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三章 要見偶像啦 文 / 華岳青陽

    因為上一世有個親妹妹,而且從小還要幫著父母照顧看管,所以周承業在如何「哄騙」小女孩方面還是有些心得體會的。他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了如今周府內部的人員組成以及重要人員的稱呼與名字。

    比如,剛才前來為周承業開門的中年家僕,便被喚作「阿祥」;周承業的兄長叫做周承志,他和月月兩個小的要喊兄長為「大郎」;平日裡周家三個孩子喊他們的父親周子諒也確實叫做「耶耶」,如果有外人在場時,則稱呼「大人」;而周府之人喊月月則一般為「三娘」或者「月娘」,並非周承業方纔所喊的「小月月」。

    月娘今年只有七歲,但口齒伶俐,長得十分清秀可愛,一眼看上去便有種讓人想要抱在懷中的衝動,用句「我見猶憐」來形容,也是不為過。因為周子諒並未納妾,一直與結髮之妻,也就是周承業的親娘共同生活,所以周承志、周承業和周承月兄妹三個,那是親的不能再親地一母同胞兄妹。

    從月娘口中得知,大郎周承志今年十八歲,正在長安府四門學館中求學。按照大唐體制,鼎鼎有名的弘文館和崇文館,那是貴族學校,而國子監則是公侯學校,太學也是卿大夫學校,這四家學府根本不是小小御史周子諒的子嗣可以進入得了的。

    四門學是次一等的中央官辦學府。有唐以來,四門學隸屬於國子監,立博士六人,助教六人,直講四人,傳授儒家經典。館中有學生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勳官三品以上無封、四品有封、以及文武七品以上的子弟;其餘八百人則是小官吏和普通人家的子弟。

    弘文、崇文二館的學生,門蔭條件優越,仕進多途,屬於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官二代求學的地方;國子監的學生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的希望亦很大;職業教育諸學校如四門館的學生,畢業後則大都從事所學專業方面工作,進仕速度緩慢。作為一種制度,什麼品級的官員子弟入什麼等級的學校,在大唐有著嚴格的界限規定,這也是保證其貴族化教育的有效手段。

    月娘說的雖然有些語焉不詳,但周承業還是聽明白了造成如今自己在周府不上不下的原因。周承業今年十六歲,本來也是個聰明好學的「四有青年」,起初他與兄長都在地方級的長安縣學之中就讀。今年年初時,周子諒被賢相張九齡舉薦為監察御史,授予正八品的官職,家中子嗣有一人可入四門館中就讀。按照這時候的傳統,周子諒便讓周家第一繼承人周承志前去四門讀書,而周承業仍留在縣學之中。

    周承業覺得仕途無望,將來更沒有機會繼承家業,於是變得頹廢浪蕩起來,平日裡經常與一些浮浪子弟混跡於花街柳巷,幹些吟風弄月的勾當。周子諒看到二兒子這副德性,心裡自然不喜,但周家在長安並無根基,加之他如今公務纏身,也沒有辦法將周承業弄進四門學館,所以愧疚之餘,只好聽之任之。

    周承業在心中暗暗感歎,原來這教育不公的現象從古到今就沒有變過,而原來的那廝胡亂折騰,是因為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在跟家裡人賭氣鬧彆扭呢!好傢伙,十六歲便開始混跡青樓,眠花宿柳,難怪當回一夜「五次郎」就把命給送了!酒色乃是少年人之大忌,揠苗助長的事情幹多了,不死才怪。

    周承業記得上一世曾經看到過一條花邊新聞,說是墨西哥有個「精力旺盛」的少年,背著老媽躲在屋子裡面連續「擼管」七十多次,結果當場精盡人亡,把自己給擼死了。

    「看來今後需要加強鍛煉、戒酒戒色了,不然以如今這副小身板,不等老子找到回去的路,也得早早掛掉!」周承業在心底暗暗告誡自己。

    就在周承業和小妹躲在自己屋中問東問西的時候,周子諒的書房之內正進行著一場事關朝局的私密談話,而談話的兩人則分別是張九齡與周子諒。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九齡,一直深受皇帝李隆基的器重和信任。大唐帝國的開元盛世之所以持續了長達二十九年,與張九齡在任期間付出的巨大心血不無關係。

    權奸李林甫出任吏部尚書之後,這個「口蜜腹劍」的傢伙便暗中與李隆基所寵幸的武惠妃勾結,屢次三番地在日漸驕奢淫逸的李隆基耳邊說張九齡的壞話,還經常使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構陷張九齡,終於使得皇帝對張九齡厭煩起來,如今已經生了間隙。

    已是花甲之年的張九齡,頭髮和鬍鬚皆白,身材有些瘦小,但看上去精神矍鑠,氣度不凡。作為當朝二品大員,按理張九齡不該出現在一個八品小官兒的家中,但周子諒是他一力舉薦,又幹的是監察百官的活,如今李林甫扶持牛仙客當上了宰相,周子諒的事情更加難做,所以張九齡特意來周府走動,也算是為周子諒撐個場面。

    張九齡有些憂鬱地對周子諒說道:「近來聖人愈發寵信李林甫,聽不進臣下的正直之言。長此以往,只怕朝綱崩壞,社稷不穩啊!」

    四十出頭的周子諒,已是不惑的年紀,他對張九齡的人品官德尊敬崇拜有加,對張九齡的詩文才華更是推崇備至,可謂是張九齡最忠實的擁躉和「粉絲」。

    聽到賢相提及皇帝如今開始親小人、遠賢臣的事情之後,周子諒一臉怒色地說道:「張相所言極是,那牛仙客雖然待人忠厚持重,但昔年不過是下縣小吏出身,爾後又長期混跡於行伍之中,有何才能忝居宰輔之位?李林甫向聖人舉薦牛仙客出任宰相職務,不過是覺得牛仙客老實聽話,今後方便自己控制罷了!」

    二人在書房之中談及朝中之事,皆對李隆基如今好大喜功,聽不進良言,喜歡聽李林甫拍馬逢迎的做法深感擔憂。遙想當年聖人初登大寶之時,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依賴賢臣姚崇和宋璟,終於開創了開元盛世。如今聖人貪戀安逸,不再思危,在朝政方面日益懈怠,而北方又有突厥、契丹、奚族等經常叛亂和襲擾,使得張九齡和周子諒更加擔憂。

    不知不覺之間,張九齡與周子諒便談到了吃晚飯的時分。貴客登門,雖然周家窄門小戶,但也早早地開始精心準備晚間的飯食。言談既畢,張九齡本欲起身離去,卻經不住周子諒的再三挽留,於是停在周府吃晚飯。

    飯菜和酒水已經佈置完畢,周子諒便請張九齡上桌就坐。張九齡見桌上人少,有些冷清,便開口問道:「怎麼不見大郎和二郎?」

    周子諒便解釋說道:「大郎如今就讀於四門館,平日裡留宿書院之中;二郎昨日夜間出去會友,也不知今日回來沒有。」

    「那便讓下人去看看二郎回來沒有,吾觀你家二郎,倒不是外觀上那樣柔弱,也是個心中有志氣的青年。」張九齡一臉和藹地說道。

    周子諒繞不過,只好對身後的僕人阿祥說道:「去看看二郎可曾回來。」

    阿祥並不出言向周子諒解釋他其實親眼看到了二公子已經回府,而是默不作聲地出了客廳,直接來到了周承業的屋外。

    「二郎,周御史喊你過去陪張相公吃飯!」阿祥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張相公?」周承業一時腦子還沒有轉過彎兒來,他卻是不知道有唐以來,這「相公」一詞可與後世影視劇中女子口中所喊的「相公」有著大不同!在唐代,「相公」那是對身居宰相之位的高官的專門稱謂。

    眼睛咕嚕嚕亂轉的周承月見二郎一臉的迷惑,便小聲提醒他說道:「今日來府上的便是賢相張九齡,張相公!」

    「張九齡」這三個字,立即讓周承業反應了過來。作為文青出身的他,唐詩宋詞真記的不少,對於那位作出了千古絕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他還是比較熟悉的。在「文化人」多如繁星的大唐朝,有兩個人最讓周承業佩服,其中一位是官居宰相之位的張九齡,還有一位便是官居一品的太子太師顏真卿。

    如果僅僅是比詩文,張九齡或許沒有「李杜白」三人有名,但在五言絕句領域,張九齡絕對可以排在前三名。關鍵之處在於,「李杜白」等人都是逍遙閒散的文人,曾經做過的官兒都很小,沒有一個像張九齡這麼厲害,不僅身居宰相甚至是丞相的高位,而且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之一。

    同樣的,顏真卿的書法造詣雖然沒有書聖王羲之更盛,但官居一品還能開創顏體書法的牛人,從古到今也就老顏一個。

    周承業聽說要陪心中的偶像之一同桌吃飯,當時便激動的難以自已。以前在歷史博物館中看到一幅書畫真跡,都能讓周承業留戀駐足好半天,如今竟然跟一位活生生的大宰相、大文豪同桌吃飯,這種不期而至的巨大驚喜,換了別人,那也得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