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之國術縱橫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飛熊入夢訪賢臣 文 / 憂傷的刺蝟

    看著西岐熟悉的一草一木,姬昌不禁滿腹感慨,慢慢挪動腳步向西岐城走去,突然停下腳步對雷震子道:「我兒,我們還是直接飛到家中去吧!」這卻是姬昌怕雷震子這幅樣貌嚇到了西岐百姓,但卻不好直接向雷震子說明,畢竟雷震子完全是為了救自己才變成這副模樣。

    雷震子心思是何等細膩,轉眼間便明白了姬昌的擔心,微微一笑道:「父親請看!」說完便化作一個七八歲大小的男孩兒,唇紅齒白,眉清目秀!

    姬昌見狀大驚失色道:「想不到我兒竟有如此神通?」

    雷震子聞言解釋道:「父親勿怪,這才是孩兒的本來面目!」

    姬昌聞言大喜,父子二人結伴向西岐城走去,其間在城外的一處小飯館內要了兩碗麵湯,因為無錢付賬,只得說出自己乃是西伯侯姬昌劫滿歸來。

    飯館掌櫃又驚又喜,趕忙派夥計去城內通報。不一刻,眾武在姬發的帶領下出城迎接,姬昌的髮妻太姒亦是耐不住等待,隨眾人一同前去迎接丈夫。

    看到西伯侯果然平安歸來,眾人不禁滿心歡喜,待西伯侯將雷震子介紹給眾人,太姒更是心花怒放,拉著雷震子左看右看,欣喜不已。

    突然,太姒想起老爺歸來,為何不見長子伯邑考,於是趕忙在人群中尋找,一番搜尋無果後,只得開口道:「老爺,怎不見我兒伯邑考同老爺一同歸來!」

    眾人聞言不禁大驚失色,原來眾人早已知道了大公子被妲己醯屍的消息,眼下只是瞞著太姒與太任二人。

    姬昌聞言突然覺得腹中一陣翻滾,吐出三個肉丸來,那肉丸落到地上後一陣翻滾,卻是化作三隻玉兔,蹦蹦跳跳的跑到道邊的樹林中,消失不見。

    看到消失的玉兔,姬昌突然摀住心口,大叫一聲「痛殺我也」,接著便昏厥過去,眾人見狀趕忙七手八腳的將西伯侯喚醒,隨後不敢多言,默默將姬昌扶上馬車,向城內走去。

    待進城後,自有太醫入**幫姬昌調理湯藥,但姬昌病重,並不是短日內便能恢復的,好在有雷震子在身邊陪伴,漸漸將心中的憂傷放下。

    如此過了月餘,姬昌終於開始上朝理政,待武百官朝賀完畢,姬昌長歎一聲道:「孤被囚羑里七載,今日平安歸來,一賴長子伯邑考入朝歌打點,不料我兒竟遭妖婦醢屍,令孤痛徹心扉。」

    「二賴鎮國武成王大德,送銅符放孤出關。不想殷、雷二將奉旨追龔,使孤勢窮力盡,無計可施。最賴我兒雷震子勸退追兵,背朕出了五關,這才令孤得返故土,骨肉團團。」

    眾臣中有不少都是見過雷震子樣貌的,聞言俱是詫異不已,想那小小的孩童,如何能夠勸退追兵,背王過得五關,當下便有上大夫散宜生開口問道:「帝辛既然下旨緝拿王爺,五關又豈無將官阻攔,王爺父子焉能得出關來?」

    王聞言笑道:「眾卿不知,別看我兒眼下只有七歲,卻是深得終南山雲中子道長真傳,運起神通,可化作一身高四丈,肋生雙翅的巨人,看到朝歌追兵,我兒飛騰半空,將手中金棍一揮,把山尖打下一塊來,殷、雷二將不敢相爭,諾諾而退。雷震子這才背著孤家飛出五關,同返西岐。』

    眾人聞言趕忙跪倒道:「主公洪福,天降神靈相助!」隨後又有散宜生開口道:「主公德貫天下,仁布四方,百姓無不瞻仰,今主公已歸西士,正如龍歸大海,虎復深山,自宜養時待動。臣觀天下已反四百諸侯,料朝歌不久屬他人矣。……」

    散宜生話音未落,便見大將南宮適開口道:「今日大王已歸故土,正宜率西岐雄兵殺進五關,斬妖婦、廢昏君,報大公子醢屍之仇,另立明主,以洩天下之忿。」

    姬昌雖有心反商,但也知大商軍心未亂,軍伍之中不乏能征慣戰之將,西岐雖有雄兵四十萬,但卻仍舊不是大商的對手,當下佯裝不悅,表達了自己對大商的忠心,又對二人斥責一番。

    兩人如何能夠明白姬昌的心思,當下便見南宮適反駁道:「大公子進寶,代父贖罪,並無過錯,如何竟被妖婦醢屍?大王當率西岐眾將士殺進朝歌,誅昏君以正天下,此乃造福萬民之舉也。」

    姬昌聞言心中大慟,卻又只得繼續道:「孤臨行前曾對諸子武說過,孤當有七年之災,不可遣一兵一卒前來問安。伯邑考不遵父訓,不順天時,致遭此醢身之禍。天子雖肆行狂悖,天下諸侯自有公論,眾卿不必多言。」

    南宮適、散宜生聞言只得頓首叩謝,退到一旁。姬昌這才繼續道:「孤欲在西岐城正南方造一台靈台,為百姓祈福,又恐勞傷百姓,不知眾卿意下如何?」

    散宜生聞言再次出班道:「大王造此靈台,乃是為百姓祈福,非為遊樂,如何會勞傷百姓?如果大王不肯輕用民力,可每日給工銀二錢,任民自便!」王聞言大喜,令散宜生主持靈台建造之事,又暗中令南宮適操練兵馬。

    ……

    如此過了二十餘天,靈台尚未造成,便有雷震子前來向姬昌辭行,姬昌聞言滿面差異,當下問道:「我兒為何捨為父而去!」

    雷震子趕忙跪下解釋道:「父王有所不知,孩兒此次專為救父而來,臨行前師尊曾言,切不可貪戀紅塵富貴,一月之後,必須回返,眼下一月之期已至,孩兒卻是應該回返終南山。」

    姬昌無奈,只得在大殿設宴,令諸子與百官前來相送,酒過三巡,雷震子出班對姬昌與太姒跪倒道:「孩兒此去終南山學藝,待藝滿後再來雙親面前盡孝!」言罷轉身對姬發眾人道:「還望哥哥們代小弟好生在父母面前盡孝,小弟感激不盡!」姬發等聞言趕忙答應。

    雷震子見眾人答應,對眾人微一抱拳,

    將身一晃,現出風雷二翅,飛入天際消失不見。眾人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卻是直至此時方才信了王之言。

    ……

    十餘日後,靈台建成,王與眾武在靈台上設宴,君臣共樂,當夜便與眾武在台下安歇。

    王睡至三更,忽見東南方出現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向自己撲來,王急叫左右,只聽台後一聲響亮,火光衝霄,這才從夢中驚醒。

    次日眾武上台參謁已畢,王這才開口道:「我兒姬旦何在?」姬旦聞言趕忙出班見禮道:「兒臣在此!」

    王見姬旦上前,這才緩緩道:「孤今夜三更得一異夢,夢見東南有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向帳中撲來,孤急呼左右,只見台太火光衝霄,被一聲響亮驚醒,不知此夢主何吉凶?」

    姬旦聞言趕忙躬身賀道:「恭喜父王,此夢乃是大吉之兆,父王當得棟樑之臣,不讓風後伊尹之右。」

    王聞言心中已是信了幾分,卻又開口道:「何以見得?」

    姬旦聞言解釋道:「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傳說於版之間。今主上夢虎生兩翼者,乃熊也。台後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屬金,金見火,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大兆,故此兒臣特欣賀。」

    眾官聽畢,齊聲稱賀,隨後與王同回西岐,卻在南門外見一樵子打死了門軍,當下派人拿來詢問道:「那樵子姓甚名誰?為何打死王相?」

    那樵夫聞言趕忙答道:「小人叫做武吉;因見大王駕臨,道路窄狹,將柴換肩,誤傷王相。」

    王聞言當即判道:「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武吉聞言放聲大哭道:「小人誤將王相打死,理當償命。只奈小人有母七十餘歲,小人又無兄無弟,料小人死後,母親必不能存活,懇請王爺放小人回家三日,待小人安置好母親後,自當前來領罪!」

    王聞言點頭道:「既如此,我便放你回去安置老母,三日後,你親自到府衙領罪,以正國法。」隨後命隨從贈予武吉銀兩,助其安置老母。

    武吉聞言趕忙叩頭:「謝王爺大恩。」隨後飛奔回家,對老母跪拜道:「母親!孩兒不考,不能再侍奉母親,累母親你白養我一場。」隨後便將方纔之事講與母親聽。

    武母聽見兒子遭了人命官司,直嚇得魂不附體,扯住武吉悲聲哽咽,對天歎道:「我兒忠厚半生,孝母至孝,難道就無人能救我兒一命吧。」

    武吉聞言眼前一亮,趕忙道:「孩兒上午擔柴行至磐溪,見一老人手執竿垂釣,線上拴著一個針,在那裡釣魚。孩兒問他為何不打彎了,安著香餌釣魚?那老人道:『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非為錦鱗,只釣王侯。』孩兒笑他你這個人也想做王侯,你那嘴臉也不相做王侯,好相一個活猴。那老人看看孩兒曰:『我看你的嘴臉也不好。』我問他我怎的不好?那老人說孩兒:『左眼青,右眼紅,今日必定打死人。」孩兒今日卻是當真打死了王相。那老人料事如神,想來可救孩兒一命。」

    武母聞言趕忙問道:「那老人姓甚名誰?」

    武吉趕忙答道:「那老人姓姜名尚,道號飛熊。」

    武母聞言趕忙道:「此人既有道號,又擅長看相,必是隱士高人,我兒趕忙前去求助,定能逃得一條性命。」

    武吉聞言深覺有理,趕忙前往磐溪求助,這一去卻是直接被姜尚收為弟子,傳授韜武略,助他逃過了身死之禍。

    ……

    轉眼三日已過,武吉卻是一去不回,當下便有府衙官員報到散宜生處,散宜生不敢怠慢,入內廷參見王。

    王見武吉言而無信,心下不悅,當下取出金錢占卜武吉去向,片刻後長歎一聲道:「武吉已自投萬丈深潭而死。」

    眾人信服王卦數,自此武吉之事再無人提起。

    歲月如梭,轉眼又是數月,一日王與眾武前去南郊踏青,正行之間,只見一人挑著一擔柴唱歌而來:「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溪;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

    王同武馬上聽得歌聲甚是奇異,趕忙命辛甲將其請來相見。辛甲領命,拍馬前去將那樵夫請來。

    那樵夫見是王當面,趕忙跪倒在地,默默不語。

    王詫異之下仔細觀瞧,突然滿面通紅道:「匹夫!怎敢欺孤?你是如何逃過老夫的後天八卦,還不速速招來!」武吉無奈,只得將姜子牙供了出來。

    散宜生聽見那人道號飛熊,心中暗思道:「此人莫不是便是大王夢中之人!」於是在馬上欠身賀道:「恭喜大王!此人道號飛熊,正應靈台之兆。望大王赦武吉無罪,令其往前林請賢士相見。」

    武吉叩頭,趕忙前往林中尋找姜尚,卻只有師母馬氏在家,隨後又見散宜生隨王進林,問道:「賢士在否?」

    武吉只得答道:「師尊外出訪友,不知何時歸來,只有師母在家。」

    散宜生在旁邊聽得明白,當下解釋道:「臣啟主公!求賢聘傑,禮當虔誠;今日來意未誠,宜其遠避。主公且暫請駕回,來日當沐裕齋戒,擇吉日迎聘,方是敬賢之禮。」

    王聞言恍然大悟,「大夫所言極是!」隨後對武吉交代幾句,率眾武回朝。待回到城中,吩咐百官不必各歸府第,都在殿廷齋宿三日,同去迎請大賢。

    眾人齋戒三日,至第四日,王沐浴整衣,率領武百官前往磐溪,來迎子牙。一時間笙簧滿道,竟出西岐,不

    知驚動多少人民,扶老攜幼來看迎賢。

    半日後,王與子牙同乘鑾駕而回。王升殿,封子牙為西周丞相,於偏殿設宴,百官相賀對飲,隨後又令人為子牙起造相府,將西周事物盡皆托付給子牙。

    此時子牙已是八十歲高齡,並與馬氏生有一子,喚作呂伋。這卻是因為姜尚乃是呂國後人,此番得子卻是令其恢復本性,所以不取姜姓,而是喚作呂伋。

    西岐拜相,何等大事,數日後便有消息傳進五關,汜水關韓榮不敢怠慢,趕忙將姜尚相周之事報上朝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