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二四章 等著被算計 文 / 華岳青陽

    在大唐想要陞官,說難那就難於上青天,說簡單那就是一日之間連升三級也不是沒有可能。可以說,官員的晉陞和得失,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原因很簡單,大唐的皇帝就像是一位大老闆,而大唐的官員便是老闆雇來的職業經理人,他們的身份雖然要遠高於普通員工,甚至有的人還可以持有部分股票,可在大老闆看來,想用誰與不想用誰,全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這是有很多例子可以佐證的,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斜封官」。

    唐中宗時期,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及韋皇后的妹妹鄴國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親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女巫第五英兒、隴西夫人趙氏等人,在京中大肆收受賄賂,替別人在皇帝面前直接買官。

    不管是販夫走卒之徒,還是奴婢之流,只要向這些人送上三十萬錢的賄賂,就能繞開朝廷相關部門的考察,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於這種敕書是斜封著口盛放在托盤之中交到中書省,所以這些來路不正的官員便被百姓稱為「斜封官」。

    當時的「斜封官」皆不通過中書省、門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兩省長官不敢過問,只是將任命文件向有關部門傳達而已。

    不過也有一個另類,便是吏部員外郎李朝隱,這位官場硬漢前後阻止了一千四百多名「斜封官」的任命,為此也得罪了很多人。李朝隱不過一個小小的吏部員外郎,也就是周子諒即將代理的職務,他便可以阻止上千「斜封官」,由此可見他沒能阻止的「斜封官」數量究竟有多麼驚人和龐大了。

    到了李隆基這裡,斜封官的現象已經被狠狠地剎住,但自古至今跑官要官、賣官鬻爵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完全被杜絕過,所以還是有不少冗官虛吏通過找關係走門子,混到了一些油水十足的位置之上,只顧著吃拿卡要,享受著朝廷的俸祿補貼,卻不為朝廷辦事,不替百姓做主。

    正因如此,周子諒暫代吏部員外郎一職,看似風光亮麗,實則困難重重,一旦得罪了一些背後有來頭的官吏,今後少不得會被擠兌和整治。畢竟正兒八經的吏部員外郎也不過就是一位從六品的官員,與那些王公侯爵相比,論起身份地位來,就像獵犬與大象之間的差距。

    就算獵犬再靈敏兇猛,又如何傷得了大象呢?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吏部員外郎的臨時職務,不是張九齡替周子諒爭取來的,而是李林甫一力促成的。

    在不知情的外人看來,李林甫真是一個胸懷寬廣的宰相,自己兒子被周子諒的兒子算計成了重傷,他不僅沒有像蕭炅那樣上門吵鬧,反倒是主動前去賠禮道歉,還要求學館將自己的兒子除名,現在更是不遺餘力地在皇帝面前舉薦周子諒。

    但實際上,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這次把周子諒拖下水,不僅可以起到借刀殺人的目的,一舉將周子諒這顆討厭的釘子從京城拔出,而且還可以替自己掩飾緊接下來謀害周家二郎的嫌疑。

    可以預見,當周子諒真的開始推行他所謂的那一套「末位裁汰」制時,一定會得罪不少京城內外的官員。而這些官員因為對周子諒心生怨恨,所以僱傭刺客前去謀害了周承業最喜歡的二兒子,這事情自然就跟李林甫撇清了關係。

    只是李林甫絕對想像不到,周承業幫著他爹謀劃了大半年,等得就是這個虎口奪食的機會。周子諒隱忍不發,甚至對於蕭炅上門鬧事都裝作若無其事,等的就是被李林甫來算計呢!

    官場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如果周家父子的心思一旦被李林甫獲悉,那只會遭到李林甫一夥人的盡力阻攔,輕易絕不會讓周子諒如願;可若是李林甫覺得這是趁機整倒周子諒的機會,那就算周子諒再怎麼躲讓,到最後說不定還得把他給拉下水。

    一向對周子諒照拂有加的張九齡,此次之所以沒有在紫宸殿為周子諒出頭,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件事情之中蘊含的機遇和危險,如果貿然站出來反對,說不定會耽誤了周子諒的仕途晉陞,可要是明著支持,到頭來又怕騎虎難下。

    周子諒平時並沒有資格與朝參官一同出入紫宸殿,而是偶爾有事之時要麼被人喊至殿前回答皇帝和百官的問詢,要麼單獨遞折子去覲見皇帝,所以當時李林甫在殿中替他說話的時候,他還在御史台忙著日常公務呢。

    等到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兩位御史台的最高長官下朝回來之後,便將周子諒喊了過去,先是對周子諒不著痕跡的進行了一番勉勵嘉許,然後這才將皇帝的決定告知於周子諒。

    雖然周子諒心中早有準備,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躍躍欲試,但他可不想讓人看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裝出一副十分吃驚的樣子,然後反覆追問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說自己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夠好,如今竟然被「清除」出了光榮的御史隊伍。

    兩位御史台的大佬一陣膩歪,心想遇到這種從天而降的好事,你丫的還不知足呢,沒見比你入行早的那幾位御史,如今還撅著個屁股等著我們給挪位子麼?

    客氣推辭了一番之後,周子諒無可奈何地從御史台離開,然後去了尚書省門下的吏部,找到吏部侍郎報道,這就算是開始了新的工作。

    儘管關心周子諒的人都替周御史捏著一把汗,而想要算計周子諒的如今也捂著嘴在暗中偷笑不已,可得知父親暫代吏部員外郎的周承業卻是十分開心,越發的充滿了鬥志與激情。

    要說世上最遭人嫉恨的事情,自然是擋人財路和砸人飯碗。吏部員外郎雖然也會得罪人,可同樣也能幫助人,而且一旦這陣風氣過去,真的將官員考績的標注樹立起來,今後就不用再去得罪人。可監察御史就不同了,這個活計從始至終都是在得罪人,官員見了都是繞道而行,生怕自己被盯上了。

    周承業不想讓自己老子因為犯顏直諫而被李隆基活活打死,所以他要盡力將周子諒從御史台給弄出來,不僅要尋個好位置呆著,還要為將來張九齡退下來之後競爭宰相做好準備。

    想要扳倒李林甫,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朝堂之上沒有足夠份量的人替周承業說話,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李林甫走上把持大唐朝政十數年的老路,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

    而周子諒如果能夠徹底改變命運,最終在朝堂之上站穩了腳跟,周承業就有許多種辦法來改變和影響的局勢的發展,讓大唐這艘正在高速航行的大船即使碰上了暗礁,也能夠從容掉頭離開,而不是擱淺沉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