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五十五章 中秋節上 文 / 林青雲

    「各位婚禮開始了?我們還是先去參加新人的婚禮吧?」徐斌帶著眾人來到了一樓,張玲和素秋準備好了,等著徐大人和各位老爺的親臨。

    「老闆,青幫的人前來祝壽了。」

    「青幫的人?」

    「青幫第九代弟子佛生奉青幫幫主之名前來恭賀新人新婚大吉。」劉老闆還在質疑間,門外酒樓外間已經有四個人走了進來,當前的藝人乃是李塵曾靜見過的佛生,其他的三人真是法善三人,法憲見了佛生過來走了過去同法善三人一起站在佛生的身後跟著佛生來到李塵的面前行了一禮,但是礙於今天在場的人眾多,佛生一行並沒有按照青幫應有得禮節參拜。只是象徵性的給李塵拜了一下,但還是驚得四周人不住的感慨,青幫的禮節果然苛刻。殊不知青幫的禮節不僅苛刻而且繁雜。

    「好了,你們趕緊找個位置做吧?不要影響了新人的婚禮。」李塵囑咐佛生道。

    「謝師叔,不用了,師叔坐著我們跟在師叔後邊就行。」

    「好了,隨你們了,不要影響了新人的婚禮就行。」

    「是,師叔。」

    中國傳統的婚禮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禮數的。婚禮,在中國原為「昏禮」,屬於漢族傳統文化精粹之一,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傳統中式婚服(明制)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傳統中式婚禮習俗

    1.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2.六禮:是指由求親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納徵」——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隱含不盡之意。「親迎」——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4.嫁妝: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和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險了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寓意蝴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寓意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等等。當然各地的風俗語和講究都不樣。

    5.上頭:男女雙方都要旱災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6.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攙扶中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7.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當到達吉時的時候,女須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運。

    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著掃帚星的掃字的諧音,是故人們相信嫂嫂於出門時相送會帶來不吉利。

    8.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屬於古代三書六禮之中的禮儀的。

    拜堂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

    9.鬧洞房:早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訊,婚後如意吉祥。

    10.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沖。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新人。

    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會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

    11.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

    12.歸寧,就是回娘高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離娘家後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

    但是鑒於張玲和訴求結婚的特殊性,再加上今天酒樓的開業,劉老漢已經決定把婚嫁之中所有複雜的過程都盡量減少,給大家吃飯的時間才是最為重要的。所以今天的婚嫁過程就單單的選擇了一個拜堂、鬧洞房等極少數的過程。現在所宣佈的婚禮開始也就是拜堂了。拜堂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之中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趣的,但是時間也是最短的,拜堂的過程中只見劉老漢和李塵坐在高堂的位置上,聽著主婚人大聲的三聲大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的聲音這個短短的婚禮過程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請來賓吃喝玩樂了。三樓的飯菜已經重新的擺好了兩桌。徐大人和各位老爺重新回位繼續談天說地,坐而論道,佛生他們也開始在錢塘縣視察一些事物,畢竟諾大的錢塘說沒有青幫的分佈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今天不僅是中秋節,也是青幫在錢塘縣開始嘗試小範圍實驗變革的重要一天,佛生被派來指揮這場變革,所以今天的佛生無疑會是這些人之中最忙的一個。而李塵、張玲、劉老漢,三人就徹底的忙了起來,為了使絕大多數的客人都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他們三人一起在廚房之中忙碌。但是客人走了一撥又是一撥,李塵他們也只得坐了一次又一次,誰讓這是酒樓的第一天開業呢?為了給以後攢下足夠的人氣,李塵三人可是拼了命的做飯,一直到了下午酉時一刻,實在是累的動不了了,他們才宣佈今天的免費飯菜到此結束,如果有需要明天再來,慌慌忙忙的結束了一天的忙碌了,也許是李塵的身體太小,也許是今天真的太忙碌了,反正現在的李塵是累的不能動了,在有間酒樓隨便找個地方便睡了下來。

    乾隆四十七年的中秋節看似一個平常的日子,但是卻讓全錢塘縣的百姓都記住了,在錢塘縣城新開了家『有間酒樓』,酒樓裡的飯菜花樣繁多,而且美味可口,而且物美價廉,有間酒樓提供的酒更是有著一股香醇之氣,據悉這酒竟然產自錢塘縣的一個十歲神童之手,而且這有間酒樓也是這個年僅十歲的神童在後台運作,這也更顯得這家酒樓不同尋常之處。甚至有些人並不是為了這家酒樓美味可口的飯菜,而是為了見一眼這個年僅十歲的錢塘縣神童。這短短的一下午隨著來有間酒樓的人數的增多,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有間酒樓的聲名自己開始在錢塘縣越傳越大。

    累的要死的李塵倒在床上便睡,直到晚間才醒。等的李塵醒的時候,錢塘縣的天色已經漸漸的暗了下來,月亮已經高高掛起,昔如往日。李塵從床上艱難的爬了起來,一日的忙碌對於這個小身體還是有一定的負荷的,此時的李塵還要趕回沈府,今天沈府的中秋節賞月是他不能錯過的,李志也還在沈府準備著一切有關今晚賞月的具體安排,今夜在沈府賞月的人並沒有幾個,除了那些沈府家裡人以外還有李塵和李志。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

    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到了明清時期,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上,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所以今天的中秋賞月李塵是萬萬不能缺席的。

    暫不表今天有間酒樓的生意怎麼樣?酒樓的善後工作?以及張玲的洞房怎麼鬧?李塵慌慌忙忙的從床上爬了起來,連忙向沈府奔去,路上是一點也不敢耽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