間談論天下大事,被石達開的風采所感染。石達開認為洪秀全是命世英主,對洪非常欽佩;又讚賞馮雲山的才學氣度,就答應入會,約定:驅逐韃虜,共禦外侮,救民水火,復興華夏。

    二十八年冬,石達開率領貴縣的教眾在六屈打敗了當地團練,搗毀了敵人的巢穴,團練首領周鳳歧只能落荒而逃……

    道光三十年七月,石達開捐棄家產,率眾起義,在貴縣祭旗誓師,帶領兵馬進佔六烏山口,聲勢震動兩廣。不少土家、客家人攝於石達開的威望,加入了石達開的部隊,石達開的聲勢更大了,等到他帶領人馬趕到金田和拜上帝教匯合的時候,人馬已經超過了四千人。

    石達開主管練兵和理財。他按照古代練兵的方法,教習士兵,制定軍紀,部隊整齊嚴明。又執掌太平天國聖庫,他力行財政公開,一絲不苟,懲戒貪墨不法的人,他的威望越來越高,雖然年紀小,但是沒有人敢不服他。臘月,洪秀全在金田起義,封他為左軍主將,當時的他只有十九歲。

    咸豐元年四月,太平軍到達象州中平城,都統烏蘭泰率兵馬五千人在羅秀村紮營,阻擋太平軍通往中平西北的道路,五月,清軍進發到了獨鰲山,和石達開隔仁義河對陣,彼此相距只有十里。

    烏蘭泰的兵馬剛剛到達,石達開就命令小股部隊不斷騷擾,持續了幾個晝夜,清兵寢食難安,疲於應付,沒有精力展開作戰,於是石達開派遣主力,趁著夜色,迂迴到清軍梁山村大營的側後,又在仁義河上築起了大壩,採用漢朝韓信擊敗龍且的辦法,堵塞河水,並且設下伏兵。

    第二天,石達開率領三百人,過河佯攻,清兵用火槍和火炮抵擋,石達開撤退。清兵追擊,石達開回頭再次和清兵作戰,打了一會兒,再次撤退。烏蘭率領主力猛追,到了仁義河,清兵大聲吶喊追殺,水流比較淺,乾脆騎馬泅渡。

    石達開的伏兵看到敵人已經渡過了一半,於是扒開大壩,放水淹人,烏蘭泰的人馬被淹死了一千多人,已經渡過河的,遭到伏兵的殺戮,損失過半。這個時候,梁山村喊殺聲四起,土炮的聲音連續不斷,烏蘭泰趕緊回頭挽救大營,石達開回馬渡河,會合伏兵大肆追殺,獲得了大勝。

    石達開認為敵人已經變成驚弓之鳥,可以乘勝全部殲滅,於是在夜裡率領勇士七名,偷偷進入烏蘭泰的獨螯山威寧大營,進去之後,四處放火,連聲高喊「長毛來了!」

    清兵認為大營已經被攻克,全數倉皇逃走,亂哄哄的從山頂往下跑。當時夜色昏暗,山路陡峭,清兵互相踐踏,死屍遍地。石達開又命令幾十個人,推著威寧營內的火炮二十門,從山頂向下射擊。清兵被擊中很多,墜崖、落水以及被炮炸死的人無法計算。

    這一仗太平軍甚至沒有一個人受傷,烏蘭泰後來談到這次戰役的時候,哀歎「千兵不敵七賊,實出情理之外」。

    石達開驍勇善戰的美名,從這個時候開始被傳頌。

    後來,石達開和蕭朝貴、馮雲山等人大破向榮於平南官村,向榮狼狽逃走,這一仗被稱為太平天國立國之戰。

    石達開又和蕭朝貴,韋昌輝率領先鋒部隊,從大旺村出發進攻永安。到大黎村境內,當地很多人敬慕太平軍的威名前來投奔,陳玉成、李秀成就是在那個時候投靠了太平軍。從此太平軍的勢力更加不可阻擋。

    咸豐元年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下詔封王,讚賞石達開的功勞,封石達開為翼王,稱五千歲,其尊號的意思是「羽翼天朝」,當時的石達開不過二十歲。

    咸豐二年八月,蕭朝貴率隊攻打長沙,守城軍發炮擊中其前胸,重傷身亡。九月,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率主力攻城,日夜進攻,至此已經一月有餘。

    好在長沙城池堅固,炮彈充足,湖南蠻子又素來驍勇善戰,加上守城將領足智多謀,至今尚未攻克。

    此時長沙城內外聚集了清軍兵馬近七萬人,統兵將領以及參謀也有很多傑出人物,駱秉章,張亮基,江忠源,鄧紹良,向榮,張國梁,李瑞,和春,秦定三,王家琳,翟騰龍等皆可稱太平軍勁敵。

    只是因為歷史出現了拐點,左宗棠,郭嵩燾本應入城助戰,此刻卻到了周曉峰營中。

    由於一個多月的連續戰鬥,太平軍的糧草和油鹽都快用完了。加上連續攻城疲憊,士氣日漸萎靡。又是石達開率軍渡過湘江,牢牢控制了河西重地,又從水路運送糧草給河東大本營。從這個時候開始太平軍的部隊有效展開,重新拿到了戰場的主動權,局面煥然一新。

    清軍將領向榮,王家琳,張國梁,鄧紹良,福興,馬龍的兵馬集結在一起,會同已經被革職的欽差大臣賽尚阿親自帶領的知府朱啟仁等人,統率兵馬兩萬人,進攻河西的石達開。從九月十七日起,十天之內進攻了六次,全部被石達開擊敗。

    石達開的軍威,從此名震三湘

    「抓又抓不得,殺又殺不得,小石啊小石,我該拿你怎麼辦呢?」

    面對這樣一位偶像式的歷史人物,周曉峰雖然垂涎不已,卻自知倉促間難以收服。要是把他俘虜,估計以他那高傲的性格,只怕不但收不到大將,反而只能得到一具死屍。

    「石相公,你一個人不是本帥對手,還是叫齊九兄弟一起過來吧,或許,還能有一兩成機會。」

    石達開氣極,他不僅是一位以衝鋒陷陣、驍勇善戰聞名的「悍將」,在武學修為方面,也是最傑出的一代拳術名家。

    面對周曉峰的藐視與挑釁,哪怕是泥人都要上火了。他跳下戰馬,怒道:

    「賊子休要胡言亂語,且手底下見真章!」

    到了橋邊,他卻猶豫了。這石橋兩邊十幾根木樁都有環抱大小,高則數丈,如同梅花樁一般立在地裡,只是每一根都相距三五米寬。他武功雖好,在高處跳來跳去,三兩米也就罷了,四五米則難及。

    而對方之前躍馬上樁,那是對面的柱子高低有過度,在河這邊則沒有低樁,難道要爬上去?要是那樣,在氣勢上先就低了一頭,對方明顯就是想讓自己丟醜,好陰險!

    稍一轉念,石達開來到當頭的一根木樁邊,雙手抱住柱子搖了搖,口裡大喝一聲:「起!」

    這截木樁有四五百斤重量,在地裡又埋了近丈深,沒有千斤力氣根本拔不出來。

    然而,就在萬眾矚目中,只見那根樁子緩緩地往上升起,慢慢從泥土裡拔了出來。

    「好功夫!」

    「翼王威武!」

    「必勝!」

    「」

    這份力氣,也算是萬中無一了,周曉峰出口誇讚,對面無數的太平軍將士也歡欣鼓舞,紛紛為主將喝彩。

    抱住巨木,石達開也累出了一身汗,他並不放下,把這根柱子當成了武器,對著身前的木樁橫掃過去。

    「清妖受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