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動力時代

龍騰世紀 第230章 楊主任的第一位秘書(求月票、推薦票) 文 / 熔海

    隨著精密集團人事調動工作組的成立,一張張調令,一個個電話,一封封電報,從國防科工委大院裡向全國各地迅速輻射開來。

    作為工作組名義上的組長,楊衛平壓根就沒在這方面插過手。畢竟,他對國內各大機床製造廠,以及一機部、二機部、三機部、四機部、五機部、六機部、七機部、輕工業部八個部委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

    將權力下放給常務副主任鄒華和政委劉光榮後,楊衛平將心思都放在了即將在蒙省白雲博鄂地區興建的綜合型冶煉基地的產品選型研究方面。

    y2013第三代鋁鋰合金,在西南鋁廠已經開始工業化量產。

    航空用鋁合金的研製可以暫緩,因此,白雲博鄂冶煉基地的第一期工程建設只需要針對航空用鈦合金的批量生產。

    如今,楊衛平手裡的有著蘇聯研製成熟的bt33和bt36兩種鈦合金的全套配方和工業化制備工藝。

    但是,鑒於目前華蘇關係相對緊張,考慮他「國際人」的形象,他不能授蘇聯政.府以柄。

    身為後世華夏殲-25之父,楊衛平對殲-25所採用的各種材料的特性當然是瞭如指掌。

    殲-25的結構材料,第一次擺脫了飛機結構用鈦合金材料對仿製俄系和美系鈦合金的長期依賴。採用了華夏自主研發出來的高強韌(tc21)和中強度高韌性(tc4-dt)飛機結構用高性能損傷容限型鈦合金材料及應用技術,以及超高強度鈦合金(tb8)應用技術。

    tc21、tc4-dt、tb8的成功研發,為我國飛機用先進鈦合金材料按系列發展、形成具有華夏特色的鈦合金材料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正在研製進行中,華夏的第三代戰機當然也不能落後,殲10輕型戰鬥機和殲10b重型戰鬥機的研發當然得盡快提上日程。

    現在航空用鋁合金和鈦合金都得到了解決,蘇聯的al31發動機技術也搞到手了,可以考慮提昇華夏空軍的戰鬥力了。

    抱著這個想法,楊衛平一個人呆在國防科工委主任辦公室裡,提筆起草了《關於盡快投入研製華夏空軍新型更先進殲擊機的報告》。

    華夏的航空工業是在蘇聯模式下建立起來的,長時間以來的發展模式就是引進-仿製-改進這樣的簡單模式。

    在這樣的模式下。華夏航空工業長期以來依靠蘇聯方面的技術援助與支持,在獨立創新方面嚴重經驗不足。

    隨著華蘇關係的交惡,華夏航空已經不能再指望從蘇聯方面獲得最新型戰鬥機的相關技術,而必須走上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

    基於這種現狀,楊衛平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我國航空工業「更新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方針。

    即用較先進的殲-7、殲-8替代部分老式戰機;研製殲-7、殲-8的後繼改進型;以f-15、f-16為主要作戰目標。預研能夠滿足2000年前後作戰需要的先進戰鬥機。

    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絕非是他楊衛平一個人唱獨角戲就能完成的,必須集合全國的航空動力專家和飛機設計專家,通過對並行工程新概念的實施,全面帶動華夏在航空工業研究和應用領域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

    「咚咚!」兩聲敲門聲傳來。

    楊衛平聞聲後並沒有停下手中筆。頭也沒抬地揚聲說道:「請進!」

    辦公室門輕輕被推開,穿著深藍色中山裝,戴了副黑框眼鏡,手裡拿著幾份檔袋袋的辦公廳主任陳正元,滿臉堆笑地走了進來。

    「楊主任。您現在有時間嗎?」陳正元看到楊衛平在伏案疾書,小心翼翼地問道。

    楊衛平放下手中的鋼筆,笑呵呵地抬頭問道:「陳主任,請坐。」

    陳正元將手裡的那幾份檔案袋在辦公桌上輕輕放下,並沒有落座,站在辦公桌前,語氣相當恭敬地說道:「楊主任,關於您秘書的安排,不知道您有什麼具體要求沒有?」

    楊衛平拿過一本內參雜誌。蓋在寫了一半的報告上,將鋼筆筆帽套上,若有所思地點頭說道:「還真有必要給我安排一位比較能幹的秘書幫我處理一些零碎瑣事。這樣,陳主任,原則上我沒有什麼別的要求。只要年富力強,辦事踏實,為人本份,政治可靠。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就行。」

    陳正元聞言後,從那幾分檔案袋裡挑了三份出來。雙手遞給楊衛平,「楊主任,這三位年輕幹部,可能符合您剛才提出的那幾點。您可以看看,從他們當中挑選一位先試用一段時間。如果不合適,再換。」

    「呵呵,陳主任,我對人事上的事瞭解不多,你是老機關了,你幫我推薦一個就行了。」楊衛平嘴裡雖是這麼說,手上卻將一個檔案袋隨手打開,從裡面抽出一份個人簡歷。

    陳正元朝楊衛平手裡個人資料瞄了一眼,馬上說道:「依照我的經驗,我個人覺得姜鐵鋼同志比較合適。這位同志今年34歲,在部隊服役了七年,轉業的時候是副營級幹部。

    曾經在京城軍區39軍司令部機關裡面擔任過宣傳幹事,文化幹事,寫得一筆好字,父母都是工人階級,在京城第一機床廠任勞任怨幹了一輩子。

    姜鐵鋼同志也算是京一廠的子弟,對京一廠的情況也都比較瞭解。最主要的是他轉業到地方上後,一直在國防工業辦工作,而且主要負責機床製造行業這塊的業務。」

    楊衛平手裡拿的正是姜鐵鋼的個人履歷,在看到姜鐵鋼曾經先後在滬海機床廠、大聯機床廠、奉天機床廠有過蹲點工作的經歷後,當即點頭說道:「行,就他了!」

    陳正元馬上將桌上其他檔案袋收攏,正色說道:「我馬上通知姜鐵鋼過來向您報到。」

    楊衛平微笑著點頭為意,「麻煩了,陳主任。」

    「不麻煩不麻煩,為領導們服務,就是我們辦公廳的主要工作。」陳正元笑呵呵地擺說道。

    陳正元走了沒一會兒,很快就領進來一名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國字臉,膚色稍顯有點黑,穿了套洗得有些發白,乾淨整潔,沒有帽徽領章65式軍裝的中年男子。

    「小姜。這位是楊主任。楊主任。他就是姜鐵鋼同志。」陳正元介紹完後,轉身出了辦公室。

    「首長好!」姜鐵鋼見楊主任身穿軍裝,於是選擇敬了個標準的軍禮。

    楊衛平臉帶微笑地打量著眼前看起來作風樸實,精明幹練的姜鐵鋼。滿意地點了下頭,抬手還了個禮,溫和地笑道:「離開部隊多長時間了?」

    「報告首長,五年零七個月十一天!」姜鐵鋼毫不猶豫地又敬了個禮,宏聲答道。

    「還想不想重新穿上軍裝。佩上帽徽領章?」楊衛平微笑著問道。

    「報告首長,做夢都想!」姜鐵鋼激動地再敬了個軍禮,大聲答道。

    「我看過你的個人履歷,從部隊轉業分配到國防工業辦工作期間,你一直都在跟國內各大機床廠打交道。」楊衛平肅然問道:「你對我國機床行業的現狀,怎麼看?」

    姜鐵鋼稍微沉思了一下,隨即答道:「自從1862年清朝政.府在滬海創辦第一個制炮局開始,到1949年初的八十多年間,我國的機床擁有量不過六萬台左右。

    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和十九世界中葉以後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我國的工農業生產非常落後。既沒有獨立的機械工製造業,更談不上機床製造業。

    儘管在上個世紀初我國有了鐵路,能造槍槍。但機床工業卻無法得到發展。至解放前夕,我國僅有少數幾個機械修配廠能製造一些極為簡單的皮帶車床、皮帶立鑽、牛頭刨床等不足十個品種。

    據統計,直到新華夏成立。我國的機床年產量,包括台式鑽床、砂輪機在內,不過1580台。我國現有的機床工業就是在這樣破殘不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49年新華夏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機床工業的發展。在解放初期的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首先把東北地區、滬海、漢武、津天的一批原來的機械修配廠改為生產機床的專業工廠,並開始仿造國外的普通機床。

    在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黨和國家一方面根據當時一些老廠的現實條件和發展可能,結合國家的需要,規定了各廠的產品專業方向,並對這些工廠進行了全面的、系統的技術改造。

    另一方面在蘇聯的援建下,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新廠。通過這次大規模的調整,大大提高了各廠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我國的機床工業開始走上了正規生產機床的道路。

    隨著產品品種的增加和技術力量的增長,各廠先後成立了設計科,進行機床的測繪工作,並於1956年開始了機床的自行設計工作。由於開展自行設計和實驗研究工作的需要,各主要機床廠還先後建了立機床實驗室。並成立了綜合性的機床研究所。開展了機床的基礎研究工作。

    目前,我們不僅對大量需要的、一般常用的萬能機床技術有了較全面的掌握,而且,重型機床和精密數控機床、正動車床和半自動車床也已投入批量生產。截止去年,我國各類機床的年產量總計達到了65000餘台,其中出口3200台。

    只不過,就我個人觀點,雖然我國的機床有了初步的基出,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跟歐洲發達國家的機床技術發展相比,我國明顯了落後了最少二十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