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四九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 文 / 華岳青陽

    在裴和安等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光王李琚,在週二眼中卻是容易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的極度危險人物。

    這倒不是說李琚本人有多麼的凶殘好殺、嗜血成性,是個十分可怕的敵人,而是因為他頭頂上這頂光燦燦的王冠實在容易招禍。據周承業的記憶,李隆基在位期間,可是幹過一件令天下人為之側目的事情,那就是一日之間親自賜死了自己三個兒子!而且這三個兒子還都不是因為觸犯了法律,只是被人誣陷意欲謀反而已。

    被李隆基賜死的三個兒子,一個是太子李瑛,另外一個是鄂王李瑤,還有一個便是面前這位光王李琚了。李隆基當時之所以賜死這三個兒子,主要有兩個原因交織而起。

    一是當時正受寵的武惠妃欲立自己兒子李瑁也就是壽王為太子,所以勾結李林甫等人,不停地在皇帝面前構陷和詆毀太子李瑛與另外兩位皇子結黨密謀,意欲弒父奪權。

    二是李隆基當時春秋正盛,雖然已經年過五十,但以他的身體狀況,估計再干二十來年的皇帝都沒有問題,而太子李瑛當時已經年過三十,在太子這個位置上差不多待了近二十年。李隆基擔心自己漸漸衰老之後,太子會對他的皇位形成威脅,所以動了殺子之心。

    一面有枕邊人在說壞話,一面皇帝內心也動了除去太子的念頭,所以最終李瑛、李瑤和李琚這三個過從親密的好兄弟,先是被剝奪了一切官爵職務羈押起來,然後又在同一日被他們的親生父親賜死!

    沒辦法,誰讓李隆基具有超級強大的性功能呢,他殺三個兒子的時候,已經有了近三十個皇子,二十多個皇女,就算少了這三個親兒子,仍然在為將皇位傳給誰而發愁呢!

    實際上,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玄宗親手殺掉的這三個兒子,每一個都是學問上佳、能力出眾,這三兄弟之所以過從甚密。那是因為他們的母親無一不是被喜新厭舊的李隆基賜死。

    這真是父子反目夫妻恨,最是無情帝王家!

    誰要是以為多情浪漫的李隆基是個心慈手軟之人,那就真的是離死不遠了。想當初李隆基不過還是個郡王的時候,便能在宮中掀起政變。直接將韋皇后、李裹兒、上官婉兒等專權的女人殺個精光,後來更是將他親姑姑太平公子毒酒賜死,這個傢伙的計謀手段,與當初在宣武門下發動政變的他爺爺李世民簡直如出一轍。

    然而,就算李隆基殺伐決斷如斯。他也絕對想不到自己下令賜死的幾個兒子,其實任何一個的本領都不比後來成為太子的李亨要差,而他們對於皇帝的威脅也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大。

    李隆基後來立的新太子,就是那個平時不聲不吭,後來當上皇帝的李亨,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居然暗中指使手下發動兵變,不僅宰了專權誤國的楊國忠。逼死貴妃楊玉環。若不是因為發動兵變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忠於皇帝,就連李隆基本人都可能被逼死在馬嵬坡下!

    這便是帝王之家的殘酷與無情,這就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對人們的誘惑和教唆。

    熟知這段歷史的周承業,對於帝王之家沒有親情早已看得是透徹無比,但他真正關心的卻不是這個。皇帝願意隔三岔五地嫁女兒或者宰兒子,那都跟他木有關係。周承業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只能成為一個過客,眼睜睜地看著強盛輝煌的大唐最終一步一步地走向衰亡的道路。

    如果歷史的車輪依然按照原定的方向行駛。那麼太子李瑛死後一年,李亨將成為太子。然後經過十幾年的苦苦等候,藉著安史之亂而登基。在成為皇帝之後,李亨會偏信魚朝恩等幾個玩權弄術的宦官,然後讓大唐在安史之亂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多年,而他本人也將因為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死張皇后,擁立太子李豫而驚嚇至死,在位的時間不過短短六年。

    從某些方面來說,李隆基執政的晚年時期,因為荒淫懈怠和用人不明,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而李亨即位之後的昏聵無能,卻是徹底葬送了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大唐盛世。

    周承業陪著不擺架子的李琚談笑風生,席間氣氛和睦融洽,卻沒有人知道此刻他心中的鬱悶與糾結。

    說心裡話,週二對於面前這位光王,打從一見面就感觀甚佳。因為李琚來時雖然顯得唐突,可他沒有擺出以大欺小的姿態,也沒有時時拿自己的身份作為炫耀,反而是十分低調隨和,言談也是誠懇謙虛。

    和這樣的王孫貴族打交道,周承業覺得心裡很舒坦。

    然而,周承業又不得不為周家和自己的安全考慮,萬一過兩年太子李瑛還是難逃一死,光王李琚依然要為他哥哥陪葬,如果從現在起他與李琚扯上了關係,到時候受到牽連那就是必然的事情。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今夜李琚前來,並不是真的只為吃幾串烤羊肉,喝幾碗燒酒,他這是衝著「名聲在外」的周家二郎來的!

    俗話說的好:伸手不打笑面人,更何況人家堂堂一位皇子,今晚可是平易近人、禮賢下士,所以就算週二內心裡想著讓李琚趕緊走人,可嘴上也說不出這種話來。不僅嘴上不能說,就是在臉上也不能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誰知道大唐今後的歷史到底會怎麼發展?畢竟現在週二這個妖孽橫插了一槓子進來,萬一李林甫真被他掀翻,那這動靜可就不是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了翅膀,而是一鍋即將燒沸的滾油忽然被撤走了柴火。

    周承業真正糾結的地方在於到底要不要與李琚結交,今後要不要幫著他和太子李瑛躲過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的算計,甚至是幫著倒霉的哥仨躲過他們親爹李隆基的屠刀。

    幫吧?萬一自己沒有能力扭轉未來那個局面,這就是自己往火坑裡面跳!不僅是自己跳火坑,還拖著周家上下百口人一起往火坑裡跳。

    不幫吧?萬一自己王八之氣爆發,真的可以左右歷史,無形之中導致歷史的車輪改道,而「三庶子」到時候躲過了一劫,那豈不是白白錯過了一個天大的購買「復牌股票」的機會?

    周承業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一個兩全之美的辦法,索性不再去想,可勁地跟李琚碰碗喝酒,打算將自己灌醉拉倒。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愁明日沒柴燒!」已經喝下好幾碗燒酒的週二郎,藉著酒勁說完這句毫無水準的打油詩之後,終於醉倒在篝火人影和歡歌笑語之中,徹底人事不省。

    光王李琚夜裡前來,說是有心也對,說是無意也對。其實昨日在承恩樓上,李琚和幾位相處較好的朋友吃酒,便親眼見到了週二風風火火趕到承恩樓下化解乞丐堵門的風采,又看著週二率領一幫孩子前去營救陳貴雲,很快便將大掌櫃給接了回來。

    李琚飽讀詩書,平素就愛吟詩作畫,是個地道的文人。他讀過周承業的詩作之後,十分喜愛,又聽人說周承業的所有詩作都懸掛於承恩樓二樓的走廊之上供人品評,所以就帶著朋友前來承恩樓捧場。

    等到承恩樓風波暫歇,周承業已經離去,李琚於是打算另找時日再與週二結交。第二天,周承業帶人前來曲江池遊玩,而李琚恰好也來到這邊的私邸過夜。

    李琚的私邸乃是父皇所賜,就在芙蓉園中緊鄰池水的邊上,是一塊地腳很好的位置。週二讓人在芙蓉園對面隔著曲江池點起來好幾堆篝火,又是跳舞唱歌的,動靜搞的挺大,正好引起了憑窗而望的李琚注意。

    李琚骨子裡遺傳了他爹李隆基浪漫的因子,見到對面如此熱鬧,便覺得冷清清的私邸實在無趣,於是便動了過去湊熱鬧的心思。

    大唐民風熱情淳樸,宴會之中忽然有陌生人加入的情形天天都在發生,所以李琚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待到見了周承業和裴和安等人之後,李琚便認出了週二的身份,於是心中甚喜,言談之中更多賞識和招攬的意味。

    在他看來,自己乃是堂堂皇子,又是開府儀同三司的王爵,如今折節下交周家二郎,也算是給足了面子,想必拿下週二應該不成問題。

    奈何週二卻是一個能夠「預測」未來的妖孽,對於堂堂光王殿下伸出來的橄欖枝躲躲閃閃,就是不願意痛快地伸出手來一把攥住。

    這讓一向脾氣溫和的李琚十分鬱悶,可又發作不得,只好陪著週二大碗喝酒,結果到了最後跟著周承業一起醉倒,然後被幾個貼身護衛抬回了芙蓉園裡的私邸。

    到了深夜時分,大家終於折騰的筋疲力盡,於是按照事先劃分好的營帳各自摸進去睡下。

    周家大郎雖然對郭家小妹元菁有了好感,但絕對不會這麼快就去一起滾床單;而郭元忠這個沒臉沒皮的傢伙,雖然對楊玉燕早就垂涎三尺,但在楊玉瑤的監督之下,他也是萬萬不敢去摸楊玉燕的帳篷。楊玉燕可是跟他妹妹郭元菁共用的一頂帳篷!

    楊玉瑤理所當然地與周承業睡在一個帳篷裡面,並且直接無視了周承月想來跟哥哥擠一個被窩的要求,將小丫頭塞進了念奴和李子琰侄女所住的那頂帳篷之中。

    周家二少奶奶的理由很充分:男女授受不親,親兄妹也不行!

    等到眾人沉沉睡去之後,一直呆在馬車裡面的曾其亮輕輕飄了出來,然後指揮著周家一群忠誠的家丁開始收拾場子,順便將一些「生活垃圾」趁著無人看見,直接沉入了曲江池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