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二六六章 加官進爵 文 / 華岳青陽

    兵部侍郎杜希望是個很幹練的官員,他在完成了皇帝陛下交給的談判任務之後,並沒有留戀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鄯州,也沒有像其他喜歡刮地皮的官員那般,或是明著或是暗著向郭英義等大小將領進行索賄,他連湟水城都沒有進,便帶著青海湖大會戰的詳細匯報和張忠亮與郭英義的聯名建議返回了長安。

    週二從杜希望這樣的武將身上看到了大唐的未來和希望,也明白了為何一場安史大亂雖然將大唐帝國從鼎盛拖進了蕭條,卻沒有毀掉整個國家的根基。

    杜希望離開伏俟城時,周承業親自前去送行。

    看著眼前這位歷史上因為拒絕賄賂宮中太監,不屑花錢買官而最終被埋沒了的儒將,周承業心裡更多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

    週二能有今天的地位,跟他刻意迎合當今皇帝,私下結交朝中大臣和後宮宦官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他便是各種官場潛規則的受益者。

    但是,這並非周承業真正想要的東西。如果可以,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憑著本事硬氣地活著,而不是將大部分的精力和心思都花在如何結黨營私、相互算計之上。

    週二有心想要提醒杜希望幾句,今後在兵部做事最好改一改「文青范」的脾氣,不要什麼事情都直來直去的,但他覺得以自己現在的年齡和身份並不宜說這樣規勸的話語,於是笑著說道:「末將在長安時便曾聽人說侍郎大人愛重文學。恰好屬下也略通文墨,認識了一些文壇才俊,如今我軍中便有李太白和常建擔任幕僚,若是大人不嫌,日後返回長安,我便讓那些好友前去叨擾於您。」

    週二這話說的自謙,而且客氣,可杜希望卻不這麼認為。

    老杜一年前被郭英義頂了鄯州都督的位置,當時是去了緊鄰京兆府的另外一個旺州擔任了都督,半年之後。他竟然再次鴻運高照。直接被調進京城做了兵部的二把手。

    兩次調動和陞遷,杜希望暗中沒有花一兩銀,這種好事實在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等他進入兵部之後,某一次尚書李禕有意提醒於他。說是有人在暗中為他積極奔走。不僅在皇帝面前推薦他。而且還花錢替他掃平了幾個有力的競爭對手。

    杜希望對於這種做好事不留名的官場「活雷鋒」自然心存感激,於是暗中多留幾分心思,結果終於察知自己的陞遷竟然跟周家二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杜希望實際上是在首輔張九齡、大內總管高力士、汝陽王李璡和兵部尚書李禕等人聯手的保薦下才得以走上朝堂的!李禕年事已高。如今只會在一些事關大局的兵事上投入精力,所以擔任兵部侍郎的人選半個屁股已經坐在了尚書的座位上。

    張九齡願意舉薦於他,是因為欣賞杜希望作為武將卻好重文學的這個特點;高力士願意舉薦於他,是因為收到了「鋼鐵小盟友」週二的暗中請求;李璡願意舉薦於他,是因為週二送了汝陽王府可以喝三年的上等承恩特供;李禕願意舉薦於他,是因為看重杜希望平時不搞團團伙伙的性格。

    因為自己頭頂上的官帽與面前的年輕人有著莫大的關係,所以杜希望早在長安時便開始暗中留意起鄯州綏戎城內這位小將軍的舉動。這次週二指揮綏戎軍立下了驚天之功,杜希望一開始都不敢相信,所以來了伏俟城後,專門暗中進行了查證,結果他越調查越是心驚,到了後來都被嚇出一身冷汗出來。

    鄯州方面向朝廷報告的軍情,隱瞞了週二手下活捉乞力徐的功勞,也隱瞞了綏戎軍首先動手打響青海湖大會戰的一節,更隱瞞了戰事之初週二分兵四路到處「惹事」的經過。

    杜希望在親眼看了綏戎軍的操練,瞭解到這些實情之後,對於週二的軍事才能大為震驚,心裡盤算著返回長安之後如何在兵部對週二進行照拂和提攜,以報答此前週二對自己的暗中支持。

    聽到週二說今後會讓他的那些詩友來與自己走動,杜希望自然十分高興,也是笑著說道:「二郎過於自謙了,你若還只是略通文墨的話,長安城內還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懂詩文呢?沒有見到二郎之前,我可是已經拜讀了二郎的眾多詩作,尤其對二郎當日出長安時所作的那首出征詩擊節叫好!」

    一旦談到詩文,杜希望立即像是換了個人般,渾身上下透出幾分儒雅不凡的氣度。

    週二有意讓自己認識的那些文青范的詩友今後與杜希望結交,實際上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他希望一群只懂吟詩作文的文藝青年能夠從殺伐果斷的兵部侍郎身上學到一些陽剛之氣,去

    掉各自身上那種酸腐之氣;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過這些文壇好友的協助,今後適時地提醒老杜,關鍵的時候甚至替他打點上下各種人際關係,幫助老杜坐穩兵部侍郎的位置。

    當然了,類似於花錢行賄之類的「髒活」,也只能由週二派人去做了。

    周承業跟杜希望一不談錢,二不談私交,而是從詩文入手,所以很快便贏得了老杜的好感,等到他返回長安時,自然是極力為周承業和綏戎軍奔走,在推動綏戎軍擴編和命名這件事情上出力不少。

    在唐吐青海湖大戰結束一個半月後,朝廷封賞各路作戰有功將士的聖旨和通令終於抵達鄯州,結果自然是一場皆大歡喜。

    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同樣加封金紫光祿大夫、上護軍,封爵開國縣公,並擢升為河南府尹;

    隴右節度使張忠亮因為運籌謀劃得當,加封金紫光祿大夫、上護軍、封爵開國縣公;

    鄯州都督郭英義因為指揮作戰有功,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雲麾將軍,封爵開國縣公,加勳為護軍;

    白水軍主將王忠嗣因為作戰勇猛,斬殺敵酋數巨,加封為忠武將軍、上輕車都尉和開國伯;

    綏戎城守將周承業因為作戰勇猛,殺敵甚巨,得封壯武將軍、輕車都尉和開國;

    石堡城守將白秀峰因為作戰勇猛,得封明威將軍、上騎都尉;

    綏戎軍副將魯大勇因為作戰勇猛,殺敵數眾,得封定遠將軍、上騎都尉;

    綏戎軍副將賈二龍因為作戰勇猛,殺敵數眾,得封寧遠將軍,上騎都尉;

    綏戎軍騎兵營統領哥舒翰因為作戰勇猛,殺敵數眾,得封游騎將軍,騎都尉;

    綏戎軍步兵營統領哥舒翰因為作戰勇猛,殺敵數眾,得封游擊將軍,騎都尉。

    另外還有雷萬春、李白、常建等文武幕僚因為作戰有功,也分別得到封賞,依然在周承業帳前聽用。

    除了加官進爵之外,關於白水軍和綏戎軍擴編的批復行文也一併送達。

    朝廷同意將白水軍擴編至兩萬兵馬,調至莫離驛駐守,並且專門下撥一筆軍費,用以擴建莫離城。

    朝廷同意將綏戎軍擴編至兩萬兵馬,調至伏俟城駐守,但是關於軍費用度方面的事情,卻是隻字未提。

    另外,新擴編的綏戎軍由大唐皇帝陛下親自更名為振武軍,其防區為青海湖以西方圓五百里的範圍,而整個青海湖自湖心島向西的一大半湖面,也歸於振武軍管轄。

    青海湖自湖心島向東的另外一半湖面,則歸於白水軍管轄。

    接到兵部命令時,原本與白秀峰一起防守莫離驛的魯大勇已經率軍抵達伏俟城,而白水軍的先頭部隊也已經開進莫離驛內。

    周承業麾下眾將得知了朝廷的封賞之後,一個個面上不見喜色,倒是氣呼呼的誰也不肯說話。

    大家一個個地都升了官,為何還不高心呢?

    只因為眾將士覺得朝廷這次對於他們的主將周承業的封賞有些不公,大家覺得這次唐軍之所以能取得青海湖會戰的大勝,其中一大半的功勞應該歸於周承業的精心謀劃和大膽進攻。

    而且,不論從殺敵數量還是佔領的地盤面積上比較,綏戎軍無疑都要力壓白水軍一頭,憑什麼白水軍的主將王宗嗣得到的封賞每一項都比周承業高了一頭?

    看著眾將替自己不平,周承業心裡很爽,臉上卻是微笑著說道:「呵呵,大家不要生氣啦,這次對於我的封賞,是我特意跟兵部和吏部打過招呼的!你們也不想一想,我今年才多大年紀,如果什麼都按軍功來進行封賞,要是我們再打上幾場大勝仗,朝廷到時候又拿什麼來封賞呢?」

    大家聽了之後這才心中釋然,覺得自家主將不貪功,不攀比,果然是胸懷雄心壯志之人。

    週二接著鼓勵眾將說道:「朝廷這次其實對我們的封賞已經很多了,大家現在只是光看到了拿在手裡的好處,你們可曾想過一旦吾軍擴編完畢,到時候憑著兩萬壯士,我們在這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能創出多少功績?」

    經過週二這麼一提醒,大家頓時想到未來的振武軍將處於對戰吐蕃的第一線,從青海湖向西的幾千里曠野都可以成為唐軍的戰場,到時候只要隨便尋個什麼開戰的名頭,就可以獨自出戰,再也不用擔心背上擅自出兵的罪名。

    反正,咱們的週二將軍一向夠陰險、夠無恥,在唐吐邊境上時不時地搞些摩擦和衝突,對他而言實在是家常便飯而已!(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