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996章 親纏孝帶 文 / 飽吹餓唱

    大明天啟六年農曆七月,後金天聰汗皇太極親率全體女真八旗、蒙古八旗和一部分漢軍旗,共約十六萬人,從遼東傾巢而出。他避開明軍重兵駐守的山海關,謊稱西征林丹汗,實則在草原上兜了個圈子以後,突然直撲薊鎮邊關喜峰口,並翻山越嶺破關而入,天下為之震動!

    在喜峰口一戰中,薊鎮總兵趙率教寡不敵眾壯烈殉國,數百親軍僅幾人奉命突圍,餘者全部戰死。按照飛鴿傳書的諭令,薊鎮分散於各城池和隘口的官軍全部放棄守地,緊急向南撤至天津衛,所有百姓也被命令拋棄一切家產,立即向南逃難。

    一來是趙率教在喜峰口苦戰半日,為後面的行動爭取了時間;二來是撤退執行得十分堅決,大量被捨棄的財物任由後金軍去搶,也遲滯了敵軍的行動。所以皇太極儘管來勢洶洶,很快就佔領了遵化、薊州及附近七八座縣城,但明軍卻未殲滅多少,也沒有擄到大量人口。

    儘管如此,老百姓中總會有些老弱病殘,以及捨不得丟棄家產的人。當天夜間,後金大軍衝入遵化。皇太極為了「立威」,下令屠城,一千多尚未來得及撤離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慘遭殺戮,四面城門之上,掛滿了遇難者的人頭!

    趙率教戰死、薊鎮陷落的消息,很快通過飛鴿傳書報到京師。當天深夜,紫禁城燈火通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乾清宮緊急召集閣臣及六部、都察院相關大臣商議對策。當看到介紹趙率教如何不肯逃生、掩護部下撤離,最後壯烈殉國的具體經過時,朱由檢大放悲聲,幾至昏厥,梅劍等人忙將他扶入後面休息。

    過了片刻,眼睛哭得紅腫的朱由檢再次返回乾清宮。大臣們卻萬分驚訝地發現,皇帝頭上居然纏著孝帶!

    皇帝給臣屬帶孝,這可是從打有皇帝以來破天荒的頭一回。很多人都覺得十分不妥,禮部尚書來宗道認為這是自己份內該管之事,便上前奏道:「陛下,臣以為您頭纏孝帶於禮不合。陛下為君父,趙率教為臣子,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禮儀豈可顛倒。趙將軍殉國不假,可那是武將本份,陛下對他的家人重加撫恤也就是了,又何必如此?只怕趙率教也承受不起吧!」

    來宗道得意洋洋地說完,朱由檢卻用前所未有的陰冷眼光死死地盯了他很久,看得來宗道渾身發毛。半晌,朱由檢才從牙縫裡擠出一個字:「滾。」

    來宗道一怔,還以為自己沒聽清楚,詫異地問道:「陛下說什麼?」

    「朕叫你滾!」朱由檢突然暴怒地咆哮起來,「朕既是為壯烈犧牲的趙將軍帶孝,也是為被無辜屠殺的上千百姓帶孝!朝廷無能,朕無能,沒能助趙將軍一臂之力,也沒能救下遵化百姓,其罪甚深,正該帶孝贖罪!你來宗道只會誇誇其談,入閣至今,可有一策助朕破解危局?你不願意帶孝就給朕滾犢子,別來煩朕!」

    來宗道以禮部尚書身份入閣,位高權重,又是當世大儒,年齡也很大了,不管是誰,見到他都是畢恭畢敬,朱由檢過去雖看他不太順眼,但表面上還算過得去。今天卻當眾一通極其尖銳的辱罵,把來宗道罵了個狗血淋頭!來宗道的老臉登時變得煞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哆裡哆嗦地道:「臣…臣…」

    他「臣」了半天,卻連一句整話也說不出來。還是錢龍錫反應敏捷,搶前奏道:「臣等無能,上致君父生憂,下致百姓遭劫,臣等該萬死!來宗道奏對不謹,恐是年事已高、頭腦遲鈍之故,並非有意冒犯天顏,還望陛下寬恕其罪。」

    見朱由檢沒有吭聲,錢龍錫對來宗道連使眼色。來宗道這才醒過味來,連連叩頭請罪。朱由檢不勝其煩道:「來宗道既然年事已高,也不用在這裡辛苦熬夜了,退下吧!」

    來宗道如蒙大赦,又磕了幾個頭才腳步踉蹌地退出乾清宮。錢龍錫忙從蟒袍內的中衣上扯下一塊白色布條纏於頭上,眾臣見了來宗道的下場,誰還敢招惹盛怒中的皇帝,也只得有樣學樣。一時間乾清宮內孝帶飄揚,氣氛更加莊嚴肅穆。

    御座上的朱由檢,卻仍在深深地自責。別人不知道,他朱由檢是穿越之人,可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己巳之變」的啊!皇太極一定會繞過關寧防線,從蒙古草原入寇京師;之前朱由檢所做的一切,包括放棄大凌河、錦州、寧遠,修築山海關重城,以及擴建京師外城,也都是為了防範皇太極這一手。

    可惟一出乎他意料的,就是沒想到後金軍會來得這麼快,大大早於歷史進程!今年是天啟六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而歷史上的「己巳之變」發生在崇禎二年,也就是1629年。朱由檢在潛意識中,總覺得自己還有三年時間。

    直到今天他才想明白,大概是由於自己對時空的攪動,很多歷史上的大事都提前了:努爾哈赤提前殞命,天啟提前駕崩,流賊提前大起,甚至倭寇都提前再度覬覦神州了…在這種情況下,後金怎麼就不可能提前南侵呢?

    所以只有朱由檢心中明白,趙率教的殉國和遵化百姓被屠,和自己的疏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他才會深感自責,並親纏孝帶,以示對趙率教等殉國將士的歉疚。

    見皇帝神情恍惚,錢龍錫進言道:「陛下,事情已經發生,當務之急還是佈置應對之策。」

    朱由檢這才回過神來,沉默片刻道:「那眾卿就說說,該如何應對韃子大軍?」

    乾清宮內立即開了鍋,眾臣議論紛紛,但以東林黨人為首的主流意見,還是京師立即戒嚴,調山海關邊軍、宣大邊軍和薊州敗軍到京師城下集結,首先確保京師的安全,同時再廣召天下兵馬勤王。後金軍遠離後方,意在搶掠,見大軍雲集,必會知難而退,局面也就轉危為安了。

    朱由檢卻是一言不發,待眾人全都無話可說時,才緩慢而又堅毅地道:「傳旨,讓遼東巡撫高第死守山海關,麾下諸將絕不可輕舉妄動!」——65730+d4z5w+15144394——>崇禎:重征天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