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章 節目錄 第八百六十六章 親自閱卷 文 / 飽吹餓唱

    這場史無前例的恩科考完之後,幾十萬舉子就陷入的焦灼的等待之中。考試前為了給皇帝留下好印象,不少人還參與建城的義務勞動;考完以後,皇帝一連多日沒出現,這些人也就懶得做樣子了,只有黃宗羲等極少數舉子仍繼續堅持。

    本來按照慣例,會試是要考三場的,分別為四書文、五經文和五言八韻詩,每場各考三天。這次恩科卻只考了一場,一天就結束了,而且從形式到內容都大異於前,因此沒有一個舉子感到有把握考中,但也同樣沒有一個舉子感到完全沒有希望。

    過去會試從結束到張榜,大概需要四五天時間。可此次是幾十萬人同時應考,閱卷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過去閱卷,為了防止考官與考生串通作弊,需要先對試卷「彌封」,即用紙遮住考生的姓名籍貫等信息。後來覺得這樣還是不保險,因為閱卷者仍可從筆跡或是試卷上的墨點等特殊記號來認出考生。於是又要進行「謄錄」,即由專人將考生的答卷一字不差地照抄一遍,並經過校對,然後才讓閱卷者過目。

    可是這次恩科有幾十萬份試卷,禮部一共才多少人?若還要「彌封」、「謄錄」,就是累死也幹不完。好在皇帝有旨,將這些環節一併免去,考官直接閱卷即可。

    但這仍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往年會試均是設有主考二名,同考官十八名,這二十個人審閱數千份試卷。可這次的試卷數量超過以往數百倍,總不可能找幾千個考官來閱卷吧!

    不過朱由檢似乎一點也不著急,讓主考來宗道仍按往年的規矩,從翰林院挑選十八人。再加上副主考徐光啟,二十人對付三十萬份試卷,慢慢閱捲去吧。而且是每天能看多少就看多少,准點下班絕不拖延。

    來宗道等禮部官員心想這樣看下去,恐怕幾十年也看不完。而且還有第二個大問題,就是錄取多少人,皇帝一直沒有做出明示。往屆會試的錄取率約為百分之十,若千名舉子應考,大概也就錄取一百名左右。可這次考生是三十萬人,難道要一下子錄取三萬人?朝廷哪有這麼多的官位?

    不過既然皇帝如此胡鬧,他們也懶得反對了,每天就按步就章地看幾十份試卷。這樣過上一兩個月,不用上奏,舉子們自然鬧翻天了,到時候看皇帝如何收場。

    可惜他們完全打錯了算盤。朱由檢讓這二十人閱卷,純粹是做做樣子,因為他早就決定親自閱卷!

    禮部閱卷之處設在皇城之內,自然處在皇城警衛團的嚴密保護之下。每天黃昏,等這些考官回家之後,朱由檢就帶著秘書處的全體成員,再加上得到密旨偷偷留下來的徐光啟,數十人一直閱捲到第二天四更!

    秘書處的成員只負責一件事,就是分類。凡是只答了主題,副題全空的試卷,直接剔選出來,朱由檢連看都不看。這樣的試卷至少在十萬份以上,不用問,答卷者肯定是典型的只會做八股文,別的一概不知的書獃子,這樣的人如何能用?

    剩下還有十餘萬份試卷,秘書處則按照回答副題數量的多寡分類。二十多道副題,只答了一兩道題的,由徐光啟代為審閱。很顯然,這樣的考生比完全交白卷的也好不了多少,說明這樣的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基本不符合朱由檢的選拔標準。徐光啟是嘩嘩地翻著卷子看,平均一份試卷只看個幾秒鐘,一百份卷子裡能挑出一份回答稍微像點話的就不錯了。

    而那些回答問題較多的試卷,朱由檢才會親自審閱。他並不在乎問題的答案是否與自己心目中的答案相同,因為這些題基本上都是主觀題,也根本不可能有標準答案。只要回答有自己的想法,就有可取之處。至於廢話連篇、言之無物的試卷,朱由檢只要看到也是立即捨棄。

    之所以要設置這麼多副題,朱由檢也自有一番考慮。在他看來,如今的官場已是腐朽透頂,除了少數德才兼備的官員外,絕大多數要麼迂腐昏庸、不諳時務,要麼心術不正、以權謀私,甚至拉幫結伙,組成利益集團,對朝廷的政令陽奉陰違,完全無藥可救。要想治事,就得先治人,治不了,就得換。現在的官場,已經到了非「大換血」不可的地步了!

    可是具體怎麼換法,也是大有講究。如果自上而下,先從內閣、六部尚書等朝中重臣換起,逐漸向下推行,先不說這些大臣勢力很大,動他們肯定阻力重重,搞不好還會激出不測事件;就算可以將這些人強行解職,可是換誰上來?下面的官員和這些大臣經歷相似,都是從科舉中起步,在大染缸一般的官場中混出來的,換誰不是一樣?

    所以朱由檢決定自下而上,暫時不動朝中重臣,先從最基層的官員換起。

    基層官員的數量就非常龐大了,全國北、南兩京,南七北六一十三省,下轄一千多個縣。縣衙裡的朝廷命官有四位:正七品的知縣,正八品的縣丞,正九品的主簿,無品級的典史。另外,各省、府及一些職能衙門中,也有大量的基層官員。

    在這些基層官員之中,朝廷真正能控制的只有知縣。舉子會試考中後叫「進士」,如果外放官員的話,一般都會從知縣做起。而縣丞、主簿、典史等更低品級的官員,讀書人不屑做,基本上都被沒有通過會試的當地人所把持。這些官員位卑而權重,往往在當地形成不小的勢力,官職也多是父子相繼。

    除了這幾個朝廷命官之外,縣衙裡還有很多幹著實際工作、卻不在編制之內的人,即所謂的「胥吏」。這種官吏分開的制度弊端很大,朱由檢當初在涇陽縣就見識過了。

    因此這次恩科,朱由檢的真正目的是選拔大批基層官員,逐步將縣丞、主簿等世襲的地方官替換掉。至於胥吏,以後要麼裁撤掉,要麼併入「官」的序列。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朱由檢才會讓幾十萬舉子同時應試,因為他至少也要選出五六千人!

    ps:今天思緒混亂,只有一更,抱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