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神箭傳說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七章 唯才是舉 文 / 簡單老楊

    ***本章節來源請到閱讀章節***

    正是。荊州水澤千里,良田無數,開發遠比交州要早然去年荊州歉收,但僅兩湖地區,糧食的產量便不低於整個交州的產量。交州表面上存糧無數,那只不過是人口太少,土地的分配遠比其他州郡要公平。但現今形勢卻已經有了根本改變,數月之間,交州的人口便已翻了一翻,墾的土地卻只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五成。此消彼長之下,至少今年,交州的餘糧再不似之前那樣充裕。」張識文伸出手指桌上一邊比劃,一邊向楊誠分析道。

    楊誠點了點頭,沉聲說道:「這確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不過荊州雖然存糧無數,我們卻如何能讓那些富豪權貴心甘情願的交出來呢?」荊州唯一痛恨楊誠的,恐怕就是這些囤糧欲售的富豪,交州的低價糧的衝擊下,他們不僅沒能這場災害中得到所預計的收益,甚至糧價連去年的價格也保持不住。不過以楊誠的聲望,他們只敢背後咒罵兩聲,表面上卻不敢有絲毫不滿。如果交州的糧食狀況傳了出去,恐怕第一個幸災樂禍的人便是他們了。

    「本來若是我們可以打著平亂的旗號進軍荊州,一切都會非常容易。但是現朝廷還沒有旨意下來,一切就只能暗中進行了。」張識文若有所思的說道。

    「計將安出?」楊誠饒有興趣的問道。張識文回到安平後,曾有三日閉門不出,之後才來見自己,想必已經想到對策。這一次幸好張識文及時來交州,他又想讓張識文瞭解交州的詳情後。正式任命他為安平郡守,將交州的政務全權托負給他,自己則專心應對荊州之事。沒想到一查竟然查出這麼大的問題,一向以來,交州均以糧多為憂,誰又會去想到這一方面。即使終發現。恐怕也要到真正開始缺糧的時候。不過那個時候,便再不能像現這樣去從容面對了。

    張識文向楊誠揖手一禮,肅容說道:「敢問誠哥,對荊州究竟持何意圖。」

    楊誠連半點猶豫也沒有,便果決地說道:「志必得。」說罷便將自己與章盛之間種種事由,簡要的向張識文講述了一遍。張識文既然已經來到交州,楊誠便已將他視為自己心腹的人物,這些機密的事情,自然也不會再瞞他。

    「如此。荊州百姓之福矣。」張識文耐心聽完之後,欣然說道。

    楊誠拍了拍几案,決然說道:「所以,這一次的動亂,無論如何我也要保存荊州的實力。不論付出什麼代價,荊州百姓不可斷糧,識文應該明白吧。」

    張識文點了點頭,贊同地說道:「荊州人口眾多,沃土無數,又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誠哥得此寶地。定可建立蓋世之功業。我之前所定之計稍做變動,便可展開行動。」

    楊誠並未聽出張識文語中的異意,當下欣然說道:「文弟就不要賣關子了,但說無妨。」

    「若我們不能一月之內進軍荊州,那這次的暴動勢必會席捲整個荊州境內。介時郡縣破塌。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就算後誠哥能掌握荊州。恐怕沒有三五年也休想恢復元氣。」張識文朗聲說道,臉上也微現擔憂之色。其實早他一個月前路過荊州之時,便已零星的民變發生了。到現規模是如滾雪球一向的不斷擴大。再加上交州商會中斷了荊州的糧食供應,缺糧的百姓勢必越來越多,形勢也將越來越難控制。

    楊誠微微皺眉,這個道理他哪裡不明白。給劉虎的信中他便有此擔憂,若是他接收到地荊州是一個爛攤子,恐怕真如張識文所說,沒有個三五年,休想能有多大的作為。讓百姓休養生息三五年又或是三五十年,對楊誠都沒什麼,只要他治下,肯定會量讓百姓富足輕鬆。但朝中大變將起,誰也不知道章盛逝世後局勢會如何發展,時勢恐怕不允許他慢慢的蓄積力量了。

    「莫說一個月之後,就算是一個月前,我們插手荊州也不算早。」張識文看了看楊誠的臉色,繼續說道:「不過前段時間誠哥忙於安置難民,當然無遐顧及,但現我們卻不能坐等朝廷詔令,否則便會錯失良機。」

    「但是……」楊誠遲疑的說道,鎮南將軍的限制讓他難越雷池半步,以他現朝中的資歷和地位,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就算有潘家保他,恐怕也沒那麼容易過關。

    張識文笑了笑,眨眼說道:「不能明著來,我們就暗著來。」

    「暗著來?」楊誠皺眉問道。他也不是沒動過這個念頭,但交州軍戰法特殊,幾乎全由神箭手組成,極容易被人識破身份。就算改頭換面,也根本無法掩藏身份。

    張識文點了點頭,正色說道:「反正現荊州的局勢越來越亂,暴民四起,甚至開始攻佔郡縣治所。與其我們以後再費力奪回,不如現就掌握我們的手中,一旦朝廷詔令頒下,我們便可一鼓而下。若是運氣夠好,說不定還有足夠的時間荊州進行大規模地補種,到秋季我們就要忙著修築糧倉了。」

    「怎麼個暗法呢?」楊

    興趣的問道,雖然他並未出言提醒,想必張識文也應軍的特殊之處。

    「交州軍我們當然不能派。」張識文果然明白其中關節,坦言說道:「誠哥向來以寬厚待人,四年前平定交州便只誅了賊首黃功偉而已,其餘大小頭目,皆是既往不咎,連黃南傑這樣的人也能得到誠哥的寬待,並委以重用。雖是不殺,卻遠比殺要有用得多。」

    楊誠點了點頭,微有疑惑,顯然不太明白張識文為何提到這些。不過他卻並未發問,耐心地聽張識文繼續說下去。

    「想必以後進據荊州,誠哥也會採用此策。那些小股地賊匪,恐怕只要歸降,連賊首也不會問罪。」看了看表示同意的楊誠,張識文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我們現何不遣人將那些小股地亂民收入手中。以誠哥神箭將軍地威名,再加上鐵嚴華這幾個月所立下的大功。想必除了極個別賊匪,其他定會望風而降。」

    「嗯。」楊誠微笑應道。對張識文地說法他也有著十足的把握,以交州軍的實力以及飛虎營驕人的戰績,那些臨時組織起來地流民隊伍哪有反抗之力。以自己的威望和信義,說望風而降也並不為過。

    「我們雖然不直接派交州軍進入,但卻可以暗中派一些值得信任之人,安插亂民之中。讓他們不僅不為禍地方,反而可以維持地方的秩序。而且還有一個好處,荊州上層已腐朽不堪。與其日後慢慢教化,倒不如現一舉毀之。一則可以借其錢糧救濟百姓,二則對於日後治理荊州,有著莫大的好處。」張識文眼光炯炯,似乎已謀劃著荊州日後的藍圖。

    「這……」楊誠微有沉吟。劫貧濟富並不是他這種身份的人可以隨意去做的,現要自己去指使流民將荊州富豪一洗而空,當真還有些難以決定。不過轉念一想,張識文的話也確實有他的道理。當年交州地望族和富豪大多被黃功偉那夥人搶掠得一乾二淨,楊誠平亂之後,等同與他們的再生父母。對於楊誠治理交州,當然是毫無保留的同意。但荊州的富豪卻絕不會如此歡迎他,畢竟他們現坐擁萬貫家財,楊誠要讓他們拿出來接濟百姓,心裡哪裡願意。

    「這些人的家產本就是盤剝百姓而來的不義之財。誠哥又何必為他們著想。以荊州之糧。養荊州之民,天公地道。理所當然。」張識文不以為然的說道。

    —

    楊誠點了點頭,終於做下決定:「那好,這事就這麼敲定了。就由你全權負責吧。至於人手方面,我讓南傑和黃勇剛全力支持你。不過還是要注意,對於各地的望族和賢士及有德的鄉紳,絕不可加以傷害。」

    「這當然,這些都是今後治理荊州的基礎,我哪捨得讓他們受到半點傷害。當然,這也只能我們能控制地地方,鐵嚴華的說書之計有多大神效,這次便可看個一二了。」張識文爽聲笑道。

    「文弟的本事,我當然信得過。你說的三大隱患,還有兩個是什麼?」雖然才剛剛定計,但楊誠卻已不擔心缺糧之患,心情頓時輕鬆了許多。

    張識文收起笑容,立楊誠面前肅然說道:「第二患便是人才。治政之首便是所托之人,交州現表面是人才濟濟,但實際上能堪大用之人太少。各地官員雖然算得上兢兢業業,克職守,但卻多是循規蹈矩的平庸之才。以現誠哥聲望之盛,只要他們不貪髒枉法,要想大治並不困難。交州現地順利,一半是誠哥威望之力,一半則是律法與督查,地方官員仍如同虛設。」

    楊誠點了點頭,這個問題是他一回交州就遇上地。交州的吏治實際上並沒有多大地改動,僅僅是增加了黃南傑為首的交州巡檢衙門。黃南傑受此重用,做起事來也是極為賣力,讓各地官員警惕不已。兩三個月來,因貪污被查獲的官員也僅有三人而已,而且數額均百兩之下。相比起其他州郡來說,交州地吏治算得上是極為清明的了。對於貪官的處理,楊誠也是異常的嚴厲。不僅剝奪箭術晉級的成就,而且還要每一個縣城悔過十日,向眾人講述自己的罪行。用大半年時間交州每城悔過之後,便是罷為庶民,願意留交州還是回到故里,任由自便。

    雖然這些處罰並不傷及體膚,起居飲食也是足量供給,但交州這個特殊的地方,卻有著極其有效的作用。人要臉,樹要皮,對於已經不用再為溫飽發愁的交州人來說,臉面無疑是他們首先注重的事情。比起罰銀或是坐牢,戴帽遊街對他們來說便是要重得多的處罰了。

    「說得不客氣點,交州現的官員大多只是應聲蟲而已。這一方面有他們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誠哥也脫不了干係。」張識文坦然說道。

    「我?」楊誠指著自己,略有些不信。

    張識文點了點頭,正色說道:「交州各郡縣所用法令。完全由州府制定,對於各地的實情,卻並未充分考慮。再加上當年葉兄為了便於管理,各種規定俱是以安平的情況制定,然後便

    整個交州。交州為亂已久,來之不易地安定已讓百姓所以就算對州府的律令有所不滿,也是無條件的遵守和執行。各地官員也是如此,只是老實的依照州府的命令辦事,絲毫沒有自己的主見。照現地情形,就算再過幾年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卻絕非長久之策。」

    「誠哥日後必不會久居交州,一旦州府沒有一個精明幹練之人打理,這種矛盾將進一步激化。解決之法,便是選賢任能。使各地官員均是銳意進取,幹練有才之人。州府只需督查,而不是將政務握,每一道法令均要親自製定。」喝了一口茶潤潤喉嚨,張識文繼續說道:「就如一支軍隊,統帥再精明,但手下將領全是唯唯喏喏之輩,就算是精銳之師,也難以情施展。」

    「這個其實我之前也想過,南傑曾經提議自行培養官員。這事一直拖著。也是時候辦了。」楊誠點頭說道,隨著府庫的充盈,他當初讓每一個百姓識字的宏願也漸漸開始有了實施的打算。只是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他手裡並沒有一個可以委用之人,是以才懸而未決。

    張識文贊同的說道:「這倒不失為一法。數朝以為。朝廷用人均由各地望族評定推薦。再由朝廷對這些人進行考查,量材施用。表面上倒還沒什麼。但世家貴族勢漸盛,評定推薦根本不以各人之才,貧寒之人即使再有才能。也難有入選的機會。現州府權力不斷擴大,官員也多由自行選拔,我們正可趁此機會,進行一番改革。」

    對於這一點,張識文是深有體會。當初他尚未成年,便以名揚所的郡縣,只是他家境貧寒,根本沒有出頭之日。直到二十二歲那年,相依為命的母親病逝,他才狠下心來,為了不讓自己地才學空廢,拋棄尊嚴,踏遍全縣望族之門,忍受著冷嘲熱諷和白眼相對。或許由於當時不少地方官員被流民所殺,又或是他誠心讓他們發了善心,苦求一年之後,他才終於得到一個舉薦的機會,赴京參考。這才有與楊誠的相會,及至今日的機緣。

    「那該如何改革呢?」楊誠也是一直希望能打破現由世族把持官場的局面,像他這樣的平民百姓,要想步入官場,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不知道有多少有真才實學之人,就此淹沒。而世族子弟,又因仕途無憂,終日沉醉聲色犬馬之中,對於經世治國之道,根本無遐顧及。這些人一旦為官,除了享樂,便是拚命盤剝百姓,是以才會出現外患除,內憂日盛的奇怪局面。而這兩場戰爭,實際上也是由無數百姓的生命堆砌而來,百姓之苦,已是無以復加。

    「有道是,術業有專攻。以往平民要想步入官場,除非才學淵博,聲望極盛,又有地方士族的支持,否則難有希望。但要達到這一步,往往要經過十年甚至幾十年的苦讀。所學既雜,又要學會鑽營,對於切合實際地治政之道,卻並未掌握多少。」張識文沉聲說道:「交州現已是所需甚大,日後還有荊州這麼多的郡縣。為百姓所計,所用之人當然不能是那只會誇誇奇談,並無實際理政能力之人。一切以實際為本,聲名倒還其次。」

    楊誠點了點頭,對張識文的看法也是極為贊同。他也曾提拔過幾名交州頗有才名之人,但大多讓他極為失望。這些人說得倒還頭頭是道,一旦讓他親手理政,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荊州之變,想必應半年之內。原來那批官員大多已是不能用,是以我們必須現及早準備,否則到時便難以應付。以我之見,誠哥所說自行培養之計與我所想也是不謀而合。」張識文正色說道。

    「可是一時之間,哪裡找這麼多的人?」楊誠略有些憂慮的說道。交州本就地處偏遠,連識字地人也沒有多少,要想從其中選拔出大量可用之人,恐怕並非易事。要想要荊州迅速恢復過來,沒有上百名幹練之人,根本難以辦到。荊州地規模遠勝交州,辦起事來也遠非交州這麼簡單。

    張識文笑了笑,道:「這個無妨。交州雖然找不到這麼多人,但那五十萬難民之中,卻足可湊夠所需之數。」

    「對呀!」楊誠拍了拍腦袋,欣喜的說道。湧到交州地難民,大多來自殷實之家,也有不少書香門弟之族舉家遷來。這也難怪,若無一定的家底,根本無法通過層層的稅卡。旋即又有些為難地說道:「只是這些人的品行如何,卻難以掌握。」經過這幾年對交州的治理,各人的聲望和品行當然是一查便知。但這些人初到交州,又是從各地而來,短時間內根本難以得知。

    「誠哥何必拘泥於俗套,德才兼備之人,哪有那麼容易得到。只要有才,再謹選合適之人加以訓練,不日便可任用。有辦事得力的巡查衙門,你難道還怕他們出得了什麼大亂子來?誠哥若要求全,非要有數年甚至久的時間不可,那便需要從長計議了。」張識文笑道。

    「你的意思是……」楊誠仍有些猶豫。

    「唯才是舉!」

    -\六|九|中|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