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錦繡中華

龍騰世紀 第三卷 第97章 文 / 向唯達

    當前,就柘市乃至全國的新聞工作者亟須強化的素質包括:法律素質、獲取信息能力、專業化素質、人文素養。

    一、新聞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知法懂法已成為每個公民必備的素質,而作為新聞工作者,擔負著引導正確輿論導向的重任。但是,近年隨著報刊市場的繁榮,個別報刊在市場競爭中指導思想出現偏差,在導向、格調、法規上問題不斷。「2005年全國各新聞媒體因違規(導向出錯)而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及廣電總局公開處罰的數字也是越來越高。」(全小利《2005年:中國傳媒的趨向》)同時,最近頻繁出現的假新聞和不公正報道(有關中國直銷的)以及媒體判斷超越司法審判的現象,也說明新聞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亟待提高。

    為了能夠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取勝,新聞媒體在反映輿論、引導輿論時,適當注意自身的經濟利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為擴大發行量和招攬廣告的需要,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而採取不正當甚至違法的手段,在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時候忽視了客觀性、公正性和社會責任,長此以往,媒體的信譽和威信就會在受眾心中大大降低,從而影響整個新聞業、傳媒業的發展,同時對新聞記者個人的發展也將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

    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提高廣大新聞記者的法律素質,不僅要樹立法制觀念,還要掌握應知應會應懂的法律知識,善於在憲法和一切法律法規規定的範疇內搞好新聞報道和輿論監督,一旦違法違規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中華文萃》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始終強調要依法採訪、依法辦版,要求編輯、記者時時刻刻、事事處處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知識產權、公民權益等經常涉及的方面提高要求標準。此外,他們還不定期地邀請報社的律師分析、講解階段或年度案件情況、重點案例以及新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堅持認真對照司法建議檢查改善工作。她建議柘市乃至全國的新聞傳播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中設置相應的法律課程,盡早培養未來新聞人才的法律素質。

    二、新聞工作者要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

    在新聞工作者的工作中,最有意義同時也是最富挑戰性的就要算獲取新聞線索了。以往的新聞傳播教育雖然也提供了不少發現新聞線索的方法,但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僅靠這些傳統方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要找到好的新聞線索,還必須具備較強的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聞工作者有必要掌握一些情報學和信息學等方面的知識。

    就拿情報學來說吧,它是研究情報的產生、傳遞、利用規律和使用現代化信息的技術與手段,目的是提高情報產生、加工、貯存、流通、利用的效率。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演進,情報學的社會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已經被認為是信息化社會的強大支柱之一。新聞工作者從獲取新聞線索,到採訪,再到寫成新聞這一過程正與情報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信息科學是研究信息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礎是信息論。按照新聞界最新的觀點,新聞工作者已經被定義為是「專業的信息傳播者」,這就賦予了新聞工作者這一職業新的內涵和外延。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聞工作者,尤其是一些大報、黨報的新聞工作者獲得新聞線索有很大一部分是「派活兒」,也就是應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邀請出席新聞發佈會,然後做出相應報道,這種工作形式缺乏主動性、創造性,時間長了還會養成新聞工作者的惰性。新聞工作者另一種常用的工作方式就是隨機尋找新聞線索,哪兒發生了新聞就去哪裡,有什麼事件就報道什麼新聞。這種形式在短期內具有靈活性、及時性的特點,但是現在新聞報道越來越講究策劃,新聞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愈來愈受到重視,只重視對突發**件的報道已遠遠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和新聞事業的整體需要。因此,新聞工作者可以學習並運用情報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如社會調查法、文獻計量統計方法、數學分析法、系統分析與評價方法、歷史的研究方法等等,對自己的新聞報道工作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安排。有了充分的前期工作,才能確保新聞報道水平的高質量。總之,信息利用水平已成為衡量記者水平的重要標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