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二一九章 驚心動魄石堡城 文 / 華岳青陽

    實際上,郭英義從沒指望周家二郎和自己那個寶貴親侄子郭元忠來到鄯州之後能夠幫上自己多大的忙。

    在鄯州都督看來,周承業和郭元忠都還處於玩性十足的年紀,又從未在軍中效力吃過苦,這幾個月下來,兩個活寶能夠老老實實地不給自己惹事,郭英義已經很滿意了。

    聽說周承業親自前來拜訪,郭英義倒也沒有擺什麼架子,就沖這個小傢伙來鄯州時送的那份大禮,老郭也不會怠慢了週二。

    「二郎啊,最近在鄯州呆的習慣不?要是覺得悶的慌,我就放你一段時間的假期,讓你回長安玩去。」

    郭英義一開口,便是和顏悅色地給週二放長假,這份待遇還真不是蓋的。

    週二來鄯州可不是休閒度假的,他有些沒好氣地跟郭英義說道:「二叔,咱有點正形成不?貌似我自打來了鄯州之後,都是嚴格遵守軍紀法規,從未幹什麼出格的事情吧?為啥你總把我和元忠兩個當成小孩子看呢?」

    郭元忠跟週二向來以兄弟相稱,所以週二也就跟著郭元忠一起私下裡喚郭英義一聲二叔,這樣顯得親切一些。

    郭英義被週二說中了心思,有些訕訕地笑著說道:「二郎來鄯州之後確實做的不錯,可以說超乎我預料的好。只是這鄯州乃是邊塞重地,到處都是吐蕃人、突厥人的奸細和刺客,還經常會爆發一些小規模的戰事,你和元忠二人沒有上過戰場,不知道什麼叫做刀槍無眼,萬一傷了哪一個,我都沒法跟長安那邊交待哇!」

    「二叔,你這番回護之情,我和元忠都明白。可是,溫室裡面長不出參天大樹來,老母雞的翅膀下飛不出雄鷹來,你能照顧我們一時。總不能照顧我們一世,等你老了的時候,難道願意看到我和元忠只是碌碌無為、平平安安地活著麼?」

    儘管郭英義不知道什麼叫做溫室,可他還是被周承業這番話說的大睜雙眼,無法辯駁。

    「的有道理!說說你今天過來找我。到底想幹什麼?」

    「二叔。我和元忠這段時間跟鄯州各部的主要將領已經認識了,暗中生意上的事情也全部準備就緒,不需要我再操心,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我想和元忠一起親自前往所有與吐蕃人接戰的邊界上考察一段時間,看看我們跟吐蕃人相比,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不足,今後改進的方向在哪裡……」

    「二叔放心。我這次隨行帶著八位功夫十分厲害的護衛,其中有兩個的本事比起長安大明宮內頂級的武師也不弱,除了這八個貼身武師,我還有五十人的精銳護衛,足以保護我和元忠的安全!三個月之後,我一定向你上交一份數據翔實,分析全面的評估報告!」

    「真要去?」

    「必須去!」

    「要不就讓元忠跑一趟吧,他會武功,你不會。」

    「元忠不會寫報告!再說了。二叔怎麼知道我就不會武功?」

    「你真的會武功?」

    「不信你試試……」

    「呔,小子看打!」

    「哎呦,你個臭小子,出手就這麼陰狠,老子這次算是著了你的道!」

    「嘿嘿。承讓了!」

    「趕緊滾蛋,臭小子瞞的倒是挺嚴實,身手想不到這麼利索!我給你另外安排五十名都督府的內衛,這段時間直接歸你調遣。你一定要帶著元忠完好無損地來見我,否則看我不扒了你小子的皮!」

    最終。周承業說服了郭英義,被允許前往鄯州各軍與吐蕃人對峙和交戰的第一線進行實地考察。

    第二日一大早,周承業和郭元忠便扮成四處尋找商機的邊疆商販,混在護衛的隊伍之中離開湟水城,直奔振武軍駐守的定戎城方向而來。

    當郭英義後來聽說周承業和郭元忠外出的第一站便去了定戎城方向,當時就爆了粗口。

    定戎城位於赤嶺(後世的日月山)以東二十里處,地處大唐進入吐蕃境內的日月山口至藥水河谷之咽喉地帶,城中長期駐守一支軍隊,名曰振武軍。在定戎城以南七里處,有一處名曰石堡城的要塞,建築於絕壁懸崖之上,要塞之內長期有振武軍的輪值士兵駐守,乃是整個赤嶺邊防線上第一座易守難攻的重要據點。

    提起石堡城來,大唐軍人無不肅然起敬,只因這座要塞在過去的七十多年時間,吞噬了無數大唐男兒和吐蕃人的性命!

    從唐高宗龍朔三年開始(663年),吐蕃人滅吐谷渾國至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的七十四年之中,大唐帝國與吐蕃人在赤嶺一帶反覆爭奪石堡城,前後發生了許多激烈殘酷的攻堅戰和爭奪戰。

    這場拉鋸戰因其爭奪時間之曠久、戰爭規模之宏大、雙方投入兵力之眾多、各自死傷之慘重,舉世少有,而其成敗得失更是驚動朝野,影響深遠。

    石堡城有這麼重要嗎?重要!相當重要!

    在石堡城的東面,就是「天下富庶出隴右」的河湟谷地,是絲綢之路上燈紅酒綠的喧囂,是大唐長安城內歌舞昇平的繁華。在盛唐燦爛的畫卷裡,石堡城便是支撐起西北大地的一個有力的支點。

    一百多年前,在大唐西南方向的宿敵吐蕃國內,出了一名叫做松贊干布的猛人,在他的帶領之下,吐蕃國如同從喜馬拉雅山顛滾下來的一個雪球,不停地迅速崛起,直到滾到青海湖邊,滾到赤嶺之下的石堡城,總算受阻而停。

    石堡城,從那個時候開始,自然而然的稱為了唐蕃雙方爭奪的焦點,也成了兩**人誓死用生命捍衛的尊嚴和榮譽。從高宗開始,至開元期間,大唐與吐蕃圍繞著石堡城發生的大規模爭奪戰就有六次,每一次都是屍山血河,不計代價。

    當吐蕃人的一代雄主松贊干布逝去之後,大唐帝國一位年輕的帝王走上了雄主之路。

    年輕的李隆基,結束了中宗睿宗兩朝紛亂的局面,通過勵精圖治一舉開創了開元盛世,在帝國興盛的同時,他的眼睛同樣盯向了正被吐蕃侵佔的石堡城。對於年輕的皇帝而言,拿下石堡城,就可以打出大唐的和平。

    於是,就有了朔方節度使李禕導演的一場遠征突襲戰。唐軍集中精銳騎兵,星夜兼程殺至石堡城,一場突然的襲擊,令這座淪陷數十年的邊陲重鎮重歸大唐懷抱。消息傳出,吐蕃舉國震撼,慌忙遣使前往長安通好,一改昔日傲慢之態,而開元盛世的文治武功,也自此達到了頂點。

    當初大唐重奪石堡城的這一仗,看起來只有寥寥數百字的記錄,實際上卻是異常艱難,打的驚心動魄。

    開元十七年三月,李隆基命令李禕與河西和隴右駐地將帥共議攻佔石堡城的大計。當時諸將均認為石堡城憑據天險作為依仗,而且一直被吐蕃人看重,如果率領大軍深入,一定會被吐蕃人合力防守。如果不能獲得勝利,退回來就會丟盡大唐軍人的臉面。

    眾將都主張「不如按軍持重,以觀形勢」。惟獨李禕堅持認為,石堡城的戰略位置過於重要,必須盡快奪回,「人臣之節,豈憚艱險?必期眾寡不敵,吾則以死繼之。苟利國家,此身何惜?」

    因為李禕是大唐皇帝親自委任的行動總指揮,既然他堅持要打這一仗,那麼其餘將領就算心裡不甘,也得奉陪到底。

    決定做出之後,李禕並不急於馬上動手,而是認真地研究攻城的戰術。李禕並非什麼意見也聽不進去的「獨夫」,他得知石堡城依山而建,易守難攻,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城中,如果採取強攻,將會使大軍受阻於堅城之下,即使攻克了石堡城,大唐軍方也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於是,李禕大膽地決定採取遠距離奔襲戰術,偷襲石堡城,以求出其不意,速戰速決。

    一切準備就緒,李禕親率大軍日夜兼程殺奔石堡城,吐蕃守城官兵果然措手不及,傷亡甚眾。二十四日,唐軍以極小的代價順利地攻克了石堡城,繳獲糧儲器械甚眾。隨後李禕留兵據守要害,令吐蕃軍無法前進。自此,唐河西、隴右地區連成一片,各路唐軍可以四處巡邏,拓境達千餘里。唐玄宗聞訊大喜,下令改石堡城為振武軍。

    此戰,李禕力排眾議,堅持出兵,又出敵不意,遠距離奔襲,攻其不備,奪取重鎮,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這一戰沉重打擊了吐蕃國,由於連戰連敗,致使吐蕃國內一片嘩然,他們只好再次派遣使者求和請婚,遠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也從中斡旋。

    開元十八年,雙方以赤嶺為界,並於甘松嶺及赤嶺兩地開設互市。開元二十一年,唐蕃兩國在赤嶺樹碑紀念,雙方邊將均參加了這一慶典。

    周承業和郭元忠來到石堡城的時候,是開元二十四年,此時石堡城尚在唐軍手中。他清楚地記得,如今在赤嶺兩邊維持著的這片短暫和平,即將在開元二十五年結束。

    而下一次,石堡城又將易主。吐蕃人時隔十年之後,借鑒了李禕的戰術,用一個漂亮的奇襲,再次奪回了石堡城。

    ps:已到五一,青陽恭祝所有書友節日快樂,身心健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