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八十一章 楊玄璬的糾結 文 / 華岳青陽

    臨來洛陽之前,周承業曾對阿祥說過,楊玉瑤的三叔楊玄璬有意將自己的侄女許給河東一戶崔姓人家的兒子為妻,所以阿祥知道這次去楊家提親只怕會遇到重重困難。

    然而,令阿祥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來東都洛陽,何止是困難重重,簡直是難於登天!

    能讓昔日曾經遊歷天下,見過世間無數奇異之事的曾其亮都覺得困難地事情,那就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

    這跟阿祥的辦事能力沒有關係,只跟錯綜複雜的世家聯姻有關。

    別看阿祥雖然平日裡在周府行事低調,話語較少,可一旦出門在外,他卻表現出了獨當一面的氣魄和膽識。

    阿祥走的時候,身上帶著足足五十兩的黃金,若是換成銅錢,那就是整整五百貫。這可是一筆數目巨大的財富,差不多將周府的這些年的積蓄掏了個乾淨!

    一下子從周府支出五百貫的巨額費用,必然是得到了家主周子諒和主母陳氏的同意。所以,從這件事情既可以看出周子諒夫婦二人對小兒子如今的疼愛和重視程度,也可以看出周家人對於阿祥的信任程度。

    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能看出陳記酒樓在這短短兩個多月內悶聲發大財到了什麼程度。

    周承業最近可是一直沒有消停過,一會兒去西市買人,一會兒跟幾個哥們合夥辦酒樓,一會兒又是給周府添置和更換各種用品,這一筆筆、一項項都需要大把的錢財來作為支撐。

    在周承業如此「敗家」的情況下,阿祥前往洛陽居然還能帶著五十兩黃金上路,可見陳記酒樓暗中給周承業每月分的利潤是多麼可觀。不過想一想也真不奇怪,以周承業「黑心」到一壇燒酒要賣五兩黃金的價格,陳記酒樓每月進賬毛利萬貫也毫不稀奇。

    按照飲食行業對半淨利的標準,那麼陳記酒樓一個月的淨收入就在五千到六千貫之間,而周承業佔了三成的干股,所以他就能拿到一千五百貫左右。

    如果不是為了籌備西市陳記酒樓的開張,陳貴雲這兩個月還能給外孫分出一千多貫的收入。這麼說來,周家如今還真不差錢。

    阿祥帶著五十兩黃金隻身來到洛陽之後,便找個普通的客棧居住下來,然後暗中四處打聽楊玄璬此人的脾氣喜好和生活習慣,做足了登門拜訪之前的功課。

    此時,楊玉瑤的三叔楊玄璬擔任的是河南土曹的官職,居住於洛陽城中。

    要說楊玄璬擔任的這個土曹官,也就是個從九品下的小官,雖然聽起來與周子諒所擔任的正八品上只是九減八等於一的差距,實際上卻整整隔著「從九品上、正九品下、正九品上、從八品下、從八品上、正八品下」六個級別!

    不過雖然楊玄璬的官兒比周子諒小許多,可因為他是在油水十足的洛陽為官,而且又分管的是「土地財政」這麼一塊肥的流油地差事,所以楊家的生活水平可是比前幾個月的周家要強。

    做足了準備的阿祥,專門找了洛陽城內有名的一位媒婆登上楊玄璬的大門,自己也備下了極為厚重的一筆見面之禮,本以為可以手到擒來地搞定週二郎與楊玉瑤這樁婚事,結果卻只得到楊玄璬一個模稜兩可的答覆。

    阿祥很清楚自己的禮數絕對是做到位的,他卻實在搞不懂楊玄璬閃爍其辭的緣故。按理說,周承業與楊玉瑤年紀相仿,周家的地位如今比楊家只高不低,加之周承業如今還是大唐首席宰相的義子,更何況男未婚、女未嫁,河東崔家那邊也沒有派人前來洛陽提親,完全符合聯姻的要求。

    那麼,楊玄璬吞吞吐吐的原因何在呢?歸結起來,還是世家大族的腐朽思想在作祟。

    楊玄璬覺得周家的底蘊太淺,雖然如今有崛起的勢頭,但與老楊家弘農楊氏郡望世家的底蘊相比,還是顯得有些不夠看。而且,楊玄璬有意讓楊玉瑤下嫁的河東崔氏,那更是大唐「五姓七望」之中排名第一的千年世家大族。

    雖然河東崔氏如今還未答覆楊家,但楊玄璬卻想再等一等,他不介意用自己的熱臉去貼人家崔姓的冷臀部,只要兩家能夠聯姻,那就可以抬高楊家現在的地位。

    楊玄璬只在乎所謂的世家背景身份,卻從未考慮自己的侄女心中是否喜歡,更不會在乎河東那家崔姓分支偏房的兒子其實是他妹的一個短命鬼,最多再活上三年就要一命嗚呼。一旦楊玉瑤真的下嫁過去,等待她的便是二十歲剛過就做寡婦的悲慘命運。

    然而,這個時代的婚姻制度,講究的就是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說這種制度因為不尊重當事人的意願,釀成了不少愛情的悲劇,可在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封建禮教影響下,這種婚姻制度的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此時的女子,在外拋頭露面的機會很少,像楊玉瑤這麼自由地出行,那全都是因為他三叔楊玄璬看在二哥楊玄珪的面子上,這才同意讓她前往長安遊玩散心。不管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還是貧苦家庭的女兒,都不具備與適齡男子自由戀愛的條件,等到了適合婚嫁的年齡時,那就只好聽從父母的安排,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再者,讓父母做為子女婚姻大事的「代理人」,那也不算離譜。畢竟父母一輩人的生活閱歷豐富,加上普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幸福,都是往好處促成婚事,大多數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兒女往火坑裡面推。

    更何況,這個時代結親講究的是一個門當戶對,因此就離不開媒妁之言,這是因為封建的等級直接制度決定人們的「交際圈」。

    在楊玄璬看來,自己的小侄女楊玉環已經板上釘釘地被選為壽王妃,可謂是一下子進入了大唐頂級豪門,如果楊玉瑤能夠嫁給五姓第一的崔氏為妻,那就更是喜上加喜,今後對於自己的仕途必定會有很大的幫助,說不定從此平步青雲也未可知。

    實際上,如果歷史依然按照原本的劇本發展下去,楊玄璬因為楊玉環和楊玉瑤先後被李隆基納入宮中之後,確實是從中得到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無數的好處。

    然而,楊玉瑤如今尚是雲英未嫁之身,而周子諒雖然只是一個正八品的京官,可架不住他頭上那頂監察御史的帽子嚇人啊。你家侄女沒有跟人定親,我讓府上管家顛顛地從長安來洛陽向你楊玄璬提親,而且還備下了五百貫的重禮,你丫的憑什麼不同意?

    你敢不同意,老子過些天就找個由頭來洛陽審查你,看看你丫的擔任河南土曹以來撈了公家多少油水!

    更讓楊玄璬心虛的是,周家二郎那位便宜乾爹,如今可是如今大唐首席宰相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