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天理教暴動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十月至十二月滑縣之戰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至道光七年(1827年)清平張格爾叛亂
清道光七年(1827年)二至五月渾河之戰
明朝的
明朝所有的對外光輝戰爭
一對日本時間萬曆年間背景中國中華明朝日本豐臣秀吉家族
臨津江之戰:
日軍:15萬總督:宇喜多秀家其他將領:小西行長,加騰清正等
朝鮮軍:20萬主將:李溢
結果:朝鮮軍失利,20萬大軍幾乎被全殲
朝鮮軍失利的原因:朝鮮已經有幾百年沒有戰爭了,"人皆不知兵",在這次戰役中朝軍雖然也很英勇但無奈的是無論在裝備,陣法和單兵格鬥各個方面都遠遠不如日軍.失敗再所難免.
平壤大戰:
明軍:4萬餘人
主將:李如松
副將:楊元
偏將:吳惟忠,查大受,祖承訓等
日軍:第一軍團2萬餘人(號稱3萬)
軍團長:小西行長
偏副將:大村純忠,遠籐又次郎,如籐安等
結果:明軍大勝,斃傷俘日軍1萬餘人,而明軍傷亡僅僅是不到800人
日軍陣亡將領:後籐加義
明軍勝利的原因:明軍充分發揮了大炮的巨大優勢,日軍在xx戰國時期基本上沒有見過大炮,他們的火器是以火槍為主,而明軍的火器則以大炮為主,射程遠,威力大,還有就是日軍將領和士兵缺乏躲避炮彈的經驗,他們往往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成為了明軍大炮的活耙子.
碧蹄館大戰:
明軍:騎兵3千人(後又增加了2千人,一共是5千人)
主將:李如松
副將: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祖承訓,李有異等
日軍:第3軍團和第6軍團和第9軍團共3萬6千餘人
軍團長:黑田長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勝
副將:加籐光泰,久野重勝,小河信章,後籐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邊永晟,小川成重,安東幸貞等
結果:日軍失利,傷亡超過8000人,明軍傷亡2500餘人
日軍陣亡將領:久野重勝(在亂軍中被祖承訓擊斃),池邊永晟(被祖承訓一刀擊斃),小川成重(死於李有異的刀下),小野成幸(被李如柏擊斃),十時連久(被李如梅擊斃),安東常久(被查大受斬落馬下),安東幸貞(被查大受擊斃)
明軍陣亡將領:李有異(在殺死了小川成重後被日軍士兵用鉤子鉤落馬下,慘死於幾十名日軍士兵的亂矛下)
明軍勝利的原因:其實這是一場遭遇戰,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明軍在派出3千騎兵只是要搜索日軍的位置,3千騎兵在消滅了日軍的2千人的先頭部隊後與日軍大部隊遭遇.明軍是勝利最大的原因主要是發揮了騎兵的巨大的衝擊威力,日軍缺乏騎兵,自然也缺乏對付大批騎兵集團作戰的經驗,還有就是xx缺鐵,他們的士兵的盔甲基本是以竹製盔甲為主,只有少量的武士才可以穿鐵製盔甲,大部分的武士和足輕(輕裝步兵)是竹製盔甲甚至沒有盔甲,因此明軍一般一刀就可以擊斃一名日軍,而日軍則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打死打傷一名明軍士兵.所以在明軍的鐵騎兵面前日軍無論是在裝備上和單兵格鬥上都遠遠不是明軍士兵的對手.更何況這幾千明軍士兵很多都是常年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精銳士兵.
王京(漢城)圍困戰:
明軍:3萬餘人(加上朝鮮軍一共接近4萬)
主將:李如松
日軍:12萬餘人
總督:宇喜多秀家
結果:日軍主要糧倉龍山倉庫被明軍敢死隊燒燬,日軍請求議和日軍傷亡300餘人(大部分為xx忍者兵),明軍和朝鮮軍傷亡50餘人.
日軍陣亡將領:本多重葵(龍山倉庫指揮官,自殺)
朝鮮軍陣亡將領:高彥伯(亂戰中為救明軍將領查大受而被日軍擊斃)
原因:經過碧蹄館大戰,日軍對明軍的戰鬥力的強大感到了極大的驚恐,12萬人面對僅僅3萬多明軍竟然不敢出戰,以至於明軍僅僅百人的敢死隊就可以深入日軍腹地燒燬龍山倉庫.
南原保衛戰:
明軍3千人,朝鮮軍3千人
主將:楊元
副將:方時輝,鄭文圖等
日軍:日軍第一軍團和第八軍團一共將近5萬5千人
軍團長: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
結果:南原失守,中朝聯軍除了2千人最後突圍出去以外,其餘4千餘人全部陣亡.
日軍損失7000餘人
原因:這是個戰略上的失誤,明軍的兵力過於分散(本來總兵力就不到日軍的一半),其他地方的明軍無法也沒有能力增援南原.當然明軍和朝鮮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可以用可歌可泣來形容,明軍和朝鮮軍在大炮沒有彈藥,箭石全部用完,糧食也消耗完的情況下沒有一個投降,全部戰死,其勇猛精神使日軍深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