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形意大豪李存義

第一卷 182、好漢也會錯出手 文 / 寫意朋友

    袁世凱是一個中國近代史上最引人注目、最讓人爭議、說起來最為尷尬的人物。舒榒駑襻李存義因為袁世凱編練新軍、倡導變法、提議廢除科舉制度、逼迫清帝退位等維新活動,大膽地稱讚他為「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特別是讀了袁世凱的《戊戌日記》後李存義理解了,沒有袁世凱清廷不可能滅亡那麼快。在1901年—1908年的清末政壇上,袁世凱是一個非常活躍的人物。是一個對新思想、新事物極為感興趣的人,在其轄區內進行了很多近代化的改革。對關係朝廷大政的憲政制度的建立也是推波助瀾,不遺餘力,為清末衰頹之政局吹進一股清新健康之風。可能有人要說了,袁世凱組建私人政治集團,用重金賄賂慶親王等朝廷重臣,使貪婪奢糜之風愈演愈烈,怎能說健康清新?這樣說,是有失水準的。我們不能拋開當時的歷史背景去評論袁世凱。袁世凱如果不這樣做,他也不會生存、壯大起來。以慈禧為代表的清王朝已是百弊叢生,危如累卵,再多出一個清官袁世凱,國家就有救了?袁大把大把地花銀子,不是搜刮來的,有列入清政府財政預算撥給北洋大臣衙門和新軍的,還有軍費上的陋規「截曠」與「扣建」。袁大手大腳,「敢於用財,視黃金直如土塊。但本人並不事聚斂,並無貪財之名,「不問家人生產」。可以說,袁把「銀彈」當成政治舞台上一個得力武器來運用了。武昌起義後,滿清宗室不願退位,袁送給奕匡和小德張各300萬兩銀子,讓二人為之說項,使隆裕勉強同意退位。這600萬兩花的值,比刀兵相見強多啦。如果袁世凱兵圍紫禁城,把滿清的太后、太妃、皇帝、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等砍瓜切菜般地殺了,國人肯定稱讚的多,譴責的少。清朝開國之初不是把朱明王朝的鳳子龍孫殺了個乾乾淨淨?說來也奇怪,多爾袞是打著為明朝報「君父之仇」的旗號入關的,對「流寇」倒是該殺殺,該撫撫,對口口聲聲要幫助的明宗室卻毫不留情,斬盡殺絕,斬草除根。對崇禎的兒子不管真假,一經發現,統統稱是假冒的,殺無赦。對南明政權一概不予承認。連逃到緬甸的永歷帝也派兵捉來用弓弦勒死。當時,如果沒有袁世凱這個內憂,清廷完不了。就是失去了中原,還可以退到關外去。以前最使袁受傷的就是出賣光緒皇帝一事,可袁世凱是何等聰明睿智的人,做此等危及家族的事他會斟酌再三的。很多人不相信袁世凱的《戊戌日記》,因為他是「竊國大盜」。戊戌政變後,慈禧認為袁是「帝黨」、「新黨」人物,要殺他,幸榮祿力救得免。話又說過來了,就是袁世凱通過榮祿向慈禧告了密,又是多大的罪惡呢?慈禧當時是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讓他「圍園殺後」,此是不忠!榮祿是袁世凱的恩人、頂頭上司,殺榮祿,這是不義!作為一個有著遠大前途的舊軍人,讓他做不仁不義的事,會幹麼?慈禧和榮祿在現代的主流話語權中是十惡不赦的誤國罪人,但在當時卻不是。慈禧有一幫子忠實的「後黨」臣子擁護,榮祿是人們心目中的幹員能吏,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戊戌政變後,有人向榮祿進言,認為袁世凱是「首鼠兩端」的小人,應予株殺。榮祿坦然說:「袁乃我的人,無所謂首鼠兩端。」而「帝黨」人數了了且職務不高,40歲的康有為六品工部主事,25歲的梁啟超以六品銜在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33歲的譚嗣同是六品銜的軍機章京,楊深秀是山東道監察御史,23歲的林旭、31歲的楊銳、39歲的劉光第是四品卿銜軍機章京,31歲的康廣仁是布衣,一群年輕的、沒有人脈資源的中下級官員。辛亥首義,袁世凱繼孫中山這個臨時大總統成了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長期被人斥為「竊國」;既是「竊」,原先當有主人。是清政府?那袁世凱豈不是英雄?是孫中山的臨時政府?可袁的大總統是以孫為代表的革命黨有條件的拱手相讓,就是相讓也是一個臨時大總統的空頭銜,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是得到孫中山、黃興等領導人及議會同意和批准的,何竊之有?袁又非革命黨人,憑什麼要將天大的功業送與孫中山。武昌起義後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一個極為虛弱的草台班子,如果不是袁世凱養寇自重,未命北洋軍全力出擊,也早就玩完了。袁世凱勸清廷遜位,孫中山將總統讓給他,是一項政治交易。清廷退位,孫中山也就不用以戴罪之身流.亡海外洗盤子了,搖身一變成了開國元勳。袁世凱軟硬兼施,順利踐約,隆裕代侄子宣統遜了位,成了沒有國土的皇太后、皇帝,繼續在紫禁城內享受優裕的生活。對待下了台的舊主子,袁是優禮有加,尊重如昔。愛新覺羅家族同五年後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命運大相逕庭,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殘酷處決。俄羅斯是歐洲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羅曼諾夫王朝把俄羅斯從一個弱小、封閉、愚昧的國家拓展成一個橫跨歐亞兩大洲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有大功於俄羅斯。中國是亞洲一個落後的中世紀國家,愛新覺羅家族早期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中期有殘暴頻繁的「文字獄」,晚期又大肆出賣.國家主權領土利益,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四萬萬同胞恨之入骨、皆曰可殺;可結局大相逕庭,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偉大的伊裡奇批准槍決了,愛新覺羅家族被「竊國大盜」袁世凱保了下來;就這一點,袁世凱就是豪傑胸懷。袁世凱在位期間,新聞自由,罵袁的也不少,袁都能泰然處之。章太炎用袁的大勳章作為扇墜在新華門大罵袁世凱,袁世凱也一笑置之,並未加害。北京兵變一直被栽在袁世凱頭上,認為是袁世凱指使曹錕干的。經專家考證,此是偶發事件,袁世凱事先並不知情。宋教仁遇刺經研究證明,是趙秉鈞怕丟掉總理寶座自為之,非袁世凱授意。袁世凱的大度還表現在對待並非嫡系的黎元洪身上:主動同黎元洪結成兒女親家,被人說成是拉攏黎,但也未嘗不是黎所願,在袁家軍密佈的京師同袁結成親戚,黎一下子安全多了。袁世凱稱帝首先封黎為「武義親王」。黎元洪拒不接受封號,不受王服,不受袁世凱親筆書寫的匾額,不受給「武義親王」的賞賜,閉門不出。說來也奇怪,黎黃陂這個外表忠厚、性格軟弱的「菩薩」在號稱「屠人」的袁皇帝面前也端起了架子,袁世凱也只有聽之任之,估計是黎元洪惦記著共和「儲君」的位置。可愛的袁世凱在金匱石屋的「遺詔」裡仍把黎元洪列為排序第一的繼承人。當時的御用文人編了一出醜化和誣蔑孫中山的「戲」,名叫《新安天會》。對此李存義「佩服」極了,看來洪憲皇帝麾下也不是沒有人才,居然想出了這樣一個好主意。劇本編好了,誰來演主角?首選是譚鑫培,可是這位侍候過老佛爺的譚老闆根本看不起袁大頭,說什麼也不幹。後來又找到孫菊仙,孫也曾是朝廷的「供奉」,自有身價,同樣看不起袁世凱,也堅決不演。兩個「戲子」,給**的慈禧太后演了幾十年的戲,卻堅決拒演歌頌共和國總統的「政治戲」,絲毫不給將來的洪憲皇帝面子,真是令人不可思議。「二十一條」的簽定又是袁的一大罪狀。可日本一開始提出的「二十一條」同後來簽定的《中日新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版本,經過老袁的軟磨硬抗、鬥智鬥勇,日本不得不降低要求,把危害中國最大的條款去除。袁大總統簽定後憤恨難平,令將簽約日定為「國恥日」,以志不忘此仇。在「二十一條」的談判中,袁世凱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日本人已經得到的,可以讓步,日本人還沒有得到的,錙銖必較。如滿洲問題,袁世凱同曾叔度(時任國務院參議兼大總統府秘書)說:「滿洲外的要求,我盡量全部駁回。滿洲內的要求,多少答應幾點,而這幾點答應了,我有辦法要他等於不答應。不但如此,我還要殺他個回馬槍。滿洲在日俄戰爭後已是日本的口中之食,再讓他吐出來是與虎謀皮。在談判桌上,一個弱國能保住既有利益已是不易,不可能把已失去的再奪回來。那不是難為袁世凱嗎?《中日新約》簽訂後,日本人大失所望,在國際上也大失面子。袁世凱被迫在修改後的「二十一條」上簽字後,好多天神志為之不寧。他讓丁佛言撰寫了一本書,叫《中日交涉失敗史》,印刷了五萬冊,密存山東模範監獄中。對左右說:「勾踐不忘會稽之恥,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那些咄咄逼人的人終有肉袒牽羊之一日。到那時,此書就可問世啦。」1915年5月8日,他在北京政府高級官員全體出席的國務會議上講話,表現得極為沉痛,他說:「……為權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無敵國外患國恆亡,經此大難以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則朱使(英駐華公使朱爾典)所謂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或可尚有希望。若事過境遷,因循忘恥,則不特今日屈服奇恥無報復之時,恐十年以後,中國之危險更甚於今日,亡國之痛,即在目前。我負國民付託之重,決不為亡國之民。但國之興,諸君與有責;國之亡,諸君亦與有責也。」

    袁世凱還讓李存義看一副輓聯:「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這是挽誰的?」李存義問。

    「挽我自己的,我死後掛出去。」袁世凱說。

    李存義想不到袁世凱和他一樣對日本具有如此的切齒痛恨妃。

    1916年元旦,袁世凱在「新華官」正式接受了百宮的朝賀。然而他的種種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使一些原先對他抱有幻想的人,也看穿了他的真實面目。蔡鍔和唐繼堯首先宣佈雲南「獨立」,組成「護國.軍」,又發佈了《討袁檄文》,斥責袁世凱「背食誓言」、「叛國稱帝」等19大罪狀。不久廣西、陝西、浙江、廣東等省也先後宣佈「獨立」。

    袁世凱錯就錯在稱帝上。登上總統寶座以後,以前那個機敏、幹練、老謀深算的袁世凱開始暈乎了,動作開始變形。袁大半輩子為清廷臣子,是一個傳統封建思想很深的人。同時,帝制在當時有著雄厚的群眾基礎,要推翻帝制的是一小撮有著海歸背景的精英群體。認不清這一點,就難以理解當時發生的事情,就難以理解康有為的保皇黨,張勳的辮子軍,辜鴻銘的不剪辮子,楊度的籌安會,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風波》、《藥》。帝王理想是中國男人潛意識裡最根深蒂固的胎記,袁世凱也不能免俗。皇帝夢像一根捆仙繩,把個雄才大略的袁項城牢牢地給捆住了。

    在北洋集團內部,袁世凱也眾叛親離,許多親信感到恢復帝制無望,因而各謀出路。段祺瑞和馮國璋都是袁世凱手下的大將,他們都想當大總統,因此對老袁稱帝一開始就反對。連他的半生好友徐世昌也對他的一意孤行搞帝制不滿,悻悻地掛冠而去て。

    1916年3月,馮國璋等人聯名致電袁世凱,要求他取消帝制。見了這封電報,袁世凱氣得半死,覺得自己真的是「四面楚歌」了,只好於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恢復民.國。袁世凱從開始稱帝到取消帝制,僅僅當了83天的「閉門天子」,連登基大典也沒有舉行,便被拉下了馬。從此他一病不起,到6月6日清晨,袁世凱氣絕身亡。

    提起袁世凱,人們往往把他等同於「竊國大盜」,這未免有些臉譜化、絕對化。縱觀袁世凱的一生,他應該是個功過參半、毀譽均沾的人。任何一個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是社會的人、歷史的人,都有其複雜性、多面性。即使是聖賢偉人。要想找出他們的缺點和錯誤,也不是很困難;即便是巨奸大惡,也不一定件件干的都是壞事。對於袁世凱,我們既沒有必要美化他,也沒有必要進一步歪曲他,應該還原一些歷史的真實。

    袁世凱對教育和經濟都是有貢獻的。大清王朝滅亡前的最後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廢除科舉,實行新的教育制度,而促使大清政府當機立斷的是袁世凱和張之洞。在經濟領域,袁世凱也制定了不少好的政策,如鼓勵強化製造業和加工業,統一貨幣等等,這一切都使民.國初年的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在改制方面,袁世凱曾經對馮國璋說:「我現在的地位與皇帝有何區別?所貴為皇帝者,無非為子孫計耳。我的大兒身有殘疾,二兒想做名士,三兒未達時務,豈能負天下之重?何況帝王家從無善果,我即為子孫計,亦不能害他們。」這段話,言辭動人,使人覺得袁世凱似乎已經參透人世炎涼,深得做人出世之道。遺憾的是他背棄了這一初衷,走上了另一條不歸路。倘若他能以民.國大總統善終,他在歷史上所背負的罵名也許要少很多。

    李存義極為想念袁世凱,永遠忘不了他請袁世凱報雪國仇時,袁世凱答覆的「慢慢來」。

    張占魁主要靠兩個徒弟給他露臉。武的是韓慕俠,文的是姜容樵。張占魁60歲後腿腳就不靈便了,加上與他的大徒弟韓慕俠鬧翻,他在天津武林中的地位已是搖搖欲墜。他與韓慕俠反目,各有一半的責任。韓慕俠天生好鬥,孤傲不群。韓慕俠在外面轉悠了一年,自稱找到了董海川的師弟應天文,並被應收為關門弟子,學了反八卦專克八卦掌。張占魁聽著心裡有氣,自己的徒弟在外邊轉了一圈就長了一輩,跟自己成了師兄弟了,又得了個反八卦專門克我的八卦。所以就邀韓慕俠試手,張一出手就用的是毒著,想教訓一下韓慕俠,但是韓慕俠的功夫確實長了,幾個回合下來,張占魁不僅佔不到上風,而且處處被動,幾不能支。這時李存義看韓慕俠出手不留情,眼看著張占魁就要在自己徒弟面前出醜了,就大聲叫韓慕俠住手,韓慕俠聽見李存義大叫,就準備收。

    這時張占魁趁韓慕俠不備,一個反背掌狠狠地打在韓慕俠的後心上,韓慕俠當即吐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