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九十七章 野外宿營 文 / 飽吹餓唱

    隨著最後一批士兵的出城,身後的德勝門緩緩關閉,吊橋吱呀呀地懸起。車仗越行越遠,巍峨的京師逐漸隱沒在濃重的夜色中。

    朱由檢坐在車仗上,雖然不用自己走路,但刺骨的寒風陣陣襲來,仍覺渾身難受。而周圍的士兵披星戴月,在積滿冰雪的官道上行進,就更是苦不堪言。

    走了沒幾里地,戚美鳳對朱由檢道:「殿下,已經入夜,現在可否宿營?」

    朱由檢如蒙大赦地道:「就依美鳳將軍!說實話,本王又冷又餓,早就受不了啦!」

    戚美鳳雖然躬身施禮,嘴角卻微微一撇,心想這個信王殿下怎的如此不堪,不光是嬌生慣養,受不得行軍之苦,那雙眼睛還總在自己的臉上和胸前瞄來瞄去!

    朱由檢眼尖,早將戚美鳳的表情看在眼裡,老臉也是一紅,趕緊掩飾道:「那什麼,本王其實也主要是憐惜將士們,嘿嘿嘿嘿。」

    戚美鳳當然不敢戳穿他的謊言,只是選了一處稍為平整的空地,命令士兵們結營。

    隨著她一聲令下,五百名士兵迅速散開,從那幾十輛大車上,取出疊好的帆布帳篷。又用硬木和竹竿搭起帳篷的骨架,再將帳篷展開覆於其上,將帳角用大釘釘入地面。

    不多時,幾十頂半圓形的軍帳就已支好,軍帳周圍還豎起了一排木柵。

    朱由檢見這五百名戚家軍訓練有素,有條不紊,不由得心中暗讚。

    戚美鳳見已結下營盤,即請朱由檢下車,走進中軍大帳歇息。

    這座中軍大帳,也就是朱由檢的寢帳,比其他的帳篷大了一倍都不止,地面鋪上了絨毯,裡面還架起了炭火爐。朱由檢從外面一進來,頓覺溫暖如春,高興地對戚美鳳道:「美鳳,咱們軍中準備得還真是周全!將士們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戚美鳳卻搖頭微笑道:「殿下,您是代天子出征,不論行止,規制自然與普通將士不同。其他的帳篷,可沒有絨毯與火爐。野外宿營,必須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在此也只能將就著休息一晚。明日進了通州城,士兵們才能好好睡一覺。」

    朱由檢聽了頓覺慚愧,忙道:「本王是隨軍出征,可不是享福來了。大夥兒吃啥,我也吃啥;大夥兒睡哪,我也睡哪。」

    戚美鳳眉頭一皺,心想這信王怎麼說話如此平俗直白,倒似個市井百姓。不過他肯與普通士卒同甘共苦,這一點卻又十分難得,不由得稍微增加了一些對他的好感。

    此時,帳外的士卒已經開始埋鍋造飯。朱由檢興致勃勃地道:「美鳳,本王還從未在野外宿營過,就連怎麼做飯都不知道。不如帶我出去看看,再和將士們一起吃飯,你看如何?」

    戚美鳳見朱由檢童心未已,也不覺莞爾,當即欣然從命,引著朱由檢來到一處普通的軍帳前。

    十幾名士兵正各自忙碌著,見朱由檢和自己的主將過來,一齊跪倒,動作整齊劃一,身上的鐵甲葉子同時撞擊,鏗鏘有聲。

    戚美鳳威嚴地道:「免禮!做你們該做的事!」

    士兵們得了將令,立即繼續埋鍋造飯。朱由檢認真地看著,見他們先用刀劍在地上挖出一個一尺多深的灶坑,將收集來的枯樹枝等物填進去。再用三塊石頭將一口大鐵鍋支起,鐵鍋的鍋底將灶坑完全擋住,只在側面留一個小口。這就是所謂的「埋鍋」,如此則不怕風雨將灶火熄滅了。

    支好鍋灶之後,每個軍帳都有一名小頭目,專門到軍糧官處領取這頓飯的口糧,以及煮飯用的水。

    那軍糧官獨設一帳,帳內堆滿軍需物資。帳外戒備森嚴,且十步之內嚴禁舉火,以防引燃帳篷。

    不多時,幾十口大鍋中,散發出陣陣的飯香。朱由檢昨天就沒正經吃飯,今天又水米未進,早已餓得前心貼後心,不錯眼珠地盯著一口大鍋,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

    戚美鳳見了忍俊不禁,只得一邊掩口微笑,一邊命士卒先給朱由檢盛了一碗,熱氣騰騰地端了上來。

    朱由檢接過飯碗一看,見只是熬得略稀的大米粥,裡面混雜著一些菜葉。他自穿越以來,日日錦衣玉食,像這種清湯寡水,放在平日,無論如何也吃不下去。

    但此時他已經餓了一整天,就是再難吃的飯也顧不得挑了,當即甩開腮幫子風捲殘雲,頃刻之間將這碗米粥消滅得乾乾淨淨,還意猶未盡地道:「好吃,好吃!再來一碗!」

    眾士卒見朱由檢雖貴為王爺,卻能與自己在一個鍋裡吃飯,並且不挑不揀,也不禁嘖嘖稱奇,拘束感頓時少了許多,都會心地大笑起來。

    不多時,朱由檢連吃三碗米粥,腦門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身上的寒意被驅散不少。身邊的包玉憐見他冒汗,唯恐他吹風受涼,忙從懷中掏出一方手帕,細心地為他揩去汗珠。

    戚美鳳掃了一眼包玉憐,已是心中有數,似笑非笑地道:「殿下既已用過晚飯,是否要回寢帳休息?」

    朱由檢嗔怪地瞪了包玉憐一眼,心想這可是在軍中,你可別露餡了!

    包玉憐連忙縮手,心中卻十分委屈,眼中竟泛起淚花來。

    戚美鳳見氣氛尷尬,忙打圓場道:「殿下,士兵們也吃得差不多了,我戚家軍有幾支軍歌,聊可助興,殿下想不想聽?」

    朱由檢聽了大奇,才知道原來這軍歌古已有之。在前世,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類的歌曲,他倒是聽過不少。但畢竟自己不是軍人,沒有生**驗,也只是聽聽而已,並沒有多大感觸。如今穿越到了明代,倒要聽一聽這個時代的軍歌,與前世有何不同。

    見朱由檢點頭,戚美鳳高呼一聲道:「將士們!唱《凱歌》!」

    五百名士卒齊齊起身,放聲高唱道:「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五百人一齊放聲歌唱,這歌聲慷慨激越,雖無任何樂器伴奏,卻在曠野中傳出很遠,歌聲雖息,餘音卻久久不絕。就連那濃重的夜幕,也竟似被這歌聲所震懾,沖淡了不少。

    朱由檢聽得熱血沸騰,高聲讚道:「好個『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唱得實在是太好了!卻不知此歌為誰所作?」

    戚美鳳驕傲地道:「此歌名為《凱歌》,正是先曾祖戚繼光所作。我戚家軍中,人人會唱。」

    一曲唱罷,士卒們的精神也放鬆了下來。本來這宿營的條件頗為艱苦,這頓飯也實在差強人意,連點肉星兒都見不著。但士卒們被這《凱歌》的戰鬥精神所鼓舞,就是條件再苦,也覺不出了。

    見營地內氣氛逐漸活躍,一名年約五旬的百戶湊上前來,先對戚美鳳插手施禮,然後討好地笑道:「千戶大人,天氣寒冷,可否給士卒們分發些燒酒,驅除寒意?」

    戚美鳳本來一直笑意盈盈,聞聽此言,卻突然俏臉一寒,厲聲叱道:「石彪!你在軍中跟隨指揮使大人多年,豈不知野外宿營之時,嚴禁飲酒?我看你是老毛病又犯了吧!」

    這石彪過去是戚美鳳的父親戚顯宗身邊的一名親兵,由於作戰勇敢,現已升為百戶。他是看著戚美鳳長大的,平日裡戚美鳳也對他十分尊敬,總是叫他「石叔」。

    石彪為人忠厚,打起仗來身先士卒,武藝也十分精湛,在戚家軍中頗有名氣。但他也有一個毛病,就是酷愛飲酒,一天不喝酒,就渾身難受。

    這次跟隨戚美鳳北上勤王,一路之上滴酒未沾,石彪的饞蟲都快從嗓子眼裡爬出來了。到了京師,本以為可以暢飲一番,哪料到第二天便開拔出城。

    他尋思著若是護持著信王到山海關,最起碼還得大半個月。要是連續一個月不沾酒,那還不如將他殺了。故此趁著朱由檢與戚美鳳高興,斗膽提出給士卒分酒的要求。

    哪知道戚美鳳卻全然不顧往日情誼,當眾痛斥石彪道:「你身為百戶,當為士卒以身作則。如今咱們身負保衛信王的重任,若飲酒誤事,不但百死不足以辭其咎,就連家人亦要受到牽連!」

    石彪被訓斥得滿面通紅,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痛苦地道:「千戶大人,卑職錯了,甘受軍紀!」

    戚美鳳面如寒霜,從牙縫中擠出一句:「很好,你還知道軍紀!來人!將石彪拖出去,重責二十軍棍!」

    朱由檢見石彪的兩鬢和鬍鬚都已經花白,不禁心生惻隱,對戚美鳳勸解道:「美鳳,石百戶這麼大的年紀,還要為國出征,已是十分難得。咱們這不是剛離開京師麼,能有什麼大事。你訓誡了他一頓,他已經知錯了,我看就不要再責罰了。」

    戚美鳳其實也心中不忍,但她初次領軍,又身負重任,不得不對石彪疾言厲色以立威。

    此時見朱由檢求情,她也順坡下驢,冷著臉道:「石彪,若非殿下為你求情,本千戶定要按軍法處置你!也罷,這二十軍棍暫且記下,若再違犯軍紀,加倍懲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