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976章 功臣塔 文 / 不死奸臣

    後世朱元璋,同樣是這樣,剿滅異姓王,卻分封諸宗室王,為的同樣是朱家牢固掌控天下。

    可是這些最後都唯一的證明,宗室王爺的危害,不下於異姓王,至少對天下的禍害是這樣,雖然不管篡位成不成功,最終還是朱家和劉家坐天下,達到了劉邦和朱元璋的目的。

    但這顯然不是劉璋的目的,自己的子孫如果這樣禍亂天下,還不如改朝換代,晉朝八王之亂那樣的大亂,要是劉璋是司馬昭,當他們祖宗都覺得恥辱無比。

    對於天下和百姓的禍亂,宗室子弟和異姓王是一樣的,甚至更慘烈,因為那些宗室子弟的王,有資格繼任皇位,如果是異姓王,要為自己正名的話,很難。

    劉璋之所以這樣規定,同樣是為了杜絕宗室禍亂。

    黃月英吃驚了一下,微微點頭,如果是劉璋開始這樣說,黃月英肯定還要出口反駁,可是劉璋已經說了很多超出自己理解範圍的東西了,知道這也是劉璋想好的,自己就算反駁也反駁不了。

    如果一視同仁,連宗室都只能封遞減爵位,不開府不治國,眾文武或許會平衡點。

    可是黃月英臉上依然帶著愁容,一家人三個兒子,如果大兒子都沒得到蘋果,二兒子和三兒子肯定心裡好受點。

    可是要是二兒子和三兒子原本就覺得自己該得到蘋果,現在得不到了,哪怕大兒子也沒得到,他們心裡難道就爽了嗎?

    原本遷都北平他們就不爽,現在封這些爵位,他們只會更不爽。

    黃月英實在擔心,會不會出什麼亂子。

    「除此之外。」劉璋若有深意地看了黃月英一眼才說道:「月英。你會幫我的,是嗎?」

    「我當然……等等。」黃月英看著劉璋不懷好意的表情,腦筋一轉,突然明白過來:「主公,你不會……你還是和上次定都北京一樣,讓我先請求為遞減爵位,不開府,不治國?」

    黃月英看著劉璋,從劉璋表情上看到了肯定答案。突然大怒,騰地一下就站起來了:「主公,你太過分了,我現在終於知道你為什麼要先冊封我為燕王了,你早就打好了這個主意是不是?」

    黃月英氣的臉色通紅。她倒不是多在乎這個爵位,別說黃月英即將嫁給劉璋,就算她是一個男人,也知道燕王這個爵位太高了,遲早是被剷除的對象。

    如果是遞減爵位,不開府,不治國。反而會安全,至少可以安享富貴。

    黃月英生氣的是,劉璋竟然那麼早就把自己算計進去了,自己還一直不知道。

    自請為遞減爵位。不開府,不治國,那可不單單是自己權位下降,更重要的是。自己這是在堵其他大臣的嘴。

    還是剛才那樣,二兒子三兒子原本以為會得到蘋果。結果大兒子來給父親說我不要蘋果了,弄得二兒子三兒子也沒蘋果。

    二兒子三兒子肯定首先恨的不是父親,而是這個大兒子。

    可憐的自己,就要成為悲劇的大兒子了。

    劉璋看向憤怒的黃月英,老臉也有些掛不住,拉了拉黃月英淡黃色的裙擺:「月英,先坐下,先坐下,不行的話,我們再商議商議嘛。」

    黃月英氣鼓鼓地坐下來,過了好一會才帶著一些怨氣道:「唉,這樣也好,可以將其他文武對你的薄情寡義,怨懟降到最低,我被記恨就被記恨吧。」

    「我決定改變以前的爵位等級,將王爵分為五等,第一是並肩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爵位只有月英你能擔當。」

    「還升我一級,並肩王,好大的官。」

    黃月英撇了撇嘴,如果是之前,聽到「並肩王」三個字,黃月英肯定跳起來讓劉璋不要封。

    可是不開府,不治國,沒任何權力,還是遞減的爵位。

    這個並肩王只象徵著財富和身份,沒有任何用處,人家一個丞相對你點頭哈腰,你很得意嗎?那看看巴結丞相的官多,還是巴結你並肩王的多?

    劉璋知道黃月英對自己嚴重不滿,也不以為意,繼續道:「第二級是一州之王,下面分別是郡王,縣王和無食邑王爵。

    法正,張任,魏延,折蘭英,我都打算冊封為一州之王,樊梨香,趙雲等全部冊封郡王,趙雲等人就算了,不算親信。

    孝直到樊梨香,我會讓他們自請不治國不開府,所以如果月英你不願意的話,我總能找到人打頭的。」

    「你想禍害的人還真多,這件事做下去,以後估計就是滿堂文武記恨了,孝直,張任他們還是算了吧,跟著你也不容易,反正……反正我遲早也是你的人,被記恨就被記恨,這個頭我來打。」

    「就知道月英會理解我的。」劉璋突然伸手摟住黃月英纖腰抱了過來,一縷女體香氣沁人心脾,劉璋竟不由自主間不想放手了。

    「苦了你了。」劉璋在黃月英耳邊小聲道,被熱氣一灼黃月英耳根泛起紅暈,卻脫開了劉璋懷抱。

    「好了,爵位的事情完了,該討論一下官制了吧,你不打算用大漢原有的官制了,那你再詳細說一下新的官制,我要回去參詳一下。」

    劉璋點點頭,「之前已經給你說過,我打算用一種新的體制,叫做三省六部制……」

    秦朝成為第一個封建王朝,漢承秦制,但是官僚體制依然一直在完善中,現在的大漢官制有些地方臃腫,有些地方薄弱,而且明顯不是很利於中央集權。

    這種官制在整個封建時期來看,還是很粗糙的,所以劉璋不打算用了。

    相對來說,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很嚴密的封建官僚制度,比大漢時期的官制要成熟得多,要不然也不會從隋朝一直延續到清末。

    這套制度是經過了時間檢驗的,也說明了他的實用性。

    但是劉璋打算用的三省六部制。做了一些簡單修改,原因是劉璋覺得三省六部制雖然組織嚴密,管理系統化,各部制衡利於中央集權。

    但是有一個最大弱點,不利於官員的廉潔奉公,自從實行三省六部制以後,官員**明顯比秦漢時期高,或許有其他原因,但是三省六部制監管不力的弱點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要讓官員全部大公無私。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卻有相對的制衡辦法,能夠降低官場**。

    歷朝歷代,唐宋元明清,都有自己的辦法遏制**。可是似乎收效都很小,特別是明朝,辦法最多,貪污最厲害,越整治越貪。

    劉璋不敢肯定自己的辦法一定管用,但是好在自己還不會很快死,剩下的時間。可以慢慢改良。

    和黃月英說完三省六部制的大概,黃月英才出了門,她需要回去系統整理,然後與文武大臣通氣。否則一個新官制下來,人人都會懵掉。

    隨便也聽取這些文武的意見。

    ……

    「咚————咚————咚————」

    十二月十二日,就和兩百年前的建武十二年一樣,是大漢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標誌著大漢在經過第二次天下大亂以後。再次重歸一統。

    攝國皇太后伏壽頒布詔令,立蜀王劉璋為新帝,接受文武大臣朝拜。

    但是,劉璋第一個去的地方,並不是北京城新建的皇宮大殿,並不是坐上那已經很多年沒人坐過的龍椅。

    北方寒冷的清晨,望星台的晨鐘迴盪在幽靜的北京皇城,清香煙雲縈繞,慢慢消失在那一座巍峨的黑塔之巔。

    高聳的石梯上面是十八座天台,象徵著大漢包括滇州,西域,北部草原,高句麗,倭奴國在內的十八州圖騰,拱衛著黑色的靈塔,鐵水澆鑄的獸像仰望蒼穹。

    這裡是北京城的最高點,也是所有大漢人民應該朝拜的聖地。

    因為望星台的黑塔中供奉著為大漢捐軀和對大漢有卓越貢獻的所有文武功臣。

    劉璋專門建了這座高台,甚至比皇宮還要修築的仔細,將以前漢武帝時期的麒麟閣,東漢洛陽的功臣閣,以及成都的功臣閣,所有已故功勳大臣,全部搬到了這裡。

    大漢望星台功臣閣,包括了開創大漢基業的初漢三傑,休養生息時期的曹參,周亞夫,漢武時期的衛青霍去病,光武帝劉秀的雲台二十八將,東漢中後期的班超皇甫嵩等。

    另外還包括,在劉璋崛起過程中,犧牲的重要將領,包括曲恬,冷苞,白川之戰犧牲的將領,陽平關一戰犧牲的將領,還有許多川軍傷亡慘重的戰爭,荊益叛亂時被叛軍殺掉的文官,數百牌位林立。

    通往功臣塔的寬闊石梯上,劉璋率著黃月英好厲害法正張任四人,緩緩踏上高台,當清晨的霧氣都踩在劉璋腳下的時候,一扇黑色的大門出現在他的眼前。

    管理功臣塔的不是官員和軍隊,軍隊只負責望星台外的警戒,管理功臣塔的是一些經過精心挑選的和尚。

    雖然劉璋不相信什麼超度,但是覺得用這些和尚來陪伴功臣,日日念誦經文,是對已故功臣的尊重。

    門下的小沙彌雙手合十,快步迎上。

    「殿下,成都,洛陽,長安的忠烈祠,已全部移入功臣塔中!」

    劉璋微微頷首,向小沙彌揮了揮手,走近那扇厚重的大門,沒有叫人開門,而是自己親手用力推開,畫棟飛甍的大堂中,數千樽牌位隨著光線的擴移,徐徐出現在劉璋的眼前。

    劉璋走到正中的一樽牌位下面,輕撫著靈牌冰冷的輪廓,良久之後,劉璋才緩緩起身,每一樽牌位一一閃過劉璋的眼中。

    大漢四百年,無數明星璀璨的人物落下,奠定了漢民族的底蘊,而這裡這些牌位象徵的人物,個個功不可沒。

    在最下面以冷苞居中的牌位,沒有這些人,也沒有川軍的今天。

    而修建這個功臣閣,在稱帝之前,劉璋先來拜祭這裡,就是要告訴大漢的所有人,永遠不要忘了以前為漢民族做出貢獻的烈士。

    同時也是告訴當世人,如果你對漢民族做出了卓越功勳,你也將被記住。

    劉璋有些仇恨那些忘記已故烈士的人,而忘記,就代表背叛,同時也是一個民族的墮落。

    入繚繞的香爐,彷彿那些落為寒煙的亂世英雄,還依然隱現在煙雲之中。

    「咚————咚————咚————」

    功臣塔的第二次晨鐘敲響,劉璋再次掃視靈堂,輕輕退後幾步,向所有牌位鄭重一禮,身後好厲害,黃月英,張任,法正同樣恭敬行禮。

    當劉璋走出來時,八名士兵抬著一個布捲走過來,在高台上打開,一副巨大的圖畫展現出來,最頂上五個大字:山河破碎圖。

    這幅圖原圖在伏壽那裡,在工匠坊請了最熟練的繡女,將山河破碎圖繡在巨大的畫布上。

    這幅圖不止有伏壽畫的長安景象,同樣向天下徵集了各地亂世慘景,全部繪製於山河破碎圖。

    城市,鄉村,道路,大量逃荒的難民,亂兵身下的婦女,黃皮寡瘦的兒童,殘垣斷壁下的佝僂老人,千軍萬馬的戰場,排隊領取救濟帶著迷茫眼神的百姓……

    各種景象,匯聚出一整副圖畫,在巍峨的望星台展露出來,恢弘大氣中帶著蒼涼,

    畫布裝裱在透明玉石的巨大牌匾中,高高掛在功臣閣外面的柱牆上,劉璋從牌匾下走出。

    高台下折蘭英,趙雲,馬超,王雙,樊梨香,蔣琬,黃權,李嚴等文武豎立,以及眾多的士兵,靜靜注視畫布。

    劉璋踏足天台外沿,高高的石梯之下,以折蘭英,黃權為首,文武百官全體下拜。

    「恭請蜀王殿下,移駕登基!」氣壯山河的洪音,劃破清晨最後的幽靜。

    「傳令,帶所有犯人到望星台下,就地正法以祭大漢數千功臣在天之靈!」

    無數犯人被穿成一串一串的,被大批軍隊押解過來,包括以前的河北和中原世族子弟,以及此次犯案的黃家子弟和上百官員。

    總數達到十餘萬人,全部被羈押過來,劊子手刀口泛著寒光。

    劉璋相信,只有無數人的血,才能讓大漢人真正記住以前的功臣,記住山河破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