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皇太后以及朝中武百官的熱烈歡迎下,攝政王張彥帶著他的凱旋之師,順利的回到了彭城。
而為了迎接凱旋之師所舉行的宴會,也早在皇宮裡準備妥當,那些跟隨張彥出征的隨軍將士則各自回到軍營,受到了留守的將士的熱情款待,總之人人都不落空。
酒宴上,大家其樂融融,開心不已,但作為這次宴會的主角,張彥的臉上卻並不怎麼高興。
許多人都看出了張彥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但是卻又不敢去詢問,生怕破壞了此時此刻的氣氛。
皇宮的宮殿裡,樂師們一直奏著靡靡之音,皇帝劉馮坐在龍椅上兀自吃著面前的美食,而公孫太后則坐在劉馮的身邊,看到劉馮吃了那麼多東西,一直在旁邊小聲勸慰,讓劉馮少吃一點,免得吃的太過撐了。
而張彥則坐在劉馮的左手邊,擺放在他面前的美食他一點都沒有嘗,只是一個勁的倒酒、喝酒,再倒酒,再喝酒。
武百官按照官職大小,分作在大殿的兩邊,而大殿中央的位置,則是一群沉浸在樂師演奏的美妙音樂中而翩翩起舞的舞姬,他們賣力的跳著舞蹈,和樂師們演奏的音樂配合的相得益彰。
舞姬們一曲跳完,正要再進行下一曲的舞蹈,卻見張彥忽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因喝酒過多而變得兩腮發紅的他,朗聲說道:「好了,都別跳了,都下去吧!」
舞姬們自然是求之不得。紛紛「喏」了一聲。緩緩的退出了大殿。張彥又衝樂師們擺擺手,示意讓他們也離開大殿,樂師們都低著頭,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大殿。
少了美妙的音樂和曼妙的舞姿,大殿內頓時顯得有些靜寂,而許多武官員也都注意到,張彥的臉上已經變得鐵青,這不是一個好的預兆。而且直覺告訴他們,接下來張彥可能有什麼重要的話要說。
果不其然。
張彥先轉身朝著坐在龍椅上正在吃的正歡的皇帝劉馮行了一禮,然後朗聲說道:「陛下,今日趁著朝中武匯聚於此,微臣有些話要說,還請陛下允許。」
劉馮自顧自的吃著東西,根本無心搭理張彥,倒是劉馮身邊的公孫太后接著話茬說道:「攝政王是國之根本,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
張彥點了點頭,這才轉過身子。面對群臣,銳利的目光掃視過在座的群臣。朗聲說道:「自從先帝移駕彭城一來,彭城就一直作為天子的臨時居所而存在,但是因為彭城受到地域以及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彭城無法作為都城來供天子享用。而如今,以前被焚燬的舊都洛陽在河南尹張紘的不懈努力之下,已經於今年夏天建造完畢,新的洛陽城在舊都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番擴建,可謂是目前全天下最大的一座城池,可以同時容納百萬人口的居住,而且洛陽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位於天下正中,無論通向東、西、南、北,都有便利的交通,而且水路、陸路都可以行走,是渾然天成的帝都。當年光武皇帝選址洛陽作為都城,自然有他獨特的優勢,如今天下大體已定,還都洛陽之事,自然是勢在必行,不知道眾位是何意見?」
話音一落,大殿內卻鴉雀無聲,大家都是一番面面相覷,還都洛陽自然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要將都城遷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畢竟彭城作為皇帝的臨時陪都已經存在了不少時間,大家都習慣了這裡的一切,許多官員還在彭城安了家,置了產業,如果突然搬走的話,那他們的家產該如何是好,皇帝不在這裡了,那他們投資的田產、房產,其價值豈不是都要掉了嗎?
「還都洛陽,勢在必行,利國利民,微臣極力贊同!」賈詡首先表態道。
接著,許多人都紛紛進行了表態,但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關於這件事的支持率,卻還不到一半。
這樣的支持率,是張彥沒有預想到的,他本來的期望值會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卻只有百分之三十還不到。支持還都洛陽的,大多都是在外地上任的官員,而反對的大多都是在彭城周圍當官的,甚至連一向都很支持他行動的戶部尚書陳群也反對這件事。
這樣的情況,是張彥不願意看到的,甚至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在他看來本來是件好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對?
他一心撲在國事上,自然理解不了屬下的人的一些想法,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反對。當他詢問眾人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回答。
這時,在末尾坐著一言不發的諸葛亮突然開口說道:「還都洛陽,無疑等於是在遷都,如此大事,一旦決定,勢必會有很多利弊因素,微臣以為,這件大事,還是等到朝會上再說吧,今天是慶功宴,大家應該高興才是。」
諸葛亮的話,就像是一個台階,讓張彥有了可以下台的機會,也解了他一時的困窘,張彥也順坡下驢,不再提及此事,但是在他的內心裡,卻一直很想知道,為什麼這件事情,會有那麼多人進行反對。
由於宴會上鬧了一點不愉快,所以宴會並未持續太久,大約一炷香後,宴會就結束了,大臣們紛紛離開宮殿,三步並作兩步的往家裡趕,今天的宴會上,張彥所說的話,透露出來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按照張彥已往的個性,還都洛陽不管阻力有多麼的大,都是一種趨勢。而現在,這些武大臣們,需要做的就是迅速趕回家中,開始拋售自己手中的產業,以免到時候弄得賠了本。
張彥在皇帝劉馮、公孫太后離開後,是第一個離開宴會的。他回到燕王府後。就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裡。他一直想不通,這麼好的一件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對,而那些平時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對自己很忠誠的陳群、張昭等人,也是極力反對,難道,遷都他真的做錯了嗎?
正在張彥暗自苦惱的時候。徐盛從外面走了進來,抱拳道:「攝政王,諸葛亮、龐統在外求見!」
「不見!」張彥正在氣頭上,自然不願意見任何人。
徐盛道:「諸葛亮、龐統說,他們有要事求見攝政王,是關於遷都一事……」
張彥皺了一下眉頭,眼睛骨碌一轉,便對徐盛道:「讓他們進來吧!」
「喏!」
徐盛出去不久,便將諸葛亮、龐統二人給帶了進來,諸葛亮、龐統二人一見到張彥。便紛紛行禮,然後齊聲道:「參見攝政王!」
張彥道:「你們這麼急著來找我。是為了遷都的事情?」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今日在大殿上,攝政王可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遷都嗎?」
張彥搖了搖頭。
龐統道:「攝政王,遷都之事,肯定是勢在必行的,彭城根本不足以作為帝都存在,這裡的條件根本不能和洛陽相提並論。微臣從西域來的時候,途經洛陽,親眼領略了新建的洛陽城的巍峨,這樣巨大的城池,微臣還是見所未見,堪稱天下第一,也只有這樣的城池,才配得上皇家的威嚴,才可以作為帝都存在。而且,相信今日大殿上也有不少人知道遷都的重要性,也知道彭城無法作為帝都存在,但他們還是反對了遷都,只因為他們在彭城置辦了許多產業,若是突然把都城給遷走了,那麼他們在彭城所置辦的產業,就等於砸在了自己的手裡,而彭城的地價、物價也都會隨之一落千丈,很有可能讓他們投出去的錢財血本無歸。」
張彥聽後,緊緊的皺起了眉頭,龐統說的這段話倒是他沒有考慮過的,他以為只要遷都,在新的都城那邊給眾多大臣安置個家就行了,哪知道這其中還有那麼多的內幕。
自從他執掌徐州以來,一直身在高位,整個徐州都是他的,衣食住行根本不用考慮那麼多,所以他也體會不到平民階層的困難。他更不知道,在他迎駕獻帝光臨彭城之後,彭城的物價、地價已經翻了好幾番了,而投資彭城的產業,和皇帝作鄰居,就更成為了一種時尚。
原先彭城的百姓都窮的要死,結果皇帝一來,即便是一間坍塌的房屋,也能賣出個好價錢,使得那些本來吃不起飯,穿不起衣的在彭城土生土長的百姓瞬間變成了大富豪,一步過上了小康的生活。
現在的彭城,早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彭城了,原先本地土生土長的彭城百姓,大多都賣掉了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那些破爛不堪的產業,外遷到其他地方去了,而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外來的投資客,甚至連一些官員也做起了投資的生意,畢竟在這個時代,從龍思想比較嚴重,能和皇帝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說出去都覺得有面子。
「這麼說來,今天大殿上反對遷都的那些人,都是因為害怕自己投資出去的錢財收不回來,所以反對遷都?」張彥問道。
諸葛亮道:「至少我和龐士元是這樣的理解的。而且,以微臣的推測,近期彭城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動,那些擁有彭城境內許多產業的官員們,可能要開始拋售自己手中的產業了,以免到時候攝政王真的遷都了,給他們來了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血本無歸。不過,一旦產業過於集中拋售的話,勢必會對當前的物價有一定程度的衝擊,可能會在彭城引起一番動盪,嚴重的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穩定,所以微臣這才和龐士元一起前來求見攝政王,希望攝政王及早做好防範,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不至於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張彥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他似乎聯想到了現代的經濟危機,而當前他所面臨的形式,也正是經濟危機的一種體現方式,如果不想辦法解決,肯定會造成經濟動盪。這樣的一次動盪,在他剛剛拿下江南,需要和平穩定的時候出現,是極為危險的。所以,他必須想辦法,來解決這場即將出現的經濟危機,盡可能的避免經濟危機的出現。
現在的張彥,腦海中卻是一片空白,打打殺殺的他還可以,解決這樣的經濟危機,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於是他抬起頭,望著諸葛亮、龐統,問道:「你們既然來找本王提出這個潛在的危險,就一定有解決這場危機的辦法,你們快給本王說說吧,要是真的能夠避免這場危機的出現,你們就是功不可沒,本王自然會重重有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