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其實你們根本就已經決定好了吧?」愛德華七世戳穿了自己的首相發言中的小花招:「難道不是只有一個突破口嗎?還是說你們改了主意又有了新的選擇?」
「陛下聖明!」貝爾福立刻馬屁送上,雖然被愛德華七世拆穿了,但是國王的語氣中並沒有憤怒,貝爾福知道,內閣和海軍部的那些舉動,國王陛下都知道,而且也是認可的,於是心中稍安。
「陛下,俄國人野心極大,尼古拉二世一直想要侵吞清國的東北地區,建立所謂的黃俄羅斯,而一旦得逞,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將大幅擴張,這樣與在清國南部有大量利益的我國將直接產生衝突。
不僅如此,俄國人對印度也一直虎視眈眈,覬覦著我大不列顛皇冠上的明珠,並且一直渴望衝出黑海,進入地中海,這樣又會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地區和我國產生對抗。並且因為我國和日本的同盟關係,現在俄國與我國的關係交惡,因此俄國和我國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而德國人在奧斯曼的野心極大,德國人一心想將奧斯曼打造成他們的印度,在巴格達鐵路問題上如果不是我國態度堅決,德國人是想一家獨攬的,這同樣將危害我國在中東乃至整個東地中海地區的利益。
而且德國工≠⌒長≠⌒風≠⌒文≠⌒學,ww▼Λ▼t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已經讓其生產能力超過了我國,德國人的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對我國對外貿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德國人侵佔我們的市場,搶奪我們的貿易份額,造成我國經濟損失,並且導致工人失業、企業破產等等不良社會影響。
因此從長遠來看,德國和我國的矛盾將繼續加深。而且德國和俄國的訴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如果俄國和德國走到了一起,那麼我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將受到強有力的威脅,單憑我國很難反對俄國和德國對奧斯曼的利益要求。」貝爾福說到,總之鍋都是別人的。
「所以為了對抗俄國和德國,我們需要找一個幫手。而這個幫手就是法國是嗎?」愛德華七世說到,對於貝爾福的分析愛德華七世是接受的,而且就他本人而言,對於法國這個國家也是頗有好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出於花花公子對浪漫之都巴黎的偏愛。
「正是如此,陛下,法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其工業能力遠不如德國,在海外市場上並不會對我國造成威脅。而且一直以來我國在對外貿易上都穩壓法國一頭。而我國和法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非洲的殖民地上,但是和俄國德國不同,作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法國人已經有了廣大的殖民地,因此在繼續獲取更大更多的利益上的需求遠比剛剛發展起來的德國和對土地十分貪婪的俄國要弱的多。
而這又為我國與其進行和解提供了條件,法國人有足夠的籌碼和我國在殖民地利益問題上進行談判,我們可以進行利益交換來達成妥協,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小。而德國和俄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和法國取得諒解才是我國最佳的選擇。」貝爾福解釋到。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貝爾福沒有說。那就是海軍部認為法國海軍對英國的威脅更大,而流氓式的法國海軍破交戰略依托其廣袤的殖民地會給英國帶來巨大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就算我們和法國人取得了諒解,獲得了我們的支持,法國人也無法重新獲得歐洲大陸的優勢,他們和德國人的巨大國力差距依然無法消除,但是卻會讓歐洲大陸的勢力重新獲得平衡。」愛德華七世點了點頭。對貝爾福的話表示認可:「只要我們能和法國人放下歷史帶來的敵視,那麼無論從哪個方面對我們都是有利的。」
「是的,陛下聖明。」貝爾福恭敬說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放下歷史的仇恨的,您能這麼想是我國之福。而且現在也正是與法國達成諒解的最好時機,人們不再只記著百年戰爭。記著特拉法爾加,記著滑鐵盧,現在他們說的更多的是貿易份額,西提斯事件,在這樣的輿論導向下,我們和法國達成諒解的阻力會小得多。」
「這不是你們一手推動並希望看到的局面嗎?」愛德華七世對手下的大臣們幹的那些事情一清二楚:「要不是你們的縱容,費捨爾也不會剛上任就跑來和我說什麼哥本哈根計劃!大不列顛需要的是維護全球的利益,我們無法在維持光榮的孤立政策了,所以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外交策略,尋找一個合適的盟友,但是這不代表我希望陷入一場戰爭!」
「陛下明察,費捨爾那個傢伙對於任何皇家海軍的敵人都是想要先發制人的,這可不是我們的主意。」貝爾福立刻解釋到,愛德華七世的語氣並沒有憤怒,所以他明白,國王陛下這只是在敲打自己,並非是在斥責,因此並不驚慌:「內閣同樣並不希望捲入一場戰爭,我們同樣是出於維護大不列顛的利益而行動的,但是如果沒有輿論引導,我們的國民也很難接受我們和法國這個宿敵的和解吧,畢竟英法敵對的時間太過長久了。」
知道貝爾福說的的確是事實,愛德華七世也只能點了點頭:「你說的沒錯,不過讓海軍部好好管管我們的新第一海務大臣,他那張不把門的嘴總有一天會給他惹來麻煩。」
「請殿下放心。」貝爾福恭敬的答應到,不過這話也只是說說,費捨爾算得上是愛德華七世的心腹愛將,而且他的能力又是眾所周知,雖然口沒遮攔,但是就算惹來一些麻煩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也正是因為愛德華七世和內閣的支持,費捨爾才能在第一海務大臣的位置上取得連任。
「那麼,你們準備怎麼打開法國這個突破口?」愛德華七世問到。
「陛下,1880年簽訂的馬德里公約規定一切外國和外國公民在摩洛哥都有平等的貿易權,不給予任何一國以獨佔權。但是法國卻不滿足於此,他們企圖將摩洛哥的利益納入囊中。因此法國人曾經主動提出與我國瓜分摩洛哥,不過由於考慮到摩洛哥問題還涉及到德國人的態度,因此當時法國人的要求被我們拒絕了。
不過法國人並沒有因此罷休,法國銀行一直試圖以摩洛哥海關稅收為擔保向摩洛哥貸款,這樣就能控制其對外貿易和財政。而且我相信,這不會是法國人的最終目的,對摩洛哥進行『改革』,使其最終法屬殖民地化才是法國人的目的。
不過法國人的舉動進展並不順利,由於我國曾經表示要考慮到德國人態度而並不支持法國人的行動,而德國在摩洛哥同樣有著巨大的利益,每年上千萬馬克的貿易額同樣讓德國人不會輕易放棄。同樣在摩洛哥問題上有發言權的西班牙因為還欠著德國人債,也不會在此事上支持法國,所以法國人現在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這個時候我國如果支持法國人的行動。並且承認法國人對摩洛哥的佔領,那麼法國人必將對我國心懷感激。以此為突破口,換取法國對我國佔領埃及的承認,並且最終達成就非洲殖民地問題的解決方案,那麼我國和法國和解之間的利益衝突將不再是阻撓。
更重要的是,只要法國佔領了摩洛哥,那麼他們和德國必然會在這一地區產生爭鬥,從而加深德法之間的矛盾。而這樣一來,法國又必須尋求我國的支持才能在和德國的爭端中維持均勢。這將推動我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深化。」貝爾福毫無心理負擔的說著骯髒的政治交易。
而更棒的是由於馬德里公約的存在,英法達成的必然是秘密協定,如此一來不知道這個協定的具體內容的德國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最終採取不恰當的舉措,這反過來又會導致德法之間的關係惡化。
因此,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和當初英國對德國做出的承諾。就在這樣的密室協定中被犧牲了,所謂的國際公約也不過就是廢紙一張而已。
這種手法正是英國人的慣用伎倆,通過插手毫不相干的事務,而使其他地區的國家彼此關係惡化,已達到其渾水摸魚的目的。至於摩洛哥這個主權國家的命運?這與大英帝國何干?
「好。這件事情就按你的計劃去辦,讓蘭斯多恩爵士和法國進行接觸,現在的法國大使是保羅?康邦吧,先和他接觸一下,傳達我們的意思,然後看看法國人的反應。」愛德華七世點了點頭,批准了貝爾福的建議。
「是,陛下,法國人必定會欣喜若狂,然後感謝陛下您的慷慨的。」貝爾福見國王陛下同意了,立刻又一個馬屁送上。
「如果法國人對此表示感興趣,那麼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改善兩國之間的敵視態度,在外交上,我們還需要多進行一些努力。」愛德華七世說到。
「陛下您的意思是?」貝爾福有些不解,兩國的敵視關係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就算法國政府和英國達成了秘密協定,想要扭轉國內的敵視情緒也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和漫長的時間,現在協定都八字還沒一撇,外交上要做什麼?
「如果法國人表現出了善意,那麼我決定親自前往巴黎進行一次訪問。」愛德華七世早就希望可以造訪巴黎了,能有這樣的機會怎麼能放過。
似乎歐洲的君主們都有著對巴黎的憧憬,愛德華七世是如此,威廉二世也是如此,只不過由於德法關係的問題,威廉二世一輩子沒有踏上過這座城市的土地。
「陛下,此舉並不妥當!」對於自己的國王陛下的突發奇想貝爾福大驚失色:「也許法國政府急需我國的支持,因此能夠理智的處理兩國的關係,但是法國民眾對我國的惡感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布爾戰爭對法國的影響還未消除,而之後的黃金問題更是造成兩國之間的直接衝突,法國人衝擊我國大使館的事情不能忘記啊!陛下就算去了巴黎也不可能化解兩國民間的敵對情緒啊!」
「越是因為這樣,身為大不列顛的國王,我親自前往才能更加展現我們的誠意不是嗎?我前往巴黎會遇到冷遇是可以預見的事情,但是我的安全不用擔心,就算是法國政府也不可能讓我遇到危險,從而毀了他們獲得摩洛哥的唯一機會吧?
而我的巴黎之行哪怕多獲得一個法國民眾的好感,也算一個進展不是嗎?」愛德華七世笑著說到。
「是,陛下。」貝爾福不得不承認,雖然私生活混亂,雖然是個花花公子,但是在待人接物與人打交道上,自己的國王陛下有著特殊的人格魅力。
不過他還是在最後加上了一句:「不過陛下的巴黎之行必須是在法國方面表示出足夠的誠意,我們之間的協定有實質性的進展之後才可以,否則我和全體內閣都會反對陛下的出訪。」
「好的,我接受你的意見。」愛德華七世笑著點了點頭。(未完待續……)