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形意大豪李存義

第一卷 202、後悔鎮軋義和團 文 / 寫意朋友

    下次袁克定再來請教武功,李存義指點他一些後,兩人再聊天,袁克定又告訴李存義,袁世凱非常後悔當年槍殺義和團。舒銚鴀殩

    那年袁世凱請義和團的大師兄們去赴宴,因為義和團當時組織上不大統一,你拉起一支隊伍你就是大師兄,她拉起一支隊伍她就是大師姐,隊伍有很多。當時袁世凱就請了一些個大師兄去赴宴,這些人很高興,說你看走了個毓中丞(毓賢),來了袁中丞對我們還是這樣客氣,這幫人就來赴宴,這幫人來赴宴的時候,袁世凱在酒席宴上就問他們,說你們是不是真的有功夫,是不是真的能刀槍不入?這幫人說真的,真的那好,咱試試。

    因為義和團那個槍都是空包彈,他拿刀砍,它是砍不是劃,一劃肯定肚破腸出了,袁世凱讓這兵拿槍打,肯定是荷槍實彈的,真正的德國毛瑟槍,彭彭一打沒一個不入的就全死了,所以這樣一來那套騙人的把術,什麼刀槍不入這套東西就失靈了。所以有人表揚袁世凱說不是他殘酷地鎮.壓義和團,而是用了科學的方法反迷信。

    臨死前袁世凱認識到,練成纓槍或大桿子扎不進肚子就非常了不起了,比只會開毛瑟槍強百千倍,因為那更壯人志氣,強人體魄,長人壽命。我們後來發展火槍火炮,並不是心中樂意,只不過是被西人逼的,是為了「師夷之長以制夷」而已。

    寫至此處作者寫意朋友不想繼續寫了,因為訂閱太少,沒勁。隨便找點資料來作個結尾算了嬪:

    民.國時的武俠小說家,平江不肖生向愷然發表了《拳術家李存義的死》︰《偵探世界》第24期民.國13年(1924)4月望日,其中把李存義寫成是練太極拳的,為了維護太極拳的聲譽與馬子貞的部下比武,並將李存義描述成一個性格剛愎、頑固的人。其中的描寫與事實不符,顯然是出於向的道聽途說,加以想像而成。李存義是清末民初的武術大家,聲望極高,1924年時,李已去世三年,但其影響仍在,其門人弟子也是武術界的中堅力量,此文一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反響,有人看到此文,去找向愷然理論,讓他更正此文的錯誤,於是,向寫了李存義殉技之訛傳,發表在同年的《紅玫瑰》雜誌第六期。文章的主要要點如下:

    《李存義殉技訛傳》︰《紅玫瑰》第6期民.國13年(1924)9月初6日

    這是向君自己正訛的一篇文字,也是拳術界中一段珍聞,尚請讀者注意。小標題為後人所加龍。

    (1)向愷然的疑問:

    以李先生的拳術為當世名宿,非等閒可比,並且曾聽得長沙王志群先生說,李先生有幾個徒弟,已為當世極不易得的好手,何至便被名字不見於經傳的楊某打傷,且至於送命呢?即算李先生年老氣衰,誤為奸人所算,何以李先生去世了這麼多日子,從沒聽說李先生的高足對於那姓楊的有施報復的舉動?難道那姓楊的真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李先生縱有好徒弟,也不敢向他尋仇嗎?然則事隔多日,何以姓楊的並不在拳術界中嶄露頭角呢?這種疑惑在下存之於心已有好些日子了。

    (2)李存義應馬子貞之約去濟南的時間:

    馬子貞請李存義去是在民.國二年七月,馬子貞在山東濟南鎮守使任上的時候,而李存義之死在民.國十年二月,其間相隔七八年,世豈有受傷七八年之後才死的道理?這種事實何能隨便人的愛憎而變更顛倒呢?

    (3)李存義不曾練過太極拳及其為人修養:

    至於太極拳,我始終不曾見他練過。他在北洋享武術的盛名很久,經他教授成為武術界健全的人物極多,他平生待人接物恭而有禮,輕易不見他的疾言厲色的時候,更歡喜獎掖後進,門弟子質疑問難的,自朝至暮,現身說法,毫無倦容,務必使門弟子疑難之處得完全瞭解才罷。這是由於他的好藝出於天性,而學養又能兼到的緣故。所以凡是曾和他接見過一次的人莫不心悅誠服地說:其學可及,其養不可及。他是一個最有修養的人,休說他的學力已到了絕境,便是第二等武藝的人物,但能養也,決不至得足下所聽得的那種慘結果。

    (4)第一次比武:

    只得問道:馬將軍,怎生比法?馬子貞道:敝處比武素有定規,拿白粉在地下劃一個圓圈,隨二人的便,一個站在圈子裡,一個站在圈子外,動手的時候,在圈子內的不能打出圈外來,在圈子外的也不能打到圈子內去。李存義原沒有求勝的念頭,就立在白圈子內。馬子貞指令一個兵士裝束的拳術教習和李存義較量。那教習的武藝果然矯捷異常,確不是等閒之輩,竟與李存義支持到半小時之久,才被李存義列住手腕,一腿打僕在地,但是這一腿打去卻打出了白圈。馬子貞急忙喊道:這不能算是你勝了,你的前足出了圈外,違背了定規。李存義聽了從容笑道:是,只怪我的武藝不用前足不能僕人,用前足自不覺出了圈子。馬子貞見李存義態度閑雅,絕沒有驕矜使氣的樣子,似乎自覺說得太唐突,即改口帶笑說道:好,你真是名手,請你就在敝署當教官,隨即送了份委認狀給李存義,月俸60元。

    (5)第二次比試:

    在那裡住了兩天,第三天有個姓楊的教習,直到李存義的臥室來拜訪,李存義慇勤招待,楊教習寒暄了幾句之後,便質問形意拳的用法,詞氣之間,很帶著尋瑕抵隙的意味,李存義雖明知其用意所在,然以自己才來不久,與楊某又是初次相會,不能不存些客氣,仍以研究學理的態度待楊某,那姓楊的武藝不待說,也很有些警人的地方,加以年壯氣盛,咄咄逼人,使李存義不能不出手自衛,一個不留神,將楊某也打僕在院子裡,李存義吃了一驚,連忙上前扶起來,陪話道:對不起對不起,我偶然失手,老哥不可見怪,幸當時沒有第三人在旁邊,楊某也是一個能虛心服善的人,並沒有嗔怪的表示,不過李存義的為人素來謹慎,逞強爭勝的心思更是從來沒有,終恐因此買怨,於提倡武術,前途必多妨礙,遂極力與楊交歡,並願結盟為兄弟。楊某見李存義這麼撝謙溫靄(和善的意思),本來沒有嗔怪的表示,至此更不把這回事放在心上了。

    (6)李存義去世之情形:李存義在濟南沒多久,就因赴王芝祥的約辭職到廣東去了。直到民.國九年八月,李存義在北京得了痢病,醫治無效,到這年年底才由幾個常在他跟前的徒弟,送他回深縣原籍,在原籍還支持了一個多月,到民.國十年二月才去世。這便是李存義到馬子貞幕下以及去世的實在情形。

    (7)結尾:

    從馬子貞那裡出來的時候,不但雙方都沒有受傷的事,並且好來好去,彼此連嫌隙都說不上,李存義年高德劭,固不至掩敗為功,便是馬子貞,他是個以提倡中國武術自任的一世賢豪,也決不至造作蜚語,厚誣長者,向足下妄傳那種無稽之談。

    向愷然是武俠小說家,經常把當時的武林人物作為素材,寫入小說中,但由於當時信息不暢,這些素材的來源多為向道聽途說,一知半解,錯誤百出,向愷然經常為此更正自己的錯誤。下面就是一些,諸君一看,就知道向經常連一些基本的知識都搞錯的。向本是小說家,可以亂寫,而作為拳史,就需要嚴肅了。

    【不肖生自註:前回說八卦拳是李洛能傳給孫福全的,錯了錯了。李洛能不是練八卦拳的,是練形意拳的,並且不是孫福全的師傅,論年份,孫福全在李洛能之後約七、八十年;論輩份,李洛能比孫福全大了三、四輩。不肖生是南方人,消息得自傳聞,每每容易錯誤。據說董海川是練八卦拳的,北方人稱之為董老公,孫福全的八卦拳,是從董老公學的。郭雲深是練形意拳的,曾歷游南北十餘省,未嘗有過對手。最得意的徒弟是程亭華,因程做眼鏡生意,北人遂稱之為「眼鏡程」。孫福全本拜郭雲深為師,因此時郭雲深已老,由眼鏡程代教,也可以說是眼鏡程的徒弟。李洛能生時,有「神拳李洛能」的稱謂。北方練武的人,對於師傅的輩份,非常重視,若稍忽略,就得受人不識尊卑長幼的責備。好在不肖生是在這裡做小說給人看了消遣,不是替拳術家做傳記,將以傳之久遠,就是錯了些兒,也沒要緊。】

    李存義謝世在什麼地方,葬在那裡?說法眾多,迷霧重重。後來有人三次訪深州,都就此事做了認真、重點的調查。

    說法有五種:

    一、1919年後,李存義應現上海復旦大學的邀請,教習武術。有軍閥收買李存義做教諭,被拒絕,遭被軍閥收買的內*揚白灰粉迷眼睛的暗害。雖經醫治,仍致李雙目失明,1921年謝世。

    二、深州政協資料有記錄,1988年,有李存義的同村老者、76歲的李奉沉介紹,李存義病死於現任丘市弟子家。弟子們送其柩回了深州。在墓前樹牌兩塊,一塊刻有「精氣神」三字,一塊刻有「教人不倦」四字。

    三、深州形意拳研究會秘書長賈寅庚介紹,弟子們送李存義回深州的柩是衣冠柩。「文.革」中打開李存義的棺柩,裡邊只有衣冠飾物,根本沒有骨骸。據說習武人的屍骨不易腐爛,打開劉奇蘭的棺柩,雖辭世早於李存義近二十年,筋脈依稀有連著骨骸的痕跡。

    四、深州形意拳研究會賈秘書長還介紹,李存義在保定的徒孫劉福全(台灣國立體育學院出版的《形意拳科·古輯部分》內容出自其手)手裡有一套五行鞭,說是師父趙振瑤從五台山帶回來的,是師爺李存義晚年出家到五台山,死後留下來的。為此事賈寅庚還專門到李存義出生地的深州南小營做了調查,李存義的姐姐家目前有後人健在,也沒打聽到確切的情況。

    五.作者在2006年小雪季節,第三次來到深州尋解疑惑。就此事向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主席張玉林做了認真的瞭解,得到了更是出奇的答案:「李存義下世後(埋葬)的當年臘月,有幾位外出做活計的村民回家過年,聽說李存義已經下世,連聲說沒有的事,因此爭論的臉紅脖子粗。他們說,在他們回家的前幾天還在街面上見到過李存義。」讀者想知道最後結果,看來實屬無奈。

    「李存義的死之究竟,越說越不清楚,甚至有了神秘的感覺。」

    「李存義有後人在保定電影製片廠工作。」

    「俺非常佩服李存義先生對自己身後之事的安排。李存義生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武林豪傑,死是民族的魂靈,卻是洋夷聯軍的心頭大患。李存義深愛他的民族、生養他的熱土、父老、兄弟姐妹。」

    「李存義在『葉落歸根』、『故土難離』的1919年73歲時離開了他組織、領導的「天津中華武士會」去了上海,本身就是一個不解的謎。」

    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會長、深州武協主席、拳術大師張玉林(中)、山西宋派形意拳傳人、太谷「古今先生」、形意拳師李國梁(右),天津口述史研究會員、天津「中華武士會」特聘顧問、《形意拳俠》作者李瑞林於2006年11月10日到李存義舊居前留了影。

    有傳人、讀者詢問李存義的舊居現如何?以前曾認為不會存在了。張玉林帶搜集資料者驅車來到深州南小營做實地採訪,見到了李存義的舊居,雖經百年風雨,保存比較完好。三間狹小的正房屋,每間平均9平米。兩間廂房,間殼更小。院落挺大,已經是雜草叢生。房屋建築結構是青磚包牆皮,詢問當村人得知,當年李家在地的生活水平屬於中等偏上。

    「本人收藏了一根牲口套夾板,據說是當年李存義趕車用過的。」

    為李存義舊居前簷下完好的佛龕照了相。

    為李存義生前用過的炕櫥、方凳照了相,現炕櫥、方凳存放在舊居裡。

    搜集資料的人又附:「尚武精神」。去形意拳發源地深州搜集材料,路過天津津南區小南河,見「迷蹤拳大俠」霍元甲故鄉的公路邊聳立著石牌坊,上面雕刻著「尚武精神」字樣,落款是的筆跡「孫文」。

    尚武精神、霍元甲,內容有聯繫,做簡單介紹.霍元甲(1868—1909)、字俊卿,武藝超群,技藝獨特,被武林人稱「迷蹤大俠」。天津靜海(今西青區)小南河村人。父親霍恩第,武藝超群,以保鏢為業。霍元甲自幼隨父習武,掌握了迷蹤拳絕技,內外壯功無一不通。1909年,應上海友人之邀,為懾服英國大力士奧皮音,離津赴滬。奧皮音聞風喪膽,連夜潰逃。霍元甲在上海協助成立了「精武體操學校」。兩個月後,霍元甲被日本浪人暗害。霍之子東閣繼承父志,在滬傳藝至1919年,又到廣東精武分會執教。1923年下南洋,在印尼等地建精武會館,傳謎蹤拳、硬氣功、輕功、文、醫、書法,名揚僑界,令異國人刮目相看我中華,霍家父子為弘揚中華國粹貢獻卓著。

    2.1919年,李存義去了上海,是應現復旦大學的邀請教國術。是自霍元甲之後,第二位被邀請下江南傳授武藝的「北方大俠」。當時正值上海「精武體操學校」(後改精武體育會)十年校慶,孫中山先生贈匾額一塊,親書「尚武精神」,孫中山先生還為該會會刊《精武本記》作序,認為武術「於強種衛國有莫大之關係」,並擔任「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

    京城的「大刀」王五,名王正誼,與霍元甲、李存義是好朋友,雙方多次來往於京津之間。

    「單刀李在我們這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歷史我們這的人都知道,我們這的都很佩服他。」

    「你知道,你也太胡說八道了吧,他死了多少年了!!!!!!!!!!!!」

    「我是他老人家的地地道道的老鄉誰想去他的舊居我帶路,加我qq754080105作為一個南小營村人真驕傲呀哈哈哈哈哈哈……」

    「我叫楊英華想去的聯繫我qq754080105電話13522733388。」

    寫至此處作者寫意朋友1個字也不想再寫了,因為訂閱太少,沒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