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龍騰世紀 第二八一章 有點苦 文 / 華岳青陽

    長安至劍南道節度使駐地益州遠隔千山萬水,消息的傳遞向來不易,所以當劍南節度使王昱收到大唐皇帝陛下寫給他的書信時,周承業已經早在十天之前便知道了御書房內那天密議的內容。

    王昱的反應沒有逃出京城裡那群老謀深算的傢伙們的預測,當他看到皇帝在信裡似乎只是雲淡風輕般地提了一句吐蕃奸細離間中傷的語句之後,當時便愣在了座椅之上,好半天沒有緩過勁來。

    送信的使者來時說的很明白,這封信是皇帝直接授意而由御史中丞周大人代筆所書,作為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如果王昱此時還不明白皇帝的心意,那他真的可以抱塊豆腐一頭撞死算了。

    王昱此時已經沒有心情去追究到底是吐蕃人還是蒙捨蠻人在整自己,他只關心自己的腦袋和遠在長安的家人是否安全。

    別人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手段,可王昱卻是知道當年李隆基血戰皇宮殺掉韋皇后和上官婉兒的秘辛,還知道李隆基賜死自己親姑姑太平公主的狠辣心腸

    直接起兵反他娘的?這無異於是自投羅網,飛蛾撲火!

    劍南道可以調動的兵力不過五萬,相比於兵強馬壯的隴右節度使和河西節度使,這點兵力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如果王昱真敢扯旗造反,姑且不論蒙捨詔會不會支持他,就是其餘五詔也不見得會收留於他,除非他投奔到吐蕃國去。

    問題是。就算王昱想造反也敢造反,他手下那些中高層的將領卻不會有人跟他一起找死!

    更何況,如今的情況還沒有糟糕到扯旗造反,投奔吐蕃的地步。

    皇帝陛下既然能夠以書信這種比較溫和隱晦的方式提醒王昱,那就說明並沒有yu置王昱於死地的打算,相反這等於是給了王昱一次洗清自己的機會。

    就算王昱收受賄賂的事情敗露,就算王昱曾經幫著蒙捨詔說好話,但只要蒙捨詔沒有叛唐,那麼對於王昱的懲罰也就僅限於收受賄賂上。

    想明白了這些關節之後,王昱趕緊向朝廷上表一封。自稱年事已高。身體難以適應劍南地區潮濕多霧的天氣,請求皇帝准許自己辭官回京,另派年富力強的節度使來益州接替自己。

    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王昱在送出奏表的同時。趕緊委派心腹家丁攜帶一大筆財富趕赴長安。準備向新任中書令李林甫、大內總管高力士和御史中丞周子諒等人送禮。讓這些朝中大臣們在皇帝面前替自己多說一些好話,以免自己回京之後被皇帝秋後算賬。

    朝廷這邊連分拆劍南道的方案和兩川節度使人選都已經確定下來,自然是等著王昱的請辭奏章趕緊送到長安。

    半月之後。李隆基接到了王昱的請辭上表,當時便讓吏部起草任免公文,免去了王昱劍南道節度使一職,授予王昱鎮軍大將軍的武散官虛職,另授開國縣公之爵和柱國之勳。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隆基雖然心狠手辣,但對於懂得進退之道的臣子還是非常寬容的。他雖然懷疑王昱有收受賄賂的行為,但鑒於王昱的主動請辭,還是給王昱留足的面子,不僅讓王昱得以善終,還封爵進勳。

    不過王昱能得到這個結果,也跟大唐在戰略上意圖麻痺蒙捨詔和南疆其餘各部有著莫大的關係。朝廷通過溫和手段將王昱從劍南節度使的任上拿下,皮邏閣只會覺得當初給王昱送禮有些虧本,但他卻不好開口讓王昱把收的禮再吐出來,畢竟王昱收了錢是賣力辦事的,只不過被人從中攪了局而已。

    只要皮邏閣以為大唐沒有察覺到他兼併六詔之後脫離大唐在西南自立的野心,那麼大唐就有充足的時間對劍南道進行拆分,然後抓緊這難得的時間調兵遣將,把善於打硬仗的部隊送到南疆。

    當然了,在調兵遣將的過程中肯定會造出一些動靜,也會讓蒙捨詔和其餘五詔產生警惕,甚至可能引起吐蕃國的警覺,但是新上任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郭英義完全可以忽悠皮邏閣,說大唐已經基本同意了出兵幫助南詔討伐其餘五詔。

    開戰之後,一旦大唐的軍力壓倒蒙捨詔,那就是反客為主的局面。到了那個時候,郭英義才不會去看皮邏閣的臉色,管他同不同意,高不高興,直接就將大軍駐守在攻打下來的南蠻部落領地之上!

    如果皮邏閣非要跟郭英義講道理,郭英義只需要用一句「駐軍各蠻是為了防止吐蕃國進犯」為由,將皮邏閣給打發了!

    劍南道這邊暫時風平浪靜,但隴右那邊卻起了一層波瀾。

    一切,皆因郭英義的忽然陞遷。

    郭都督自從這兩年認識了週二之後,似乎官運便格外的亨通,先是從中州都督升任為上州都督,接著又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從上州都督升到了劍南道西川節度使的高位之上。

    雖然西川節度使麾下所轄兵馬其實還不如鄯州都督府多,可架不住級別高啊!

    只要老郭在西川打出幾場漂亮的勝仗,按照皇帝的意思成功將南疆各蠻部分化瓦解,那麼用不了幾年他就有機會接替張忠亮出任隴右節度使的職務,甚至還可能是安西節度使或者河西節度使那種更加重要的位置。

    郭英義有去年大勝吐蕃的那一筆軍功作為支撐,這次雖然陞遷速度有些過快,但也還在朝中官員可以接受的心理預期之內。關鍵的問題在於,老郭走後由誰來接替鄯州都督這個十分重要的職務呢?

    如今的鄯州都督,可以說是大唐眾多上州都督之中最熱門和搶手的一個。原因無他,誰讓鄯州的兵馬總數已然超過了十萬之巨,而且還有兩位冉冉升起的常勝將軍看守門戶呢?

    白水軍統領王忠嗣和神威軍統領周承業,那已經成為大唐百萬大軍之中的新秀和明星,他倆的事跡現在被傳的神乎其神,簡直就是武曲星下凡、趙子龍再世!

    誰都明白,如果接了郭英義的班,就算天天躺在湟水城內睡大覺,到時候軍功都能嘩啦嘩啦往上漲,而且用不了三年,就可以等著朝廷頒下本人升任節度使的新命令。

    鄯州都督這個職位實在是太搶手了,方方面面的人物都出手爭搶,以至於連皇didu難以做出決斷。

    李隆基也曾想過把王忠嗣提升起來,可他一想到週二上次立的功勞比王忠嗣還大,如今兩員心愛的猛將又在隴右稱兄道弟,關係好的不得了,他就有些牙疼。

    就算週二年紀過輕,暫時不適合再度陞遷,可若是把王忠嗣提了上去,週二心裡能服氣麼?再者說了,如今神威軍和白水軍齊頭並進,假以時日必定是大唐兩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部隊,這時候把王忠嗣調走,雖然給他升了一職,可王忠嗣心裡未必就會高興呢。

    鄯州都督職務是高,可手下沒有直接管轄的部隊,而神威軍和白水軍的編制卻是驚人的兩萬之數,只要運用得好,任何一支軍隊發揮的作用未必就比鄯州都督府其餘諸軍加起來少多少。

    這就好比後世一個省的軍區司令員雖然聽著牛逼,可他未必就比一個集團軍的軍長地位高。

    不能提王忠嗣,更不能提周承業,郭英義走後還得派一員能讓這兩位驍將信服的武將去鄯州,這可把皇帝和吏部尚書給愁壞了。

    後來還是李林甫靈機一動,向皇帝建議何不派現任兵部侍郎杜希望再回鄯州擔任都督一職呢?

    李林甫這個提議雖然夾雜著自己的私心,但表面看上去卻讓人覺得十分合適。他現在已經隱約感覺到杜希望跟自己不是一條心,反倒跟張九齡和李禕那幾個老傢伙走的近。雖然尚書比侍郎大,可這杜希望畢竟是堂堂兵部的二把手,而且還頗得皇帝的賞識,很多時候杜希望雖然在兵部不能拍板,可他卻會知道李林甫一些暗箱操作的內幕。

    很顯然,將杜希望繼續留在兵部,對於李林甫而言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掣肘。

    皇帝對於李林甫的提議十分滿意,覺得李林甫果然是一位選賢任能的好宰相,明知道將杜希望調離兵部之後會加重自己的負擔,但為了大唐的邊疆穩固,卻還是將杜希望這樣得力的下屬推薦了出去。

    杜希望本人在得知此事之後,既沒有表現的十分嚮往,也沒有表現出yu捨難離,只是表情平靜地對吏部尚書說自己聽從聖上和吏部的任何安排,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

    實際上,杜希望在朝廷中樞呆了這一年多後,已經長了許多的見識,他雖然覺得離開李林甫這個有些難以捉摸的上官是件好事,而前往鄯州去經營當初未競的事業也讓他十分開懷,可他卻沒有溢於言表,讓人覺得他是多麼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兵部,省得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拿來大做文章。

    對於上層的這些人事調動,週二現在還沒有資格參與其中,但他在獲知郭英義將要前往西川而杜希望又要回到鄯州時,臉上的表情既有欣喜的一面,同時又有擔憂的一面。

    也就是說,週二可能在笑,可是笑容有點苦。(未完待續。ps:感謝jerryw1975書友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