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錦繡中華

龍騰世紀 第三卷 第100章 文 / 向唯達

    柘市被人們尊為東方的「小麥加」,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柘市穆斯林虔誠伊斯倆目(伊斯蘭)教門。改革開放以來,柘市穆斯林群眾經濟狀況得到好轉以後,每年從經濟收入中除去消費、剩餘部分按教法規定出散(捐獻、施捨之意)——即「則卡其」(天課),用於扶貧濟困,慈善施捨、興辦公益事業等方面在延續不斷地做著貢獻。

    樊瓊覺得剛才發生的這一幕,與穆斯林開齋節的盛況是極不協調的。

    伊斯蘭教開齋節,是中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之一。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波斯語稱「肉孜節」。與「宰牲節」(古爾邦節)、「聖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稱之為「大爾德(大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是日早晨,眾教親沐浴盛裝,喜氣洋洋地赴寺參加會禮,並按規定交納開齋捐(即索德蓋·菲退勒),藉以完善全月齋功,周濟貧窮,共度佳節。會禮結束時,互道「色倆(目)」,表示節日祝賀,並依禮、俗宴請賓客,互贈節日食品。有的穆斯林在家誦讀《古蘭經》,祈求真主賜福;有的游墳誦經,悼念亡人······此間除舉行上述儀式外,還依照民族習俗歡歌載舞,以示慶賀。

    伊斯蘭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宗教,和平安寧是伊斯蘭的靈魂和宗旨。回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富於智慧、向心力很強、愛國情很濃的民族。千百年來中國回族嚴格遵循《古蘭經》和《聖訓》精神,保持著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五時祈佑、默助太平,保持著愛國愛教,傳承著伊斯蘭文化的同時,認同儒學,學習儒學,遵行著勸人行善、寬以待人、祟尚公道、追求知識、服從領袖、敬主愛人、重視靈魂清淨、鼓勵清廉、接濟貧困、孝敬父母的中國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這些二元一體的文化結構構建了回族的精神世界,培育了回族強烈的國家意識。回族愛國家,愛中國傳統文化,愛伊斯蘭教,愛伊斯蘭文化。

    柘市大清真寺歷任教長一貫遵循正道,堅持憑經立教,勸善戒惡,祈禱吉祥,傳承和平。行使著四大功能即:敬主順聖、凝聚人心的宗教功能;

    普及教育、弘揚伊斯蘭的文化功能;

    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協商議事、團結和諧的社會功能;

    辦理婚喪嫁娶、殯葬禮儀、扶貧濟困、扶危濟困的社會服務功能。

    安拉在《古蘭經》中說:「信道的人們啊!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制,猶如曾為前人的定制一樣,以便你們成功。」

    拉麥丹月最高貴的一夜是「蓋德勒」之夜,偉大的安拉在《古蘭經》中說:「那高貴的夜間,勝過一千個月,眾天神和精神,奉他們主的命令,為一切事務而在那夜降臨,那夜間全是平安的,直到黎明顯著的時候。」

    今年是大清真寺自建寺以來的第六百六十六個齋月,也是大殿重建後的第三個齋月,是最隆重、最吉慶的一個齋月。自大殿重建竣工以後,做拉麻扎的穆斯林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的齋月參加「泰拉威海」特別是「蓋德勒」夜做拉麻扎的男、女穆斯林,當晚達到了建寺以來的頂峰,有六千之眾,新建成的四層大殿擠滿了虔誠的穆斯林男、女、老、少。人們虔誠執行安拉的命令,白天封齋,夜晚做「泰拉威海」拉麻扎,在齋月中深切的感悟到了齋戒的涵義,使人們的靈魂得到了洗禮和淨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經過齋月,人們相互道一聲「色倆(目)」,問候並祝福,將過去的一些矛盾與不快,拋之九霄雲外,重歸於好。所以說齋戒有利個人,也有利於社會,從道德、精神、體能上品嚐到了無窮的真善美。

    至聖穆罕默德強調:現世是來世的農場。號召穆斯林不斷勞作,努力耕耘,享受果實。為了繁榮經濟,活躍市場,鼓勵商業貿易,豐富產品,改善生活,滿足需求,只要動機純正,辛勤勞作,一絲不苟,不但在今世就有相應的回報,而且在後世能獲得真主的喜悅、嘉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