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殘寇

龍騰世紀 第六十七章 龍虎會 上 文 / 豬太帥

    更新時間:2012-12-21

    今天的兩章本應該是一章,分開發了。

    ******

    「果然就是黃飛鴻。」

    看著雙眼骨溜溜亂轉著的小傢伙,周曉峰一時有些失神。在後世,誰要是不知道黃飛鴻佛山無影腳的大名,那估計就是沒出過門的自閉症患者了,連死宅男都不算。

    「這孩子,真是聰明伶俐啊。」

    鐵橋三在小鬼頭的腦袋上怕了一巴掌。

    「別在這兒沒大沒小的,你拜師了,那你師傅我怎麼辦?」

    確實,鐵橋三和黃飛鴻老爹是朋友,黃麒英也是南海同鄉,素日聞名,便切磋武藝,成了知交,後來在洪拳大師陸阿采門下做了師兄弟。因為黃麒英管得嚴,黃飛鴻便喜歡跟著鐵橋三在外面廝混,向來也是『師叔』、『師傅』亂叫來的。

    這會鐵橋三也沒有正式開武館授徒,不過因為喜歡到處以武會友,倒是有了不少名為『徒弟』實為小弟的擁躉。比如胡海與馬南兩位武術教頭,便是打出來的朋友。

    鐵橋三今日本來是想為幾位小弟尋個出路,去長洲做工,沒想到起了衝突,卻引出了這段交情。

    一大幫子人湧進了酒樓,店夥計忙不迭招呼,騰出了兩間包廂。周曉峰囑咐寶兒她們分開去坐了,這才與三人進房敘話,隨從和鐵橋三的幾名跟班則在樓下用飯。

    「夥計,好吃好喝的儘管上來。」

    劉永福也跟的久了,瞭解自家少爺的性子,來了朋友,那自是要盛情款待的。雖則因為出過幾次洋相,他不再穿著官袍滿地的顯擺,這位七品把總兼小廝也闊氣起來了,利索地點了兩桌子好菜,自個則在一旁伺候。

    「不知道梁兄弟和二位兄台貴庚?」

    因為這個時代的人顯老,周曉峰心裡也拿不準。武林中論資排輩很講究,他雖則也是三十一歲年紀,因為來自後世,又脫胎換骨之後面皮顯得嫩,看上去也就二十四五年紀。至於黃飛鴻現在也不過剛滿六歲,真正小字輩了,連桌子都上不了,跟幾位『少奶奶』同席去了。

    「梁某今年三十有八。」

    「在下三十五歲」

    「我剛滿了三十。」

    在座三位武師中,也就是胡海最小了,不過武林中也講究能者為尊,年紀大的兩位也不敢拿大,這個時代的武人地位低下,能和大家族少爺公子同席,那是相當給面子了。

    「不知道周兄弟哪裡人氏,似乎不是廣府一帶的口音。」

    「不瞞各位兄弟,曉峰祖籍湖南寶慶府,自小在海外長大,還是第一次歸國。這湖湘會館便是我周家的產業,以後大家做了朋友,便常來常往。」

    「原來是新近才名頗著的周大少爺,那首『飲茶粵海未能忘』可是如雷貫耳了,小胡我這段時間在外間常能聽到書生秀才們誇讚周少的詩才,真是幸會,幸會!」

    「胡兄弟捧了,詩詞小道,我於詩文談不上高明,倒是喜歡舞刀弄槍,和武林同道打交道。」

    前幾個月時間周曉峰也從黎叔等人那裡學了一套洪拳,對學習武功興致大增。今天正好有幾位真正的武林人物在,哪裡會放過。

    「相見便是有緣,今日與三位兄弟不打不相識,以後就是好兄弟、好朋友了,一定要好好切磋一番。」

    說到切磋,三人的臉又紅了。鐵橋三學武成癡,苦練二十幾年居然連別人一招都接不住,面子已經掉地上了。

    「周少,你的功夫比我兩個師傅都厲害,小梁我是徹底服了。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以後梁某人就是你的人了。」

    「我的人?」

    周曉峰也被這廝愣頭愣腦的話給震驚了:爺可不搞基啊。

    「撲通!-」

    梁坤離席磕在地上。

    「師傅,你就收下我吧!」

    還真是個武癡啊,廣東十虎故事中,據說他七十歲了還拜師學藝,在海幢寺隨圓光和尚練習三十六點銅環棍,苦練棍法,但因年事已老,體力不勝以致染病而卒,享壽七十高齡。

    別說周曉峰和他差了不過幾歲,就是對方是個童子,只要武功高明,估計這個頭他也能磕下去。

    「請師傅收留!」

    胡虎馬南也不甘落後,跪在了鐵橋三兩邊。

    「唉,說好做兄弟的,弄這虛套做什麼?」

    見三人堅持不起,他只好一手抬起一個,任他們如何硬抗,也只能無奈站起來:扛不住啊,奈何!

    「以後,你我便兄弟結交,亦師亦友互相切磋好了。」

    「是!」

    雖然沒有名分,三個人規矩還是做足了,行的依然是弟子禮,顯得相當恭謹。這個時代,拜師可不是隨便拜的,心要誠,禮要足,這一個頭磕下去,師徒關係就算是半正式半勉強地定下來了,他們絕不敢違了禮數。

    晚清年間,廣東有十位武功極高,、受人尊敬的武林豪傑被稱為「廣東十虎」。在周曉峰少年時便看過同名電影和小說,這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鐵橋三(梁坤)。而黃飛鴻是黃麒英的兒子,鐵橋三的徒弟,因為是晚輩,並不在十虎之列。

    鴉片戰爭之後,因為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堪,滿清政府根本無力保護民眾,南方治安惡劣。民間為了保護自己紛紛習武,各地只能爭相聘請武術高強的武師任教,一時之間練武之風異常熾熱,特別是廣州有許多武館相繼設立。

    所謂同行如敵國,各武館的武師為了爭奪市場,彼此間踢館和接受別人挑戰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一場比武決戰後,勝者有更多學生慕名拜師,敗者則漏夜回鄉關門大吉,再也無臉留下來。

    可想而知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下,沒有真材實料是不可能在廣州吃武師這行飯的,更不用說要打出名堂了。是以十虎之名,能夠流傳後世一二百年而不衰,那絕非幸致。

    除了武功高強之外,還要是行俠仗義受老百姓所尊敬的武師,他們才會得到大家的認同而名列「廣東十虎」之列,他們稱得上是身懷絕技的民間英雄了,有後世的口碑在,周曉峰當然要傾力結交了。

    不過現在這『十虎』或者還沒出師,或者還沒成年,沒什麼名氣,還沒有『廣東十虎』的說法。就連黃麒英也不過是剛剛出師,帶了兒子遠走他鄉開館授徒,還要靠『寶芝林』賣跌打藥貼補家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