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太祖太宗誰對誰錯?還要不要命了?不是發錯卷子了吧?看到這種考題,貢生們的汗水刷一聲便下來了。這哪是考試啊、這是把俺們往火上架著烤啊!李塵看到題目也是微微皺眉,見先前會試考題便是『生財有大道』,現在又出來個『該不該開海禁』,其背後的意思不言而喻——大家都是考了幾十年試的人,自明白想要殿試獨佔鰲頭,一篇符合聖意的策論十分重要。如果皇帝看後很滿意,狀元的頭銜就會十拿九穩地到手。所以『妄揣上意』雖然非法,但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南宋辛貢士黃由,就是因為揣測聖意,摸準了志向高遠的孝宗皇帝心雪恥卻又慘遭失敗後,急需心靈上的安慰,便以『天下未嘗有難成之事,人主不可無堅忍之心。』為論點,寫了一篇策論。登時把孝宗皇帝感動的眼淚嘩嘩,認為此人立論正確志向高遠,特別是『堅忍』二字,大慰朕心,立即拆開試卷彌封,方知是吳縣舉子黃由,立刻點為狀元。像黃由這樣取得好成績不在少數,比如說洪武十八年的練子寧;建文二年的胡廣;成化二年的羅倫,等等,可見寫出一篇迎合上意的文章才是王道!所以生們無不幻想著像黃前輩那樣,能夠摸準皇帝的心思人家黃由等人平時關心國家大事,對孝宗皇帝的脾氣性格,抱負志向都一清二楚。而這些平日裡『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後輩們,有哪裡懂得乾隆老年時候的心思—極力反思六次南巡的錯誤。好在有李塵的會試程文在,大家都已經細細揣測過,對文中鼓吹重開十三行的好處印象深刻所以全都依葫蘆畫瓢,慷慨陳詞,力述開海禁之優點,不開海禁之害處,恨不得將大清所有的沿海城市,都變成市舶司才好……但乾隆皇帝地想法果如此麼?李塵不這麼認為,近段時間,廣東省那邊鬧得是比較凶,可是畢竟還沒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這言,那些洋人來此經商,攜家帶眷的,而那些養女人呢?又是坦胸露乳的,萬一十三行重開?那麼這些袒胸露背的女人一下子湧進大清朝,大清朝的國體何在?
萬一造成不好的影響,大清的女人都想這些洋女人一樣?那麼大清朝又該如何?此舉將嚴重的的衝擊大清的等級制度,以及男尊女卑的生活禮教這樣想下去?若是禮樂崩,國家安在?所以在李塵看來這重開十三行只是乾隆皇帝之中的一個極為糾結的想法而已?年老的乾隆自是不能想以前一樣乾坤獨斷?要不也不至於現在的和珅把握朝政如此囂張?再者言了,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給大清折騰的難道還不夠嗎?
這重開十三行是好是不好?連乾隆都在糾結?又怎能指望李塵能準確的猜中乾隆皇帝內心真實的想法呢?
這真是進也難,退也難,愁默直揪頭髮,恨不得交份白捲回去,大不了過三年再考。就在限糾結中,不知不覺過去一個時辰,久坐不動的監考官們,紛紛感到腰酸背痛,開始下場活動手腳,順便也翻看一下考生的卷子……對於張治和李默這種大佬來說,下面難免有他們的徒子徒孫,正好借這個機會,將其開篇一一記在心底,好加以照拂。殿試本就寬鬆,這幾乎是一種習俗了。福康安也在四處走動,但他的目的與福康安和阿桂這兩位大佬不同,他想要記住某些人的卷子,將其黜落掉。比如說李塵,還有那個幫兇姚禮。在福大人看來,重開十三行本就不可取,這並不是個人恩怨,而是為國鋤奸!朗朗乾坤、朝堂之上,怎能任由這種助紂為虐的小人立足呢?其實他早就看到那倆了,只是不能做的太明顯,是以轉悠了好大一圈,才行到姚禮身後,裝作不經意的拿起卷子一看,不由一陣陣的倒吸冷氣,真是好文好字!要比和劉二位還勝一籌,恐怕整個大明能過與之比肩的也沒有幾個吧?
『這樣的大才子若是低了我這個考官定要被世人和史書恥笑的。』福康安暗歎一聲,擱下那文章,鬱悶的走到李塵背後,一看,不由樂了……考試時間過半,卷面上竟然一字未落,空空如也!『哈哈,看來這小子的先前的文章,肯定是有槍手代作的,現在到了一覽無餘的殿試上,便徹底露餡了。』這真是報應不爽啊!福康安直想大笑三聲,以洩心頭快意之情。眾考官也注意到他怪異的表情,福康安趕緊把臉一板,背著手溜躂離去了……就這樣吧,殺一個留一個,正好讓人無話可說,福安康如是想道。咬牙尋思了將近兩個時辰,李塵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條兩全之策,當下文思如泉湧,構思出一篇對策,但看看高台上擺著的沙漏,已經還剩不到一個時辰了……若是打好草稿再謄抄可能來不及了,所以,他乾脆撇開草紙,定定心神,直接開始動筆。這時候,平日裡下得苦功夫便顯出來了,一個個用墨烏黑,結體方正,用筆光潤,勻圓豐滿的端莊小楷,從筆尖流露下來,一個時辰功夫,便一口氣寫了一千餘字,正好作完。
持續更新中收藏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