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溝之行,一開始就很順利,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那麼,這件事情只能在河對面,就像一本書一樣,你不去翻閱,你就永遠不會知道書上寫的是什麼內容。刑偵工作者所做的事情,可以用這樣兩句話來概括,「到河的那邊去,那邊有更廣闊的天地。」「打開所有的書,只要是放在你面前的書,還包括你的視力能夠看到的書。」因為線索不在河的這邊,就在河的那邊,所有的線索都在生活這本書裡。
「老人家,您,怎麼稱呼啊!」出於禮貌,也為了拉近距離,至少要知道對方姓甚名誰吧。
「我姓高,這裡的人都叫我高遠山。」
「您今年高壽了。」
「虛度七十有三。」
李文化環視四周:「就您一個人在家啊?」
「老伴幾年前去世了,三個女兒,都出嫁了。」
「您一個人,不孤單嗎?」
「我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住習慣了。平時編一點竹籃竹筐,隔一段時間到街上去賣一次。」
「生活還過得去嗎?」李文化看見:老人右手的大拇指上滲出了一點血,他的鼻孔的下方綴著一點不甚明顯的分泌物,儘管老人不時用棉衣袖抹一下,但那裡始終都有一點分泌物。老人的棉衣上打著一些補丁。
「一個人,怎麼都好弄。」
「高大爺,您認識高德順嗎?」
老人沉默片刻之後,猛吸了幾口煙,道:「既然人已經死了,我就不藏著掖著了。」
「大爺。您跟我們說說。」
「高德順應該姓蔡。」
「姓蔡?」李文化頗感意外。
「對,她娘是我們劉家溝的人。和我一個姓。」
「是不是叫高雲妹。」
「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我們聽了一些傳聞,這個傳聞和蔡家有關。」
「沒錯,算起來,我應該叫她姑太。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因為長得很漂亮,被蔡老爺看中了,便納進蔡家做了第九房姨太太。婚後不久,蔡老爺死了,當時,雲妹才十五六歲。一年以後,朝廷在東門鎮的北街豎起了一座貞潔牌坊,雲妹被永遠留在了蔡家大院,誰知道,過不多久,雲妹懷孕了。」
「男人是誰?」
「雲妹不說,誰也不知道。那年冬天,雲妹為掩蔡家人的耳目,回娘家住了一段時間,不久生下一個男孩子。」
「就是高德順嗎?」
「不錯,就是高德順。雲妹生下孩子以後就回蔡家去了,不曾想,這件事情被蔡家人知道了,後來,族長也知道了,便將雲妹關進了北樓,同時派人到劉家溝來尋小孩。」老人又裝了一鍋煙。水隊長按著了打火機,將煙鍋點著了。
「後來呢?」
「一個下人連夜趕到劉家溝報信——她是劉家溝人,和雲妹家沾親帶故,雲妹她娘就把德順轉移走了。」
「轉移到什麼地方去了?」
「送給了省城一個戶人家,這戶人家無兒無女。」
「後來呢?」李文化關心的是「後來」。
「後來,雲妹上吊死了,有一回,雲妹她娘到省城去看德順,這戶人家已經搬走了,從此便沒有了他的消息。」
「後來,高德順托人給雲妹的娘送來了幾十兩銀子,一共送了兩次。當時,並不知道高德順做了太監。」
「一九一一年底,一個三十幾歲的人找到了劉家溝,見到了雲妹她娘。」
「他就是高德順嗎?」
「不錯,他就是高德順,他拿出了一塊紅布,上面寫著一個人的生辰八字。雲妹她娘將孩子送人的時候,在衣服的口袋裡面縫了一塊紅布。」
「他在劉家溝住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他為雲妹重新選了一塊墓地,豎了一塊墓碑。雲妹的墓地就在附近。」
「之後,高德順在東門鎮買了一個院子,就在油坊巷,那裡原來是蔡家的房子。」
「高大松和高德順是什麼關係?」這才是李文化此行的主要目的。
「按輩分算,高大松是高德順的侄子,雲妹她娘在世的時候,擔心外孫子日後孤單無依,就把最小的重孫子過繼給高德順做兒子。」
原來是這麼回事情。
「既然是合法的收養關係,為什麼要藏著掖著呢?鎮上的人,連左鄰右舍都不知道。」
「高德順過去是一個太監,他怕鎮上的人知道他的底細,你們在街上問一問,高德順從來不和任何人說話,他那副樣子,特別是他那個腔調,太熟悉的人會看出底細來。」
「我們聽說,他經常到泰山禪院去燒香拜佛,而且只拜觀音菩薩,這是為什麼呢?」
「雲妹她娘跟高德順說過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雲妹懷孕以後,雲妹她娘想讓雲妹把孩子打掉,如果讓蔡家人知道,那就是死路一條。可雲妹死活不答應,自己到人世間來一遭,一個女人不生一個孩子,那不是白活了嗎?她最後還是把孩子生下來了。第二件事情是,雲妹她娘經常到泰山禪院去跪拜觀音菩薩。」
「這是為什麼?」
「她說,雲妹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看到觀音就等於看到了雲妹。」
原來如此,高德順感念母親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他把觀音菩薩當成了自己的母親。
「高德順每年都要到泰山禪院住一宿,這是什麼原因呢?」
「九月二十一號,對不對?」
「對啊!」
「九月二十一號是雲妹的生日。」
李文化和水隊長沒有想到,他們竟然能在刑偵此案的過程中,接觸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這些材料似乎和「12。26」兇殺案沒有什麼關係。
李文化並不這麼認為。
高大爺主動提出跟他們到劉家溝走一趟。
在去劉家溝的路上,他們繞路去了高雲妹的墓地。一座用水泥砌成的墳墓,在眾多的墳墓中顯得特別突出,墳墓周圍,種了幾十株高大的冬青樹,墳墓前面豎著一塊青石墓碑,墓碑上寫著「慈母高雲妹之墓」。上面沒有立碑人的名字,立碑時間是一九一二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