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形意大豪李存義

第一卷 二八、淡淡鹽水濃濃情 文 / 寫意朋友

    終於她開始接著往下練了。舒蝤梟裻練到第三式「三體式藏刀」第3動右腳後撤一步時,她說:「這一撤步我按照陳式太極拳『白鶴亮翅』的撤步要求練習。」

    「太極拳比形意拳好嗎?」李存義問。

    「一樣好,但練好太極拳後再練啥啥成。太極拳象小雨,泡透了棉花,最軟的棉花也能結成堅冰。」

    「我喜歡聽你這樣說話。」他說。

    「為啥?」她問。

    「因為似通非通,讓人們聽不懂。」

    她不禁大笑起來,笑了又笑,笑得好開心。

    李存義也想開心地笑,跟著她笑了又笑,卻笑不出來。

    「你怎麼這麼蔫頭耷拉耳的,怎麼啦?」

    「我病了唄。」他說。

    「生病了,怎麼不舒服?」

    「不能告訴你。」

    「不告訴我我用指襠錘收拾你。」她說著比劃招式。

    「就是這兒,早晨一覺醒來,我現腫得白蘿蔔一樣粗。」

    「那還了得,快跟我來消消炎吧。」

    她把他拽到她的房間裡去,往臉盆架上的洗臉盆裡倒上些水,又撒進去兩提捏鹽,然後三下五除二把他的白蘿蔔扯了出來,給他淋洗。

    「腫這樣了也不去看丈夫,也不早點告訴我,會腫死你的!」她說著哭起來,淚珠啪嗒啪嗒地滴在盆裡。

    淚珠掉進鹽水盆裡又消失了,是跑到李存義的心裡去了。從此在李存義的心裡,什麼珍珠、鑽石、金條全不珍貴,只有這些淚珠珍貴無價。

    李存義在劉小燕閨房裡又看到了她寫的作文:

    一日,護鏢投宿於旅店。與同道者談武藝,有旁若無人之概。忽有同宿一長髮皓然之老叟在旁冷笑,鄙視之意現於顏色。吾不能堪,忿然謂叟曰:「若龍鍾似此,豈亦能武!將毋倚老賣老,以為我沒奈何乎?」叟從容曰:「強中更有強中手,武藝誰敢稱能。因見汝少女不知天高地厚,故不自覺其笑之出於鼻也,怒將何?」吾益不能忍,必欲與叟較,叟亦不辭。吾方出手,已跌數步,竟不測叟以何種手法,能跌人如此乾脆。吾初以叟年邁,恐其不勝掊擊,故出手未盡其長,至此乃以全力赴之。不料一近叟身,手腳如被蛛網纏縛,有力無所施,跳脫亦不可得,中心惶急,遍身汗出如淹。見叟張兩臂往復搓弄如玩圓球,神氣閒逸,絕無尋常比試態度,吾始知非敵,跪請拜師。叟曰:「拜師則可,但當拜我為義父。」

    李存義這才明白了師妹練太極拳的原因。

    次日,李存義的腫脹就消退了,他和師妹又快樂地練起了形意拳。切磋時,她總要佔他的上風,佔上風後又每每笑得前仰後合。她笑他也笑,笑得更燦,因為他願意她快樂,她每有一分的快樂,他就感覺到十分的喜悅。練形意拳真讓人幸福!

    一天會友鏢局押的鏢船,由京杭大運河北行到了滄州。

    路上鏢師們囑咐過劉小燕,到了滄州不要喊鏢。

    「到了滄州連做個小廣告都不敢了嗎?」劉小燕問。

    「喊鏢的目的是要顯示一個鏢局的威力,可以震懾一些小匪們的動作。可是滄州是武林高手薈萃的地方,從事鏢行的又多,沒有小匪們成長的土壤,所以便沒必要搞什麼震懾,並且鏢不喊滄,這是江湖的老規矩。」

    「這是滄州武術家們定的規矩嗎?」劉小燕又問。

    「一半是外地武林人到滄州後的靦腆。」一位老鏢師說,「在古代,『武術之鄉』滄州為燕齊之地。在遼、金、宋時代,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再加上封建官府的層層盤剝,豪紳地主的強奪壓搾,人們需要生存就要有保護自己的手段。梁山好漢林沖當年就被發配於此,看守草料場。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戰場也是在滄縣古城附近。滄州,古有「遠惡郡州」之稱,明時有「小梁山」之號,頻繁之戰事,民遭塗炭,民生維艱,故須掌握攻防格鬥之技方能自救圖存。滄州沿渤海方圓百餘里,均系蘆蕩荒灘,人煙稀少,既是犯軍發配之地,又是叛將蔽身良所。明清時,一些受朝廷緝拿之叛將,尋滄州民眾強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隱姓埋名,化裝僧道遊俠,傳藝維生。如滄州"五十三刀"即"闖王刀",就是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的部將隱名滄州傳授下來的。在我知道的100多個拳種中,在滄州形成並廣為流傳的就占50多個,民間零散的功夫更加難以計數。滄州,地處「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澇、蟲災不時降臨。正常年景,許多人家糠菜半年糧。重災之年,流浪乞討,賣兒鬻女者不鮮。民謠云:拋棄黃口兒,一乳恩情盡;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許多壯丁,以販鹽維生,而官府緝拿甚嚴。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則必習武事。乾隆《滄州志》載:滄邑俗勁武尚氣力,輕生死,自古以氣節著聞。承平之世,家給人足,趾高氣揚,泱泱乎表海之雄風。一旦有事,披肝膽,出死力,以捍衛鄉間,雖捐棄頂踵而不恤。說明了滄州人民自古就尚義任俠。正是由於有如此之多的掌故、光環林立滄州,所以鏢不喊滄成為綠林中人共同遵守的一條規矩。鏢師們走遍全國,唯有在滄州三緘其口。這是武林給滄州的莫大尊榮,也是滄州武術強盛的必然結果。」

    「一半是滄州武林人士比武較技的戰果。」老鏢師又說,「遠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武健泱泱乎表海雄風』。清康熙十五年,兩個俄人到北京擺擂,京人不敵,皇帝張榜招賢,孟村八極拳師丁發祥聞訊趕赴京都,力劈『大牤牛』,嚇死『二牤牛』,名聲大噪,皇帝親自召見嘉獎。在過去鏢行興盛時期,歷來有喊鏢不過滄的說法,鏢車過滄州時都是拔下鏢旗,不喊鏢號。分析其原因:一是滄州人性格磊落,好為不平事,地面上容不下劫鏢的;二是滄州人好面子,喊鏢過滄就等於向當地武林界挑戰,雖然不劫你的鏢,可也少不了有人要比試的。傳說一日,一外地鏢局通過滄州時高聲喊鏢,沒落鏢旗,行至南門,被李冠銘騎馬追上。李冠銘大吼一聲,縱身而起,雙手抓住城門,把烈馬用雙腿夾起,馬被懸在空中灰兒灰兒亂叫,卻動彈不得。鏢客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李冠銘沒有給鏢客出難題,而是一笑了之。因此,南來北往的鏢車,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都會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大喊鏢號。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名頭,多好的身手,在滄州喊鏢叫板,栽個大跟頭兒就臉面丟盡,下不來台了。」

    「這事可信,我師叔郭雲深就有這樣的大力。」劉小燕說。

    「滄州武術即有大開大合勇猛無倫的長勢,又有推撥擒拿小巧靈活的招數,並具有速度、力度大和善於攻守的實戰特點。」老鏢師又說,「能代表滄州武術特點的如燕青、功力、劈卦、通臂、明堂、彌宗、八極、太祖、**、彈腿、戳腳、翻子、大洪拳、小洪拳、形意等。」

    「原來也有俺家形意啊!」劉小燕驕傲地說,「那闖王刀厲害嗎?」

    「相傳此刀術系明末闖王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實用刀法,故名闖王刀。當時,因諱闖王,遂改稱五十三刀。又因刀法中有九路對闖,也稱闖刀。傳說清順治二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後,農民起義軍逐漸失敗。此時,有一對老夫婦流落滄縣運河西早市廟,隱姓埋名,留居廟中,以賣水撿柴來維持生計。因廟內無僧,少香火,且廟產歸王氏財主經管。王氏之王堂、王金兄弟二人皆喜武,廟院即為習武場,機緣之下,這對老夫婦將闖王刀授與兄弟二人。終於,闖王刀在滄州流傳了下來。」老鏢師對劉小燕說。

    船到紅孩口碼頭,老鏢師正想落下鏢旗悄悄過去,突然劉小燕說:「你看!」

    只見紅孩口碼頭一片喧鬧,有裝運貨物的,有來這裡看熱鬧的。靠近河邊,有一個穿一身紅衣的小姑娘在踢雞毛毽子玩耍,很是惹眼。那雞毛毽子即便飛起兩丈多高,小姑娘仍能接住再踢向高空。

    「踢得真好,比我踢得還好!」劉小燕說。說罷她情不自禁地喊開了:「我武唯揚——我武唯揚——」

    從前各地鏢局喊鏢號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威武鏢」,即高呼「我武唯揚」或「以武會友」之類的口號,但這種鏢號帶有挑釁意味,因此只有少數幾個實力強大的鏢局敢喊;第二種鏢號最為常見,即拉長聲音喊「合吾」二字,稱為「仁義鏢」,為一般鏢局通用。「合吾」,喊這兩個字兒,是告訴江湖人,我們是同行;第三種是啞鏢,逢省會城市或鏢局所在,不得喊鏢號,鏢客下馬下車步行。

    老鏢師被驚呆了:「你竟敢喊鏢?!」

    「朝這兒踢,朝這兒踢!」劉小燕沖了岸上高喊。

    岸上的小姑娘果真把毽子踢了過來。

    劉小燕一腳就給踢了回去。

    「謝謝,謝謝!」岸上的小姑娘高喊道。

    看這兒人很和善友好,船便停住,大家上碼頭上吃點東西。

    劉小燕去打小姑娘伙著踢了一會毽子玩,踢了一刻鐘後才去吃飯。

    老鏢師吃飯時間和別人閒聊,問及李冠銘雙手抓住城門把烈馬用雙腿夾起攔截鏢車的故事,旁邊的人對他說「那是李冠銘在練功夫玩,沒有向後看,後面鏢局的人誤會了,嚇得浮想聯翩。」劉小燕則問關於闖王刀的故事。那人給她講道:

    清順治二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後,農民起義軍逐漸失敗。此時,有老夫婦流落滄縣)運河西早市廟,隱姓埋名,留居廟中,男賣水女揀柴維生。因廟內無僧,少香火,廟產歸王氏財主經管。王氏之王堂、王金兄弟二人皆喜武,廟院即為習武場。一年後某一日晨,老婦見王金練拳,端一盆水出屋,高喊:」快閃開!」即將水潑出,王金聞聲急退,而水皆潑至身上。王欲急,老婦賠禮。王責之,老婦怪王乃練武之人卻不能躲水。王急,責老婦有恩不報,反恥笑之。老婦曰:「請二少東也以一盆水潑我如何?」老婦立於階上,王傾盆潑之,只見水潑於階上,老婦已縱身坐於正殿之簷。王正在目瞪口呆,忽聽背後有人叫「好!」此人乃王堂。二人叩拜老婦,口稱「師娘在上,怪弟子有眼不識泰山。」老婦勸起二兄弟,二人知老夫婦非等閒之輩,中午,攜酒餚飯菜至廟中,跪於殿前,誠心拜師求藝,誓曰奉老師和師娘如父母,活養死葬。並說,二老背井離鄉來滄,必有難言之苦,弟子不敢多問,後遇天大之事由弟子承擔,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二老說,往事不堪回首,不述也罷。活有衣食,死後黃土蓋身,別無他求。又說,賢昆仲心地忠厚,肝膽照人,當傾囊傳藝。老夫婦所用之刀,背厚刃薄,身寬,柄長,全刀長三尺五寸。二老演練,刀招迅猛,吃硬吞長,馬上步下和雙手之劈、掛、削、剁、扎、鉤、刺、撩、抹、橫,以及擒拿術,變化多端,招招實用。王氏二兄弟驚歎曰,其乃刀中之魁耳。從此,二人苦練,得此刀法之真諦。二老臨終前,才稱原系李自成之部將。老夫姓秦,未表名字。王堂、王金授徒滄縣大白頭村楊德符、楊德清、楊德玉,郝家莊李春魁,曹家莊孫紹文,大圈子還俗僧人王效仁。他等授楊積善、楊清池、楊佩璽、李風山、李霖春、孫捷三等。他等又傳楊汝立、楊樂山等多人。下一代習練者更多。演練闖王刀,多斜身拗步。進、退、虛、實,變換靈活,上下左右?連環無空,敏捷力狠,觀者驚心。闖王刀以技擊實踐為中心,編排套路結構嚴緊,佈局勻稱,運動清晰,招術奇特,手法驚異,步法多變,美無花架,實而不華,馬上步下均適用。攻如猛虎下山,具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防時穩如泰山,伺機相還。臨陣應用,以攻為主,先發制人。其特點是猛、快、巧、准。

    習練此刀必有一定之基本功。滄州人習練此刀**深者,皆有習練各門拳術之功底。闖王刀之譜,以108句歌訣述明五十三刀之各招式。其多數歌訣中,既有招式,又有用法,便於習練者明其意,通其理,練其功,握其技。根據實際經驗,匯有「九路對闖」,此乃闖王刀法之精華。

    闖王刀的應用要訣,其速度講三快:手快、步快、身快。靈活講三活:手活、步活、身活。顧盼講三顧:攻前顧後、攻左顧右、攻上顧下。戰術講三定:定方位、定攻點、定主擇。

    「你會練?」劉小燕問。

    「學過,但因為教我的人不會對練套路,所以就改學形意刀法了,就把那套刀生疏了。」那人說。

    「你能練給我看看嗎?」劉小燕又問。

    「這有什麼不能的?」那人說罷借了一把切菜刀練了起來。

    「謝謝您。禮尚往來,我也練一趟形意刀給你看。」劉小燕說罷接過切菜刀,練了起來。

    「你練得真好看,你的一馬三箭真快!」那人誇獎道。

    「誰看了都是這樣誇我的。」劉小燕得意地說。

    那人戀戀不捨地告辭走後,劉小燕見有個小姑娘騎著小毛驢過來,便讓借給她玩玩。那小姑娘同意了。劉小燕便騎著小毛驢逛了一圈,然後驅小毛驢去自家鏢船上,騎進去又騎出來。岸上上見了便都笑。

    然後鏢船告別紅孩碼頭,告別滄州北去。事後竟有了新的傳說:

    說某日有一個女孩在岸上一個飛腳將雞毛毽子踢向某艘船上招搖的鏢旗,「卡嚓」一聲鏢旗的竹竿應聲折斷。

    說某日一頭小毛驢受驚嚇跳過一座橋的欄杆落到一艘船上,橋上有一個小姑娘一個燕子穿簾跳到了小毛驢的脊背上,兩腿一夾把身子一縱連人帶小毛驢都到了橋上。然後鏢船還進水下沉,鏢箱裡的銀元寶也被換成了磚頭瓦塊,上岸後發現一個老頭把一塊大青石坐成了八瓣,便謙恭向老頭求助,銀元寶才失而復得。

    回到家後,劉小燕演示闖王刀給李存義看,並讓李存義用形意刀法和她的闖王刀法對練,以發現其中的奧妙。

    一次,鏢局人手緊張,劉小燕介紹師哥李存義來當助手。

    兩人護商往大同,出雁門關、過永盛莊。時正暮春,微雨初晴,山翠如滴,夕陽未下,素月欲升,劉小燕和李存義兩人並轡徐行,頓忘日暮。眨眼冥色四合,黑雲驟起。於是策馬疾馳,找著個大車店住下。

    兩人把黃金白銀寄放在東廂房中,並用鏢旗覆蓋其上。然後兩人對坐於中堂,劉小燕教李存義寫字和背形意口訣,又給他講起了拳理理論:

    「形意拳之美,不是平常人可能察覺的。以為它沒有了心意古拳之美,那就錯了。咱們師爺李老農通過改善,憑鷹捉四把、鷹熊競志之真義,發明劈拳,這劈拳是動靜合參的真法寶啊。不必去想『上下爭力與回縮勁』,真義已設計於姿式中,只要按師父教的方法劈去就沒問題了。形意拳是心意拳的至寶,劈到功夫上身,啥鷹捉、虎抱頭、熊膀、龍身、雞腿,連『落地曲直槍』的能耐都自然也了。因此形意拳與心意拳沒什麼兩樣,且和進入拳法的更妙之處,只是明白的人少,因此大多沒有耐心堅持。所以練形意拳就劈,劈,劈,多劈,多劈,能劈就自然能懂三體式了。以一生之專情把劈拳劈活,即可再得出一個活脫脫的郭雲深。由此再參八卦之變,太極之空靈,再參一切拳種,就可知道一切拳術的神意了。」

    「怪不得你後來又參太極,原來你已經把劈明透了啊。」李存義說,「剛才你專門提到郭雲深,可見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啊。」

    「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劉小燕說,「不管單崩,雙崩,都像山崩撞人,因此形意拳極實,不是像鞭梢抽打人。功夫讓要在於沾粘控,於你胸腹處沾及才開始崩打,0.01秒地緊一下子,因此叫炸勁、戰勁。戰拌的戰。一下即摧。二是能整能沉,看捅實崩,看打實撞,打人成飛。人有一身功力就可沾控人,拳頭可隨意放到人的胸腹處,前手抓摸壓下就是劈,不變手連帶不可變崩而進。抓小孩過來打肚子,就是崩。無論多麼兇猛的巨寇,自稱或人稱武藝高強的,只要遇著郭雲深,一把抓過來,一月牙刀橫過,如同抓來殺。你別看郭雲深人瘦小,內力特渾厚,抓個高手像抓個小毛孩。我剛才說了個0.01秒,就是這麼個瞬息,以沾粘貼實之身手,微震矮小的距離,一緊即松,瞬間摧毀敵人,這是內家拳的利器,也是武藝之美,武人之夢……」

    兩人談得好開心。

    三更後,風聲陡然大作,一粒弓彈丸忽然射入中堂,驟然射滅了堂上燭火。李存義急忙持刀去東廂房,見黃白物都不脛而去。

    李存義和劉小燕出門四顧,只見向東一縷黑影,立即馳往追之。

    追出十餘里到一古剎,見有一老僧,曲背垢面,狀頗蹣跚,正在剪切茅草修補屋頂。

    這樣的老人豈能行劫,寺內又空曠,無黃白物蹤跡,李存義和劉小燕便打算返回。

    老僧忽然昂首挺胸,變得魁梧偉岸,說道:「二位來找丟失的東西吧?是老僧我派徒兒弄來了,為的是請你們二位來荒剎中,領教一下你們的功夫。現東西放在寺後石壁上,我徒兒去趙家莊沽酒了,請稍安勿躁。」

    一會兒,一個和尚用扁擔擔著酒回來了,也面目黎黑,狀如乞丐。老僧叱責道:「來去不過二百里地,你怎麼走了半個時辰?小僧便向李存義、劉小燕施禮,並出酒菜款待。」

    天亮後,老僧領著李存義、劉小燕來到寺後,見真有一石壁,高三丈餘,陡不可臨,錢袋放在壁頂上,其中的黃白物歷歷可觀。環顧週遭幾十里無人煙。

    老僧說:「我徒兒已醉了,黃白之物還望兩位自取。一般武師是上不去的,有多少高手望壁興歎,跺腳而歸啊。我這兒有個規矩:如果沒這個能耐,就歸我們師徒打酒用了。」

    「師哥,你有飛簷走壁的功夫嗎?」劉小燕問。

    「有啊。」已走到壁後的李存義說。他見到有一架由三架梯子接在一起而成的一架破梯子,爬上去反錢袋取了扔了下來。

    兩人拿起錢袋告辭,這時老僧說:「你倆在智力遊戲中勝出了,錢袋可以拿走了,要知道有多少人敗在這種智力戰鬥中。但咱們還是應該比試一下真功夫,以做切磋。」

    於是小僧與李存義交手,功力不相上下。小僧佯敗稍撤,想回身一腳,可腳尚未離地,就被李存義追上打倒了。

    「想不到你在腿腳速度上是天才。」老僧說。

    老僧出手朝劉小燕比劃幾招,劉小燕道:「臨清肘捶。」老僧立即收手,說:「你認識臨清肘捶?!」劉小燕說:「我久闖江湖,能不認識這個?」老僧便向劉小燕恭敬地作了個揖。

    師兄師妹出雙入對,有活時打工當鏢客,沒活時在家練武功玩。就在這樣的滏陽河水般豐盈的幸福中,時光嘩嘩流淌著。

    這天,李存義又在練刀法,師妹過來,說:「師哥,給你塊糖吃吧。」李存義停止練習,說:「糖?謝謝師妹。」他伸出了右手。師妹說:「你張嘴,我直接放你嘴裡。」李存義便張開了嘴。這時師妹一個槐蟲步衝過來,把嘴裡的半塊糖送到了李存義的嘴裡。

    李存義慌得不知所措,嘴裡的糖吃也不是,吐掉也不是。

    劉小燕說:「師哥,我想嫁給你,你要我嗎?」

    見李存義回答不出來,劉小燕又說:「你也該成年了,別見了女孩就害羞啦。告訴你個秘密,我有個理想,就是想女扮男裝,出去走南闖北,打把式賣藝。咱倆扮作師兄弟好不好?」

    「當然好。」李存義想回答說不好,但不忍心說。

    「我給你的糖你還捨不得吃啊,還要留給我呀?」劉小燕說著又伸了舌頭,到李存義嘴裡把糖要了回來。

    這一幕被來劉師家的南午村王大戶看到了,氣得幾乎要吐血。

    王大戶這次來,就是來找劉奇蘭談劉小燕過門的事情的。劉小燕從小跟王大戶的兒子訂了娃娃親。

    那年,劉奇蘭為做翡翠生意找劉大戶借錢,兩人在酒桌上定下了那門親事。

    王大戶說:「你二女兒小燕也十八大九的大閨女了,我兒子也二十一歲了,該為他倆成親了,半月後,這個月的二十八,是個好日,把親事辦了怎麼樣?」

    「那好吧。」劉奇蘭說。

    王大戶走後,劉奇蘭把女兒喚過去,說了成親的事。劉小燕說:「我不嫁,除非李存義!」

    「你們是訂了娃娃親的。」劉奇蘭說。

    「那絕對不算數,必須的!」劉小燕說。

    「這絕對算數,必須的!」劉奇蘭說。

    到了廿八這天,娶親的隊伍來了,劉小燕卻失蹤了。

    王大戶趕了來,罵劉奇蘭不守信用,穢語轟耳,指戳手搡。劉奇蘭手臂一掛,王大戶摔了個豬拱槽。

    王大戶回家去後,糾集一大夥子壯漢雄男來報仇。

    村裡紅白理事會的人們看劉奇蘭的親家聚眾持械前來尋釁,便截於大街上,但百般勸解無效。

    這時前來參加婚禮的郭雲深乃持大桿子出迎。郭對進前者用大桿子插入其兩腿間,振臂一挑,一個「烏龍攪海」竟使得對方拔地翻滾。

    連挑三人,對方驚懼,乃息爭。

    郭雲深因此在武林內外皆聲名大著。

    人們都聽說過郭雲深崩拳厲害,卻不知他的形意槍也乃一絕。

    槍在武術器械中,比較難練難精,故有「年刀、月棍、久練的槍」一說。槍又最靈巧,有空就能鑽,故又有「槍是百刃之賊」之說。實質在長器械中應該說槍是「長兵之主」,因為練槍你有多高的靈巧性也能施展得出,你有多大的功力也可用得上。特別是攔、拿、扎(也稱為崩、扣、扎),從技法到勁路,該說是任何長兵在攻防實戰上都必須用,甚至是主要應用的技法。所以說它是「長兵之主」並不過分。由於雙手使用主力在腰,技法多面不改色,故較難練。且形意槍法是以練大桿子為基礎的,郭雲深酷愛練大桿子,每夜無數次苦練,每次都練上百下,乃至功力不斷地猛增進。

    次日事情平息後,劉師把李存義喚了去談心。

    劉師說:「你剛學徒時我就給你算過卦,你的婚姻不平坦。家是人心靈的暖情老窩,但要學鷹,受不了平庸俗氣,離群索居,凝眸高遠的青天,翔在天宇棲在山巔。避開嘈雜才能從容淡定,逃脫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才能遨遊在自由高貴的國度。希望你莫學為師這般,懂得深卻練不大,而要成長為一代武林英豪,不斷壯大自己的陽剛之氣,走南闖北大展宏圖。」

    李存義說:「我聽師父的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