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940章 全面進攻 文 / 不死奸臣

    /

    「三公子,河北義軍群集,正待公子領袖群雄,迎川軍,救曹家,反世族,正當其時,今夜三更,義軍派出精英營救公子出邯鄲。」

    ……

    遼東大戰,王越屯兵柳城,派出使者通知公孫康,叫公孫康殺死軻比能與袁氏兄弟,率遼東全境投降。

    公孫康不敢違拗,立刻應命。

    可是就在發動之時,不知為什麼走漏風聲,袁氏兄弟與軻比能一起造反,先發制人大敗公孫康,公孫康向王越求救。

    而公孫康使者還沒到柳城,就在遼東境外碰到了王越軍隊,王越軍隊一舉攻入遼東,大敗鮮卑軍和袁氏兄弟,袁尚被殺。

    軻比能逃向高句麗,王越記得劉璋的吩咐,率騎兵千里追擊,死死咬住軻比能,最終斬殺鮮卑最後一個首領。

    軻比能的戰死,代表鮮卑一族基本從歷史上消聲覓跡,留下的鮮卑遺孀舊地,如當初匈奴西遷留下的老弱婦孺一樣,全部變成了新的草原子民。

    高句麗一直與公孫康劍拔弩張,聽說公孫康與軻比能袁氏兄弟大戰,立刻出兵遼東,路上正碰到王越。

    王越率幾千大宛騎,大敗高句麗一萬軍隊,從來沒想到還有這麼厲害的敵人的高句麗,受到重創,得知王越是蜀王劉璋麾下漢軍,立刻派遣使者請求議和。

    王越向劉璋請示是否繼續進攻高句麗,劉璋當即不顧眾文武反對,給予肯定的回復,王越率籐甲軍和大宛騎向高句麗進發。

    「主公,有的話主公不喜歡聽,但是月英真得說了。」

    劉璋再一次不顧群臣勸阻。命令王越進攻高句麗,黃月英當場也不想抹了劉璋面子,待群臣退後,終於忍不住開口。

    「主公,月英知道主公心裡想消滅大漢周邊所有異族所有國家,全部納入大漢領土,可是以如今我們的實力,打下可以,守住難。

    就像高句麗。以前一直是大漢屬國,後來高句麗瘋狂擴張,建立五個行省,屢屢侵犯遼東。

    就在幾年前曹軍抵達幽州時,高句麗還派人聯絡曹操。聲稱與曹軍聯合進攻遼東,野心龐大之極。

    對於這樣一個國家,我們大漢以前真的沒能力攻擊嗎?不是這樣的,以前大漢腐朽占一部分,但更多的是,打下來沒用。

    我們攻下高句麗,但是距離我們的統治中心太遠。沒有那麼強的控制力,終究是會失去的。

    主公花費很大代價,將草原納入領土,月英沒有意見。因為草原對大漢的威脅太大了,草原勢力死灰復燃,對大漢進攻造成的損失,比我們現在付出的成本大得多。

    但是高句麗不一樣。再怎麼跳,我們只要防守好遼東。高句麗不足為患。

    主公,就算我們現在很多糧食,但是也不至於浪費在這種無意義的事情上,高句麗,疥癬之疾,等我大漢一統,必然俯首稱臣。

    既然打下來終究也會失去,我們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精力,主公,現在高句麗派使求和,我們可以勒索一筆,就此收兵吧。」

    黃月英一席話說完,焦慮地盯著劉璋,她已經說得夠委婉了,如果往嚴重了說,劉璋這就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只是為了顧忌劉璋的感情,同時更怕劉璋強著不同意,所以才拐彎抹角說了這麼多。

    劉璋沉默地看著面前桌子,思考著黃月英的話,劉璋當然懂黃月英說的道理,用武力征服了高句麗,隨著時間推移,地處偏遠,交通通信不暢,文化差異,也慢慢會失去這片領土。

    勞民傷財的打下來,最終是無用功,只會浪費漢人的錢財和士兵的生命。

    可是劉璋最終用肯定的語氣道:「高句麗,必取。」

    「主公……」黃月英沒想到自己說了這麼多,竟然還是固執己見。

    「月英,不用勸了,我有自己的考慮。」

    劉璋說完站起身走了出去,他明白黃月英的苦心,但是更明白自己的苦心,劉璋正在做一個決定,一個有些難下決斷,但劉璋覺得自己必須下的決斷。

    「你……你這個臭脾氣啥時候能改啊。」黃月英看著劉璋不理會自己,逕直走了出去,不禁罵了出來,狠狠跺了跺腳。

    川軍大軍駐紮幽州,在上谷建立第二個基地,由張頜領軍駐守,與張遼一起控制東草原一帶,並在基地內設立互市等基礎設施。

    在遼東設立第三個基地,由田豫派兵駐守,田豫心裡鬱悶無比。

    在田豫看來,張遼駐守雁門,張頜駐守上谷,那都是有責任區域的,各自掌控位於北方的草原地帶。

    可是遼東有什麼?除了遼東一個郡,北方都是原始森林,裡面生活著常年狩獵的野人,南方是高句麗,都是蠻荒地帶,田豫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作用在哪裡。

    劉璋同時命令大批物資從并州轉運到薊縣,大力擴張薊縣的城池規模,並且大量收容從冀州和幽州其他地區逃難來的百姓。

    本來河北就民不聊生,聽說薊縣分發食物和安頓百姓,大量流民湧來,薊縣人口暴增。

    現在西涼也不算邊疆了,劉璋將涼州刺史王異調入長安三輔,擔任司隸校尉,總督長安和整個雍州,而把蔣琬調到薊縣,改漁陽郡為北平郡,改薊縣為北平縣。

    蔣琬擔任北平郡太守,主治北平縣,封侯爵。

    劉璋在薊縣花了大工夫,還把一個司隸校尉生生降為郡太守,雖然加了侯爵,可那不正是明升暗降嗎?

    所有人都不知道劉璋這麼治理一個薊縣幹嘛。

    不過蔣琬也沒什麼,在劉璋叮囑後,任勞任怨,整個薊縣在龐大的物資和人力支持下,迅速恢復和按照劉璋要求擴建。

    「報。」

    劉璋正在巡視,薊縣擴建的工地。一名士兵飛馬來報:「冀州民變猛烈,各處義軍在邯鄲城外會師,公推曹操之子曹彰為首領,起兵二十餘萬,反攻鄴城,並且曹彰派人送書信,請主公支援。」

    劉璋拿過信,看完內容,他知道雖然曹彰有二十萬人。可是這些農民軍,估摸著連一萬官軍都打不過。

    不過如果不硬拚,擋住壺關和黃河的軍隊回援,還是能辦到的。

    「其他戰線如何?」

    立刻有將領出來稟道:「中原戰線全面推進,張任將軍派出五萬偏師。下兗州,徐州,進逼青州。

    豫州東部駐守的周策軍隊,沒有抵抗全部向南撤退,我軍收復豫州全境,進逼揚州,中原已在我軍掌中。

    南方戰線進攻順利。衛溫大都督率領率軍與陸遜賈詡戰,屢次獲勝,江東軍和魏軍水軍大幅削弱。

    法軍師和魏延將軍傳來消息,只要拿下湖口。佔領鄱陽湖,十萬步軍就可進逼江東,一舉拿下江南全境。」

    「陸遜,魯肅。賈詡,皆非好相與之輩。務必叫法軍師和魏延小心謹慎,切不可操之過急。」

    「是。」

    「好,南方,中原,皆進軍順利,冀州民變已經野火燎原,正是我軍定鼎之時,立刻傳令眾將,大堂議事。」

    「是。」

    …………

    「咚,咚,咚。」

    戰鼓在薊縣太守府門外敲擊,傳遍全城,這裡曾是戰國七雄燕國的都城,後來經過大漢分封的燕國諸王建設,繼承王宮的太守府頗具規模。

    鼓聲飄蕩,一股厚重氣息。

    上百名武將,十幾名文官進入大堂,武將們個個摩拳擦掌,他們已經憋了很久了。

    以這些武將的性格,是很難理解明明幾十萬大軍可以輕易攻進河北,為什麼要在這裡駐守這麼久的。

    現在聽到劉璋聚將點兵,知道終於可以出戰了,已經期待很久的眾將,人人興奮不已。

    鎧甲森森,上百員沙場宿將散發的氣息籠罩大殿,劉璋在黃月英好厲害護衛下,緩緩走向主位。

    「參見主公。」眾將伏拜,聲震大殿。

    「馬超,王雙,龐德,雷銅,黃忠。」

    「末將在。」五將同時出列。

    「立刻率領所部騎兵出發,方向鄴城,你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在壺關敵軍,黃河敵軍衝破農民軍防線之前,抵達進入鄴城的要口。

    死死的擋住敵軍,不允許任何一個援兵進入鄴城,如果完不成任務,軍法從事。」

    「是。」馬超王雙等將大聲應諾。

    馬超龐德出魏郡,封鎖壺關軍隊進入鄴城的路線,王雙龐德黃忠出黎陽,進逼牧野,封鎖魏軍黃河白馬大營兵力北上道路。

    以大宛馬的速度,各路騎兵先鋒在兩天之內就能進入目的地。

    「折蘭英,阿科,夏侯淵。」

    「末將在。」折蘭英,阿科,夏侯淵一起出列。

    「你們率領所部騎兵,本王另撥三萬騎兵給你們,作為先鋒直逼鄴城,見機行事。」

    折蘭英抬頭看了劉璋一眼,知道劉璋的用意,派這麼多騎兵給自己,又告訴了自己川軍在冀州的細作名單,這是要自己盡最大努力營救曹家的人。

    折蘭英心中感激,朗聲應道:「是。」帶著阿科和夏侯淵離開,

    「張遼,張頜,徐晃。」

    「末將在。」雖然劃分了三個基地,但只有田豫提前赴任了,張遼張頜都還留於軍中。

    「各帶五千騎兵,兩萬步兵,張遼出涿郡,中山國,趙國,徐晃出渤海郡,攻南皮,張頜出河間,平原,高唐,接收河北各個城池,擔有抵抗者,盡數剿滅。」

    現在的魏軍政權,已經完全離心離德,百姓早已盼著川軍到來,接收其他城池不會費什麼力氣,而讓張遼,張頜,徐晃這些曹軍老將去接收,抵抗力會更小。

    「是。」三將踏步離去。

    劉璋對剩下的將領道:「眾將立刻整軍,明日一早,大軍揮師鄴城,剿滅大漢亂賊。」

    「大漢中興,蜀王萬歲。」

    旌旗獵獵,劉璋率領二十萬大軍從薊縣出發,過任丘,信都,廣宗,一路所向披靡,周圍郡縣皆望風而降。

    這與很多年前在荊州,已經大不一樣,當初幾乎一城一縣都要頑抗到底,以至於拿下襄陽,都有許多縣城拒不投降,到處是山賊草寇。

    而現在,那些世族官員也想頑抗到底,可是還沒開始頑抗,就被麾下部將殺了,舉城投降。

    二十萬大軍進入冀州第二重鎮信都,僅僅只用了幾天時間,而馬超王雙的騎兵早已抵達目的地。

    壺關軍隊,白馬軍隊接到鄴城命令回援,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些草草成型的軍隊本來就沒什麼戰力,現在川軍又佔據完全優勢,更加沒有戰心。

    而郝昭只是一個善守的大將,野戰實在非他所長,更何況就算善於野戰,又怎麼用步兵和大宛騎對抗。

    回援的軍隊艱難衝開義軍,卻衝不破馬超王雙的騎兵防線,被卡在鄴城幾百里外,鄴城成為一座只有不到萬人把守的虛弱之城。

    世族官員這才後悔莫及,當初真該聽司馬懿的話,將壺關和黃河軍隊調回來回防鄴城,只因為幽州川軍還沒發起進攻,不想讓南方和并州的川軍提前進入,所以拒絕採納。

    現在才知道,幽州川軍之所以沒有進攻,完全是因為在等著民變濃烈,用暴民拖住援軍一段時間,然後用兵力將河北主力部隊全部擋在鄴城之外。

    而現在,鄴城成了一個裸露的姑娘,完全暴露在川軍幾十萬大軍的兵鋒之下,而鄴城也爆發兵變和民變,形勢岌岌可危。

    鄴城的所有官員慌了神。

    「司馬懿呢?司馬懿呢?司馬仲達呢?」

    王宮中的眾臣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差原地跳起來了,只想有個靠得住的人拿拿主意,可是這個時候才發現,司馬懿竟然不見了。

    一名官員道:「大家別急,仲達先生前幾天給我說,為了應付川軍,要閉門思考對策,我已經派人去請了,以仲達之智慧,必能想到一個妥善之策。」

    官員說完,眾人這才點頭,可是還沒等他們把心放下來,一名士兵跑進殿中,拱手稟道:「稟報諸位大人,仲達先生已經離開府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