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夢還楚留香

龍騰世紀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八 文 / 諸葛靈霞

    這四個元軍殘餘勢力,"引弓之士不下百萬,歸附之部落不下數千里",還擁有大批的牛羊、武器裝備,戰爭潛力非常巨大。

    元將王保保的傳奇

    擴廊帖木兒是元末比較有名的地方實力派,他是河南沈丘人。今天,很多人知曉他要歸功於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在該書中王保保是個非常忠於元朝皇帝的將領。在現實中也是如此,王保保對元順帝忠心耿耿,連朱元璋都稱讚他。元王朝是從蒙古高原上崛起的王國,元太祖成吉思汗幾乎是白手起家,依靠過人的才智,短短幾十年內就成為世界為之顫抖的人物。因而,朱元璋非常害怕元順帝及其後來者,會像成吉思汗一樣在短短的時間內再次崛起。故此,攻克大都後,朱元璋立即決定兵分兩路乘勝追剿元軍殘餘勢力。明軍主帥徐達率一路出西安,主要目標是攻佔定西、臨洮等地,追擊盤踞甘肅一帶的擴廊帖木兒、李思齊等人;另一路從居庸關出發繼續追擊逃亡漠北的元順帝。出西安的明軍,於洪武二年三月攻佔鳳翔府,將盤踞關中的元將李思齊擊敗。李思齊一退數百里,逃到甘肅臨洮,觀望明軍進攻方向,同時擺出進入青藏高原的架勢。徐達和明軍各路將領商討形勢後認為,臨洮是甘肅的軍事要地,如佔據臨洮明軍就可以奪取戰略上的主動,向西南可以取河湟,向西可攻河西走廊。於是,明軍在徐達的指揮下,一路西進,先後攻克隴縣、天水、武山、直抵鞏昌,元軍守將不戰而降。隨即攻克定西,然後明軍分兩路進兵,馮勝率一隊人馬取臨洮;顧時、戴德率領一路進攻蘭州。此時元軍殘餘勢力已四分五裂,人心不穩。李思齊無奈投降了明軍,而蘭州也被明軍順利攻佔,佔據蘭州、臨洮後,明軍分兵進攻各地,陸續攻取會寧、靜寧、平涼等地。至此,蘭州及其周邊的大部分地區為明軍攻佔,洪武二年九月,徐達、湯和等人率軍班師回南京。誰知明軍剛退,擴廊帖木兒就從河西捲土重來。蘭州首當其衝,被擴廊帖木兒的大軍團團圍住。

    大戰沈兒峪

    蘭州守將張溫一邊堅守,一邊派人向朝廷求救。擴廊帖木兒兵力強大,不僅在今天蘭州白塔山東側的山上修築了王保保城,而且派出10萬人馬攻佔定西和蘭州間大片地方,切斷了蘭州和定西之間的聯繫,其時,黃河已經結冰,蒙古騎兵通過冰橋很自由地在黃河上來往。擴廊帖木兒圍困蘭州後,為了便於防守,除了在黃河北白塔山東側修築了一座城堡,又在東崗鎮一帶的山上修築了城堡。

    面對西北地區嚴重的局勢,明政府再次出動大軍征討。此次,依舊是兵分兩路。徐達率鄧愈、湯和過潼關,大軍直逼擴廊帖木兒。李文忠、馮勝則出居庸,追擊漠北元軍。徐達率軍進逼定西,擴廊帖木兒退守沈兒峪。沈兒峪當在今天定西和榆中交界處的車道嶺。車道嶺是平涼、天水通往蘭州的咽喉,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黃土山梁,長約24公里寬約3公里,最高處海拔2457米,如今316國道由此通過。但是也有部分專家認為,在今天的定西攙山口一帶。元明兩軍隔一條山溝對壘。這場戰鬥極其慘烈,兩軍一日發生數次大戰。一開始勢均力敵,不分勝負。明軍遠道而來,元軍則以逸待勞,故而爭奪極為激烈。最後,身為統帥的徐達親臨前線殺敵,明軍士氣大振,才將元軍擊敗。此次大戰明軍全殲元軍,俘虜元郯王、文齊王及國公閻思考、平章哈扎兒、虎林赤等官佐1865人,普通士卒84500餘人,馬15280匹。其他的駱駝、驢、騾、牛、羊數以萬計。擴廊帖木兒和妻子數人從寧夏黃河中漂浮的木頭上渡河逃走,投奔和林。至此,甘肅境內已無元軍主力,明軍分派各軍攻掠各地。鄧愈克河州,大批吐蕃部落歸降,明政府依照元代舊制,把歸降的部落首領封分為土司。第二年,馮勝、傅友德再次西征。馮勝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前鋒率五千騎兵,直取涼州,擊敗元將失喇軍,繳獲大批軍用物資。而馮勝則沿河西走廊向西進攻,先後攻佔甘州、肅州、額濟納、瓜州,至此甘肅徹底歸明中央政府管轄。

    四、常遇春、李文忠攻開平之戰

    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開平之戰,一舉拔掉元上都,元順帝倉皇逃竄,一年後病逝,此戰後,明朝修築了開平衛,俯瞰整個北方蒙古草原,之後的幾十年,雖然蒙古人偶有勝仗,但基本都是被明軍追亡逐北。

    點評:雖說徐達攻克元大都標誌著元朝的滅亡,但是在蒙古人敗退大草原以後,真正導致明蒙雙方攻守易形的則是開平之戰,開平是元朝的上都,也是蒙古草原重要的戰略要地,奪取了開平,也就意味著卡住了蒙古草原的咽喉,與遊牧民族作戰,一是要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二是要要建立強大的騎兵隊伍,三則是要搶佔到關鍵的戰略要地,漢武帝反擊匈奴,第一槍就是在河套平原打響,因此才有了後來匈奴的倉皇西逃,唐朝反擊突厥,首戰也是先取定襄,才有了重創突厥的奇功,而宋之敗亡也在於幽雲十六州的丟失,使得宋軍痛失戰略要衝地,百年來一直處於強敵的壓迫之下。開平戰役的意義也正在於此,雖然此戰的戰果算不上豐碩,但是戰略意義重大,此戰後,明朝修築了開平衛,作為繼續進逼蒙古帝國的基地,之後徐達藍玉等人的一連串勝仗,也正是此戰打下的基礎。遺憾的是,自宣德開始,處於削弱藩鎮勢力的目的以及文官統治集團的短視,開平衛最終被廢弛,鬆散的蒙古部落聯盟得以繼續騷擾長城沿線,以至於釀成了土木的慘案和明朝皇帝被俘虜的恥辱,前人攢錢,後人敗光,不知當年病勢於柳河川的常遇春將軍若泉下有知,當做何感想呢。

    五、明軍北京保衛戰

    明正統14年,瓦剌大軍在土木堡將明軍打得全軍覆沒,並俘虜明英宗,名將于謙指揮北京保衛戰,大破也先大軍,迫使其交還英宗。瓦剌軍的兵敗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先在內訌中被殺,分散的蒙古部落又重新接受了明朝的冊封。

    點評:十五世紀中葉是世界歷史上值得記住的一段日子,從1449年到1453年,東西方兩大文明古國——中國與羅馬。他們的首都相繼遭到蠻族的圍困,不同的是:明朝以其充足的國力和出色的指揮打贏了北京保衛戰,而東羅馬則在彈盡糧絕後國破家亡,被土耳其人亡國滅種。土耳其在東羅馬的土地上把奧斯曼帝國推向了極盛,瓦剌人則在北京城下遭受到又一次沉重的打擊。事實上,土耳其滅亡東羅馬是順理成章,而瓦剌軍兵敗北京也是實力使然。在封建時代,如明朝這樣的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帝國,只要內政統一經濟穩定,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滅亡掉的。宋朝積弱如此,但鼎盛時期的遼國也同樣不能滅之,宋朝和明朝最終的亡國,其實是亡於**和國內嚴重尖銳的階級矛盾,而此時的明朝尚未到這一步。雖然此時的明朝正走向**,而朱元璋時期建立的衛所制度已經出現的腐化的情況,但是明軍的實力尤存,土木之敗確有士兵戰鬥力下降的緣故,但更重要的還是荒唐的指揮。在明朝朝中,也存在著一批實幹派的大臣,英宗被俘虜後,滿朝哭哭啼啼,還好有于謙為首的一批明白人堅信明朝必勝。

    而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在土木堡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後,明朝又在短短的時間裡組織了22萬精兵,這種驚人的戰爭動員能力以及物質基礎,都是瓦剌人所無法相比的。于謙並不是一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反而是一個文官,而此戰也並非是考驗他的戰場拚殺能力,而是戰略部署能力和統籌規劃能力,對於此時的明朝來說,只要可以做到君臣一心,三軍用命,此戰的勝算就已超過八成,于謙很好的協調了各方面的矛盾,圓滿的完成了這一切。這一戰明朝打敗了瓦刺人,但是攻守雙方卻調了個,從此以後,明軍更是龜縮於長城堡壘之中,很少再有大兵團出塞作戰的戰例。而實力遭到嚴重削弱的瓦剌人,也沒有再對明朝形成致命的威脅,至多只是騷擾明朝邊境而已。但是之後于謙對於明朝軍隊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還是使明軍在一段時期裡恢復了強悍的戰鬥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